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史志研究
遂昌县档案馆深挖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事件的时代价值
日期:2025-01-21 11:21    来源:丽水史志(2024年第4期)   作者:李慧英 浏览量:

2023年8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史迪威将军后人时强调:回望过去,中美两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争取世界和平并肩战斗;展望未来,中美两国也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两国人民应该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扩大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遂昌县档案馆以习总书记的上述论断、希望为工作指示,深挖1942年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事件的时代价值,致力扩大知华友华民意基础,以民相亲推动国之外交,取得一定成效。

一、深研档案,广读文献,让史稿“实”起来

2023年前,关于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事件的相关文章已经见于网络媒体和报端。影响较大的有2017年12月发布于中国新闻网的《中国村民拯救美国大兵!这段尘封75年的生死营救却少有人知》和2021年5月刊登于《学习时报》的《那一年——中国百姓营救美国飞行员》等。

遂昌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在阅读这些文章时隐约觉得这些文章存在“三不足”:一是大多为“截图式”叙述,比较生动但事件的整体逻辑不强;二是把关注点大多放在老百姓自发的人道主义援助上,很少提及中方的政府行为;三是证据不够权威,容易遭人质疑。为此,该馆工作人员深研档案,广读文献,在细节和逻辑两方面下功夫,致力让史稿“实”起来。

通过查阅、筛选,工作人员将藏于该馆的国民遂昌县政府在1942年至1944年间整理形成的相关档案以及由日本政府防卫厅研究所战史室著、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贾玉芹译、详细叙述“浙赣作战”准备经过和作战经过等内容的《昭和十七、八年的支那派遣军》作为弥补“三不足”的突破口。

研读发现,档案明确记载,营救期间,中国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浙江省防空司令部、中国空军第十三航空总站数次对营救工作作出指示。具体内容有“将飞机降落情形等详细报防空司令部,将机身伪装并派警卫保护,听候衢县空军总站拆运”“所有寻获机件文卷及零物列册运送衢县空军第十三总站并报本部备案,机件完善者应妥为保护,听候拆运;残余机体不堪利用者,应悉数焚毁,勿稍遗存。”“已发现之飞行员即送至衢县空军总站,未发现者速饬各乡保一体找寻,切实护送。”“殉职之飞行员即先礼埋葬”“受伤者速送当地医院”等。1942年12月,浙江省防空司令部令遂昌县政府上报营救友军出力人员名册,认为“所在地乡镇保甲人员均能设法营救妥为护送,殊堪嘉许”。

研读发现,“杜立特空袭行动”和浙赣战役之间的因果关系,《昭和十七、八年的支那派遣军》一书有明确记载:“四月二十一日,大本营授意总司令部:‘中止第十三军的作战(十九号作战),准备浙江作战。’……大本营认为实行此项作战事关紧急,四月二十四日,派参谋本部第二课(作战)作战班对华作战负责人高山信武参谋携带浙江作战的方案赴总司令部,同派遣军调整作战计划……本作战之目的,主要在于击溃浙江省方面之敌,摧毁主要的航空基地,以粉碎敌人利用该方面袭击我本土的企图。”“在四月二十四日的《畑日记》中有如下记载:“参谋本部高山中佐为研究浙江省敌飞行基地歼灭作战来宁,并带来颇为详细的方案……此次中央对此项作战之所以卖劲,是由于总长平时一向上奏天皇夸耀国土防卫万无一失,而如今却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不得不设法采取措施的缘故……”“据去南京归来的木下参谋长和岛村参谋汇报,第十三军中止十九号作战,决定为破坏美国飞机利用中国机场而进行作战准备。”“在四月二十七日(星期日,阴)的《阿南日记》中有如下记载:‘总司令部宫野参谋来部,下达密令:第十三军停止十九号作战,根据大本营命令进行占领浙江各机场的「せ」号作战。第十一军从南昌方面向抚州、东乡方面前进,进行威胁第三战区后方的作战。这一切都在本军意料之中。但总司令部由于美军的小规模空袭而进行浙江作战,却使为了今秋对重庆作战而必要的大规模攻势无法发动,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

这些在营救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和来自日方的战史有力地证明: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不仅仅是普通民众的人道主义援助,更是一场有组织、汇集多方面力量的盟国之间的营救。“杜立特空袭行动”对中国的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也是日军发动浙赣战役的导火索,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美两国的友谊在政府,也在民间,系鲜血凝结而成。

根据研读所得,该馆工作人员撰写《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始末》和《遂昌抗日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始末》。前者近3000字,以行事历的方式记录美军飞机坠落遂昌至飞机残骸拆解运出遂昌这近一个月的营救情况,重在还原营救细节;后者5000余字,重在梳理日军偷袭美军珍珠港、美军轰炸日本东京、美军飞机坠落遂昌等地、日军发动“浙赣作战”侵占遂昌等地等历史事件的关联。文稿的形成为后期开展进一步宣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方借力,广开平台,让宣传“活”起来

对1942年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事件的宣传,遂昌县档案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扩大知华友华民意基础,以民相亲推动国之外交”。考虑到本单位属于“静态”单位,受关注程度低,该馆想到“借力”之策。

遂昌于2018年9月在当年组织营救的王村口区署所在地王村口建成1942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纪念馆。至2023年5月,该馆接待游客22.29万人次,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但该馆的游客主要靠红色研学带动,“顺道游”为多数。

如何让这个馆成为游客慕名而来的“目标馆”呢?遂昌县档案馆借鉴《人间大爱,江南秘境》专题片获得成功的经验(2017年,在丽水市委宣传部的协调组织下,丽水广播电视总台到遂昌拍摄了《人间大爱,江南秘境》专题片,线上对外宣传1942年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的大爱壮举,当年点击量达到上亿人次),借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在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短视频账号“美丽浙江”共同推出《这里曾经发生过》专栏之机,由党史科向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上报短视频拍摄线索及相关素材,邀请摄制组前来遂昌拍摄。此举获得成功,2023年11月,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拍摄的相关短视频在“美丽浙江”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新媒体上同步发布。发布当月,慕名前来探馆的游客近6000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遂昌县档案馆对青少年群体给予了特别关注。2024年国际儿童节和国际档案日前后,该馆推出“翻开历史档案了解家乡故事”宣讲活动。以馆藏的民国档案作为切入口,以“拂晓的异国面孔”“默契的全线营救”“感人的特殊褒奖”和“日军的疯狂报复”为题讲述1942年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的故事和日军入侵遂昌的暴行,勉励少年儿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振兴中华之责,争当“国际和平小使者”。遂昌县青少年宫将此项宣讲活动列入2024遂昌县“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坐上快乐巴士‘趣体验’”活动,作为红领巾思政课的内容之一。

此外,遂昌县档案馆还充分利用《丽水史志》《浙江档案》“学习强国”等外宣平台展开宣传。《丽水史志》2023年第3期和《浙江档案》2023年第11期、2024年第4期、2024年第5期及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2023年9月12日、2023年11月14日、2024年5月31日均刊发了相关稿件。设于遂昌县档案馆一楼的“档案珍品展”也展出了与该事件有关的部分纸质档案和实物。

三、向上建言,争取联合,让研究“深”起来

目前,遂昌县档案馆对1942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事件的研究还停留在对本地单一历史事件的还原上,杜立特行动中其他地区民众救助美军飞行员的情况未涉及,对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体现的精神力量挖掘不深。

遂昌县档案馆正视不足,积极向当地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建言献策,争取开展跨市联合研究,让研究“深”起来。一方面,由党史科写成资政文章《抗战时期遂昌民众勇救美军飞行员事件新的时代价值及建议》,通过丽水市委党史研究室、丽水市地方志研究室、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中心主办的《史志参阅》向丽水市委领导及有关部门提出“开展跨市联合研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民间交流互动”等建议;另一方面,在浙江省档案学会举办的杜立特行动档案史料研讨会上,介绍遂昌县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情况,已开展工作情况,再次提出“开展跨市联合研究”“推动浙江抗战馆建设”“加强民间交流互动”等建议。

2024年6月18日,美国青少年来华学习交流营的24名队员走进遂昌考察学习,这是继1990年美国“杜立特飞虎队90——中国”考察团到遂昌考察、1992年遂昌县西畈乡刘家村农民刘芳桥赴美参加纪念杜立特空袭50周年后,美国人民与遂昌人民的再一次民间交流互动。这批队员来自1979年1月曾授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的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营员们在遂昌除了走进遂昌县非遗馆、汤显祖纪念馆、遂昌育才小学等地考察、体验中国文化外,还观看了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的专题片《江南秘境,人间大爱》,和部分营救者后人见面交流,并与遂昌育才小学的学生共同用沙画再现遂昌民众营救美国飞行员的历史场景。1942遂昌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事件成了让美国青少年“知华”的窗口,“友华”的桥梁。

(作者单位:遂昌县档案馆)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