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桂五(1924—1949),化名朱丁,浙江丽水(今莲都)人。1924年2月9日出生于丽水县碧湖镇一个贫寒家庭。
因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五,故名桂五。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即辍学,在碧湖镇德和堂药店做学徒,但坚持业余自学,于1939年秋考入迁址于松阳县古市的湘湖师范学校。由此结识进步青年学生,一起阅读《大众哲学》《和平与民主》等进步书籍,共同讨论抗日救国。1943年毕业后,曾在浙江省战时儿童保育院、宣平县清和乡中心小学和丽水县碧湖小学任教。在碧湖小学任教期间,结识在碧湖下江埠开设油脂合作社的中共党员樊康平,因此开始阅读进步书籍,接受革命思想。
1945年2月,经林艺圃、樊康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春,任碧湖小学校长,安排中共党员任教,发展进步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支部,掩护同志开展活动。受中共丽水县特派员林艺圃指派,与樊康平一起恢复已处于停顿状态的碧湖、丽水城区党的工作,先后建立中共碧湖镇油脂合作社小组、赵村小学支部、碧湖镇农民支部和碧湖镇统战工作小组,并在丽水城内的公务人员、教师学生、店员中发展中共党员。5月,在碧湖镇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国民政府征兵、征粮、征税的“三征”斗争,发动群众上街“闹米荒”。
同年下半年,奉命到处州师范、处州中学、景宁师范、松阳中学、俭公中学等地从事学生运动,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中共组织;在宣平县畎岸、老竹、周坦、梁村、马村和松阳县板桥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建立联络点。是年冬,在碧湖龙子庙举办农民夜校,培养发展中共党员10余人。
1947年5月,丽(水)青(田)松(阳)武工队建立后,受林艺圃指派,到松阳县城郊、靖居、板桥和宣平县老竹、周坦、畎岸、苦竹圩等地开辟工作,发展中共组织。8月,协助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第二大队袭击碧湖警察所,因身份暴露,脱产随游击队活动于丽水、青田、松阳等县边境,参加了攻打大港头兵工厂、靖居区警察所等战斗。1948年2月,在靖居小学建立靖居包党小组。同年秋,协助林艺圃开展革命武装建设和抗丁、抗税、抗捐斗争。
1949年3月10日,受命率部协助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六支队策应国民党松阳县县长祝更生起义。3月13日,松阳起义;14日,丽水起义。3月15日,任松阳县民主政府副县长、中共松(阳)宣(平)遂(昌)工作委员会委员、松(阳)宣(平)遂(昌)人民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
松阳、丽水两县起义后,国民党调派第十一师“清剿”起义部队,奉命率松(阳)宣(平)遂(昌)人民游击支队一部坚持于松阳县境。4月2日,不幸在高亭村遭国民党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袭击,与游击支队参谋长郑塔等38人被俘。4月4日被押送到玉岩,4月9日被押送到松阳县城,然后被押送到丽水,关押于丽水城郊海潮村。被俘后备受酷刑,仍鼓励战友“不要灰心,不怕牺牲,坚持斗争”。4月21日,距5月10日丽水解放仅20天,被杀害于海潮村荒郊,时年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