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史志研究
厚植生态优势、放大文化特色,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
日期:2023-09-01 09:45    来源:丽水史志(2023年第2期)   作者:龙泉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浏览量:

“八八战略”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3次到龙泉考察,留下保护好绿水青山、发扬剑瓷文化等殷殷嘱托。2003年以来,历届龙泉市委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丽水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持续放大剑瓷文化特色,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促进共同富裕新征程。

一、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八八战略”对浙江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在“八八战略”指引下,龙泉市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机遇、艰苦拼搏,全面追赶、绿色崛起,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龙泉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一)以坚定的政治担当坚决贯彻“八八战略”

“八八战略”从全局的高度,以辩证的思维,构建了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龙泉市委以“八八战略”为指引,立足龙泉发展实际,先后作出了实施“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再创美好新龙泉、打造“活力龙·幸福泉”、升级版“好龙泉”、新时代美丽幸福好龙泉、“聚力龙泉复兴,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全面复兴剑瓷之都、奋力打造品质龙泉”等系列部署,有力推动了龙泉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是“八八战略”的明确要求。针对龙泉最大优势在生态、最大落后在工业、最大底气在文化、最大潜力在旅游的现实,2003年10月,市委提出深化“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百亿富民”工程,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2006年12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将龙泉打造成为浙闽赣边境最具活力区域中心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面实施“12345”工业追赶计划[1],在全省率先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推动工业布局从乡镇零星点状分布到重点向“一心五点”集聚[2]。2011年12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为此,大力实施工业平台扩容提升、百亿工业有效投资、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企业扶优扶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六大行动计划”,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赶超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2003年开始,市委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千里乡村康庄”“十万农民饮用水”“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等工程,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组织实施“万人下山脱贫”和“十万名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稳步推动人口向城区、中心镇、产业园区集聚。2007年开始,龙泉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2011年,市委强化经营城镇的理念,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用景区化理念联动实施美丽城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综合实力和特色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八八战略”提出进一步发挥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市委突出特色文化优势,把加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2003年开始,龙泉把创建省历史文化名城、省文明城市作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以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为主的文化产业,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市委提出了“中兴龙泉青瓷”奋斗目标,将龙泉打造成为当代中国青瓷艺术中心,浙江最大、国内知名的青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浙江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金名片。2011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对加快推动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迈进做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启动国家级文化先进市创建,全力培育百亿销售总额文化产业。

从2003年到2011年,龙泉地区生产总值由24.49亿元增加到75.7亿元,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教育强市,成为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竹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全国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特色竹乡和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

(二)立足优势推动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龙泉抢抓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全力推动龙泉发展方式、发展水平持续跃升,加快绿色崛起、科学跨越。

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是“八八战略”的应有之义。龙泉按照“走入‘一带一路’、融入长三角、接入海西区”的思路,坚定不移走好开放创新之路,以向外借力的机动赢得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围绕加快推进国际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青瓷为媒,与韩国康津郡等5座城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进一步拓展在经贸、文旅、科教等领域合作,并依托故宫博物院、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在文化研究、综合展览、海外推广等方面借势借力。围绕加快一体化进程,主动深入长三角、海西区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强链固链行动,与上海奉贤区和宝山区、杭州萧山区、嘉兴秀洲区等地共建“飞地”产业园。围绕加快拓展开放通道,构建起外快内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聚焦现代物流发展,布局打造交通智慧物流港、交通物流快递服务中心等项目,厚积发展新动能。

改革创新是贯彻“八八战略”的一把“金钥匙”。市委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牵引作用,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19个乡镇(街道)、236个行政村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流程规范管理。在全国首创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改革,成立全国首个村级惠农担保合作社,率先完成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上线运行“益林共富”应用场景,林业收入占农民经营性收入51.1%,成为全国林改百强县、全国林权制度改革示范县、全国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中国林业突出贡献奖。创新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动“两山银行”“两山公司”等市场主体发展,大力推进全省第1批低碳试点县、第1批林业增汇试点县建设,不断拓宽生态产品市场化实现路径,国镜药业“点绿成金”模式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典型案例。围绕全面创新,龙泉先后与浙江大学等90多所国内外科研院校(所)开展市校合作,“一个主导产业、一位首席专家、一套扶持政策、一批示范项目”的产业培育新机制日益完善,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和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跃居丽水首位,创新指数跻身全省第2档次。

截至2021年,龙泉市“绿水青山”指数排名全国第4位,城乡居比收入比为1.93∶1,首次缩小至全省平均水平以下,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三)奋力建设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新的征程中,龙泉以永做新时代“挺进师”的奋进姿态,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大力弘扬践行新时代龙泉精神,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在2021年8月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龙泉市奋力打造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县域样板行动方案(2021—2025年)》,勾勒出共同富裕山区“县域样板”的愿景框架。12月,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绘就了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提出要坚定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战略,系统实施“1369”战略行动[3],全面复兴剑瓷之都,倾力打造人文品质城市、产业品质城市、山水品质城市、开放品质城市、青春品质城市、生活品质城市,加快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区。2022年9月,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入推进“人产城”融合发展,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并全面落实了繁荣特色文化、促进富民增收、优化公共服务、激发青春活力、做大生态工业、做强创新引擎、做精特色产业、做旺文旅经济等15项重点战略任务,奋力打造“活力之城”“实力之城”“魅力之城”,让龙泉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奋斗,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精彩开篇。2022年,龙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32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57331元和30424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9%。

二、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生态深耕共富路

龙泉市委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重要嘱托,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构建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生态系统总值“两个较快增长”,努力在开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境界上蹚出新路、打造样板。

(一)确立“生态立市”首位发展战略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2004年6月,龙泉发出建设生态市动员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2007年1月,习近平同志到龙泉考察时提出了要强化保护意识,产业发展要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市委重新审视、分析龙泉的发展优势、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确立了“生态立市”首位发展战略,明晰了走生态路、创生态业、建生态市的发展路径。从2008年开始,龙泉把“生态建设年”作为抓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率先在丽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强势推进生态创业富民、生态工业强市、生态旅游兴市、生态产业支撑等四大工程,努力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龙泉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实行顶格的生态标准、严格的生态治理、科学的生态制度,以重整山河、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生态治理组合拳,全方位加强“三江源头”地区生态保护,高标准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不断厚植生态底色。2009年,龙泉在全省率先推出河道管理“段长制”,建立起分流域分乡镇监管责任体系,为浙江全域推行“河长制”提供了实践样本。之后,还积极探索建立“天眼+地眼+人眼”一体化生态监控体系,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截止2012年,龙泉城乡环境、水环境和沿江、沿路、沿景地区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生态市、园林城市。

(二)全域打造“最美大花园”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龙泉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科学谋划区域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市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管理水平。大力实施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切实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污染减排年度计划,做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严格建设项目监管,从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上把好关,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环保管理,推进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深入推进制炭、废旧塑料颗粒加工、小纸板企业整治专项行动,努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重点监管、限期整治、动态管理,保障群众环境权益。

2015年,浙江正式给26个欠发达县“摘帽”,并不再考核国内生产总值,转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作为山区26县之一,龙泉抢抓机遇、顺势而上,把绿色产业培育壮大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依托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高山生态精品农业、中药材、水经济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环境敏感型产业。

2017年,丽水市委提出全力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龙泉积极响应号召,作出“积极投身创新区建设、全域打造最美大花园”的决定,把市域3059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花园来谋划,统筹联创“美丽市区+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山川+美丽田园+美丽公路”,着力把龙泉建设成生态环境更美、发展质量更高、功能布局更优、内生动力更足、人民生活更幸福的最美大花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构建包括生态产品价值评估、质量认证、市场交易、生态补偿等多方面一整套制度体系,牵引和推进具有龙泉鲜明特色的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扶贫改革、农村电商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绿水青山价值倍增、高效转化。坚定实施人才科技新政,不断创新、优化和集成人才科技政策,全面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努力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全力拓宽增收渠道,突出“大搬快聚、下山脱贫”和“两进两回、上山致富”两条主线,积极推进高山、远山、库区农民易地搬迁和人才、科技、资金、项目等优质要素加快向乡村合理流动,撬动乡村“二次开发”,实现富民强村、安居乐业。

2021年,龙泉成为全省首批大花园示范县,创成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省4A级景区城、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

(三)打造山区共同富裕县域样板

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使命的指引下,市委坚定不移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创生态业,努力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生态价值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打造山区共同富裕县域样板。

市委科学规划精品农业发展布局,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重点抓好“两区四带”建设[4],形成了以毛竹、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为主导产业,中蜂、中药材、水果等为特色产业的生态精品农业,竹、菌十亿级全产业链基本成型,成为全省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两区四带”亩均产值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2022年,入选全省灵芝、铁皮石斛食药物质管理试点和灵芝中药材中药饮片一体化质量控制试点,龙泉灵芝、龙泉灵芝孢子粉分别以30.47亿元和14.49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中国灵芝区域品牌价值榜第2位和第6位。以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实现“一亩山万元钱”。以百山祖国家公园为核心,做优做特森林旅游、森林食药同源、森林康养小镇、林业体验园等森林康养产业。截至2022年,林业总产值达100多亿元,竹木产业示范园成为国家级示范园区。积极探索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最小颗粒度户级“碳账户”,绘制碳汇产量分布图,培育建设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以挂牌公示、协议签订等方式探索林业碳汇交易。创新林业碳汇“未来收益权+保险单”质押贷款模式,龙泉农商银行发放全国首笔林业碳汇质押贷款20万元。

汽车空调是工业主导产业之一,市委把科技创新作为战略支撑,建成国内唯一的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龙泉市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现汽车空调产品制造在龙泉、检测在龙泉、标准在龙泉。2022年,年总产值达80多亿元。“互联网+”掀起众创高潮,市委积极探索具有山区特色的“电商+产业”振兴模式,出政策、建园区、推平台、强网商,吸引大批年轻人回乡发展,引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电商专业镇1个、电商亿元村4个、电商专业村9个、电商专业示范村4个,各类活跃网店7000多家,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电商百佳县。竹木精深加工、健康医药、工程机械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同步得到长足发展。

市委大张旗鼓抓全域旅游,重点培育以百山祖国家公园为龙头的山水观光游、以青瓷宝剑为龙头的文化研学游、以生态有机食品为特色的健康养生游的旅游产业体系,构建“国家公园/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的全域旅游空间系统,策划打响了“一剑钟情·从瓷开始”“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等旅游品牌,创新开发了“不灭窑火”全景展示、“风华宋韵”实景演艺等沉浸式产品。

截至2022年,龙泉先后创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双百强县”,入选中国十佳旅游目的地,连续两年夺得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银鼎,绿水青山的“底色”越发亮丽。

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郭正文摄).png

三、擦亮青瓷宝剑“金字招牌”,用文化串联共富梦

200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龙泉考察时作出了一定要好好保护、传承和弘扬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的重要指示,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为龙泉传承和创新发展剑瓷文化指明了方向。20年来,龙泉市委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以“八八战略”为指引,以文化弘扬与产业互融互促互进为路径,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加速”,变特色文化的软实力为绿色崛起的硬支撑,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创成国家级文化先进市,成为全省第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获得全球首个陶瓷类人类“非遗”

龙泉窑(哥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2006年,省文物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青瓷博物馆联合对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007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龙泉考察时,得知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但现有青瓷博物馆无法容纳出土文物后,当场表示支持龙泉建一个新的青瓷博物馆。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下,省财政落实了1000万元补助资金,帮助龙泉启动了新龙泉青瓷博物馆建设项目。2007年11月,第2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举行,全国八大窑系八大陶艺大师云集龙泉,其中“官、哥、汝、定、钧”五大中华名窑的大师是北宋以来第1次团聚。节庆期间,五大名窑和国内著名陶瓷专家共同签署中兴中华历史名窑《龙泉宣言》。在省委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8月,龙泉青瓷领到了独立申报人类“非遗”的出国券。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召开第4次会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通过表决,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龙泉青瓷成为全球第1个列入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这是继800年前龙泉青瓷跨海越洋走向亚非欧各国后,再次为世界所认可。

为了更好地擦亮龙泉青瓷人类“非遗”金字招牌,发展壮大青瓷宝剑产业,龙泉市特别设立了青瓷宝剑产业保护和发展局,负责全市剑瓷产业的发展规划、产业培育、品牌推广、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工作。重点布局发展文创经济,先后出台了多项保护发展青瓷宝剑传统产业的优惠政策,在用地、资金、项目建设、税费征缴、信贷扶持以及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并设立龙泉青瓷宝剑大师终身成就奖等奖励制度,鼓励青瓷宝剑艺人投资建厂,鼓励“多出精品、多出艺术品”,做大做强青瓷宝剑产业。仅2010年,龙泉就新增剑瓷企业223家,剑瓷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税收179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96.7%和56.8%,并新增5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15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全市国家级、省级大师多达32位。

到2011年,龙泉获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龙泉青瓷行业协会成为国际陶瓷学会团体会员,龙泉青瓷宝剑节被列为全省重点扶持节庆和中国最具创新价值节庆。

龙泉青瓷博物馆 (张有钢摄).png

(二)打造“特色小镇”龙泉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后,市委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八八战略”中蕴含的优势论,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努力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优势。“中国青瓷小镇”项目应运而生,并成为推进龙泉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龙泉立足深厚的青瓷文化,依托上垟镇在龙泉青瓷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良好的产业文化基础和老工业基地旅游资源,在2012年启动了“中国青瓷小镇”项目。建设过程中,龙泉注重把青瓷元素融入产业转型、产品创意、小镇提升各个方面,使小镇的整体面貌、旅游环境、人居环境都得到明显改变,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同时,创新开发方式,把“三改一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对国营老瓷厂进行分割改造,择优选取13家青瓷文创企业入驻,将10多万平方米的旧厂房改造成青瓷文化创意园。创新发展路径,把文化项目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把文化服务作为旅游服务来提升,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个性化、立体式商业圈,带动了小镇的人气、财气和商气,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5年,浙江省正式提出建设“特色小镇”,当年6月,“青瓷小镇”入选浙江省第1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为推进“青瓷小镇”建设,龙泉着眼于更高标准创建,以国际化的思维、全球化的视野,科学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项目、资金、人才“三落实”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带动农业调结构、工业促转型、文化大发展、城乡创特色。成立“青瓷小镇”建设管理委员会,争创“特色小镇”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优势,2016年,“青瓷小镇”入选第1批中国“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参照该做法,市委同步启动“宝剑小镇”规划建设,“宝剑小镇”入选第2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以“青瓷小镇”“宝剑小镇”为重要平台,龙泉全力争取省委、省政府对青瓷宝剑产业的支持。2015年12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省政府唯一特别扶持龙泉发展的专属政策文件,有力地推动了龙泉青瓷宝剑产业发展。2012年至2022年,剑瓷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三)打响“天下龙泉”城市品牌

市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做深做实剑瓷文化“深化、物化、转化”工作,不断壮大支撑发展特色新动能。

大力推动“天下龙泉”城市品牌建设。2019年,龙泉与故宫博物院合作高规格举办“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龙泉顺势注册“天下龙泉”商标,出台《“天下龙泉”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全要素、全周期、全领域运营“天下龙泉”城市品牌,积极探索以城市品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借力故宫博物院、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平台资源,在国内外策划举办了一系列高品质巡展和高规格文旅活动,启动海外“龙泉青瓷展示角”推广计划,全力打响“天下龙泉”品牌。把青瓷宝剑文化研究作为重大课题,设立龙泉青瓷宝剑文化研究院,成立故宫博物院龙泉窑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龙泉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聘请国内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系统开展青瓷与全球化、青瓷与新时代、青瓷与生活美学等方面研究,最大程度地释放“文化红利”,让龙泉成为一座能够与世界对话的精彩城市。

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是龙泉打造“天下龙泉”城市品牌的核心。为此,市委一方面以融合为导向,推动剑瓷文化与各产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文化+设计”“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形成更加多元的剑瓷文化经济形态和经济体系,着力打造百亿剑瓷历史经典产业。另一方面,实体化运作推广“天下龙泉”品牌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平台——龙泉剑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天下龙泉+N”的培育方式,推动“天下龙泉”品牌由培育孵化向全面推广迭代升级,产品溢价率达20%以上。

截至2022年,龙泉有剑瓷经营主体5100余家,剑瓷从业人员3万余人,形成特色小镇、景区、产业园、科创园、电商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的梯队产业发展空间,入选全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和全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宝剑传统锻制技艺双双列入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大窑龙泉窑遗址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剑瓷龙泉知名度、美誉度有力提升。

“八八战略”实施的20年,是龙泉彰显发展特色、放大优势的20年,也是找准发展路径、接续奋斗的20年,更是积蓄发展动能、跨越赶超的20年。20年来,龙泉市委准确运用“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和方法论,立足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生活等各个方面,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经济社会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展望未来,龙泉市委将继续实干创业、奋发进取,为推动共同富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贡献更多的龙泉力量。

注释:

[1]“12345”工业追赶计划,是指到2011年,新增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年上缴税金1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家;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增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企业4家;培育年销售总额1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或块状经济5个(五金汽配、有色金属、竹木制品、青瓷和宝剑)

[2]“一心五点”,“一心”是指龙泉工业园区,以发展五金汽配、竹木精深加工产业为主;“五点”是指安仁发展泵阀产业,塔石发展不锈钢产业,查田发展五金汽配产业,八都发展竹木加工产业,上垟发展青瓷产业。

[3]“1369”战略行动,“1”是指一大目标愿景,即富民强市,“3”是指三大历史使命,“6”是指六大战略安排,“9”是指九大重点任务。

[4]“两区四带”,“两区”是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粮食功能区农业,“四带”是指高山果蔬精品农业产业带、农旅体验休闲产业带、菌茶特色产业带、生态渔业产业带农业。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