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辅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交流>资政辅政
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者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日期:2024-05-21 11:19    来源:丽水史志(2024年第1期)   作者:黄金花 浏览量: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要求浙江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讲话精神,我们史志工作者应当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

善用史志宏阔视野,为文化传承拓宽思维路径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立足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深刻认识史志的价值定位。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断流的古老文明,无论从国内还是从世界视野出发,唯有“中国之志”方能以其特色鲜明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范式,完整系统、客观准确地还原和呈现这一辉煌灿烂的漫漫长卷。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正是要求我们善于运用史志的视角和思维,胸怀“宏大史观”,把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旷古烁今的百年征程沉淀于上下五千年的纵深历史坐标之上,剖析历史发展趋势,解读历史发展规律,辨清历史发展方向。党史文献和地方志书是资治之书、存史之作、教化之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连接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下与未来。因此,在编史修志中,我们要注重历史性、全局性和前瞻性。

永葆编史修志初心,为时代发展植厚精神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史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过去,我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新时代的史志事业要始终坚守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初心,打造守护记忆、彰显智慧、永葆信念、启迪未来的宏阔思想舞台。在今天,知识记载和传播的技术手段突飞猛进,人们的阅读工具、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中国古代显学的地方志,如何改变而今知之者甚少、传播力甚弱、影响力甚小的局面,需要我们思考背后的环境变化。我们要主动适应历史记载的形态从纸质书籍向图片、音视频和实物转变的大趋势,主动从主流媒体、各部门单位的政务新媒体中去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尽可能地留住历史细节,多角度、全方位、全景式地还原历史真相。我们要广泛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史志专业优势,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出发,站在历史的维度、理性的角度和全局的高度打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彰显地方区域特色,为挺进共富注入史志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在这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英雄辈出、成就卓越,史志华章彪炳星河,为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滋养和历史底蕴。在挺进共富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紧跟上级史志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谏言献策,提前介入,把松阳历史沿革、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人文典故等元素融入到重点项目规划和建设中。要及早谋划,主动出击,到乡镇、到村落、到农家对接松阳特色传统文化,深挖各地民风、乡风、家风,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展示建设成果、反映群众需求的地情研究成果。我们要将文字、音频和视频充分融合,探索打造崭新的“全息媒体志书”,在快节奏社会里创造形式简捷又内涵丰富的空间,引导各行各业读志、传志、用志,从史志文献中寻找历史规律、借鉴历史经验,从史志的独特视角讲好松阳故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史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时代赋予史志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智慧,萃取思想精华,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承弘扬下去 ,坚定地做“红色根脉”的守护者、立心铸魂的引领者、史志研究的耕耘者、正确史观的践行者。

(作者系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