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交流
铁的纪律:浙西南革命的重要法宝 ——浙西南革命先辈模范守护“六大纪律”事例
日期:2024-12-13 10:15    来源:丽水史志(2024年第3期)   作者:李 幸 浏览量:

浙西南革命23年红旗不倒,最终迎来胜利,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共产党人具有铁的纪律。革命先辈模范守护、坚决执行党的指示,严守党的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和生活“六大纪律”,有力保障好革命的胜利,努力树立起对党忠诚、为党守纪的光辉形象。这对当前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活动,具有不可忘却的深刻启示。

一、听党指挥,严守政治纪律

在革命斗争中,面对残酷的环境和凶残的敌人,革命先辈坚决听从党的指挥,执行党的命令,严守政治纪律,为坚持革命斗争、赢得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坚决执行中央指示,孤军深入敌后,浴血征战。1934年6月,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中央红军主力将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的危急关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奉命孤军深入敌后,浴血征战,掩护中央实施战略转移,推动抗日运动。先遣队作为掩护中央行动的敢死队、抛向敌人的“诱饵”,面对险境,毅然出征,置生死于度外,坚决执行中央指示,严守党的纪律,凸显出对党的绝对忠诚。

红军挺进师坚决执行党的指示,誓死进军浙江。1935年2月,红军挺进师奉命进军浙江,开展游击战争。挺进师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环境特别恶劣:“长征中的红军主力处于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击之中,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广大白区的工作均陷入困境”;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巢,反动势力盘根错节。毫无接应、毫无依托、兵力和弹药严重不足的挺进师,坚决执行党的指示,毅然挺进浙江;因敌人重重封锁,仅500余人的挺进师,三度誓死出征,才冲破敌人封锁,出征成功;紧接着,又遭敌袭击,电台被毁,失去上级领导,陷入孤军奋战,依然义无反顾,坚持执行党的指示,挺进浙江。

红军挺进师第二、第五纵队坚决执行党的指示,浴血保卫革命根据地。1935年8月,国民党调集7万兵力,大举“清剿”挺进师及其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经过发展才千余人的挺进师,决定留下第二、第五纵队在根据地内坚持,其余各部进入敌后,吸引、调动敌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恶劣的环境,挺进师第二、第五纵队300余名指战员,坚决执行党的指示,浴血保卫根据地,誓死抗击敌人。在根据地遭血洗后,幸存的30余名指战员,依凭坚定的信仰、对党的忠诚,在饥寒交迫中求得生存,与敌人进行顽强的丛林游击战。

二、服从组织,严守组织纪律

在革命斗争中,革命先辈不顾安危、不计个人得失,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严守组织纪律,为革命斗争提供了保障。

刘英、张麒麟等坚决服从命令,返回浙江主持党的工作。1939年10月17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带领中共七大浙江代表团,从丽水赴皖南,准备转赴延安参加七大。11月,接中央指示,时局逆转,刘英不能离开浙江。面对险恶环境,刘英坚决服从命令,率处属特委书记张麒麟等,毅然返回浙江,应对形势变化,主持党在浙江的工作,凸显刘英等顾全大局、严守党的纪律、对党绝对忠诚的鲜明品格。

张之清不计较职务高低,坚决服从组织安排。1944年春,中共处属特委决定,李文辉任缙云县委书记,张之清任缙云县委组织部长。对此,原本是李文辉上级的张之清,毫无异议,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如既往,长期在最艰苦的山区坚持革命斗争。

李华雄服从组织决定,解散自己一手建立的队伍。1949年初,缙云籍中共党员李华雄经过艰苦努力,建立了闽浙边区人民解放军独立支队。不久,因形势和斗争需要,路南军分区要“在同一地区统一建制”,解散李华雄的队伍。对此,李华雄虽有不舍,但他顾全大局,坚决服从组织决定,解散队伍,自己被分配到路南干校任普通干事,任劳任怨为党工作。

三、克己奉公,严守廉洁纪律

在革命斗争中,革命先辈克己奉公,不谋私利,严守廉洁纪律,甘于牺牲自己的一切,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卢子敬上交100块银元。1935年夏,在浙西南“打土豪、分田地、分青苗”斗争中,一个土豪被红军抓了,其家人向红军上交300块银元、50匹布、400支梭镖、400双军鞋,并私下送给中共玉岩区委副书记卢子敬100块银元,以期通过卢子敬,求得红军“手下留情”。卢子敬严守纪律,将100块银元悉数交公,把土豪交给组织处理。

黄富武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慷慨就义。1935年10月,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遭国民党军血洗,留在根据地领导斗争的红军挺进师政治部主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黄富武,战斗至孤身一人,三次只身冲出敌人的追捕,在群众掩护下得以养伤数日,又因放不下领导根据地军民斗争的重任,未等完全伤愈,就开始寻找部队,欲组织战友重新投入战斗,不幸被捕。黄富武被捕后,国民党军第十四师师长霍揆彰、遂昌县长蒋孝安专门设宴劝降,并以高官厚禄相诱。黄富武不为所动,大义凛然,严词拒绝,最后于12月在丽水大水门外慷慨就义。

处属特委人员在饥寒交迫中仍不擅用组织经费。1946年冬,处属特委筹集到一笔经费,欲用于购置机枪和龙泉、遂昌党组织斗争。时值寒冬,参与护送、保管经费的同志,都还穿着草鞋和夏天的单衣,饥饿寒冷难熬,但大家严守纪律,谁也没有擅用一分一毫。

四、一心为民,严守群众纪律

在革命斗争中,革命先辈纪律严明,一心为民,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陈文杰严明军纪。1930年8月,在红十三军攻打缙云县城的动员大会上,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庄严宣布:“我们去打缙云,不是去发洋财!”严明军纪,禁止骚扰群众。占领县城后,在带领政治部人员检查入城纪律时,了解到一战士为了买碗,错怪了杂货店老板,即带着该战士上门道歉;了解到一战士拿了群众家一把伞,就严肃处分该战士,并派人将伞送还群众。陈文杰严明军纪、一心为民,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因而在敌人悬赏5000块大洋捉拿他时,群众毫不动心,不为敌人提供丝毫线索。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爱民不扰民。1934年8月,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到浙西南的庆元、龙泉,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占领庆元县城时,在邮局门口写下“保护邮局”字样,使邮局“安然无恙”;沿途向群众购买物品时,买卖公平,老少无欺;向群众购买物品使用苏维埃纸币时,为避免群众因此遭受损失,即在龙泉溪头设立随军银行,并派员挑着银元,向群众兑换回苏维埃纸币,一元换一元,不打折扣,被群众称为“仁义之师”。

红军挺进师纪律严明,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1935年夏,红军挺进师首次活动到遂(昌)宣(平)边一小学,受到反动宣传影响的师生,都躲避逃离了,一红军战士随手拾走了教师落下的手表,挺进师领导人得知后,不仅将手表送还,还严肃处分了该战士。挺进师转战各地时,找群众当向导、安置伤病员等,都要付给群众报酬,有时宁可自己忍饥挨饿,把所带干粮当报酬,也绝不让群众吃亏。挺进师选择活动场所时,均选在祠堂、庙宇、廊桥等公共场所或逃亡地主的住宅,以免扰民。比如,在其师部驻地王村口,师部机关驻扎在程氏逃亡地主的房子里,“八一”示威誓师大会选择在天后宫,群众大会选择在宏济桥,政委会会议和苏维埃政府办公选择在蔡相庙,后方基地选择在后塘村邱氏逃亡地主的房子里。挺进师行军打仗时,宁可在野外露营,也决不进入民房骚扰群众。1935年7月,师长粟裕率部转战至宣平,准备攻打宣平县城。经过长途急行军,指战员又饥渴又疲劳,粟裕即令部队隐蔽在城外的一片桃林里休息。时值桃子成熟,又大又红的桃子挂满枝头,但谁也没摘一个,而是吃起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由此,这里传开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佳话。

五、不畏生死,严守工作纪律

在革命斗争中,革命先辈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保守党的秘密,严守工作纪律,为革命胜利提供保障。

麻植为保守党的秘密被捕牺牲。1927年4月,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时,负责黄埔军校与中共广东区委军委联络的青田籍中共党员麻植,原本已脱险,但为保守党的秘密,重新返回广州军委住处,销毁党员名册等党内文件,因而被捕。被捕后,坚不吐实,英勇就义,年仅22岁。

陈奕兰宁可牺牲个人,决不出卖同志。1943年4月5日,中共闽浙边委的女秘密交通员、龙泉县高山村的中共党员陈奕兰不幸被捕。在狱中,陈奕兰备受拷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十个手指钉铜钉等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她对探监的儿子说:“张麒麟首长说过:‘共产党人宁可牺牲个人,不能出卖同志。’我为革命而死,也是光荣的。”5月,陈奕兰被折磨致死,牺牲于狱中,时年38岁。

潘香凤不惜牺牲生命守护党的秘密。1948年1月,国民党军“清剿”至青田万山乡,中共组织的地下女交通员潘香凤不幸被捕。为救一同被捕的群众,她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把所有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在敌人刑讯中,备受酷刑、伤痕累累的潘香凤,誓死不招,大声说道:“我是共产党员,但绝不会泄露党的机密!”随后英勇就义于永嘉县碧莲溪畔,年仅22岁。

六、甘于清贫,严守生活纪律

在革命斗争中,革命先辈面对恶劣环境,不畏艰难困苦,甘于清贫,艰苦奋斗,严守生活纪律,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寻淮洲牺牲时把身上衣物充公。1934年12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十九师师长(原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在谭家桥战斗中牺牲。国民党军挖出寻淮洲遗体以“验明正身”、大肆宣传。当敌人看到寻淮洲遗体时,发现这个红军高级将领竟然没有穿衣服。原来,在冰天雪地中,寻淮洲部早已弹尽粮绝,失去补充。为此,寻淮洲命令部队,所有牺牲指战员的衣物充公,补充给幸存的战友,连他自己也不能例外。

胡天桃一身“破衣烂衫”。1935年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遭敌重兵包围,指战员大部牺牲,第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负重伤被俘。敌补充第一旅旅长王耀武亲自审讯。后来王耀武回忆审讯情景道:“胡天桃的上身穿着三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别无他物。”时值严冬,天寒地冻,若非叛徒指认,王耀武绝不敢相信面前之人就是红军高级将领胡天桃。

朱金宝拒绝“吃小灶”。朱金宝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入党,曾是义乌党组织和工农革命军的负责人、红十三军三团二营党组织负责人、宣(平)遂(昌)汤(溪)边区和松阳党组织创始人、红军挺进师交通员。三年游击战争结束时,被粟裕任命为金(华)衢(州)处(州)三地党的交通联络办事处主任,在浙西南坚持革命斗争,直至革命胜利。革命胜利后,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担任松阳县农场场长。朱金宝一生从事革命斗争,三次被捕坐牢,不改初心,不计职务高低,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工作条件,一心革命,一心为公,被誉为“革命的老黄牛”。组织给予他“吃小灶”待遇,他却婉拒了,不仅和职工一样吃食堂,而且只领一份饭,再掺入野菜,和老伴共吃。和他一起坚持革命斗争的老伴金翠玉,也是够到“吃小灶”待遇的,却和他一起甘于清贫,一人伙食两人吃,只吃得半饱。朱金宝临终时,还要老伴答应“一定不会向组织伸手”。夫妇俩膝下无子无女,把一切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革命先辈严守纪律的事迹,举不胜举,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如今,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精神滋养,淬炼初心使命,坚持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严守“六大纪律”,筑牢“规矩底线”,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奋斗实干,担当争先,为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