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风物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丽水风物
谷长兴酒坊
日期:2023-06-07 08:58    来源:丽水史志(2022年第3期)   作者: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浏览量:

清代末期,丽水县碧湖人谷应盛(约1830-约1900)以松阴溪之便利交通往返交易,至光绪初年有所积攒,遂在松阳县旧市盘下店铺驻店经商。以南货为主,兼营酒业。落脚稳定,接来妻子吕氏、继子谷运祥(1870~1950),从此定居旧市。此举,一则安定营业,二则力行教子。光绪后期,谷应盛去世,谷运祥长大成家、子承父业,以酒业专营,前店后坊,自产自销,酒坊商号曰“谷长兴”。

谷长兴酒坊-1.png

“谷长兴”酿酒的原材料的水、曲、麦、米或粟(俗名高粱菽儿),皆产自松古盆地,又可谓无奇而地道。当时松阳县是处州最大的产米区,米的种类已较其他地区丰富。第二代“谷长兴”人也已熟练掌握酿造经验,偏好收购优质原料秋糯(俗名望秋糯)和晚稻粳米(俗名稠谷)为主。望秋糯黏度强,可赋予酒体醇厚绵甜的风味。稠谷质地纯,掺杂稠谷可将饭的香味带至酒中,使酒质爽净。

“谷长兴”酿造工艺亦一如当地之地道:先是大米炊熟,与老曲拌匀,发酵,晒制而成新曲;再是糯米过筛经浸泡、冲洗沥干、蒸饭摊凉、加曲添水、入缸搭窝;之后是开耙、养醅、淀清、入坛、煎酒(灭菌的俗称)等步骤。八月稻米新出,搭缸酿酒,谓之曰“八月缸”。十月天气适宜,搭缸酿酒,谓之曰“十月缸”。而恰是平平无奇,才酿得率真有趣。

谷运祥自幼读书,慷慨有大志。科举废除之时,谷运祥正值壮年,虽然不得大展其才,然而慷慨其志,尤其怀有笃行尚义之风。举人叶景春(1866-1919)比他年长四岁,一次路过“谷长兴”酒坊,见谷运祥在店铺外赈济困苦民众,与其交谈之后,竟成好友。此后二人志同道合,推为至交,乃至联为亲家。民国初,叶景春令爱子叶明焯(1892-1935)求娶了谷运祥长女谷鸣钗(1893-约1970)。吴弄《叶氏宗谱》有详细记载,并载“谷孺人(即谷鸣钗)秉性慈祥,持家勤俭,并能助其夫赈恤贫乏,恒得乡人之敬爱。”可谓直见谷氏家风传承。

1915年,松阳县烟酒实行公卖,同时征收公卖费和产地税。“谷长兴”安分纳税,平淡经营。是年二月,谷运祥外孙叶志成出生了,而此时仍无子。紧接着夏秋两季,松阳大旱,谷价飞涨至每担六圆。谷运祥照例开放“谷长兴”存储粮食,暂停酿造,平价出售,接济饥民。一日,谷运祥梦南极仙翁与他说道:“长兴运祥,莫患嗣乏。贤能良善,添丁发甲。”

果然,中年后的谷运祥此后接连得子:长子谷贤(1918-1981),次子谷能(1924-2003)、三子谷良(1928-2016)、四子谷善(1934-2009),正好对应他“贤能良善”的处世之道。而民国七年至廿六年的二十年,正是“谷长兴”鼎盛期。这一时期,酒坊的酿造工艺更加纯熟,而且酒的品种逐步丰富。虽然还是以黄酒(俗名老酒)为主,但是有了熟酒(装坛加热杀菌的酒)、生酒(未杀菌的酒)、水酒(水占原料比量大的酒)、重酝酒(以酒代水复酿的酒)、陈年酒(主要是外来的绍酒)之分,此时酒坊还产出蒸馏酒(俗名烧酒)。“谷长兴”的酒,因色香味出众,加之质优量足,在古市区内深受好评。“谷长兴”酒坊于是生意兴隆。

“谷长兴”积攒盈利,省吃俭用,除去行善施舍外,其余均用于购置房产田地。抗战前夕,已有房屋四座(原筹划置办给四兄弟分家之需)计七百馀方、自耕田十馀亩、出租田五六亩。常年雇佣酿酒工二人、店员一人、佃农一人,农忙务田,农闲酿酒,经营有方,勤勤恳恳。

不料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为适应战时财政需要,节约烟酒消费,财税政策寓禁于征(即对烟酒课以重税以达到禁止烟酒行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松阳许多酒坊生意萧条,但“谷长兴”因信誉在而生意得以维持。

“谷长兴”不但生意维持了,而且家业进展了。“谷长兴”与“阙合美”同在旧市驻店经营多年,两家商号相互信任,知根知底。“阙合美”是清末阙赓清家族在旧市横街经营南洋货物的店铺商号,当时规模宏大,已经成为旧市巨贾,有“阙氏半条街”之称。这时期“谷长兴”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前景上都不如“阙合美”,唯有信誉扎实而饮誉旧市商界。弱冠之年的谷贤向阙家提亲,求娶大家风范的阙氏女阙秉英(1917-2010)。旧市巨贾“阙合美”相重谷家,居然一口应允,除陪嫁了丰厚的妆奁外甚至陪嫁了八亩田产,由此可以看出“阙合美”对“谷长兴”的信任。

1940年,谷贤23岁,持松阳中学文凭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成为第二总队学员。在此寇深祸急、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黄埔军校成为无数热血青年神往之所,谷贤投考黄埔,是渴望抗敌御侮、复仇雪耻的爱国青年人生选择。在抗日战争纪念网-黄埔军校-黄埔师生-学员档案《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同学录》即载“谷贤”的“永久通讯处”一栏为“浙江松阳古市谷长兴”。

1941年7月26日始,浙江省征收烟酒消费特捐。“谷长兴”酒坊连同旧市其他11家酒店(坊)于报烟酒税后,还向征收机关缴纳战时消费特捐,即烧酒每百斤捐价二圆(法币)、绍酒每百斤捐价一圆半、熟酒每百斤捐价一圆、生酒每百斤捐价半圆。谷运祥支撑“谷长兴”经营事宜,长媳阙秉英帮衬得力,不使谷贤担忧家计,每每写信,都让他一心报国。

1941年11月20日,谷贤毕业于黄埔军校。服从军队安排,迅速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在某作战部队担任排长,与日寇殊死交锋,转战川渝等地。

1942年8月2日,日寇攻陷松阳。谷家老少逃难于金坞村友人孟家。是年,三子谷良15岁,就读于俭公中学(今松阳第二中学),与父谷运祥返回家中收藏家产,不料被日兵堵截。万幸父子配合默契,抛弃财物,得以顺利脱身。日寇在松阳烧杀抢掠,盘踞一个月后,终于在兵民抵御下窜离。谷家老少返回旧市,目睹“谷长兴”酒坊店铺连同住宅均被日寇焚毁。

经历了这场兵燹,时年73岁的谷运祥虽觉心力俱老,却能雄心不泯,决意再兴“谷长兴”。他一面激励长子谷贤继续在部队抗日,一面勉励次子谷能、三子谷良继续在杭州安定中学、松阳俭公中学安心读书,其余谷家十余口人借住于姻亲阙家(今古市十三弯8号,大门门楣大书“荆州旧家”四字)家中。倾尽所有,在“谷长兴”废墟原址上重建酒坊酒店(今古市前街71号)。一年后建成,标志着“谷长兴”从头再起。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1943年,“谷长兴”酒坊完竣。新建的格局,仍旧酒坊在后,酒店在前,住宅在中,便于前后照应。对比原先建筑显得很是简朴,不再有雕梁画栋飞檐斗拱。而其他三处房产,已无财力恢复了。时任古市贯一小学校长刘贤传(1914~?)器重比他年少十岁的谷能,于是将胞妹刘贤娣许配于他,并划拨了八亩田产给“谷长兴”作为陪嫁。

有了两位贤惠儿媳的帮衬,标志着第三代人又能着手经营“谷长兴”酒坊。接着丁口新增,“谷长兴”住宅显得很是拥挤。好在,这样一个父子慈孝、兄弟友恭、妯娌和睦的氛围里,“谷长兴”再次迎来一个兴盛期。

商贾之家成长起来的谷贤、谷能、谷良、谷善四兄弟,均能书擅画,共营书香人家。拥挤的住宅中堂,悬挂南极仙翁画,左右一对条幅,上书“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松阳谷氏传家之精神。

抗战胜利后,“谷长兴”店里新设了温酒器(俗名大烫揭)。“大烫揭”体型较大,用于烫酒,计量准确,方便快捷,倒酒即可接酒,接酒即已温酒。店内还有水煮豆、炒豆、茴香豆腐干、烩猪脸、猪耳朵等酒配,大有绍兴咸亨之风。

当时“谷长兴”酒坊街前,北行未百步是桥头,南行未百步是埠头,因此,船工、埠夫、商贩以及城乡市民在此歇脚解乏。那时节古市的盛况,被谷善印记心间,绘成《古市旧貌图》。图中两座并列的木板桥横架松阴溪上,水面上篙起橹飞,长长的石阶码头边泊满篷船,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商贩、船工、埠夫、浣妇各事忙碌,一副典型的江南水镇繁华景象。谷善是学名,不为松阳人知晓,他的常用名——谷子林,即被本土书画界所熟悉。

虽说“谷长兴”酒坊向来衣食无忧,而谷家人亦向来不耽酒食。尤其在饮酒方面,严于律己亦严于律人,许酒赊账,不许酒过量。经营多年,酒店从未吃酒闹事者,扬溢一派祥和景象。因此,“谷长兴”在古市树立了较高威望。

“谷长兴”家兴图国强的家国情怀浩然长存。1948年,全家商议后借故将谷贤召回。1949年,谷良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任师部通讯参谋长,当年参加解放大西南战役。

1950年2月,德高望重的谷运祥以81岁高龄去世。紧接着,公私合营政策出台。“谷长兴”酒坊随之歇业,旋与当时古市私营酒商共19家响应公私合营政策,不计私利,组成合作酿坊。“谷长兴”酒坊歇业了,然而精神不歇。次年,谷良在家人的鼓励支持下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再一次将“谷长兴”之精神大放异彩。

如今,“谷长兴”酒坊已湮没于历史,而“谷长兴”精神依旧,后辈风范长兴。

谷长兴酒坊-3.png


谷长兴酒坊-2.png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