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风物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丽水风物
碧水古樟围拱下的古堰画乡
日期:2023-06-15 08:54    来源:丽水史志(2023年第1期)   作者:马田华 浏览量:

古堰画乡,由松荫溪畔的通济堰古村和龙泉溪中游段的大港头古镇组成。

古堰所指的便是有1500多年历史的通济堰,它坐落在松荫溪畔,始建于公元505年前,是中国古代五大灌溉工程之一,也是浙江省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当年詹司马在松荫溪上修建通济堰,引丰沛的水资源灌溉碧湖平原并带来丰收,孕育了碧湖大平原上的农耕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迈进古堰的第一步便是上了一座小小的引水桥,这座不起眼的小桥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它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桥。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文昌阁紧挨着立交桥,它是南宋时期上京的必经之道——通济古道。透着哑淡光泽的古道与沿道而建的民居浑然一体,散发着久远的气息。

远远地便听见了水的湍流声,循声可见一道堤坝横卧在松荫溪上,坝身弯曲如虹。乍一看不起眼,但它却是享有“世界之最”称号的大坝-----世界上第一座拱形大坝。堰坝长275米,底宽25米,高2.5米。千年前的古人从水蛇游动的姿态上获得灵感,发明了用加长坝体来减少冲击力的拱形大坝,这个了不起的发明载入了世界水利史。静默在古坝北侧为纪念詹南二司马而建的龙庙,里面存放着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修建和管理古堰的24块碑刻,其中宋代范大成制订的二十条堰规(通济堰规)一直延用至今,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农田水利法规之一。

如今,古堰仍然承载着它作为水利古坝的作用,它如此真实地呈现出古人的智慧,成为碧湖平原上至今仍然在发挥着灌溉作用的伟大的水利工程。

沿着堰渠,有十多棵繁茂的古樟蓊蓊郁郁,它们一方面得益于堰渠水的润泽,一方面对堰渠起到了加固的作用。可以想见当年开凿堰渠的时候,沿途应该是栽种了不少樟树的,由于岁月变迁,它们有的死于雷劈,有的遭遇砍伐,有的自然死亡。现在留下来这10 多棵樟树集中在堰头村,那如云的冠盖远远就能看见,使整个堰头村因了这些古樟树而更加富有韵味。

松荫溪水穿过一大片高高飘扬的芦苇荡,与宽阔的浅滩及龙泉溪交汇,大港头古镇的面貌就展现在眼前。

大港头,顾名思义,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港口,冠之以“大”,是因为这里是松荫溪和龙泉溪交汇之处,江面开阔,是800里瓯江最开阔的地带。

古码头、古樟树、古民居,构成大港头的三元素。

大港头宛如一们秀丽的少女,瓯江似披在头上的秀发,古街便是修长的身躯,古码头来来往往的船只成了飘逸的裙裾,随着时光与季候迸射的韵致,她从一个港口脱胎换骨成一个美术、摄影基地。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旖旎风光,在画家的眼中成就了“丽水巴比松”画派,在摄影师的眼中则随着晨暮随着季节而变幻出美轮美奂的摄影作品。于是,人们渐渐地忘却了它原本的地理名称,赐予它一个骨骼里镌刻着浪漫的名字------画乡。

一颗大樟树遮着半个天空,它的底下是一个古埠头。从南宋时期开始,水运是最重要的运输纽带,作为一个地理位置处在瓯江正中的重要港口,古埠顺其自然地成了最繁华的集散地,瓯江上游的宝剑、青瓷、木头、茶叶,瓯江下游的食盐和物资都集聚在古埠上。古往今来船只停停驶驶,光阴穿越而过,形形色色的传说,都是夹带着许多灯红酒绿夜夜歌声。从窑工排工船工到商家官家墨客,再到民国时期国民党八十八军,都把青春梦想残留在埠头连接古街的鹅卵石里,它光滑的外表下到底包藏着多少关于光阴的故事,早已无从追寻。

低矮的小楼依江而建,屋与屋之间除了几个古埠之外,仿佛连接得没有任何缝隙。偶有一丛绿色从屋檐里伸展出来,或古埠上有微小的人影,把那一片褐色房屋点缀得分外地鲜活。江面上有几只蚱蜢船扬着帆撒着网,一切宁静而平淡。

不管是从古街上徐徐逛来,还是从古埠上匆匆上岸,都必经双荫亭。书法家朱关田题写的“双荫亭”匾挂在亭的正前方,亭柱上则有数对楹联。“一亭存古韵,双荫沁樟香”写的是亭子本身;“暮江烟锁渔舟隐,新雨岸移鹭影低”则是描绘了亭外的风景。

一条略显狭窄的由简简单单两层小木房所组成的老街上,没有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只有最平淡的日常百姓生活的缩影。临街的房子,拆下一块块门板便是一间间可营生的店面。经营的大抵是画廊,很多竟无人看守。墙上挂着一幅幅巴比松油画,画里的景色有许多便是街头的一景。刚刚在眼中的风景忽然跃升在一幅油画中,悄然无声地邀约着灵魂的驻足,艺术与现实的距离只存在于转眼之间。

在古街上随意地逛荡,或驻足街角那家小店前的小花小狗来个自拍;或就那么安静地站立在一幅未完工的油画之后,看色彩之间变幻的惊喜;或随手推开一扇店门,温一壶茶坐在阳台之上,让心绪随着溪水流向远方。据传,老街上的每一间店面,不管里面经营的是民宿、茶室、小衫、甚至于是一个小小的甜品店,都蕴藏着一个关乎生活、关乎爱情的故事。不管这些店主人此前从事什么样行业,来自哪里,但当他们来到这个宁静的处所之后,所有故事的都一样:他们选择留在古街上,盘下一间店面,取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店名,然后守着一间小店,与时光同老,过着简单淳朴的生活。

(作者系莲都区文史工作者)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