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铺村地处丽水市松阳县东北部山区。古时,走出松阳县城朝天门(北门),经过竹客岭(又名寨头岭),就进入宣平(今属武义县)柳城镇,这条古道是松阳北出宣平、金华的要道,称竹客岭古道。明正统年间(1436~1446)处州叶宗留率矿工起义的队伍、清代“三藩”中的耿精忠的军队、太平天国军以及后来的侵华日军,都在此发生过战斗。因村庄处在古道中段松阳边界,故在此设立递铺(又名驿站),用于驿递公文,遇有紧急军事则可烽烟告警。《民国松阳县志》卷二建置志铺舍载,松阳总铺在县西,由东至丽水者六,为青蒙铺、宏口铺、石马铺、净居铺、郑店铺、堰后铺,由西至遂昌者三,为十五里铺、旧市、城头铺、赤溪铺,由北至宣平者一,为陈寮铺(即陈家铺)。原先铺舍设立铺司,建设烟墩,民国时期邮政通行,公文均用邮递,警报则改用电报。铺司、烟墩俱废。
村庄始建于元末明初,是一个有64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因陈姓先人在此建灰铺养鸭得名。元末,陈家铺村先民利用绵延的山冈和岩石构筑民居,特殊的布局形成独特的“崖居”奇观,三面靠山,面朝峡谷,落差200多米,四季云雾缭绕,是一座完整保留的建在悬崖峭壁上的传统村落。
村庄距县城18千米,海拔850多米,曾经的古驿站,传统文化积淀丰厚,自古马灯盛行,祠堂、香火堂、社庙、古民居、古店铺、古道、驿站等传统建筑保存良好,其中年代最早为清代建筑。后因山高路远且没有通村公路,产业发展受限,年轻人逐步走出大山,只剩妇女、老人、小孩留守,80%以上的房屋闲置,萧条冷清。
2002年10月,“八八战略”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同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丽水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要看得远一点,生态的优势不能丢。”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唤起了陈家铺村党支部绿色发展的自觉。
全村党员干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强基固本,激活人的变量,把提振干事精气神作为切入口,先后10多次到先进村、明星村学习取经,开眼界、长见识、找差距、挖潜力。党员干部们看到那些原本的落后村经过努力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便萌生了改变的想法,也认识到老屋是村庄的根和魂,有历史文化价值可挖掘,从而确定立足承载游客乡愁的老屋,坚持内外联动、主客共享原则,依托“生长型”民宿经济的加持助力,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辟新时代美丽山村共同富裕的“陈家铺路径”。
近年来,陈家铺村依托古村落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文化引领的活态保护”和“品质优先的融合发展”理念,以“共同富裕,群众增收”为目标,对村域存量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引进各类业态带动村庄发展,对老屋风貌进行生态修复,巧妙植入特色元素,提升改造空间节点,以微改“塑形”,打造村庄宜居环境;建立乡村文创基地,建立工商资本利益联结机制,吸引优质资本集聚和年轻人回归,培育乡村多元业态,通过村事共商、发展共谋、村庄共治,激发活力,以内外“联动”构建山区共富生态。
陈家铺村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从古村改造项目入手,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山居村落。2014年,陈家铺村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陈家铺村大力开展“老屋拯救”行动,先后完成50余幢老屋的生态修复工作。2016年先锋书店正式签约陈家铺,2018年“陈家铺平民书局”建成营业,此后飞茑集、十钟山房、依山半舍、木言木语等一批高品质精品民宿落地开花,成为松阳文化地标和旅游打卡胜地。
随着陈家铺村的声名远播,村党支部把握已有的业态和人气,统筹外引内育,做足融合文章,把农民组织化提升作为产业延伸的重点路径,通过村集体、合作社、生态强村公司把闲置土地、房屋、资金、劳动力等有效组织起来,推动小农户生产与现代产业体系有效链接,让农民享受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同时,做好村庄“新乡人”“返乡人”“原乡人”融合文章,形成村庄、群众和外来工商资本的“发展共同体”,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村庄美如画,村民乐开花。2021年,陈家铺村的丁伟梅夫妇把自家的房屋改建成村里第一个农家乐餐厅饺子馆,每人每月能挣七八千元,不但比在外面打工挣得多,还能兼顾家庭,照顾老人和孩子,他们都觉得回村这一步“走对了”。1992年出生的鲍培钧,见证了村庄脱胎换骨的变化,于2023年下半年经营起仅有3间客房的“春晓”民宿。他以一个村民的视角,带领游客探秘古村,娓娓道出村庄的变迁,与游客一同感受黄土、青瓦间的记忆与乡愁。民宿开业仅一年便好评如潮,仅今年上半年住客达700余人,销售额40余万元。村里50岁以上的妇女也不难就业,最近民宿阿姨用稻草编的蒲团也引起了游客关注,定制用作装饰。
近年来,陈家铺村以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开发和传统民居修缮利用为“支点”,撬动文旅产业发展成为村庄的支柱产业。至2024年8月,全村已发展有书店1家,艺术家工作室5家,民宿农家乐(餐厅)22家,茶舍1家,床位161张,餐位726位。民宿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100余人,乡村人口回流增加100余人,在家村民人均年收入较三年前增长1.1万元。借力文旅产业特色,陈家铺村成为全市唯一的“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乡村旅游目的地”,并建成市级特色美食村。
2022年,陈家铺村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着力打造构建“三化九场景”的乡村新社区,2023年底,未来乡村场景逐步呈现、“一老一小”群体服务供给满足群众需求,村集体经济收入159万元,各业态综合营业收入近3000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机制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曾获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国民主法治村、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历史(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村、浙江省首批金AAA景区村庄培育村、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最佳案例、浙江省“和美乡村百佳范例”等荣誉。
如今,陈家铺村仍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活态保护、有机更新,全面推动生态、村落、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勇当乐归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未来乡村创建样版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
(作者单位: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