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儿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瓯江儿女
处州刺史王元和云和王氏族群
日期:2023-06-14 15:00    来源:丽水史志(2023年第1期)   作者:黄育盛 浏览量:

浙江云和县城解放街司前巷的王氏宗祠,现存一块香樟木制匾额,精雕6条祥龙,阳刻文字:“奉天承运皇帝制诰曰……”落款为:“大宋天圣四年(1026)十月二十日”,并加盖“敕命之宝”。

无独有偶,王氏后人尚存一卷圣旨原件。该圣旨为麻布质地,制作精美,明黄色的布面加盖三枚“敕命之宝”,卷首印有两条龙形的白色底纹,于两龙之间用篆体书“奉天敕命”,落款为“(明)隆庆六年(1572)二十六日(敕命之宝)”。

云和古来偏僻,为官者凤毛麟角,一个家族能多次获得两朝皇帝的敕封,并能保存圣旨原件,着实为奇迹。云和王家因何有如此丰功伟绩呢?

王家圣旨匾额.png

先看宋朝的圣旨匾:“奉天承运皇帝制诰曰:国家刺史之设,典领州郡,责在守土保民也。尔福建延平府延平县知县,由进士甫膺兹任,劳心吏治,惟寅惟清。嘉尔贤能,用畀行人(出征之意)之职,乃羁辽北,二十有五年,毋有二心。是用擢尔为朝散大夫,晋阶刺史,俾守栝苍,以奖尔忠,尚其绥靖封疆,抚辑人民,毋废朕命。天圣四年(1026)十月二十日。”这个“福建延平府延平县知县”是何人?

在县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找到了云和中街《王氏族谱》,卷首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查阅文:“王元,江西石磕人,北宋祥符年间进士,初任福建延平县令,因政绩突出,被任命为御使,并派往辽国,在辽国二十五年,为辽宋和谈起到了关键作用。天圣四年(1026),70岁的王元被封为大夫,71岁兼任处州刺史,后定居西阳乡之桑田(即今云和村头村)。”

再看王元的敕命圣旨,全文共123字,具体记录了王元的仕宦经历和被宋仁宗褒赐出任处州刺史的经过。王元授延平知县并非荫封,而是“由进士甫膺”;在任上,他“劳心吏治,惟寅(恭敬)惟清(廉洁)”,也正因王元心存敬畏,谨慎、清正、廉洁,朝廷才嘉奖他“贤能”,并委以出使辽国的重任;虽羁留北方辽国达25年之久,而王元“毋有二心”,坚守节操,不辱使命,始终忠于赵宋王朝;回归宋廷后,宋仁宗随即擢拔他为朝散大夫,朝散大夫为朝中散官,多为官吏叙阶之称,刺史却为监察的实职官员,所以诏书中称“晋阶刺史,俾守栝苍”,以褒奖其对朝廷的忠诚与品格的高尚;同时期望王元“守土”浙江西南,“保民”安抚百姓。“天圣”为宋仁宗年号。

在王氏谱中,其后裔关于王氏迁徙行踪最早的记录为“宋庆元五年(1199)庚申正月元日九世孙俊题”:“吾族从江西分派衍于今,代有显人,自枢密使朴公之孙沔公,国初任福建某官时,娶彼任(之地)林氏,生二子,侨居望京墩。太平兴国中,迁宦京朝,累官参知政事,奉国待御银青光禄大夫。公既久居汴都,幼子□公随母林氏,留外家。生嵩公,寔朴公之五世孙也。嵩公生元公,登祥符间进士第,仕处州刺史,卒葬栝城外县学后马姑山……”

石磕溪位于今江西上犹、崇义两县地带,地处江西省西南边陲赣州市的西部。迄今为止,两县王姓人口有一万二千余人。据当地《王氏族谱》记载,犹、崇王氏,人口虽少,其派系繁多,溯其源,皆始出于轩辕黄帝四十二世孙周灵王太子晋。晋三十八世孙为羲之。羲之公历五世渊公,南齐时以真儒显,迄今从祀孔子庙。又历二十一世至孝公,徙江西之石磕溪。孝公之子朴,显以后周,知枢密院事,薨于官。又三世至沔,任福建参知政事,历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知开封府事,留幼子榻于福建松溪林氏外家。榻生嵩,嵩生元。元公字至仁(注:与县志载有异),天圣年间进士,授延平令,奉使辽北,归拜处州刺史,后为栝苍之始祖,生三子……

其实,关于在江西、福建及京都的种种历练,王元自己在《叙族谱姓氏说》中,也有充分说明:“……考始祖肃公,晋右军将军,羲之公之六世孙也,徙居江东,而衍太原之派,朴公因追肃公为始祖。朴公,字梗直,光禄大夫,沔公之曾大父也,周世宗显德中,为汴京枢密院使,常作书示子孙,立家庙,摭谱籍云:‘吾子孙当以忠孝为念,与我创家庙、光門闾。题其额曰时思堂,以柏木为神主,俎豆笾各祭器,而序以昭穆,是乃子孙之职也。’于是,吾先君手授谱牒,嘱予朝夕熟诵,予三复而弗敢忘也。谁知命途多舛,三举中困焉!京师真宗初年,始去松溪县学,举进士弟,奉使辽北二十五年,衣不解带,九月渡邺河,十日一饮一饷。及归故里,邑遭寇掠,家竟燹焉,吾之亲枝遘迍罹蹇,予时俏如穷人,无所归也。迨奉圣朝举为刺史,董治栝苍,身家之荣宠已极。然一念吾亲忠孝之遗思,未尝不掩袖而泣者也。吾三子具在,钦顺无遗,吾今日之告子,犹昔府君之告予也。宜令子孙,于暇日亦当熟诵,俾知有自来矣!大宋景祐二年(1035)乙亥九月,元题。”

《云和县志》云:“范仲淹、欧阳修咸以诗赠行。”现于王氏族谱之中,均历历可查。谏议大夫欧阳修有《送常侍公刺史处州》:“时年射策法青春,一十三载(实为二十五载,其说法原因难考)经风尘。辽北归朝白发新,恩封刺世东浙滨。诏赐琼林宴老臣,芙蓉绣缛荣锦茵……(后为长文)”

王元也作《出守栝苍酬范希文、欧阳永叔饯别作》:“晨风吹洛水,飘然离帝乡。君恩一何厚,分符守栝苍。苍山隔千里,道路阻且长。宾朋互骈集,饮饯倾壶觞。我生已衰迈,鬓发披如霜。努力事圣君,欢会不可常。遥望春波绿,碧草萋以芳。挥手一长叹,垂涕沾衣裳。”

村头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5公里,王家门楼当为魁首,“培玉里”三字格外夺目。培者,护也,玉者,美德也。门楼内额,写了“庆袭瑯琊”,“瑯琊”或指王氏郡望。村头村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如:建于清代中期的拦街殿、夫人宫、永庆堂、积翠桥等,虽经岁月侵蚀,轮廓基本遗存,现正在修复之中。

除王元之外,云和村头村再出过两位进士:王孔愚,字若拙,嘉泰初特奏名进士,年科无考;王抱,字素袍,处州刺史元之孙,大观四年(1110)登进士。从古至今,王氏以诗文名世,不计其数,誉播神州。

至此,各位看官当问了,文首所说的“明朝的圣旨原件”敕封于谁?现将原文示卿: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深惟古先哲王,敬刑而慎罚,其要在于择人,肆国家于司寇之属,必简廉、慎、明、恕之士,俾任其职,非其人不轻授也。尔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王一卿,士行纯备,治材甚优,自登隽乡闱,筮仕邑宰,劳心抚字,卓有政声,乃擢在秋曹,典是庶狱(诉讼案事)。而奉职惟谨,审克咸中,郎署之良,无以易尔。兹朕践祚覃恩,特授尔阶承德郎,锡之敕命。凡刑所以禁民为邪,非以文深刻苛为能也。尔尚益务明清,致其哀敬,思所以棐常弼教之义,以称朕刑期无刑之怀,尔则永终誉哉!初任直隶凤阳府凤阳县知县,二任今职(敕命之宝)。

敕曰:朝廷褒锡臣工,逮其家室,不以存殁间焉,重齐体之伦也。尔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王一卿妻徐氏,恪践妇仪,善事夫子,内绩方懋,中道永捐。追念爾劳,宜有愍恤,是用赠尔为安人,祗服殊恩,益章往懿。

敕曰:朕观蘋藻盛湘之诗,嘉妇人之能,敬助则吾奉职之臣,必有佐之于内者,恩不并施,何以示劝。尔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王一卿继室潘氏,毓自德门,嫔于儒彦,惠和庄慎,允宜其家。尔夫列秩秋曹,茂隆誉实,尔之贤而能助足徵己,是用封尔为安人,祗承命服之华,尚茂箴规之益。隆庆六年(1572)八月二十六日(敕命之宝)。

从上可知,这是明穆宗皇帝朱载垕封王一卿为承德郎及两房诰命的牒文,在明朝,承德郎为正六品的官员。王一卿(1526-1588),字怀彬,累功至云南苍梧兵备兼广西按察司分巡道。

在已知的姓氏之中,云和王氏是因宦迹处州而落户云和较早的一家,他们的故事永远道不完。他们因云和地灵而人杰,他们忠肝义胆,为国担忧,云山箬水,栖老旧林。

(作者单位:云和县政协文史委)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