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史志研究
南下干部挺进遂昌
日期:2023-05-29 16:38    来源:丽水史志(2022年第2期)   作者:朱 成 浏览量:

前言

有这么一群人,在那个红色激昂的峥嵘岁月里,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豪情壮语,跟随南下部队出发,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历时五个月,行程2000公里,途经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从山东渤海地区南下遂昌,完成了“小长征”式的南下历程,他们就是当年挺进遂昌的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三支队一大队七中队南下干部,以山东省庆云县干部为主。七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当年这种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精神令人敬仰,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值得学习。透过历史的云烟,让我们来回顾他们的南下经历。

历史背景

1948年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展开,在这场战略总决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相继摧毁国民党在各地的军事势力。为了尽快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九月会议”。会议提出,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党迅速并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九月会议”确定的基本方针,作出了《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指出:新解放区和各大城市共需干部5.3万人左右,其中华东1.5万人。华东局接到任务后,决定华东1.5万名干部由山东来负责。山东各区党委接到华东局通知后,开始组建南下干部队伍。

山东省庆云县南下干部南下历程

1.集结出发

山东渤海区党委根据上级要求,认真研究了关于抽调干部随军南下的问题,经研究,决定组成渤海区南下区党委,对外称“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渤海三支队”,由周贯五任支队长,刘格平任政委。同时,渤海区党委又作了分批抽调干部南下的具体部署,确定一地委抽调干部组成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由张华墀任大队长,燕明任政委。一地委下属七个县(乐陵、宁津、庆云、盐山、南皮、东光、吴桥)抽调的干部按建置县为单位组成七个中队,全大队共730余人,其中庆云县抽调的干部组成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渤海三支队一大队七中队。当时,被组织选中抽调南下的干部均情绪高昂,一些未被批准南下的干部还一再向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南下。南下干部南下时一律不得带随军家属,仅允许带一个背包,里面装书、笔记本、牙刷、毛巾、茶杯等物和一身单衣冬装及一条棉被,就前往指定地点集结南下。

2.惠民整编

1948年12月19日,山东庆云县南下干部从庆云县城出发,到乐陵县城集中,随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开启了南下历程。路经阳信、惠民等地,在惠民县汙刘村开始了第一次整编。在这次整编中,一方面听行署领导作政治报告和看慰问演出,另一方面,各中队设立了中队部,庆云中队由张芳春任中队长,崔玫光任中队政委(指导员),中队下设五个班并成立经济委员会,其中三班由郑天喜同志(解放后曾任遂昌县县委常委、财贸部部长)负责,五班由赵秉钧同志(解放后曾任遂昌县第三任县长、县委副书记等职)负责。

3.华东局党校学习

第一次整编结束后,队伍继续南下,先后经过杨忠、济阳等县,经洛口铁路桥过济南、历城、长山、章丘、临淄等地,于1949年1月14日到达华东局党校所在地益都车站,庆云中队住在胶济铁路旁的桃园村。1月18日起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全体南下干部进入华东局党校开始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学习,在华东局党校学习期间,陈毅、张鼎丞等华东局领导先后为南下干部讲话和授课。

4.沙沟整编

1949年2月14日,华东局党校学习结束后,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继续南下,坐火车先后经过津浦路大汶口车站、安徽宿县车站、山东滕县车站等地,于1949年2月19日从临城来到沙沟车站,南下干部队伍在沙沟车站附近的徐寓、郗山、东齐庄一带整编历时三十九天。在沙沟整编期间,华东革命大学的学生进入南下干部的行列,部分华东革命大学的学生分配到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下属各个中队。南下干部还参观了当年铁道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微山湖,同时还参观了微山湖上微子墓、张良庙等古迹。1949年3月30日,南下干部队伍从沙沟上火车,过徐州到达陇海铁路江苏新安镇车站,住车站附近的大陈庄,沙沟整编结束。

5.行军苏北

1949年4月4日,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从大陈庄出发,过东海、沐阳等县,于4月9日到达淮安城内铁锅巷。在淮安休整两天后,队伍继续出发先后到达扬州宝应、高邮、江都等县。从高邮境内的夏庄一直到江都县魏庄,道路曲折难走,到达扬州城时又因为连日暴雨,队伍一行在扬州仙女庙村住下。因连日下雨,大家不但衣服湿透,住下以后因为地面潮湿,铺草很困难,加上在村子里买柴火也难,这段路程是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南下干部南下时最艰难的一段路程,各中队之间通过互相唱歌的形式为对方激励鼓劲,在仙女庙村休整一天后,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南下干部顺利到达扬州城外长江边。

6.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长江,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南下干部得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心情格外高兴。1949年5月1日,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南下干部在扬州仙女庙坐汽船渡过长江来到镇江,再由新丰镇经常州来到无锡。在无锡,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进行了第三次改编。

第三次改编结束后,队伍从无锡出发,经过苏州西南伍泉江村时,国民党许多敌机不断在上空盘旋。后走运河大堤在吴江南住下。接着经过浙江南浔、吴兴、德清等地到达杭州,在杭州拱宸桥驻营。在杭州期间,南下干部听取了浙江省委领导谭震林、谭启龙等同志作关于浙江省情况和接管任务的报告,除个别中队作适当调整外,浙江省委决定把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分配到衢州接管工作。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南下干部还来不及观赏杭州的美景,就迅速开赴衢州。

7.从长江到衢江

1949年5月16日,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南下干部从杭州南星桥上火车过金华,于5月18日到达衢州。到达衢州之后,大队迅速与当地驻军取得联系,开始了接管工作。

1949年5月20日,组建中共浙江省第三地方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等机构,由燕明任书记,周化南任副书记,张华墀、关器等五人任委员。同时,衢州下属各县相继建立委员会,地委决定以庆云县南下干部为主的七中队接管遂昌。

8.挺进遂昌

以庆云县南下干部为主的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七中队干部得到地委指示后,在中队政委崔玫光、中队长张芳春的率领下,从衢州先到龙游,因在龙游连续数日交涉不到车,在1949年5月27日才联系好车辆,并与当日抵达遂昌。抵遂之后,七中队南下干部与长期在遂昌领导地下革命斗争的殷铁飞等人一起,开始了接管政权和领导遂昌解放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

后记

解放初的各项工作是繁重的,包括了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土改、镇反等艰巨的任务,在这些工作当中,南下干部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南下干部还参与了乡镇基层政权的建设,如赵秉钧同志入遂后即担任了王村口区委书记,郑天喜同志入遂后担任了大柘区副区长,当时遂昌所有的区委机关均配备了南下干部,他们为遂昌基层政权的建设作出了努力和贡献。七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当年这种“离别津南下江南”的南下精神,早已与“浙西南革命精神”融为一体,成为遂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

参考资料:

《南下干部挺进衢州》

(作者单位:遂昌县住房保障中心)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