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缙云县大洋区木栗乡木瓜坑村,是个只有23户农户的小山村,可是这里凡是有中青年男丁的家庭,除一户财主外家家户户20多青壮年男丁几乎都参加红军,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军村”。同时他们还在周边村发展红军80余名,共计发展红军100余名。木瓜坑先后出了四位红军骨干。其中王孟玉,牺牲前从本地红军分队长到连长,后任青田县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相当于营级),在青田县发展红军300多人。王成虎、王银奎都先后为红军分队长、排长,其中,王银奎在王孟玉赴任青田县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时接任代连长;王凤玉长升任代排长。这支队伍成为全县最早的三支游击队之一,青田成为浙西南地区武装斗争的主要区域之一。他们前仆后继,共参加大小战斗20余次,红军官兵牺牲6人,成为浙西南山村一支打敌人、打土豪、减租息的精干力量。
小山村何以成为“红军村”,还得从四位红军骨干的成长史说起。
一、小山村成为红军村的时代大背景
1928-1929年,浙西南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大灾荒,大批农民颠沛流离,生活极端困苦,但是国民党政府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瞒地积,偷税漏税,推行土地陈报,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因此,农民要生存、要翻身、要革命的欲望日趋强烈,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暴动在整个浙西南地区此起彼伏。小小山村木瓜坑,当时由于灾荒饿死了17人之多,占总人口的4分之1还多。王孟玉等目睹种田者无其田、难温饱,不种田者却田满畈、粮满仓现象,心感愤怒不平,萌芽了反抗统治,为广大劳苦大众求解放、谋幸福的思想。
二、四名红军骨干的成长史
(一)王孟玉的成长史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王孟玉听说永嘉县有红军活动,就以卖木炭、卖山楂等小生意为名,到处寻找红军线索,但所到之处,都是隐隐约约听到有过红军的足迹,具体却找不到人。为此,他十分痛苦,但他对参加红军依然十分执着和坚决。
1929年春,永嘉县石染乡下坑口村中共党员章华,按照时任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委员李振声、雷高升的指示,开始在永嘉、青田、缙云、仙居边境,组建红军游击队。章华作为买树客到缙云木瓜坑,组建木瓜坑红军分队。交流中,章华发现王孟玉参加革命的态度十分坚决,就教他一些如何开展地下工作的方法,并对他布置了任务。
成绩突出受组织重用。同年11月,章华领导的部队编队,章华任队长。1930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派胡公冕到浙南领导武装斗争,在黄皮寺建立浙南红军游击总队,胡公冕任总指挥。章华率部编入该总指挥部。1930年4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将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为主的温州地区红军游击队,暂编为浙西南红军第一独立团。5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在永嘉县成立。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下辖三个团。其中第一团,以浙南红军第一独立团为基础,与军部同时组建。团长雷高升,政委金国祥。缙云大洋山区的红军编入第一团,章华所属部队编入第一团第三营,章华任营长。
王孟玉、王成虎在本村(木瓜坑)发展王玉明(王孟玉兄长)、王火定(王孟玉侄儿)、王银奎、王成元、王凤连、王贤妹、王陈楷、王仙等、王子寿、王金钱、王凤玉、王山华、王银进、王陈采、王银德、王学成、王周妹、王相连、王金华、王子传、王曹书、王德喜、王桥善、王成海、王洪福、王玉科等20多人参加红军。同时,王孟玉以木瓜坑为中心,迅速发展周边邻村生姜田、小南、西峰,八尺等,及永嘉县柴皮、射山,还有青田平溪、下庄、莲树坑等贫苦农民80余人参加红军。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章华发现王孟玉成绩突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就于1929年5月前后,亲自介绍王孟玉入党。缙云木瓜坑、生姜田、小南,永嘉柴皮、射山,青田平桥和良川等地红军编为章华下属一个连,并破格提拔王孟玉为连长。下属三个排:一排长杨培希(生姜田)、二排长王银奎(木瓜坑)、三排长杨陈财(生姜田)。每排各30余人,战士按个子长短高矮分别排到各个排中。连部工作人员有勤务兵王银进(年仅14岁)、王金钱,文书王玉明。武器装备:独粒籽枪2支,火枪10支,还有马刀、铁杆若干等。
参加多次战斗名扬青田、永嘉、缙云。木瓜坑红军在王孟玉带领下,先后参加了多次战斗。主要有:
1930年8月底,根据红十三军军部命令,王孟玉率领缙云木瓜坑、永嘉柴皮等地红军,去攻打青田海溪,佯言再攻处州,以此迷惑和牵制处州的国民党军,并以此配合主力攻打缙云县城取得胜利。
木瓜坑红军在青田小源遇到军部领导人胡公冕等在大会上宣布说:我们当红军不是向百姓敲竹杠,不能随便动老百姓的东西,我们是为贫苦人打天下的!大家听后深受教育。
永嘉瓯渠距离温州城30公里,驻有国民党省保安队一个连和地主武装,并构筑了碉堡。
1930年8月31日,红十三军军部率红一团攻克缙云县城,红军声威大震,决定乘胜袭击永嘉瓯渠。9月9日,红一团一部在永嘉茗岙、芳山等地农民赤卫队300多人支援下,分三路向瓯渠进攻,敌人仓皇而逃。红军烧毁了地主的房屋,没收了地主的浮财,后离开瓯渠,到峰山整训。木瓜坑的红军参加了此次袭击瓯渠的战斗。
1930年9月,国民党当局调集重兵万余人,分头“清剿”红十三军和农军。为了减轻部队压力,牵制和打击敌人,并与福建红军取得联系,同年11月8日,红十三军第一团千余人在雷高升、章华、张学东率领下,从青田峰山出发,准备再次攻打平阳县城。红军一路征战,经过万山、平桥、东源、船寮,渡过瓯江,于10月13日抵达青田北山、白岩。雷高升在白岩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会后红军发动贫苦农民向土豪劣绅派粮派款,收缴武器弹药,没收财物分发给穷人。17日,国民党军队“会剿”白岩,红军分路突围。缙云木瓜坑红军参加了此次转战和白岩战斗,其中红军骨干王凤玉在突围时被敌人击中臀部,负伤被俘遇害,尸骨无存。
转移重心再度辉煌。1930年秋,木瓜坑一带的红军继续发展壮大,势头良好,王孟玉向上级红军首长汇报,并接受下步如何开展工作的指示。李振声、章华等红军领导充分肯定王孟玉成绩同时,要求他抓紧指定能接替他在木瓜坑一带继续有效开展工作的负责人,王孟玉本人要速赴青田任职。王孟玉回村后,马上在王氏祠【】堂一个易观察外界和迅速撤离的房间里,秘密召开红军战士会议,当场宣布王银坤为代理连长,王凤玉为代理排长。
为了在干好革命工作同时照顾好家庭,王孟玉这次返回,带着家属一起移居青田,安顿在东源镇平溪村。随后,王孟玉与季正奎、季光溪等人一起,遵照李振声指示,分别在平桥乡的平溪、驮龙、周济、莲树坑、西溪,高湖镇的桐川,良川乡的内冯、外冯、岭头等村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并以党员为骨干发展红军,建立起一支300余人的红军游击大队,王孟玉为大队长,下设3个中队,中队下设小队,积极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王孟玉到青田任职后,仍然十分关心他在家乡发展起来红军的后续情况。1930年冬,王孟玉从青田回到木瓜坑,当了解到这里红军活动处良好状态时,他就到柴皮了解。不料由于叛徒出卖,国民党保安队早有人埋伏这里,王孟玉刚进村口就被捕了。因王孟玉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在青田、永嘉、缙云等地都很有名气,敌人认为抓到“大鱼”了,如获至宝,洋洋得意,企图从王孟玉口中得到秘密后,对这一带的红军一网打尽。然而,尽管敌人如何威胁利诱,软硬兼施,绞尽脑汁,可王孟玉对党组织和红军的秘密始终没吐露半个字,敌人始终撬不开他的嘴。就在王孟玉被捕的次日下午,在柴皮村山坡上,随着罪恶的枪声响起,王孟玉英勇就义了,时年45岁左右。敌人扬言要对其暴尸数天。木瓜坑离柴皮5公里左右,木瓜坑的红军和父老乡亲得知此情,利用晚上时间抬回王孟玉遗体,含泪将其安葬在离木瓜坑1公里的生姜田田畈后坎。时过几月,青田家人不见其音讯,就来木瓜坑探信,才知王孟玉已牺牲,只好来到孤坟痛哭一场。目前坟上还没有墓碑,青田的亲人每年清明前来扫墓,割去杂草,理清水沟,吊上白纸,孤坟才方显一段时间洁净。时过百年,在王孟玉革命活动过的青田县相关乡村,仍有王孟玉爱兵如子、作战勇敢、活动能力强等良好口碑。青田县城、青田县高湖镇冯村、青田县东源镇莲树坑村和平溪村、季泽乡下庄村,缙云县木瓜坑村等地,分别立碑纪念王孟玉。
(二)王银奎、王凤玉的成长史
接任后获首捷。黄村是永嘉楠溪大源地区和小源地区通往乐清盐场的必经地,西楠溪小源地区历来有从乐清大荆、虹桥一带挑盐到缙云、青田、仙居、永康等地贩卖,赚一些钱维持生计的盐客。木瓜坑村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婚姻嫁娶、盐炭挑运等方面,均深受温州永嘉西楠溪地区、青田东部地区影响。1930年秋,王银奎接任代连长后,与王凤玉一起带领王陈楷、王金钱、王银进、王仙等、王子寿、王山华、王周妹等年轻力壮的红军游击队员,常以挑运盐炭往来于永嘉桥头、碧莲、巽宅、下嵊、石染等地之间,一方面为家庭维持生计,同时以此了解敌情,寻机打击小股敌人。
永嘉黄村瓯盐公所队长朱志文,配备盐兵二三十人,对盐客敲诈勒索,不到半年就没收农民挑盐工具700余件,激起西楠溪农民强烈不满。王银奎、王凤玉等与潘光理为首的当地农民武装队伍取得联系,形成共识后,带领木瓜坑的红军游击队员,一起参与攻打黄村瓯盐公所,取得了全胜,并把敌人没收的挑盐工具分还给盐客,当地农民扬眉吐气,反响强烈,当天就有七、八名挑盐工报名要求参加红军。此事在国民党保安队中引起了警觉。
及时突围保存实力。同年冬,胡公冕授权雷高升率500余名红军,向青田方向进发,沿途发出部队集结通知,王银奎、王凤玉与村里革命信念坚强,又相对年轻力壮的红军战士割糯稻、打磨糍、做糖糕、备干粮,完成准备工作后集结出发。出发前,在王银奎家一起吃晚饭,第二天早上,王陈楷、王金钱、王仙等、王子寿、王山华、王周妹等10多名红军战士,在王银奎、王凤玉带领下,随部队赴青田黄垟乡峰山。雷高升集中一营、二营、三营和补充营,会合后面赶来的1000多名红军,从峰山出发,经万山、平桥到东源。在东源与国民党省防军一个连遭遇,红军奋起抗击,敌军溃败。红军马上南渡瓯江,经万盖、高市水碓基到三官石、东源头露宿。第二天向巨浦、北山前进。次日到达北山和白岩。此时,为消灭红军,敌军再增加兵力将红军重重包围。雷高升指挥红军奋力战斗,虽然大部突出包围,但当场牺牲红军近100人。在白岩山上守岗的王凤玉所在的排首挡其冲,遭遇国民党保安队一个连兵力的袭击。在红军骨干王凤玉受伤牺牲后,为保存实力,王银奎带领木瓜坑等地红军战士及时突出了重围。
(三)王成虎的成长史
瓯渠战斗以后不久,红十三军政治部主任陈文杰被上董红军叛徒董祖光出卖而牺牲;王孟玉于1930年冬在永嘉县柴皮被捕遇害;王银奎积劳成疾,缺乏医治,不久病故。章华于1932年5月23日在永嘉县岩头镇东宗祠堂被捕,不久遇害于温州。白岩战斗使红军遭受重大挫折,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民党省保安队和永嘉下嵊、石染、界坑以及缙云木栗等地的地主反动武装团练,接连进入木瓜坑“清剿”,扒毁灶台10多个,拆毁王金钱、王陈采、王银德、王银奎、王学成、王陈楷等红军家里的房屋七、八间,并抄走红军家里的财物。国民党军还把在家的村民赶到祠堂集中,对老人一个一个追问,要他们回答家里有几个男丁,有几个男丁就狠打几拳。当场被打吐血的有10多人。国民党保安队赵队长扬言,这是对当“红匪”的“教训拳”,如发现再有人去当“红匪”,就派部队来“灭村”。当场被枪杀的红军战士有王相连、王金华,被抓的红军有王成虎、王陈采、王银德。恰在此时,赵队长接到上级“有新任务、马上撤离”的命令,他就将3名红军交给木栗乡队伍审后处置。乡队伍施用酷刑后,3名红军仍不招“罪”,乡队伍就将王陈采、王银德两位红军枪杀在木栗村地名叫坑毕的田畈上,并割去头颅报功。乡队伍认为王成虎是红军“小头目”,想再挖“潜力”,就将王成虎押送到国民党缙云县政府实施关押。幸亏家里卖掉一头耕牛,加上5个兄弟东借西凑协力搞足了96块大洋,才换回了他的命。
在革命处低潮时,“耕者有其田”的革命纲领依然时时激励着王成虎。他回家后痛下决心,创新另一种方式,发扬红军战斗精神,报答烈士,报孝父老乡亲。即以多开田地、多造林的办法,为家乡作贡献。54年来,王成虎天明即上山,摸黑才返回,开出水田80余亩,旱地40多亩,荒山造林40多亩。就在他去世那年,他还在一个地名叫大湖的地方开田好几亩。在粮田多了、粮食多了的情况下,王成虎自己依然十分节俭,用稻谷救济村里困难户,帮助粮食短缺户渡过饥荒。
解放后合作化时期,在政府“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政策下,经乡干部宣传解释后,王成虎将所有土地交归集体所有,由集体统一安排。
参加集体劳动,王成虎也是早出晚归、先到后回;干任何一种农活,他都是拣重活干,把稍轻松的活让给体力差的村民干。有一次割稻,他将最重的320斤稻谷挑回村。同时,他干活十分讲究质量,春季割树叶积土肥时,他宁愿一天割一担好草少记几个工分,也不做象少数村民那样,割有重量、轻质量的草而多记工分。凡是他割来的草,秤后分散到水田上总是一片绿绿的,与质量差的草形成强烈反差。
王成虎用身教重于言教的办法,教育村民热爱集体,多积善德,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一举一动,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好评。王成虎于1985年逝世,享年84岁,全体村民给他送葬,大家十分悲痛。1989年,县广播站记者前来采访王成虎的事迹,其稿件先后在县广播站、浙江电视台播出,并在《丽水日报》二版头条刊发。
三、红军精神在这里传承发扬
建国后,这里复员、转业、退伍的军人有17名,在全镇名列前茅。其中王天祥户先后有4人参军,其中2人为祖国捐躯,大家称他家是“三代革命”。耕读传家、勤劳致富也是这里的光荣传统。红军后代吃“国家饭”的有39人,当大小企业老板的45人,近两年来考上大学的11人。特别是去年有三位考生,分别被浙江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
在建党一百周年和国庆节期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及学生130余人赶回村,听市党史专家诸葛蓉讲这里的红军发展史。
今年“八一”期间,在家休假的大学生,自发进行了多方面“红色洗礼”:即在听红色故事、向烈士宣誓同时,还为“红军村”“红军桥”的石碑进行一次“洗脸”,使其重放光芒。
去年上半年,一批红军后代在老红军王成虎抚育的30多亩树林中,投资50多万元,在一株株大树上生态栽植25万多株铁皮石斛,形成“立体绿”。回家的大学生们不怕烈日高温的炎热,几次赶到“红军林”,为铁皮石斛浇水抗旱保苗……
面对精神抖擞的“红军林”,大学生们满怀信心,他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红军后代的不懈努力,小山村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丽,村民们也一定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作者系丽水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