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史话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处州史话
松阳枫坪村近代戏曲史
日期:2023-09-01 10:06    来源:丽水史志(2023年第2期)   作者:叶长萃 浏览量:

枫坪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西南26公里处,以多枫树而得名。据该村《符氏宗谱》记载,明时析置枫坪村,距今已历600多年。现村中以叶、符两姓居多。

枫坪村的村民对文化娱乐一贯喜欢,尤爱戏曲。解放前,除了春节期间村中青年组织舞狮子灯外,还要请剧团前来演戏,一年有三次:每年正月十四、十五要演两日两夜的侬戏(即演员扮演),八月初一、初二,十月初一、初二两期的木偶戏(傀儡戏)。正月和八月的戏在村中的神祠演,十月的傀儡戏放在村头大桥的岩山殿演。村中筹有戏田,将戏田收来的租谷作为演戏的一切费用。因为这三期戏都是村民向社殿的神佛祈求生活平安、作物丰收而许下的愿,故此称为“愿戏”。所请的剧团多为松阳高腔和婺剧(民间称为乱弹班)。因为这些剧团每年十二月都会来村中写戏,所以早就定好了,无须临时请戏班。

正月演戏是要到村头社殿请社主老爷来看戏,枫坪社殿名“永安社”,社主老爷即殿内之后稷聖君。接社主老爷大部分百姓都去,敲锣打鼓,抬着神龛,还要请演员去殿内“排八仙”。接来社主到神祠,这时神祠正堂内壁即挂上后稷画像,算是老佛在看戏了。

民国时期著名的婺剧团“新新舞台”也曾来枫坪演出,由于演员演技精彩,服装道具新颖,村民看了要求再演,于是又演了两日两夜的买票戏。

松阳高腔爱好者叶逢传.png

1947年绍兴的越剧首次来枫坪演出,枫坪村人首次欣赏到越剧。

枫坪村人不但喜欢看戏也喜欢演戏,历史上枫坪村曾学过几次高腔戏。村人叶逢传和他的父亲叶必礽是松阳高腔的爱好者,会唱戏曲,家中藏有多卷剧本,可惜文化大革命中都作为“四旧”而全部被烧毁。1984年周安高腔剧团的吴大水曾向他提问过一些情况,他给吴大水作了一次书面回答,亦可窥见一斑。现将其信抄录如下:

松阳高腔历史悠久,创始于何代?发源何地其详不可得而闻也。盖因封建时代卑视演员,虽有绝技艺人,皆少传闻,文献阙失,无足论矣!即民国十四年所修松阳县志登有数语,不足徵也,失实。如谓“高腔为白沙岗之土腔”。高腔岂出自于白沙岗哉?因民初白沙岗演员多,而其它地方演员少,不知都均谓白沙岗班。而高自卑(编者注:高焕然之儿)则认为是白沙岗之土腔。兹就余所闻者约略而言之,以供参考。

余所闻者:最早於清同治五年(注:1866年)枫坪学过一台,导师是神坛村季啟养。角色:叶登荣为净,符昌华为丑,老生是符昌榜,老旦是盲眼睛(混名,其正名不知),叶焕扬为正生,符周书为正旦,叶樟南为小生,符玉礼为贴旦,叶增岳为花旦。增岳颇有名声,衢州路写戏必须上票(即今之合同),如增岳不到要扣除戏金。这台角色为高腔班之冠。啟养自后递年均外出教戏,如丁坑教过一台、大畈教过一台,在旧处教戏死在旧处,据说其坟墓仍在旧处。

至光绪之世,山乍口亦学过一台,叶增岳为导师,听说净角是毛坛土、小生张万松(或云正生)、正旦李元姜、花旦张光庆。光庆曾认衢州府太爷为义父,该太爷曾办有髻押、扁簪、手指、耳环、包头堂所用之物给他。其后他的四弟张光唐亦为花旦。

其它地方的演员也不一而足,如枫坪继有符玉彩(增岳之徒)曾去李村教过戏,其侄符坛德、孙符永,山甫之日荣与上田侬(编者注:即徐鸿元),黄庄之凤宝,文里后之关根儿,金竹之周关根(后住周安),还有樟根、林根、三侯儿;外县则有碧湖之樟元丑角、青田之桂昌旦角、龙泉之马隆净角。马兴为正吹,福兴、世贡均为正吹,皆非白沙岗人。然松阳高腔是玉岩区人演居多,岂其发源为十三都(即今玉岩区)乎?季啟养能教戏,则啟养之前必有班次,啟养不过一演员而已。再追溯而上,余未知也。

再观戏剧,卑意以为创始於元或明始有,何哉?戏剧于元最盛,高腔剧本如《金印》出苏秦,战国时也。《韩十二》出黄巢,为唐人。《鲤鱼记》出包拯,为宋人。《赶白兔》三本出刘知远,为后唐时人。皆系元代之前,故可为元时。而《贺太平》则为朱元璋革命兴起,推翻元朝,统一天下创建明朝。戏也,或后再编欤?然台词与道白较之他本拟出一人手笔,则于明朝始有高腔亦可。井蛙之见,未知当否?敬请明哲酌之。

此致

吴大水同志

叶逢传     

1984.7.18

松阳高腔老艺人 (右一为吴大水).png   

从以上资料可看出,枫坪村自清同治年间就开始学习高腔戏,且演员演技颇精,颇受观众青睐,还受聘出外执教。以后还有部分演员问世,如符坛德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还参加周安新声高腔剧团演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枫坪村青年又发起组织学习高腔戏,聘请白沙岗的李林焕、李三奶为教师,学习演员有:符永照正生、徐昌寿正旦、符庆旺小生、叶长献花旦、叶必岳与许发根为净、叶南达与叶长胜为丑、叶天寿老旦……可惜这批演员刚满业可正式演出时,国民党大肆抽丁征兵,这些演员都是征兵年龄,徐昌寿、符庆旺被抓壮丁一去无返,其余人员四散逃避,一台新剧未正式上演就此散伙了。

枫坪村非但有演员还有戏曲乐队,民间俗称“后台”。符庆鹰是近代玉岩区内有名的琴师,他不但是高腔的琴师,对婺剧、乱弹及傀儡调均皆精通,皆能任正吹,且司鼓、司锣皆能,是个多面手。后继司琴有叶长喜、司锣符永保都曾是高腔的乐队骨干。1959年符庆鹰、符永保、叶长喜、符坛德应浙江婺剧团之邀偕同周安高腔剧团前往金华参加高腔曲谱录音。

木偶戏,民间称傀儡戏,为提线木偶。大多数是云和县赤石的“发喜班”和龙泉县苍坛的“樟宝班”来演出。

上世纪60-70年代县婺剧团每年都会下乡来演出。每年春节前后也常有外县的业余剧团来枫坪演出,多为售票演出。那时农村没有电视,有剧团来演戏村民无比高兴。

文末,将三位颇有声望,对松阳高腔作出一定贡献的枫坪村民简历记录如下,以示纪念。

符庆鹰(1908-1960),字子扬,是一个多方面的巧工能匠,从未拜师学艺,但多种手工艺皆能。善中国画,工书法,并能装裱、雕塑佛像。懂音律,胡琴、月琴、笛子、唢呐件件精通,且能制作乐器、戏剧头盔,故常给松阳高腔、乱弹、木偶戏任琴师和司鼓,是近代玉岩区有名的戏曲琴师。1959年冬曾应浙江婺剧团之邀,偕同周安新声高腔剧团赴金华录制松阳高腔全部曲牌。他又是一个会各种手艺的匠人,集木匠、蔑匠、箍桶匠、缝纫匠于一身。可惜寿命不长,1960年病逝,年仅53岁。

叶逢传(1909-2004),字薪斋,又名筠,字竹虚,宣统已酉年生,中医师兼中药药剂员。12岁随父经营“叶益生礽记中药店”,14岁(1922年)因父双眼失明且任教私塾,接掌该店,改名“叶益生堂”中药店,兼医生处方配药,善医治麻疹。1959年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叶益生堂”并入枫坪卫生所,任中医师兼中药药剂员,直至1982年才从玉岩卫生所退休,又被枫坪卫生院聘用工作多年,在整个玉岩区非常有威望,人称“酷酷先生”。工书法,是“松阳县老人书画研究会”会员,其书法作品曾多次获省、市、县奖。通古文,晚年仍常会背念四书五经及各种古文,以陶冶情操。好高腔,会唱松阳高腔曲牌,家藏有数卷松阳高腔古本,可惜文革时被毁。2004年谢世,享年96岁。

符坛德(1895-1960),行名庆福,民国时期松阳高腔演员,正旦角色,亦能演其它角色。1959年冬曾应浙江婺剧团之邀,偕本村符庆鹰、符永保、叶长喜(三人为乐队)与周安新声高腔剧团赴金华录制全部正旦唱腔。他又是会行医草药的草药医,常给村民医治各种疾病。

(作者系松阳县史志爱好者、《枫坪村志》主编)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