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红色浙西南>革命人物
王朝闻
日期:2024-11-19 09:10    来源:《浙西南革命人物》    浏览量:

王朝闻(1909—2004),原名王昭文,字俊熙,曾用名王楷、王谦,笔名朝朝、雯、汶石、廖化、席斯科等,四川合江人。1909年4月18日出生于合江县新店乡花滩子村一户没落地主家庭。

家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6岁开始,先后入学于花滩子周氏宗祠和先操坝私塾。1922年就读于合江县立高等小学(时名王楷)。1925年春小学毕业后,考入泸县县立中学就读。期间,参加进步文艺社团“春晓社”。1926年夏,因迷恋新文学而违反课堂纪律、被多次记过,且体弱患病,遂自动退学回乡。秋,经泸县县立中学同学刘力生(中共党员)介绍,加入国民党。1927年春,考入私立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暑假,入崇义钱庄当学徒,半个月后自动离职。秋,入私立岷江大学绘画系学习,兼任锦江公学小学部图画教员,次年又兼任中学部图画教员。

1928年秋,入西南银行出纳股当练习生,业余从事绘画。1929年暑假,以川南师范毕业生王谦的假名,考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艺术体育组学习。期间因参加抗议游行和印发传单而被捕,数日后被校长保释回校。后由高年级同学余永恭介绍加入中共外围组织“革命互济会”,并参加“时代文艺社”。1930年暑假,因参加抵制新校长的学潮,被开除学籍。秋,任《四川晨报》见习编辑,又因改稿时使用“军阀混战”等词汇,被迫辞职回乡避祸。

1931年春,赴上海半工半读继续学艺,先在上海新华美专上学,后复习功课准备报考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8月,因受左翼人士杨邨人牵连而被误捕。1932年1月获释。2月到杭州,结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进步学生胡也巽(胡一川),开始学习木刻。6月,反映一·二八事变难民的木刻作品被胡也巽带到上海,参加“春地美展”,受到鲁迅关注。夏初,被前来抓捕住楼上王某的国民党军警误捕,两周后获释。暑假,更名王朝闻,考入杭州艺专高中部,插班雕塑组三年级。

1933年1月,因经济困窘辍学回乡,任合江中学图画教员。不久被诬告为共产党而被捕,得校长及众乡绅联名保释出狱。秋,兼任合江县民教馆馆员。1934年秋,再到杭州艺专复学。1935年暑假后,转入雕塑系本科学习。1937年7月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离校加入浙江省抗敌后援会流动剧团,在诸暨一带宣传抗日。冬,经邵荃麟、史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月,随流动剧团到丽水集训,再与邵荃麟、张三扬等到龙泉开展抗日救亡,历任县保安队政训员、民教馆馆员。因扮演日军,被观众围堵吐唾沫,仍毫无怨言。曾到温州石印自己创作的抗日连环画《姆妈》。后邀约同学王良俭到龙泉联合创办《小刀画报》,并创作众多抗日连环画。夏,奉命随刘保罗、黄粲到大别山第五路军战地服务队工作。

1939年春,奉命返回龙泉,但因日军入侵道路受阻,遂返回家乡。夏,应邀赴成都,任刘开渠雕塑工作室助手,并在私立南虹艺专任教素描与木刻,加入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和成都抗日木刻团体。1940年初,任成都民教馆艺术部主任,后因该职须加入国民党而辞职,应邀到私立复兴美专任教素描。10月赴延安。12月抵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美术工场从事雕塑和绘画创作。因无之前入党证明人,1941年底重新入党。

1942年春,到甘谷驿八路军后方医院体验生活。5月,调回鲁艺。1945年9月鲁艺一分为二时,参加华北文艺工作团赴张家口。11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并入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素描和创作。1946年9月,随校撤退,先后在山西西加斗村、河北北高基村开展土改工作。1948年5月返校。11月,随校迁往河北正定。12月底,待命接管北平。1949年2月初,随沙可夫接管北平艺专。7月,当选为全国文联候补委员、中华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兼运动指导部部长。10月,任中央美院副教务长兼副教授(次年5月升任教授)。

1950年2月,任《人民美术》执行编辑,兼《文艺报》编委。1952年1月,调至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工作。1953年2月,任中国绘画研究所副所长。10月,当选为中国文联委员和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年底,调中国美协工作,历任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1954年1月,任《美术》月刊主编。1961年6月,主编高等教育教材《美学概论》。1964年7月,教材编写组解散,回美协工作。秋,赴山东开展“四清”运动。

“文化大革命”中遭批斗、隔离审查、监督劳动。1974年初,到国务院文化组工作。次年奉调至文化部工作,历任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顾问、文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史》主编、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学学会会长等职。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10月离休,继续主持《中国美术史》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04年11月11日,病逝于北京,时年96岁。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