丽水市情
自然地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丽水市情>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接合部,是江浙之巅、六江之源,被《国家地理》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市境位于北纬27°25′—28°57′、东经118°41′—120°26′。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中共丽水市委、市人民政府驻地莲都区。丽水是浙江省陆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占全省的1/6),全市陆域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全市90%的辖区面积以上是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地形地貌】 丽水市位于浙闽隆起区组成部分,山脉属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呈西南东北走向,分别延伸至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地貌以丘陵、中山为主,峡谷众多,间以狭长的山间盆地为基本特征。地势上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以中山为主,有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东北部以低山为主,间有中山及河谷盆地。境内海拔1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 3573座,1500 米以上山峰 244 座,有“中国生态第一市” “浙江绿谷” “华东植物基因库”的美誉。

【江溪湖泊】 丽水市境内分布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六大水系,与山脉走向平行,两岸地形陡峻,江溪源短流急,河床切割较深,水位暴涨暴落,属山溪性河流。瓯江水系为主要水系,其流域面积占全市水域的 75.86%。瓯江发源于庆元县、龙泉市交界的洞宫山锅帽尖西北麓,自西向东蜿蜒过境,干流长388千米,境内长316千米,流域面积12985.47平方千米。

丽水市天然湖泊中,最大的是景宁畲族自治县望东洋,面积40公顷;最高的是龙泉市黄茅尖凤阳湖,海拔1540米。境内人工湖泊中,蓄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264 座,总蓄水能力13.03亿立方米,山塘水库1.8万余个,水域总面积2.4万余公顷。全市水域面积最大的是千峡湖,其次是云和湖和南明湖。千峡湖是滩坑电站水库蓄水后形成,水域面积70.93平方千米,蓄水量41.55亿立方米,为全省第二大水库水域。云和湖是紧水滩、石塘、玉溪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仙宫湖、龙廷湖、玉溪湖的总称,水域面积50余平方千米。南明湖是开潭水利枢纽蓄水后形成的一个巨大人工湖,面积5.6平方千米。(《丽水年鉴》编辑部)

【气候特征】 2023年,丽水市气温显著偏高、高温日数略偏多,降水偏少、暴雨日数明显偏少,日照略偏少。全市天气气候较异常,气象要素变幅大。

气温 2023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9.1℃,比常年(18.3℃)偏高0.8℃,与2020年持平,同为历年第二高。各县(市、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8.5℃—20.2℃,遂昌县最低,青田县最高。全市1月平均气温8.4℃,比常年偏高1.3℃;2月全市平均气温10.2℃,比常年偏高1.0℃;3月平均气温14.5℃,比常年偏高1.8℃;4月平均气温19.1℃,比常年偏高1.0℃;5月平均气温23.1℃,比常年偏高0.7℃;6月平均气温26.3℃,比常年偏高1.0℃;7月平均气温29.6℃,比常年偏高1.1℃;8月平均气温27.6℃,比常年偏低0.4℃;9月平均气温27.0℃,比常年偏高2.3℃;10月平均气温20.0℃,比常年偏高0.3℃;11月平均气温14.7℃,比常年偏高0.2℃;12月平均气温9.0℃,比常年偏高0.2℃。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41.1℃,出现在青田县,出现日期为7月9日;全市极端最低气温为-7.2℃,出现在缙云县,出现日期为12月23日。

降水 2023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313.6毫米,比常年(1635.5毫米)偏少19.7%;年平均降水日数154.3天,比常年(164.6天)偏少10.3天。各县(市、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在1156.1—1560.6毫米,缙云县最少,青田县最多。全市1月平均降水量40.8毫米,比常年偏少42.2%;2月平均降水量88.7毫米,比常年偏多4.1%;3月平均降水量102.1毫米,比常年偏少38.5%;4月平均降水量165.0毫米,比常年偏少2.7%;5月平均降水量108.9毫米,比常年偏少43.5%。6月平均降水量163.7毫米,比常年偏少46.9%;7月平均降水量182.3毫米,比常年偏多14.2%;8月平均降水量170.3毫米,比常年偏少4.5%;9月平均降水量128.9毫米,比常年偏多5.8%;10月平均降水量55.3毫米,比常年偏少1.1%;11月平均降水量65.3毫米,比常年偏少5.6%;12月平均降水量42.2毫米,比常年偏少27.1%。

日照 2023年,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581.2小时,比常年(1606.2小时)偏少25.0小时。各县(市、区)的年日照时数分布在1438.6—1700.0小时,遂昌县最少,莲都区最多。1月全市平均日照时数123.1小时,比常年偏多31.3小时;2月平均日照时数93.5小时,比常年偏多1.0小时;3月平均日照时数139.9小时,比常年偏多37.5小时;4月平均日照时数113.4小时,比常年偏少10.1小时;5月平均日照时数154.4小时,比常年偏多20.8小时;6月平均日照时数80.1小时,比常年偏少36.0小时;7月平均日照时数170.9小时,比常年偏少40.5小时;8月平均日照时数140.9小时,比常年偏少54.2小时;9月平均日照时数160.1小时,比常年偏多5.5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数112.1小时,比常年偏少40.7小时;11月平均日照时数161.7小时,比常年偏多45.2小时;12月平均日照时数131.2小时,比常年偏多15.2小时。(市气象局  王益琴)

【自然资源】 丽水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环境优越,被誉为“浙江绿谷”。

水资源 2023年,丽水市水资源总量141.0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41.0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37.38亿立方米,与地表水资源间重复计算量为37.38亿立方米。全市产水系数0.54,产水模数81.4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按年末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5594.3立方米。全市有大、中型水库32座,年底总蓄水量34.25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0.02亿立方米。全市总用水量7.36亿立方米(不包括水电站发电等河道内用水),水资源利用率为5.2%。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57.5%,工业用水占11.4%,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占16.3%。城乡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47.63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年用水量338.4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32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37.49立方米。全市总耗水量4.47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3.01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67.5%。全市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退水总量为1.30亿立方米。  (市水利局  刘晓敏)

土地资源 根据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丽水市土地利用情况为:湿地794.95公顷、耕地121913.42公顷、园地79655.5公顷、林地1382725.24公顷,草地5775.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7166.3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358.6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1073.77公顷。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吴可越)

森林资源 丽水市素有“浙南林海”之称,2023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138.4万公顷,占市域面积的80.13%,全市森林面积138.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185亿立方米,占全省的26.8%,森林覆盖率79.9%(含非林地森林)。全市完成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4.1万公顷,其中,战略储备林1.3万公顷,美丽生态廊道0.9万公顷,健康林1.9万公顷。全市有省级(含)以上自然保护地32个,总批复面积130172.85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11个,面积77637.32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地21个,面积52535.53公顷。全市有浙江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浙江石门洞国家森林公园、浙江庆元国家森林公园、遂昌国家森林公园、浙江松阳卯山国家森林公园、浙江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市林业局  刘琪诗)

矿产资源 丽水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及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产、矿泉水、地热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至2020年,探明金(银)、铅锌、钼、稀土、叶蜡石、萤石、沸石、高岭土、珍珠岩、陶瓷黏土、花岗岩、建筑用凝灰岩等矿产57种。其中,金属矿25种,非金属矿30种,水气矿产2种。大型矿床14个,中型矿床35个,小型矿床145个;矿点421个。探明资源储量和开采的矿产26种,潜在经济价值近千亿元,其中钼、叶蜡石、高岭土、沸石等储量居全省首位,缙云县沸石矿为全国三大沸石矿之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林   巍)

动植物 丽水市珍稀濒危物种丰富,物种数量居全省首位。2023年,丽水市有野生脊椎动物725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的124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01种。全市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275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78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73种。(市林业局   蓝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