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值清明时节,春风和煦,周恩来侄孙女周晓瑾一行到浙西南革命老区缙云县开展走访调研,追寻总理印记。
周晓瑾,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原副主任,现任广东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埔军校后人联谊会副会长,先后荣获广东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广东劳动模范、中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职业道德标兵、中国百佳记者、全国妇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93年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2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称号。已出版《年年岁岁海棠开——总理家人的亲情追忆》《信仰——寻访周恩来岭南纪事》等著作,其中《信仰》一书被中宣部选为向中共百年诞辰献礼作品之一。

周晓瑾一行参观缙云“七一”电站红色纪念馆
周晓瑾一行率先来到缙云“七一”电站红色纪念馆。馆内翔实记载了电站建设的艰辛历程,以及周恩来总理与这里的不解之缘。周总理关心烈士家乡生产发展,特批了一台25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解决了当时大源发展的燃眉之急。站在老旧的原机组前,周晓瑾久久凝视,轻轻抚摸着水轮机组。“以前只是听闻,今天第一次见到实物,感触太深了。爷爷一直心系革命老区的建设。”边走边看,周晓瑾和众人分享着周恩来总理的过往故事。众人聆听着,愈发深深感怀总理对革命老区的深切关怀和深厚情谊。参观结束,周晓瑾一行与大源镇村干部群众一同,在电站旧址前种下一棵海棠树。微风拂过,大家满怀对总理的追思。希望这棵海棠树,承载红色记忆,扎根革命老区。

周晓瑾在电站旧址前种海棠树
随后,周晓瑾一行来到小章红色纪念馆。这里陈列着革命烈士蔡鸿猷的事迹,也记录着周恩来总理和大源的另一个不解之缘。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复函中共缙云县委:证明蔡鸿猷的共产党员身份,并要求给予烈士待遇,慰问其家属。
漫步馆内,周晓瑾被大源镇深厚的红色底蕴、众多红色革命故事所感动。周晓瑾紧紧握住蔡鸿猷革命烈士的后代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我们的见面,真的是跨越时代的相遇。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一定要传承好他们的精神 。”蔡鸿猷烈士后代眼眶泛红,点头回应。周恩来总理与大源镇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让红色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永放光芒。

周晓瑾一行参观小章红色纪念馆
同时,周晓瑾还为缙云县委理论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会作《革命理想高于天——周恩来是坚守信仰的楷模》专题辅导。周晓瑾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多年采访研究成果,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用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生动讲述了周恩来总理的家世生平、遭遇的艰险磨难和革命之路,深刻阐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坚定初心和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让与会人员深刻感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作为新时代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

缙云县委理论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