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淮洲(1912—1934),曾用名寻波,湖南浏阳人。1912年8月29日出生于浏阳县莲溪乡黄狮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排行第三,上有一姐姐、哥哥。因家贫导致营养和发育不良,至5岁才能独立行走。1921年入学,就读于离家不远的左家湾小学。192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莲溪高等小学就读。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7月,参加浏阳工农义勇军。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随部上井冈山。9月29日,三湾改编后,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团第三营九连,任副班长。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三营班长,参加了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战斗。6月,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三营八连连长。1929年春,随部转战赣南、闽西。
1930年2月,随红四军三纵队撤离赣州,北上江口,东转于都,向瑞金、汀州、会昌一带发展。4月,调至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〇〇团任营长,随部转战漳平、南靖、平和、龙溪、华安等县,促进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6月,红四、六、十二军整编为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第一军团)后,随部从长汀北上南昌,转兵西进高安、奉新等地后,挺进湖南。9月下旬,转攻江西吉安。10月,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〇〇团团长。不久,升任三十五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屡立战功。
1932年2月,毛泽东率东路军东征漳州时,率部担任侧翼掩护,攻占蛟洋、古田等地,有力配合了东征漳州。10月,任红二十二军三十一师师长。1933年2月,升任红二十一军军长。7月,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7月1日,为收复连城、新泉及开辟闽北苏区,红三军团四师、五师和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及红十九师组成东方军,执行上述任务。7月2日,寻淮洲率红五师由江西广昌进军福建,连克归化县城、宁化县泉上土堡、连城县朋口,全歼守敌。10月28日,红十军和红三十一师奉命合编为红七军团时,任军团长,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2月底,红七军团与红十九师奉命在福建泰宁整编,红三十四师划归红七军团建制,军团领导成员调整,继任军团长。
1934年4月,率红七军团开展归化战斗,毙敌400余人,俘、伤敌团长、营长6人,收复归化。4月18日,攻克永安城,歼敌中央军、保安团各一个团,俘敌2000余人,缴获甚众。5月29日,率红十九师歼敌一个旅于福建三元附近的湖源,缴枪800余支。获二等红星奖章、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7月初,奉命率红七军团从福建连城返回江西瑞金,改编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对内保留军团建制),进入闽浙赣皖敌人深远后方行动,掩护中央实施战略转移,推动抗日运动。6日夜,与政委乐少华、随军代表曾洪易、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率先遣队6000余人,带着《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等文告160万份,从江西瑞金誓师出征,开始北上行动。进入福建后,过古城、取大田、攻福州、战降虎、克罗源,一路转战。
8月21日,向闽浙边前进。26日夜,经寿宁进入浙江。27日,击溃反动地主武装大刀会于庆元县岙里村,向荷地区署驻地举溪村进发,击溃区自卫队,夜宿举溪。28日,进占庆元县城,宣传革命,镇压反动军警,没收土豪劣绅的粮食、财物,救济贫困。30日,进抵庆元县竹口,与浙江省保安第三团、庆元县保卫团等敌遭遇,歼敌300余人,俘敌200余人,缴获甚众,取得大捷。接着转战龙泉县梅溪(今小梅)、查川(今查田)、长安(今八都)、宝溪等地,一路打土豪救济贫困,向群众宣传革命和抗日。沿途军纪严明,并设立随军银行换回向群众购买物品使用的苏维埃纸币,以免群众遭受损失,被群众称为“仁义之师”。
9月4日开始,率部转战浦城、江山、常山、遂安等县。25日开始,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周旋于皖浙边,至10月中旬奉命向赣东北转战,11月初进入闽浙赣苏区休整。所率先遣队以弱小兵力,驰骋闽浙赣皖四省的闽中、闽东、闽北、浙西南、浙西、皖南、皖赣边四省数十个县,征战1600余公里,掩护了中央实施战略转移,高举起了抗日大旗。
11月4日,奉命率部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任该军团十九师师长。11月18日,奉命率十九师出征,转战上饶、玉山、常山、遂安、淳安、分水、歙县、旌德等县,机动灵活,进退自如,自赣东北至浙西,再折入皖南,以两千余人马,如利箭直插敌人腹心。
12月10日,奉命率部与军团部及二十师会合于歙县汤口,全军团集中行动。14日,当全军团在太平县(今黄山)谭家桥与强敌陷入浴血苦战时,亲自率一个排争夺乌泥关制高点,不幸腹部中弹。因伤势过重,且遭敌人围追堵截,被抢救转移途中无法得到有效救治,一路血流不止。16日,因失血过多,牺牲于泾县茂林福官墩,时年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