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风物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丽水风物
《闽浙赣苏区红军政治教材》:红军挺进师转战浙西南的光辉见证
日期:2023-06-06 15:47    来源:丽水史志(2022年第2期)   作者:陈晶晶 潘玲玲 潘文清 浏览量: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浙西南革命老根据地县。土地革命时期,曾有红十三军、红军挺进师、闽东红军独立师等革命队伍在此活动,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也遗留下不少革命文献和文物。其中,在景宁县档案馆珍藏的《闽浙赣苏区红军政治教材》,就是见证这段峥嵘岁月的珍贵革命历史档案文献。

红军挺进师转战浙西南的光辉见证-1.png

转战浙西南   掀起革命热潮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此前的3个多月里,党中央决定派出一支部队,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宣传和推动抗日民主运动,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和钳制国民党军,减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红七军团临危受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挺进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其间四进四出浙江。

1935年1月,由方志敏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省怀玉山地区遭到国民党军七倍于己的兵力围攻,血战数天,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突围中主力部队被打散,余部由参谋长粟裕和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突围,返回闽浙赣根据地。2月,抗日先遣队突围部队根据中央苏区分局转来的中央1月25日批示电,以抗日先遣队突围部队为基础,迅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以下简称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中央赋予挺进师的任务是: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以积极的作战行动,吸引、打击、牵制敌人,包围闽浙赣基本地区和邻近的根据地,并从战略上配合主力红军进行长征。为适应游击战争,建制不设团、营、连,而编成三个支(纵)队,全师指战员538人,配有长枪445支,轻重机枪12挺。挺进师入浙江前认真分析研究了浙江的自然地理位置,选定了位于浙赣边境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作为挺进师创建游击根据地的首选目标。

1935年3月,红军挺进师从江西经福建挺进浙西南的庆元、龙泉、景宁等地,6月初,建立中共浙西南特委和浙西南军分区,在当地写标语、宣传发动贫苦农民,吸收积极分子入党,建立地方党组织,组织农会、妇女会、共青团、儿童团等革命群众组织,建立游击队和区、乡、村苏维埃政权。至8月下旬,红军挺进师人数已发展到近千人,扩编为5个纵队、2个独立支队,地方武装千余人,初步完成了中央下达的战略任务,在浙江打开了局面,出现了局部性的革命热潮。

红军挺进师转战浙西南的光辉见证-2.png

传播革命思想 赠予政治书籍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转战浙西南期间,1935年4月,红军挺进师主力500余人,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领下,从庆元转战景宁大地半垟、余公岱、张坑一带,展开游击战争,打击国民党地方部队和民团,并以写标语、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老百姓宣传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张。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开展“红心白皮”争取工作,得到了部分思想进步的乡长、保长和开明地主的支持。红军彭碧元、林成树带一部分战士到大地半垟,保长叶再富主动给红军当向导。通过与叶再富多次交往,并向群众了解之后,彭碧元、林成树认为叶再富思想进步、为人忠实可靠,遂建立密切联系,并将《政治常识》和《指战员须知》学习资料加盖个人印章送给叶再富,并再三叮嘱他认真学习,严密保管,了解共产党对开明地主、进步国民党政人员的政策,宣传革命理论。

几天后,彭碧元、林成树率部队离开大地半垟到水溪、乌庄一带宣传发动群众。由于行踪暴露,国民党军队向水溪方向猛扑过来,叶再富探得消息后,连夜赶25里山路,于次日凌晨到达水溪将消息报告红军。红军当机立断,立即召集队伍,由村民张达礼带路在村后狮子岩林子里设下埋伏区,静观敌兵动态。为使红军顺利转移,村民林荣元把敌人引向相反方向,张达礼则带领红军部队向庆元县官塘方向转移,并顺利脱险。

之后,两本红色文献几经辗转到了村民张世库手中。张世库将这两本政治军事宣传教育书合装为一本,为保护书本,又增加了布质封面。几十年来,保管者对教材十分珍惜,书本的手抄目录、内容、纸张,原持有人的印章和受赠者父子的签名、印章等均完整无缺,还完整保留了读者的一些阅读痕迹。景宁档案馆在教材进馆后重新编印了页码,全书共273页,约13万字。两本书籍封面上均印有红色五角星,五角星中有中国共产党党徽,并用繁体字印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为创造大批政治上坚定的和军事技术熟练的铁的红军干部而斗争!”等标语。

延续革命火种 展现教材全貌

《政治常识》由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成立于1929年,前身为信江军事政治学校,1932年按照党中央统一编号定名)于1934年1月印刷。全书对阶级、党派和国内外各种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标题下方有“讲授教材之一”字样,封面加盖5处“彭碧元”印章,共分为7个章节,具体包括:(一)阶级与阶级斗争;(二)资本主义制度;(三)帝国主义;(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武装拥护苏联;(五)中国革命;(六)中国社会各党派;(七)共产主义与共产党教授提纲。在章节中有关于“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共(产)党”“党的组织的几个原则”“党与青年团的关系”“支部工作”等内容的论述,在每个章节后面列有讨论提纲或问题提要,便于读者学习和讨论,巩固学习成果。

《指战员须知》由中国工农红军闽浙赣军区司令部(该部为方志敏等领导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军事领导机关)汇编,于1933年12月1日出版。特别的是,该书虽名为“指战员须知”,实际书本内容是与苏维埃建设相关的政治学习材料,是一本军事解答书,内容囊括苏维埃政权的指导思想、政权组织、斗争方式、劳动法规、土地政策、经济政策等方面,分为5个章节,具体包括(甲)苏维埃政权;(乙)土地问题;(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对于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政策。每一章节都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详细解释了涉及章节主题的一些重要内容,如第一章“苏维埃政权”中,回答了“什么是政权”“中国苏维埃政权产生原因”“苏维埃的组织与建立的过程”“苏维埃政权的特征”“中国苏维埃政权的目前政策”“苏维埃政权与群众团体的关系”“苏维埃与红军”“中国苏维埃运动中无产阶级的领导问题”“目前苏维埃运动发展的形势与我们的紧急任务”等9个问题。此外,还全文附录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对于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违反劳动法处罚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政策》和《闽浙赣苏区土地法》等法律法规,是了解苏维埃政权建立与运作、理论宣传与实践的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教材中共盖有34枚印章,其中32枚为红军指战员“彭碧元”“林成树”两人的私章,分别盖在教材封面、页码切口处;内页有受赠人叶再福及其儿子叶发镕的签名和印章,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教材的真实性。经专家确认,此类教材在当时只有红军指战员才会有,很少流向民间,而且作为战时临时应急学习教材,一般或毁于战火,或随军散落遗失,很少能长期完整保存下来,甚至在江西横峰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文物展馆也没有收藏这两本书,更显其珍贵。

红军挺进师转战浙西南的光辉见证-4.png


红军挺进师转战浙西南的光辉见证-3.png


(作者单位:景宁畲族自治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