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儿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瓯江儿女
当亲情、爱情遇上信仰
——五位党团员对“忠诚使命”的诠释
日期:2023-06-14 14:37    来源:丽水史志(2023年第1期)   作者:李慧英 浏览量:

谁都渴望亲情和爱情。当亲情、爱情与信仰难以两全时,五位年轻的党团员这样回答——

裘古怀烈士.png

一、裘古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说自己做得太少

裘古怀(1905~1930),又名裘古槐,男,奉化县人。1920年,考入宁波省立第四师范就读,发奋学习,接受新思想、新文化。1925年,被选为宁波学生联合会副会长。五卅惨案发生后,组织学生开展游行、募捐、罢课等活动,并积极为进步刊物《火曜》撰文,宣传革命。同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就读。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开始后,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从事宣传工作,参加了汀泗桥、咸宁和贺胜桥等重大战役。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宣传大队大队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参加东征讨伐蒋介石,并参加南昌起义。10月,在向潮州、汕头进军途中负伤,与部队失去联系,返回宁波找到中共组织。1928年2月,任共青团萧山县委书记,先后在萧山、富阳等地开展革命活动。4月22日中共浙西特委成立后,任特委委员、常委,负责武装和共青团工作,先后化名周洒秋、周啸秋、周子文、周乃秋,赴遂昌、龙游、衢州、兰溪、建德等地指导工作。8月13日晚,领导发动兰溪秋收暴动。下旬,暴动遭镇压后,离开浙西赴杭州。31日,共青团浙江省委改组后,任常委,为恢复和发展团组织积极奔走。12月,任团省委代理书记,指导全省共青团的工作。1929年1月16日,在杭州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于浙江陆军监狱甲监。在狱中,组建狱中地下党组织,任宣传委员,开展多项工作:发动难友高唱《国际歌》、齐呼口号来纪念广州暴动两周年;发动难友联名写报告提出准允买书、看书、写字等“十项要求”,经斗争,逐项实现;通过同情革命的看守,买到进步书籍,供有文化的难友阅读研究;组织识字班,编写教材,教文化低的难友识字;主编手抄刊物《洋铁碗》(意即精神食粮)和《依斯库拉》(俄文译音,意即火星)宣传革命思想;在当局违背承诺,不准“犯人”看书,虐待“犯人”后,组织绝食斗争。1930年8月27日,在国民党当局制造的狱中大屠杀中被枪杀,时年25岁。

        以上内容,出自2016年9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遂昌英烈》。裘古怀是奉化人,为什么《遂昌英烈》一书会将他的生平事迹收录其中呢?原因一,他在遂昌开展过革命活动;原因二,他的铁骨柔情令编者感动。

裘古怀在遂昌开展过革命活动。那是1928年4月下旬,中共浙西特委刚刚成立,任浙西特委常委、负责武装和共青团工作的裘古怀到遂昌指导工作。在遂昌期间,他传达浙西特委指示精神,研究党和团的分工,强调团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作用,决定发展党和团的组织,并在凹上村(今属应村乡)傅观宝家召开梭溪、里高、金叶三乡工人、农民、学生代表联席会议,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号召工人、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减租、减息,平抑粮价,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笔者第一次看到“裘古怀”这个名字,是在2008年准备实地普查全县革命遗址时。当时,笔者根据室领导列出的革命遗址名录,遍查档案、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背景。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笔者打开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1984年12月印行的《浙江革命烈士史料选编》,看到了裘古怀在就义前写给党中央和同志们的信。信是这样写的——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亲爱的同志们!当我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国民党匪徒正在秘密疯狂地屠杀着我们的同志,被判重刑的或无期徒刑的同志,差不多全被迫害了!几分钟以后,我也会遭到同样的被迫害的命运。

伟大的党!亲爱的同志们!我非常感激你们。由于党给我的教育,使我认识了这社会的黑暗,使我认识了革命,使我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人,现在在这最后的一刹那,我向伟大的党和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遗憾的是自己过去的工作做得太少,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在监狱里,看到每一个同志在就义时都没有任何一点惧怕,他们差不多是像去完成工作一样跨出牢笼的,他们没有玷辱过我们伟大、光荣的党。现在我还未死,我要说出我心中最后的几句话,这就是希望党要百倍地扩大工农红军。血的经验证明,没有强大的武装要想革命的成功,实在是不可能的。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

在这本书中,还有裘古怀写给他妻子的绝笔信——

桂芬!今天我就要被万恶的国民党迫害了!不要悲痛,你要勇敢些。共产党是杀不完的,将来一定会有人替我报仇!我死后,希望你不要太封建,你应当重建你的家庭,找一个情投意合的正派人(虽然我不愿意说这句话,但现在我想我应该说出来),如果你还纪念我的话,希望你以后生下第一个孩子就叫他“念怀”。

桂芬!你晓得现在我是多么想你啊!

请你代我向一切亲戚、朋友们致意。

古怀

八月二十七日

这两封信让笔者震撼。在没有读到裘古怀遗书的日子里,笔者不知道,世界上竟然有这么一种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却说自己做得太少。在没有读到裘古怀遗书的日子里,笔者不知道世界上竟然有这么一种人,想要陪心上的人儿到天荒地老,但在生死之间却选择与死神拥抱,并叮嘱心中的人儿重新去把另一半寻找。

在当时,裘古怀是有别的路可以走的——他于1926年加入共产党,在1926年,国民党的力量远远强于共产党,他的同乡、校长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已经大权在握,他完全可以选择加入国民党。他于1929年1月被捕,被捕前的两个多月,蒋介石已经就任国民政府主席,宣布全国统一,裘古怀完全有机会投靠国民党。即使是在被捕后,他在狱中还是有诸多机会投靠国民党。凭借他的才华以及是蒋介石的同乡、是黄埔军校的四期学员等有利条件,混个一官半职,求得荣华富贵易如反掌。但是,他没有,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共产党,甚至于宁可舍弃爱情和生命。

是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力量?答案在裘古怀的遗书中写有,那就是“真理”,那就是共产主义信仰。他有感于“每一个同志在就义时都没有任何一点惧怕,他们差不多都是像完成工作一样跨出牢笼的”,匆匆写下给中国共产党和同志们的遗书,饱含深情地用“满意”和“遗憾”四个字诠释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我满意为真理而死!遗憾的是自己过去的工作做得太少,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

曾友昔.png

二、曾友昔:为了大家,舍了小家

曾友昔(1911—1942),原名曾传喜,又名曾友席、曾铁民,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10月参加红军游击队。1933年2月编入红七军团,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7月任红军抗日先遣队供给部干部,转战闽浙赣皖边境地区。1935年3月随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任挺进师供给科科长、中共龙(泉)遂(昌)县委书记等职。抗战期间,历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中共遂昌县委书记兼中共王村口区委书记、中共闽浙边委委员、中共遂昌中心县委书记等职。1942年2月13日,遂昌中心县委机关驻地遭国民党地方武装袭击,突围时负伤。3月7日,牺牲于遂昌县保仁乡高垟村内垵山。时年31岁。


在遂昌,曾友昔广为人知的姓名是曾铁民。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群众因其领导农民开展反对地主囤粮不卖的斗争取得胜利,感激他,故将其名改为曾铁民。这一说法出自其战友宣恩金(曾任红军挺进师第二纵队文书、中共闽浙边委委员等职)1982年12月6日所写的《回忆和曾铁民同志战斗在一起》。二是曾铁民决心铁了心为人民,故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曾铁民。这是遂昌县党史界普遍的看法。不管是哪种由来,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曾友昔“为大家”的品质。

“为大家”的曾友昔为遂昌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任中共遂昌县委书记(中共遂昌中心县委书记)期间,遂昌的中共组织从300余人发展壮大到近2000人,并在1939年4月召开了中共遂昌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2017年,在中共遂昌县委成立90周年之际,时任中共遂昌县委书记毛建国交给遂昌县史志办公室一个任务——寻找曾友昔的家人,邀请他们到遂昌看看。笔者承担了这一任务。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笔者在前辈留下的业务档案中仔细寻找线索,发现了1982年10月14日来自于曾友昔家乡的调查材料。主要内容为:

曾友昔在老家叫曾传喜。传喜8岁时父亲曾育珠因病去世,母亲姓肖,1929年病故……传喜1931年10月(21岁)报名参加了宽田区游击队……1933年2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军后的3年内都有信回家。1935年以后再没有写信回家了……传喜的妻子叫朱长娣,是本大队老浒坑人,她是从小带来的童养媳(9岁带来)……她和传喜生过两个孩子(传喜19岁结婚),一男一女,儿子叫曾八月,女儿叫曾二发,因没有饭吃,传喜妻带起来讨饭,就饿死了。小孩死的时候一个是8岁,一个是5岁,前后两天时间……他妻子讨饭14年,直到解放……1979年7月份去世。

这份调查材料,让笔者深深震撼——“参军后的3年内都有信回家”,说明曾友昔虽然离家,但一直记挂着家人;“1935年以后再没有写信回家了”,并不是他不思家,而是因为他跟随部队来到了浙西南,异常残酷的斗争迫使他失去了与家人的联系;他领导遂昌农民开展反对地主囤粮不卖的斗争取得胜利使他们有了活的机会,可他在家乡的子女却双双饿死,妻子讨饭14年……

铁了心为人民的曾友昔,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

谢如兰.png

三、谢如兰:为了保守党的秘密,纵身跳下悬崖

谢如兰,又名谢一芳,女,1917年出生于遂昌县王川村一个富裕的中医家庭,1933年考入遂昌县简易师范,1937回家乡培青小学任教师。

1937年底,一批外地爱国进步青年(大多为中共党员或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到遂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他们的帮助下,谢如兰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决心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秋,经中共党员王月芬介绍,谢如兰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她到附近村庄宣传演出,教妇女唱抗战歌曲,在民众夜校中举办妇女识字班,教妇女识字。


1939年夏,谢如兰经遂昌县政治工作队湖山区分队负责人陈流(章学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教育下,谢如兰茁壮成长。她指着《妇女生活》杂志的封面,告诉妈妈,封面中的女人身上之所以被绑着一条条的绳索,是因为神权、族权、夫权和日本人的侵略让妇女受苦深,受压迫重;她耐心开导思想有点顽固但医术却非常高明的爸爸,应该带头实施二五减租,应该免费帮助穷苦乡亲治病;她奔走在家乡的村村寨寨,把抗日救亡的道理向乡亲们宣讲,协助政治工作队队员到地主家查粮仓、平粮价;她与堂兄集资在杭州做买卖,把药品、鞋子等物资通过萧山的新四军联络人罗连孙,送往前线支援新四军和游击队……

1943年3月30日,转移外地一年有余的谢如兰与未婚夫陈守强(江西人,身份不明)回到遂昌县王川村。5月9日,得到消息的遂昌县党部密令特务、军警抓捕。11日夜10时许,特务、军警抵达王川村,包围谢如兰家,陈守强突围,谢如兰被捕。国民党特务、军警连夜将谢如兰押到湖山区署。12日10时许,谢如兰被押往遂昌县城。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年仅26岁的她选择牺牲自己,在湖山至遂昌县城的途中——九墅兰纵身跳崖,壮烈牺牲。

谢如兰被捕时,其书籍、信件、照片等均被搜走。谢如兰牺牲后,国民党当局缉拿陈守强未果,将谢如兰案草草了结,一部分物品归还给了谢如兰的亲属。

2011年5月,为《钱江晚报》“建党90周年·我家的革命史”组稿的《钱江晚报》记者俞力培等人来到遂昌县史志办公室,希望笔者能够为他们采访提供线索。在笔者的牵线搭桥下,俞记者到了谢如兰的家乡,见到了谢如兰的弟弟谢立雪。这个姐姐牺牲时才11岁的老人拿出了珍藏68年的姐姐留存世上的一张一寸照片。照片中的人影已经模糊,字迹却清晰可见,写的是——

送给

影中人的意中人

他的她

32.2.11

很多人佩服谢如兰的勇敢与坚强,但是,笔者感受最深的却是她的痛苦与悲伤。因为她永别了白发的亲爹和亲娘,有哪一个女儿能够对此不忧伤?因为她永别了深爱的准新郎,有哪一个姑娘能够对此不心痛?数数她送出照片和离开人世的时间差,离100天还相差整整11天。这样一位心中满是亲情和爱情的好姑娘,她一定不舍得永远告别她心中的准新郎,也一定放不下她心中深爱的亲爹与亲娘。但是,为了保守党的秘密,风华正茂的她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

林炳义烈士.png

四、林炳义:改名仇天,献身朝鲜战场

林炳义(1930~1953),男,祖籍青田,出生于遂昌。1949年5月在杭州入伍。1950年12月5日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朝鲜战争爆发后,入朝参战。1953年7月6日在朝鲜石岘洞北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3岁,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政治部文工团团员(副排级)。1953年7月28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直工科追认为革命烈士。

如果要给“林炳义”贴标签,我会贴上“官二代”“富二代”“青年才俊”。

为什么说林炳义是官二代呢?因为他的父亲林清泉和蒋介石的亲信、后来担任中华民国副总裁的陈诚关系密切——是陈诚父亲的学生,是陈诚本人的同学。林炳义的父亲因为和陈诚的亲密关系,再加上自己也有才气,在陈诚的手下当了团级军需官,还在浙江省政府任过职。

为什么说林炳义是“富二代”呢?因为他的父亲后来进入了金融界,先后在处州、温州、杭州、上海等地做金融业务,于1929年到遂昌创办了“遂昌信达利钱庄”,自任钱庄的总经理。可以说,林炳义的父亲是遂昌县现代金融业的创始人。而林炳义,是这位金融家的二公子

为什么说林炳义还是一位青年才俊呢?因为他读过很多文学方面的书,很有文采;在上学的时候就发表过文学作品;到部队后,他在文工团搞创作,是《文艺报》《人民文学》等大型报刊的通讯员;他会改编歌剧,会写文学评论。另外,他的身体素质也很好,曾经就读于国民党的少年航空学校。

这样一位官二代、富二代、青年才俊为什么会走上革命道路?这可以从林炳义改名“仇天”讲起。1949年5月,林炳义在杭州。解放军进杭州城之前,他的父亲抛儿弃女去了台湾。在新旧两个政权交替的节骨眼上,这个年仅19岁的男孩,作出了一个颇有胆略的抉择——中断学业,带着才14岁的二妹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改自己的名字为“仇天”。

林炳义为什么要改名“仇天”呢?他的战友何其美的回忆文章中说,他曾经问起过仇天为什么要取这么个名字。仇天是这么回答的:“我恨旧社会,蒋家王朝倒了,他们的天下也塌了,我还要仇恨它。”

心中有恨的仇天,心中也有着深深的爱。在《战地黄花——二十三军文工团老战友回忆文集》中,笔者见到了林炳义留下的遗书。这份遗书写在用缴获的美国尼龙避弹衣剖成的巴掌大的卡片上,内容是:

亲爱的同志们,如果我在这里倒下的话,请通知他们(下面是他开列的一串亲友的姓名、地址),告诉他们不要为我的牺牲而悲伤,我能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献出我的生命,这是我的幸福。

在仇天(林炳义)开列的亲友姓名中,被仇天写在第一位的是谁?据他的战友介绍,是他深爱的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姑娘,姓王,当时在安徽大学农学系读书,正在上大二。仇天在朝鲜战场的时候,他们经常通信,这位王姑娘的字清秀俊逸,人也长得漂亮,战友们都非常羡慕仇天。在留遗言的时候,仇天告诉战友已经向这个女孩表白了,正在等待她的回复,并叮嘱战友,如果自己牺牲了,姑娘的回信战友可以代拆,要将他牺牲的消息告诉对方,劝慰姑娘不要难过。

心中有深爱的人,如果有着可以不上战场的理由,如果组织也不要求你上前线,你还会不会把去一线采访看成你的义务?仇天的回答是——上!

他本可以不上前线的,因为他的腿刚开过刀还拄着拐杖,但他一定要上前线。领导就将他安排在团指挥所,不用到步兵连队去。但他坚决要求到团指挥所近旁的迫击炮阵地去,但还没有到达阵地,就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炮弹伤了他的右臂,并且插进了他的腹部,因为失血过多,还没被抬到山下就停止了呼吸。他牺牲在1953年7月6日,距离朝鲜停战只有21天。他长眠在异国他乡,没能看到心上人的回信。

仇天后悔吗?答案也在遗书中——我能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献出我的生命,这是我的幸福。

王友军烈士.png

五、王友军:他没有兑现给母亲买天麻的承诺,但实现了为祖国献身的誓言

王友军,1962出生于遂昌县王坞村(今属北界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81年在遂昌入伍,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期间,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5161部队75分队战士、副班长、班长。由于军事素质突出,个人8次参加团以上军事比赛,获全团无后座力炮班内膛枪射击和炮兵尖子班集训比赛第一名,多次被评为优等炮手,8次获连以上嘉奖。他组织能力强,所带领的班被连队树立为“尖子班”,临战训练时在团、师比武中获第一名。

1985年春,王友军所在部队接到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命令,王友军马上向连党支部写下“坚决要求上战场,为祖国而献身”的血书。到达前线后,他代表全班向党支部表示决心:“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当得知所在连队参加老山作战只分到4个名额时,他立即向党支部请战,并提出4条理由:自己是新党员,此次战斗是接受考验的好机会;自己是尖子班班长,军事素质较好,全班的军事素质也较强;自己兄弟多,无后顾之忧;能亲身参战,不负南疆一行。支部同意他的请战申请后,他自告奋勇到离敌人仅20多米的142高地哨位驻守。

1985年5月5日21时,在越军集中大量炮火炮击142高地,并以小股步兵猛扑的情况下,王友军一口气投出17枚手榴弹,当场消灭6个敌人。在前往右邻哨位支援遇到险情的战友时,被敌人炮弹击中左胸、后背、前腹、右大腿。当日22时,王友军壮烈牺牲,时年23岁。

1985年5月30日,王友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在此前后,其生前所在部队追记其一等战功,授予一等军功奖章;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其“人民功臣”称号;中共遂昌县委作出在全县开展学习王友军烈士英雄事迹的决定,号召全县人民向他学习。

2016年3月9日,为编写《遂昌英烈》一书,笔者与王友军烈士的妹妹王春兰取得联系,见到了王友军烈士生前寄给家人的最后一封信(加“〈〉”的为本文笔者更正内容,加“【】”的为笔者增补内容)——

亲爱的爸爸,妈妈及全家:

您们好!

来信已经收到,见字如见面。阅信后很高兴。请放心。今提<天>注<主>要是向你们告知我一切安好,让你们放心。在此首先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爸爸,妈妈,在这个防御阵地上,虽然比以前更艰苦、危险一些,但是,对于我们年轻人,再艰苦也会受的<得>了的。对于危险,只要每个人自己灵活,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危险也会变成安全的,望你们放心。生活上,吃饭、用水都比较困难。但是,在阵地上已那么长时间,早已习惯了。望你们放心好了,勿念。

近来母亲的身体怎样?是否能比以前好些?想起前年探家的时候,到现在又已一年半过去了。在那么长的时间里,这<只>能以通信来了解一点家里的情况,却不能照过<顾>一下父母。这<只>能叫你们自己保重,望你们原谅。听说在我们这一带药店里有天麻买,而起<且>质量比较好,到时我下阵地后,有机会一定带一点回来。如需要更多,望来信告知。我尽力而为。

现在火荣情况怎样?是否还在家里务农?望家里来信时讲讲。如火荣有时间的话,望他来封信。今天就这样忽忽<匆匆>写上几个字。【请】谅解。

再见!

战斗敬礼。

祝你们安康。

儿军

【19】85年4月30号

王友军孝不孝?孝!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他还在为不能照顾父母而内疚,还想着下阵地后给母亲买质量好的天麻;在时时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他用“只要每个人自己灵活,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危险也会变成安全的”来宽慰父母。这是一个大孝子!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大孝子在可以不上战场的情况下毅然而然地主动请战,明知危险偏上前?那是对祖国母亲的大孝——坚决要求上战场,为祖国而献身!他没有兑现给妈妈买天麻的承诺,但实现了一名军人“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誓言。

生命诚可贵,爱(亲)情价也高。若为信仰故,两者皆可抛。这,就是五位年轻的党团员在面对亲情、爱情与信仰难以两全时的回答。这,也是许许多多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共同的回答。

(作者单位:遂昌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