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史志研究
奋力凿穿“共富先行”路中的三块坚冰——丽水历次解放思想的具体实践与现实启迪
日期:2025-01-21 11:18    来源:丽水史志(2024年第4期)   作者:朱晓亮 季灵芝 浏览量:

解放思想是时代的出路。丽水改革开放40多年的思想解放经历表明,无论析困境之因,还是求突围之道,无不是从思想解放层面破冰。要想在“赛比争先”中先人一步,抢占高地,就需把解放思想作为奋斗实干、担当争先的逻辑起点,以革故鼎新之勇、奋斗实干之姿、担当争先之志,不断突破思想禁锢,打破思维定式,奋力凿穿“理念之冰”“思路之冰”“效能之冰”,努力把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一、实践回望

回望丽水四次思想大解放,层次越来越高,程度越来越深,领域越来越广,给丽水发展带来的动力、活力和启迪也越来越大。可以说,是一次次打开“脑门”,才一次次打开了“山门”,给丽水发展带来了一次次新飞跃。

(一)始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各地积极响应并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0月,丽水地委召开全区讨论会,把这场讨论推向更大范围。1985年3月,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丽水地委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围绕“丽水山区经济发展问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找出了丽水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即在思想认识上小农意识浓厚,开拓精神欠缺,闭关自守,闯劲不足;在产业发展上重农轻工,不敢大胆找米下锅,发展地方工业;在发展路径上,计划经济主导,市场观念滞后,重生产、轻流通。丽水勇于突破发展的思想禁区,立足本地实际,一方面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家庭工业和联户企业,逐步把务农的劳动力转到第二、第三产业上来,促进全区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开放,内设温溪、新碧、竹口等“窗口”集镇,外在上海、深圳、温州等开放城市设立“窗口”。经过1978年底到1989年的10余年改革开放,一个以丽水市区和各县城为中心,以众多小集镇为依托,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开始形成。

(二)始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1990年,丽水成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没有翻番的9个县(市)中,丽水地区占了5个。1991年初,地委、行署围绕“贫困落后的根源到底在哪里?”这一主题,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出更新观念着重于“五破五立”:破“有吃即安”的温饱意识,经济发展目标由温饱调整为小康;破闭关自守的“山沟意识”,变封闭型经济为开放型经济;破“重全民,轻集体,卡个体”的旧观念,变单一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破重种养轻加工、重生产轻流通的旧观念,变生产型为生产经营型;破用人问题上的陈旧观念,变守摊型班子为创业型班子。1992年春,丽水又结合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摆脱姓“社”姓“资”争论,克服姓“公”姓“私”的羁绊,确定90年代奋斗目标:兴山富民,兴工富县,兴商搞活,兴区升位(指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和各方面工作在全省的横向比较中位次前移)。配套提出加快实施沿江搞开发、沿路办市场、集镇办工业的“两沿一镇”发展丽水山区经济战略。自此,丽水山区的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强劲势头。1992年新办乡镇企业1400家,全区乡镇工业产值突破21.6亿元,比1991年增长1.2倍,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7~8个百分点。

(三)始于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化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后,丽水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正在暴露出来,经济发展软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经济发展。2000年5月3日,黑龙江省一辆大货车进入缙云境内,遭到新碧木材检查站的“扣、卡、要”事件。市委以此为突破口,在全市范围开展以“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有的放矢地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到机关日常具体工作中,以此来推动丽水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新一届市委提出,要落实省委关于把丽水培育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在正确认识丽水市情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为主要内容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同时提出“北承沪杭金,东接甬台温,突破点线面,融入长三角”的接轨上海工作总体思路。在2003年到2006年的短短4年时间内,通过劈山移石、高挖深填,108个山头被削平,一个占地14.4平方公里的水阁工业区出现在世人眼前。截止2008年,入园企业300家,工业产值由2003年的1.88亿元增加到130亿元。

(四)始于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2008年3月,为实现省委关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省发展的潜力所在”这一科学论断,市委在全市组织开展以“加快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丽水新跨越”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重点在“六破六立”上下功夫:即破除僵化教条观念,确立按规律办事的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确立敢为天下先的思想;破除得过且过观念,确立敢于负责的思想;破除浮夸不实的观念,确立以成效成果论英雄的思想;破除重物轻人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破除重权力轻服务观念,确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通过“六破六立”,从而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丽水新跨越的突出问题,用改革创新的思维突破各种瓶颈制约,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又好又快发展。8月,市委下发《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跨越发展、惠及全市人民的战略目标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这成为丽水先后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奠基之举,丽水还赢得“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全省领先。

二、经验体会

恩格斯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解放思想总是与创新发展同频共振、相互激荡、彼此促进。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就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没有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一路走来,思想解放助推干部群众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自觉担当,成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和促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在“守正”中解放思想

马克思把解放思想喻为“思想的闪电”。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丽水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丽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四个方面的清醒认识:即清醒地认识丽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丽水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地认识丽水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清醒地认识丽水在全省大局中的方位和水平,不为目前的现状而停滞。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奠定扎实思想基础。实践证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二)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纳新”中解放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丽水正是把中央、省委改革的原则性和丽水改革的灵活性有机结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质量招商、高效能服务,创造性、开拓性地抓经济、抓产业、抓发展、抓民生,深入挖掘生态富矿,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为经济财富,努力把丽水建设成为浙江省的重要增长极和靓丽窗口。伴随着一次次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丽水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23年与1978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从4.77亿元增至1964.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0.35亿元突破千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0元和131元分别增至58583元和30811元;农民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分别连续15年、8年全省第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全省第一。此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山区开放型经济,等等,每一次进步无不是思想解放的产物。

(三)始终坚持奋斗实干,在“解题”中解放思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解放思想不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是体现在推动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上。解放思想需要坚持从发展大局出发,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摆脱“惯性思维”,避免“重操旧业”,克服“路径信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融入发展实践中。1991年,丽水面临奋起跨越、逆风逆水的关键时期。为把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向深入,地委、行署抓住地区农垦场申请扩建鸡舍项目遭受“公文马拉松”的典型事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部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并因势利导,开展轰轰烈烈的“马上就办”活动,同时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机关职能转变,引导党员干部投入到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去。1991年至1993年,全区发展开发农业基地31.12万亩,形成名优特新稀产品基地18个,带来明显经济效益。其中,庆元县1993年仅食用菌单项产值就达1.37亿元,占整个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1.1%,农民人均收入1122元中的700元来自香菇生产。

三、现实启迪

建设好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丽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吴舜泽书记强调,要“奋斗实干,担当争先”,以“干部敢为善为”引领“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奋力打开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当前,要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保持昂扬奋进的赶考劲头,“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加快把“愿景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思想破冰,坚决凿穿理念之冰、思路之冰、效能之冰,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一)凿穿理念之冰:在奋斗实干中唯实唯先

以凿穿理念之冰为总抓手,要突出“闯”,敢于无中生有,坚决破除“唯禀赋论”“唯区位论”思维定式,把贯彻赛比争先理念从“有意识”转变为“下意识”“潜意识”,看准了就大胆闯、务实做、全力拼,勇于创造条件,“小题大做”,全力培育特色、打造品牌。要突出“争”,敢于勇立潮头,时刻保持“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提振争当标兵、争创一流的精气神,努力推动“跟跑”的工作争先进位、“并跑”的工作抢先升位、“领跑”的工作持续领先。要突出“新”,敢于开拓创新,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带动形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展方式,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善用市场机制解决发展的问题,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助力高质量发展。

(二)凿穿思路之冰:在担当争先中勇争第一

以凿穿思路之冰为切入点,进一步摆脱“内陆思维”,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善于在全国全球范围内集聚要素、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善于在对标一流中勇争第一、创造唯一,加快由跟跑迈向并跑,由并跑力争领跑,真正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树立数字化工作理念,紧跟时代前沿,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把丽水建设成为可触达、有温度的智慧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繁荣度和商业活跃度,重点在打造消费新地标、集聚消费新资源、培育消费新业态、拓展消费新场景、营造消费新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同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三)凿穿效能之冰:在对标一流中赛比争先

以凿穿效能之冰为突破口,始终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真正做到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作善成,比敢为人先,赛治“庸”争“优”,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制度供给。比艰苦奋斗,赛治“懒”砺“勤”,敢啃“硬骨头”,勇挑“重担子”。比纪律严明,赛治“散”明“责”,受领任务干脆利索,听从指挥不打折扣,面对难题不讲条件。比只争朝夕,赛治“慢”强“效”,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闯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推动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比落地落细,赛治“浮”求“实”,谋划决策对人民负责,调查研究广纳群众建议,执行落实为人民谋利,监督问责多听基层意见。

(作者单位:丽水市委党史研究室)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