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
地情文献赋予“田园松阳”文化IP诗意底蕴
日期:2023-12-15 14:44    来源: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作者:王香花 浏览量:

近日,中华诗词乡村研读馆在松阳县裕溪乡小槎村刘学锴祖居正式开馆,研读馆既是刘学锴(系海内外学界公认的李商隐研究权威性学者、温庭筠研究专家、著名唐诗鉴赏专家)学术成就的集中展示,也是松阳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重要点位,更是展示松阳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小槎村也是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刘基第11世孙居住地,研读馆建成为瓯江山水诗路建设再添“珍珠”。

近年来,松阳顺应都市人向往田园生活,眷恋田园风光,全力实施“文兴松阳、挺进共富”工程,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松阳建设,积极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将弘扬传承传统诗词文化作为解码文化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依托乡村风貌、乡土民俗风情所形成的“村景诗”诗路,全域乡村旅游路线所形成的“田园诗”诗路,活化优良文化基因和价值观导向的“家训诗”诗路,探索艺术助推乡村振兴之路的“酬唱诗”诗路,为打造“田园松阳”文化IP赋予诗意底蕴。

民间家谱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宝库,2006年松阳对《王村王氏宗谱》进行整理时发现,王景为望松街道王村始迁祖王端衡七世孙,并在王氏宗祠发现其祖宗牌位,明确了明朝《永乐大典》总裁、松阳县历史十大名人之一王景故里,民间宗谱等地情资料推进王景纪念馆建设,也拉开助力全域乡村旅游诗路帷幕,挖掘整理地方诗词典籍,营造景观氛围,传播优良人文精神和道德风尚,实现诗词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传承田园松阳文化根脉,激发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怀,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诗词传统文化服务功能,使其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抓手。

田园松阳文化丛书

向地情文献要诗词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田园松阳”品质。梳理档案史志资料,发掘其背后故事,解读人文精神。整理杨家堂宋氏、象溪高氏等家训诗词,利用古民居、祠堂、文化礼堂等文化建筑,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挥教化作用,复活优良文化基因和价值观导向。杨家堂《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孝悌力耕》及《宋氏宗谱家训》,引领人们走进那个“勤于耕作笃于读”的“金色布达拉宫”仁义家风代代传的古村落,展现天人合一的乡村风貌、宁静安详的田园生活、淳朴和谐的村风民风,复活松阳乡村整村风貌以及乡土民俗风情。梳理独山、延庆寺塔等名胜古迹,以绿道、古道为经络,以特色旅游点位为支点,串联成线,融合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文化参与、艺术创作和度假休闲,展现松阳全域旅游之精华。

杨家堂家训墙

杨家堂村景

传统诗词文化如同洞开的一条绵延不绝的“时光隧道”,折射松阳发展轨迹和文明传承。2023年,助力建设张玉娘诗文馆、周权诗文馆、中华诗词研读乡村馆,将诗词文化贯穿乡村振兴始终,创建“中华诗词之乡”,让“田园松阳”成为人人向往的品质之地,加快建设文化引领的品质松阳。

《初至松阳》

《松阳县志》延庆寺塔记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