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交流
匠心守初心 笃行以致远 ——《松阳年鉴(2023)》中国精品年鉴创建经验与思考
日期:2024-12-11 11:16    来源:丽水史志(2024年第3期)   作者:黄金花 刘姬羚 浏览量:

2024年3月20日,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公布第八批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名单,《松阳年鉴(2023)》成功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是年鉴界全国最高荣誉,要经过多轮严格评审,申报门槛高、创建期长、淘汰率高。《松阳年鉴(2023)》首次申报就创建成功,实现了丽水市域范围年鉴创全国精品“零”的突破,松阳也成为2023年全省年鉴精品区域试点外唯一、浙江省山区26县第2个、全省第5个创成中国精品年鉴的县(市、区)。3月22日,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向中共松阳县委、县政府发出贺信。这是国家层面对松阳县年鉴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松阳地域风貌和发展态势的精准推介。松阳县委书记专门作出肯定批示:“小单位也有大作为!”

一、《松阳年鉴(2023)》精品年鉴创建历程

《松阳年鉴》是松阳县委、县政府主办的地方综合年鉴,于2004年创刊,按照一年一鉴的要求出版,逐年记载松阳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各级党政机关、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中外投资者了解、研究松阳提供丰富、翔实的地情资料,在记录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松阳年鉴(2023)》系第20卷。

(一)厘清队伍构架,校准编鉴主业职责

2019年档案、史志部门机构改革以前,《松阳年鉴》编纂任务由原松阳县史志办承担,采取自主+购买服务方式,除3名专职编纂人员外,另聘1名教师审稿。书稿设有偿广告版面,聘用1名编外人员负责广告业务。到2019年已连续编纂16部,形成了较为固定成熟的编纂模式。2019年9月23日,因机构改革,原松阳县档案馆、原松阳县史志办合并,设立松阳县档案馆(挂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牌子)。鉴于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是方志部门主责主业之一,经费由财政保障,松阳县档案馆(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编纂的《松阳年鉴(2020)》终止了有偿广告业务,同时终止向个人购买松阳年鉴公益版照片做法,改为由承编单位义务提供。2021年,原年鉴科科长退休,提拔一名优秀年轻干部接任年鉴执行主编,自行审稿,不再外聘审稿人员,大幅减少编纂成本的同时,厘清年鉴编纂职责,为后续创建精品年鉴奠定了基础。

(二)主动对标要求,抓准精品创建机遇

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作为松阳年鉴编纂工作的责任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地方志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秉持“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初心和使命,以创建中国精品年鉴、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为目标,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忠实记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松阳的生动实践。在已有基础上,科学设置框架,规范编纂体例,突出年度亮点,彰显地域特色,完善篇目结构、图随文排版、地图审图更新、全彩印刷等环节,2020版、2021版、2022版松阳年鉴连续三年获评省级精品(优秀)年鉴。2023年,松阳在全丽水尚无一部国家级精品年鉴的情况下,主动对标更高要求,最终获得2023年全省年鉴精品区域试点外唯一的“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县级申报名额。

(三)倒排时间节点,踩准精品编纂节奏

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参照往年中国精品年鉴创建流程,严格按照中志办关于精品年鉴创建工作的节点要求,报送年鉴篇目、初稿、终稿等创建材料。并结合县域年鉴工作实际,于2023年3月21日组织召开全县年鉴编纂业务培训会,省、市、县相关领导出席并作精品年鉴创建工作动员讲话,邀请专家作年鉴编写专题授课,由年鉴执行主编详细解读编纂工作方案,120余家年鉴编纂单位分管领导及编写人员参会。在2023年创建“中国年鉴精品工程”期间,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始终秉持工匠精神,组织人员规范组稿、编辑、校对、装帧、印刷等各个环节,加班加点修改打磨书稿,促使松阳年鉴的框架设计、内容编写、装帧设计实现全面升华。

二、《松阳年鉴(2023)》精品年鉴创建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从“认识论”视角强化谋篇布局

中国精品年鉴的评定,不仅是对一个地方年鉴编纂水平的最高级别认定,更是对一方地域风貌和发展态势的精准推介。松阳县委、县政府都对年鉴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松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县委书记和县长任主任,明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从政策导向、人员配置、经费投入等方面全力做好年鉴编纂出版各项工作保障,将年鉴编纂工作纳入县委对县直部门、乡镇(街道)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由县委办、县府办两办联合发文到各承编单位启动年鉴编纂工作,主持召开全县年鉴工作会议,分管县领导亲临会议作重要讲话,强调各部门、各单位重视年鉴工作,切切实实地抓好落实。各部门、各行业重视年鉴工作,明确一名领导分管年鉴工作,选配态度严谨、作风扎实、业务熟悉的人员负责本单位(部门)年鉴供稿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审签上交年鉴条目内容。

(二)从“方法论”视角优化工作机制

借助“国家主导、省级指导、市级协同、县级落实”四级纵向联动共建体系,为创建工作争取最大的外援支撑。中国地方志办公室指派专家给予全过程专业指导和评审;省地方志办公室给予全流程协调指导;市地方志研究室给予全方位的协同支持。借助跨区域交流互鉴的横向协同共建体系,组织编纂人员线上收看“2023年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系列研讨会暨第八期全国年鉴主编培训班”课程,参加“中国精品年鉴温州区域试点工作研讨会”,加深对精品年鉴创建工作的系统性把握。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状信息获取渠道,组建全县年鉴编纂工作群,保证年鉴编纂工作即时沟通。

(三)从“实践论”视角深化工匠精神

作为丽水市第一家精品年鉴创建单位,松阳采取“归零”心态,对专家意见应收尽收,深入打磨文稿。与联系指导组专家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召开篇目、初稿评审会,逐条分析落实中志办专家对篇目、书稿评审意见累计404条,同步吸收出版社三审三校意见,做到吃透精神、应改尽改。通过查阅公众号,登录部门网站、研究工作总结等方式,深入了解供稿单位职能工作,深度挖掘相关资料。与联系指导组专家、供稿人员往复沟通联络1000余次,修改大纲20余次,重大改版20余次。在市域范围内重新筛选专业性强、审美水平高的第三方排版设计机构,优化版面设计,实现“内外兼修”。

三、《松阳年鉴(2023)》精品年鉴创建发挥的社会效益

(一)依托系统重塑,使之成为全面展示松阳全貌的地情书

《松阳年鉴(2023))》框架体系呈现系统性科学重塑,成书设类目38个、分目280个、条目1280个,分别比上卷增加9个、97个、62个。新增表格54张,选用照片184张,力求更加全面、系统地展示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全貌;并增设主题、照片和表格索引,增加年鉴作为工具书的功能性。

(二)聚焦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凸显松阳产业特色的推介书

突出茶产业的民生支柱地位 松阳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绿茶集散地”,境内有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交易市场——浙南茶叶市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誉为“中国绿茶第一市”,每年3月举办的“茶叶节”曾入选“中国茶事样板十佳”,并成为“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之一。2022年,松阳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40亿元。《松阳年鉴(2023)》围绕茶产业特色,在农业类目下单设茶产业分目,下设茶叶生产、有机茶园培育、茶产业智能项目实施、茶产业龙头市场建设、茶产业品牌培育、茶产业数字赋能、茶产业人才培养、茶产业扶持政策兑现、茶产业专属贷款、茶产业法律保障、第十五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云上香茶节等条目,以文字形式系统记录产业发展现状,同时在卷首彩页开设“茶产业”专题,从生产、销售、流通、新业态培育等商品流通角度生动展现产业发展全貌。突出不锈钢产业的百亿发展动能 2022年松阳县不锈钢产业产值达105.9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成为松阳首个百亿级工业主导产业,《松阳年鉴(2023)》通过在卷首彩页开设“不锈钢产业”专题,在“工业”类目下设置“不锈钢产业”分目的形式,以图为媒、以文为介展现松阳坚持不锈钢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科技赋能、创新赋能、政企合力赋能,助推不锈钢产业深度发展的全过程。突出智慧交通产业的广阔未来预期 2021年以来,松阳县聚焦综合交通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重点扶持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交通物流设施装备制造、装配式交通建筑三大主导产业,做优做精智慧交通、快递物流两大特色产业,引导培育交通旅游、交通综合开发等若干新兴产业,构筑形成“3+2+x”松阳特色综合交通产业体系。2022年4月10日,松阳县被浙江省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授予“省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试点县”。9月,松阳县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助推山区共同富裕项目入选浙江交通强国试点。为此,《松阳年鉴(2023)》“专记”类目中专门收录了综合交通产业链发展,发展现状及愿景、产企融合集群、场景应用探索、合作平台构建等方面介绍了产业发展现状及远景,并在卷首彩页专题开设“智慧交通产业链”专题,在记录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成为向外界宣介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紧扣时代主题,使之成为记录松阳时代发展的成果书

聚焦关键节点 充分利用卷首彩页栏目,设立数说“八八战略”在松阳、余姚—松阳山海协作20周年等富有时代鲜明特色的栏目。运用数字成效及照片实景,形象展示“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松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崭新面貌,并设置政策解读链接,丰富版面内容。从产业帮扶、项目帮扶、教育帮扶、文体帮扶等维度挑选标志性图片,展现余姚—松阳山海协作的创新实践及阶段性成效。聚焦时代特色 围绕“共同富裕”,结合松阳入选全省缩小城乡差距领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在卷首彩页设立“共富工坊”建设专题,采用6个版面,重点介绍“食用菌工坊”“石仓白老酒工坊”“石仓豆腐工坊”“红糖工坊”等7个工坊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共富增收的生动实践,并收录《2022年松阳县“共富工坊”建设情况一览表》,详细介绍2022年已建成的78家“共富工坊”的具体成效。聚焦重大成效 紧扣2022年松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一年度重大成效,在卷首彩页设立松古灌区水利工程专题,选取7个松阳现存仍发挥水利功能的古堰坝相关照片,展现松阳水利遗产的丰富遗存及历史沉淀。并将“水利”升格为类目,下设综述、水利项目建设、水生态保护、水文化建设、水经济培育等条目,彰显松阳水利特色。

(四)深挖资源禀赋,使之成为松阳全域旅游特色的宣传书

松阳是国家级生态县,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8个,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2012年,松阳率先开展“拯救老屋行动”,并获评“全国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示范县。《松阳年鉴(2023)》除了增设“荣誉松阳”专题介绍松阳该方面工作取得的成效外,在“旅游业”类目下设立“拯救老屋行动”分目,围绕“老屋研学基地建设”“老屋文艺工作室建设”“旅居松阳计划实施”等特色条目,体现活态化保护的“松阳经验”。同时,松阳也是一块“红色热土”,作为浙江革命遗址存量最多的革命老根据地县之一,浙西南革命老区的中心区域,《松阳年鉴(2023)》特别收录了《2022年松阳县市级革命遗址一览表》,量化展示松阳作为红色热土的资源禀赋。

四、《松阳年鉴(2023)》精品年鉴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年鉴工作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得益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的实施,基层年鉴编纂出版情况得到了极大的规范,但跟其他主业工作相比,年鉴工作依旧显得“冷门”“弱势”,不少单位主要领导,甚至分管领导对于年鉴工作的认识依旧处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细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年鉴工作存在感低,由于一年一鉴的工作特性,年鉴工作日常与其他职能部门交流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前期组稿期,不像其他业务工作,在年度内有高频的持续性;二是干部上升天花板“窄”,由于年鉴工作的属性,供稿单位负责年鉴工作的同志多以兼职为主,对工作本身的归属感不够,获上级认可的机会少,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于上述问题,中志办的领导可谓煞费苦心,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通过近几年“全国年鉴主编培训班”“精品年鉴品读季”等活动的开展,使读精品、学精品、创精品的氛围深入人心,特别是采取线上线下同时开展的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实现了培训效果的最大化。为省、市、县基层的年鉴培训组织形式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二)年鉴基层编纂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易上手,难做精”,缺乏传帮带机制。通过此次精品年鉴的创建,深觉“编出一部年鉴不难,编好一部年鉴很难”。整个编纂过程涉及的信息广、框架考虑的问题多、具体环节把控程度细,实属区域性系统工程。年鉴编纂工作从入门到精通,必须经历多部年鉴的打磨,不少基层年鉴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同志,往往“耐不住寂寞”,难以坚持。专业化的年鉴人才队伍培养机制迫在眉睫。二是基层人员流动大,区县级年鉴供稿单位的编写人员几乎每年都是新面孔,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信息脱节、年鉴稿件质量难以保证的局面。因此,常态化的基层年鉴业务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建议可以尝试线上线下多元模式,对培训对象的确定应当更为精准,业务指导区分首次承编和多次承编,避免“文山会海”的同时,做到有的放矢。

(三)年鉴数字化发展趋势亟待重视

互联网信息时代,年鉴承载介质也面临由传统纸质向电子化、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与电子载体的年鉴相比,传统纸质年鉴存在体量大、不易携带、信息检索不便、利用效率不高等缺点,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年鉴的实用性,推进年鉴数字化发展是我们当前及今后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对此,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已对年鉴数字化工作作出了有效探索,如通过“浙里有志”平台,上传各地电子版年鉴。得益于档案史志部门机构改革,松阳县档案馆在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开设了松阳年鉴专题档案库,挂接历年年鉴书稿电子版和年鉴录用的照片档案。当然,在推进年鉴数字化建设中,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平台的集成建设与兼容开放、平台操作界面的实用性及便利性设计、电子年鉴的推广普及等。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年鉴同仁的不懈努力,年鉴数字化工作定能与时俱进,真正发挥资政辅政、堪存堪鉴的作用。

(作者单位: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