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
缙云县盘溪流域革命纪念馆暨蚕桑博物馆正式开馆
日期:2023-03-21 11:16    来源:缙云县委党史研究室    浏览量:

一条秘密交通线,一个红色美丽村庄,昨日的招序,传承革命之火;今日的招序,迸发共富活力。

3月2日,缙云县盘溪流域革命纪念馆暨蚕桑博物馆开馆仪式在胡源乡招序村多功能红军广场举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闵柯出席仪式并致辞。

胡源乡是一片革命热土,全乡7个行政村中有6个是革命老区村。其中,章村村招序自然村是缙云解放前中共处属特委和缙云县委机关的重要驻地之一,是当时盘溪流域党组织活动的中心之一。不仅见证了红军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生动事迹,也留存了红军不畏艰辛闹革命,守护百姓睡门板的“门板精神”。

1935年至1937年,红军挺进师部队三次到招序村,为了避免烦扰乡亲们,坚持不进百姓家借宿,而是身垫门板在过道休息,离开前又将门板安置如初。红军一心为民的优良作风,被当地百姓称之为“门板精神”。红军挺进师三次进招序村,为招序村后来成为重要的革命据点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41年,缙云党的组织在胡源乡开展革命活动后就常驻招序村。1946年春,只有60多户、200多人的招序村已建立老年、青年、妇女三个党支部,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一直到缙云解放,招序村因良好的群众基础,成为处属特委和缙云县委机关重要驻地,是当时盘溪流域党组织活动的中心之一。

解放后,招序人民秉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村庄经济。八十年代末,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招序村部分村民开始种桑养蚕。经过五六年的摸索和发展,招序村养蚕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升高,全村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种桑养蚕行列。在养蚕最多的年份,全村共养蚕子1200张,年产蚕茧达五十吨,年产值240万元,人均收入单蚕桑一项就达到4800余元。养蚕至今,招序村的经济理念一直处在全乡前列,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昔日的讨饭村,如今已是“经济腾飞梦渐圆”。

在新时代,招序村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红+绿”生态价值体系转化,扎实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宽乡村特色业态和富民增收新路径,走出了一条“红绿金”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2022年,胡源乡落地实施缙云县省级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将招序革命历史纪念馆改造升级为盘溪流域革命纪念馆,并建立了蚕桑博物馆,充分展现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艰苦创业历程,指引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赓续红军精神、创业精神,在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的康庄大道上奋勇挺进。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