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以夫(1919—1992),原名徐嘉(家)志,曾用名穆宣,浙江宁波人。1919年2月4日出生于天津市区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
父徐兆康在天津开设南货店,丧偶后娶母林氏。因父有恩于母,母以身相许,故父母成婚时父已年过花甲、母尚且未满二十。上有同父异母姐姐,年长甚多。1930年初,毕业于天津市立小学。后随父经上海至杭州,投奔叔父处谋生,并拟过继给叔父,为叔父传香火。遂由叔父供养读书,于同年秋考入杭州崇文初中。1933年初,毕业后到上海当店员。1934年至1936年,先后在正风中学读高中和世界语协会读夜校。在新文化运动中,阅读到鲁迅、茅盾、丁玲等人的进步书籍,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参加游行示威,声援北平学生爱国斗争。1936年春,参加上海市职业救国会,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发行抗日救亡报刊、传递中共组织信息、组织读书会等。
1937年5月,经黄嘉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奉命参加中共领导的国民党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第三大队,任第二中队分队长。10月,奉调到难民收容所工作。1938年3月,奉命从上海经温州到丽水,加入驻扎于白云山下的浙江青年回乡服务团,参加抗日救亡工作。5月,任中共丽水县委委员。10月,调到遂昌县大柘战时经济建设实验区,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任中共遂昌县委职工部部长、遂昌县政工队大柘区分队长等职。11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遂昌县队部建立后,兼任大柘区分队长。12月,任中共遂昌县委组织部部长。
1939年秋,赴遂昌蕉川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发展周樟法等4名中共党员,建立中共蕉川小组。不久,又成立中共蕉川区委。12月,奉调到景宁,以县政工队副队长身份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和发展中共组织。1940年1月,中共景宁县工委建立,任书记。10月,景宁县工委撤销,在云(和)景(宁)边区的陈村设联络点,与处属特委委员、云和县委书记周建生单线联系。
1941年2月,撤离浙西南,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工作。后任中共如东县委双岔河南中心区委书记。1942年6月,因浙江省委书记刘英牺牲,根据中央决定,凡皖南事变之后到根据地的东南干部,一律停止组织关系,听候审查。不久,随同浙江干部集中后,从苏中出发到华东局(盐阜区),被分配到盐阜区总农救会任秘书。1943年2月,调宝应县工作,先在张桥区搞民运工作,后任射阳区区长兼区队队长。1944年7月,调任宝应县政府秘书。10月,到苏中公学学习。
1945年4月,随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叶飞率部南下浙西,参加浙西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战斗,被分配到孝丰县(今属湖州市安吉县)开展支援前线工作。战斗胜利后,随十纵队跨过富春江,先调任诸暨县政府秘书,后任金萧地委干部学校副校长。
抗战胜利后,随新四军苏浙军区主力北撤。10月,经曾涛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随浙东纵队重回苏中第二地委。12月底,任高邮市委总工会主任。1946年内战爆发后,随同地委从高邮到兴化,任苏中地委民运部土改工作组副组长。1947年1月,调到溱潼县帮助工作。10月,到华中党校学习。1948年10月学习结束后,到苏中党校工作,任第十一队理论教员。后解放军南下,苏中党校移至无锡,改为苏南党校,任该校第三队支部书记。
1949年10月,奉调到上海华东纺织管理局,任纺织管理工作人员训练班副主任。1950年6月,调任华东纺织管理局人事处副处长、总支部委员。1951年10月,调任华东区纺织纤维检验所副所长、所长。1952年9月,任华东纺织工学院副院长,兼任政治辅导处主任、院党委书记。1954年6月,调任上海国棉十三厂厂长。1955年8月,任上海丽新纺织厂总管理处第一副经理(公方代表)。1959年,被以政治上右倾机会主义和生活作风问题开除党籍。1981年恢复党籍、名誉。1984年离休。1992年11月23日,病逝于上海,时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