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遂昌县档案馆(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召开“上垟精神”档案编研启动会。会议由遂昌县档案馆馆长、遂昌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周珠凤主持,项目组成员10人参会。
![图片3.png 图片3.png](/picture/0/s2410181108159102320.png)
上垟小学位于遂昌县王村口镇后塘村,即粟裕《战争回忆录》中所说的“王村口的后山”。1971年,教师邱嵘、傅亚芹夫妇不嫌山高路远,从金华来到上垟小学任教。在两位教师的努力下,该校以勤工俭学实行学生免费入学,教学改革和少先队工作逐步走到全国前列,先后获得“全国红花少年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为学校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傅亚芹老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在199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上垟小学的校训“忠诚、勤劳、文明、奋发”被公认为上垟精神。1992年3月,时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沈跃跃到上垟考察,题写“上垟精神可贵”。一代一代的上垟师生弘扬践行着这一精神,在不同的岗位取得不俗的成绩。
![图片4.png 图片4.png](/picture/0/s2410181108457404072.png)
2019年,在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中,时任共青团遂昌县委副书记的陈冀锐牵头开始挖掘上垟精神,使得因学校停办(因全县学校布局调整,上垟小学于2001年停办)而沉寂的“上垟精神”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今年8月,遂昌县档案馆(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接管该校文书档案152卷(含该校名誉辅导员楚青等人的题词和书信等)、奖状50张、图书资料673册,开始谋划该批档案的编研工作。
![图片6.png 图片6.png](/picture/0/s2410181109516815383.png)
在启动会上,含“上垟精神”挖掘工作发起人、傅亚芹老师亲属代表、上垟小学教师代表、遂昌教育界专家代表和遂昌县档案馆(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干部在内的项目组成员就项目目标、拟出编研成果的框架等事项进行了讨论,达成初步共识,并对编写组人员进行了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