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遗存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古迹遗存
从黄龙王五九说起——缙云龙津王氏寻踪
日期:2023-11-09 15:03    来源:丽水史志(2023年第3期)   作者:王达钦 浏览量:

2023年4月初,新建镇宏坦叶德君等在仙都桑弄迁移祖坟,发现宋代朱藻《宋故叶公幽堂之记》(简称《幽堂记》)一块。全文为:

公讳惇,字信厚,姓叶氏,世家处之缙云。曾大父愷,大父守,父取,皆有潜德,乐于田里,不以禄仕为意。

公天资孝谨。少亦有志于学,以父力于治生,公欲尽子职,以分其忧。且旁无棣萼之助,乃曰:“学者学为忠孝而已,奚必区区为举子计,以图干禄哉?”由是专为奉亲为娱,竭力干蛊,以笃肯堂之念。延礼师儒,教子孙以义方。

家素饶财,至公益裕。岁或小歉,间有积粟者,闭籴以幸灾,公独下其直,倾廩以济人之厄,人皆德之。

所居里旁,道多泥淖,遇霖雨则往来者病之。公乃捐金市石,命工叠甃。施利无穷,可谓为富而仁矣。若其重信义,尚然诺,好贤乐善、爱人利物,盖出于天性。平居所行仁厚,长者之操,未易概举。

晚年,方屣脱家事,逍遥物外,有林泉之趣,遽以微恙而终,得年甫七十,实乾道四年(1148)三月辛未也。

娶同邑舒氏,有贤德,先公五年卒。男二人:曰亘、曰大荣,皆业儒。女一人,适进士姚晋。孙男四人:曰葵、曰森、曰楙、曰彬,皆力学能文。意公之后,必有能大其门者,其在兹乎!孙女一人。曾孙男二人,尚幼。

其子亘将以其年九月壬申,葬公于仙都山照台岩之源,夫人舒氏祔焉。

藻,公之孙壻也,知公为详,以公之子命,谨再拜而录公行事之略,以纳诸圹。若表而出之,姑俟立言者以铭公云!

右迪功郎、新绍兴府司理参军朱藻记

当邑黄龙王五九刊

这对缙云县叶、舒、姚、朱、王等姓《宗谱》来说,都应是一个大发现,它初步的意义,让许多缙云古代的传说变成了信史,自然意义非凡。

《幽堂记》最后刻有“当邑黄龙王五九”七个字,即“时缙云县黄龙村王五九”的意思。

“王五九”:查民国五年(1916)黄龙《王氏宗谱•内纪世系》中,确有“王五九”这个人:父亲四七,祖父禹谟,高祖王达,是宋代著名忠烈侯的四世孙。

“王五九”,从氏族世系排行角度分析:五世排行第九,也就是说黄龙王氏一支自立修谱,认忠烈侯王达的父辈为始迁祖。

王氏《黄龙谱》所记,与前村王氏同宗,民国乙亥(1935)《箬川王氏宗谱》亦同样有所录:

由此我们可推,黄龙王五九真名为王德隆。他的父亲行四七,讳昌言,字君用,号沧洲(河北省)醉叟其别号也。官左武大夫知武州(山西神池武州)。生一子德隆,女一适尹。左武大夫,武阶名。属横行正使十三阶列。

高祖王达,历代《缙云县志》载;字寻道,号石泉。有勇力,善剑槊,能步斗。宣和年间(1119~1120)方腊侵掠缙云,势甚猖獗,(缙云)县尉詹良臣死於难。公率壮勇从间道至仙居,会吕师囊为内应,取道檄官军夹攻之,有白鹤数十翔集阵前,遂大破贼,乡邑乃全。事定身退,捐已资以劳征役,口不言功。郡守上其事,授承信郎,不受。卒后显灵异常,乡人入田奉祭,立祠祀之。至绍兴十八年(1148),敕封忠烈侯。配陈氏,诰封正夫人。娶胡氏,诰封夫人。生四子:禹成,禹谟,禹师,禹时。忠烈侯庙,在大洋镇前村境内,俗称西殿,至今香火颇盛。

祖父禹谟,字绍唐,生卒缺,娶陈氏、潜氏、李氏、鲍氏,生卒俱缺。生三子:凯(恺)、羔、四七(昌言),派下今居前宅村中,其谱各行叙,不入于此。

忠烈侯王达父亲,《箬川谱》《黄龙谱》同载是三槐王琠,又云念五府君,瑞安县令。二三十年来我查三槐,台州,衢州和乐清黄塘诸《谱》及《温州府志》,均漫无可稽,不足为信。

缙云社会活动,历来离不开县邑(五云街道)。龙津,五云街道古坊名,今大体在菜场大楼一带,因有龙津渡和龙津桥而得名,自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朝廷在此设置缙云县治后,一直是全县最繁华区域。且又是宋代梅、詹、王、周等氏族的始迁地。民国十一年(1922)《龙津王氏宗谱•詹乂序》云:

余观王氏世裔,如自唐乾元公由温乐清黄塘,经缙云见山川之秀,迁龙津鼓楼之西居焉。其子曰志,曰忠,其孙一言、进言、纳言,并敦行谊,传习儒业……玄孙曰铎,敦尚清修,曰钰,庠生者,著文传世。六传沧公,宋赠部郎。七传时升,户部员外。八传亹公,授光禄卿。九传达公,封忠烈侯。十一传敦礼公,绍兴进士。厥后子孙蕃衍,经书相继,仕宦蝉联。由宋而今进士伯用,公乃乾元公十二世孙也。

詹乂,宋代缙云名宦,字持国,县邑龙津人。以直亮文学著,官至兵部尚书,给事中,历仕四朝,静正忠鲠。高宗以其恬退有守,进端明殿学士主管洞霄宫,御称“詹乂文章,泰山北斗。”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新建区委工作。一次在葛湖村王姓的农家中发现《龙津王氏宗谱》一部。主人热情又带辛酸的神色告诉我,说自己本不姓王,抗战时期从绍兴被卖这里来的。我好奇翻阅竞发现有忠烈侯王达踪迹的记载。于是借来复印后,交还主人。不久东渡80多岁的王子金前辈找我,希望与黄龙王氏合修。我当时的见识,实在难以做到,没有答应。1999年在黄龙修谱时,为了启迪后人,我将詹乂《王氏宗谱序》以附录存入。2003年东渡王氏修《龙津谱》,亦以此《谱》为兰本续修。

龙津王氏始迁祖王乾元,字资始,号碧溪,由墨沼(绍兴)仕温州乐清(成)黄塘。唐建中元年(780)经缙云见龙津山川之胜,卜居鼓楼(水门洞)之西焉,娶张氏,合葬金紫山(步云桥南山)。生子二:志,字希尹,敏资好学,天不假年,有志未遂。娶钱氏,合葬黄龙山;忠,字希舜,丰姿俊伟,襟怀磊落,轻财重义。娶赵氏,合葬金紫山。长子志之子王一言,字兴邦,质性敦朴,事亲以孝,课子诵读,以继先志。娶周氏,合葬黄龙山。这告诉我们,龙津王氏始祖王乾元的长子,长孙夫妇,均合葬于黄龙。黄龙村西有黄龙庵,亦当龙津王氏祈寿祈福的坟庵。因此黄龙,原来是龙津王氏宗主祈福之地。

龙津王氏,多名宦,其中王亹,字宗周,宋真宗员外郎。王时升(进卿)之子(王乾元八世),刚明有守,正直无阿,圭壁其行,栋梁其材。宋政和五年(1115)十一月十二日,宋徽宗敇朝请大夫、试光禄卿王亹夫妇圣旨。今《东山胡氏宗谱》存宋赵资道《宋太安人墓志铭》(1148),就由王亹所题。

龙津王氏宗祠,古代原在山龙头。原县教育局办公楼(解放前国民党县党部,同善社,解放后为县剧团驻地)。清光绪四年(1878)《附载祠基记》载;“予王氏自唐迁缙以来,原有坐北宗祠五间,在城山龙头樊姓屋后,历来祭享,春秋匪解。不幸自咸丰辛酉(1818)毛匪滋扰。我宗祠遂被拆毁,公帑无多,人丁又少,意欲捐造,但力不从心。”

《龙津谱》载忠烈侯王达,是王乾元公九世孙,故箬川王氏上源应属龙津王氏一派。忠烈侯的父亲,即龙津王氏八世;王廪,字宗贤,贡士,熙宁乙卯(1075)岁贡(贡入国子监的生员)。娶胡氏,生子二,迥,达。赴京师屡试不第,忽疾而卒。男(迥,达)扶柩以归。王廪之弟王璺(忠烈侯之叔),字宗易,庠生。性资秀颖,自幼好学,惜乎不寿其年。娶赵氏,亦合葬黄龙山。

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而“龙津”,作为氏族的发祥地,除有政治经济交往外,更需要田地山川去支持。冠“龙津”之名的氏族,只是一个始迁居住地,具有象征性的纪念意义,而黄龙、东渡、箬川、黄金、八尺、觅川等地王氏,均为再迁之地。

黄龙王五九,字德隆,宋左武大夫知武州沧洲醉叟王昌言之子。龙津王氏,龙津詹氏和东山胡氏,都是宋代缙云县的书儒之家,县内至今发现王氏所刊之石,还有两块:

(一)1990年10月,《詹交墓志》(1083),在五云镇南塘庵被缙云县文管会发现,今存缙云县博物馆。詹交,是詹象先的长孙,詹迥的长子,詹乂长兄。此方墓志是由进士、邑人赵资道撰文,胡份书丹。王浃同侄先刋。

(二)早些年,新碧镇黄碧街出土博士陈確《胡宗儒墓志铭》(1117),(詹)揆书。縉云王允抚刻。此《铭》中有“万岁乡遇明里”的记载,是缙云县五千年来帝王文化的实物依据,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王氏《黄龙谱》载:郡望太原……定居箬川(前村)。明王虎(1479~?)字伯威,自少通文,先课不仕,回居东渡,攻通后课,光耀身荣。后王乾(1494~1554)字天明,迁黄龙东山岭。东山岭在黄龙村西,即黄龙庵后山,故有“东山再起”之义。清乾隆十一年(1746)同村林献廷《王氏宗谱序》云:

尝谓五云王宅,与余家林氏,烟火相望,阡陌相连,而且世为姻戚。其风俗之朴茂,人心之淳厚,盖王氏一善族也。余尝游玩邱陇,观本境坟茔及里社古迹,其先时已有王氏经营之处,而老成人往往传说,以为王宅之族最盛。以所见合之所闻,而知其发祥于斯地者,几百年矣。

黄龙村古街:宽二丈,南北贯穿,长约300余米。从南口芋田外入街,经凉棚下,上王选璋屋,至姓林祠堂、姓王祠堂、凉亭。店铺多处,如今依稀可见的有:染坊、协泰升、泰兴南货酒菜、林同和、徐垣久等等。龙津王氏始祖乐清县官王乾元的长子,长孙夫妇,均合葬于黄龙。黄龙村西有庵,亦当为王乾元子孙祈寿祈福所建,都已有1240来年历史。

黄龙铺,即黄龙驿,是朝廷设在黄龙的主要交通邮传设施和行政机构,也是黄龙村最主要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清初蒋熏《黄龙山记》“出北关,里许至岱岭(云塘),登岭若履阈……由岱岭北行……从溪右过黄龙铺,可十里许”“隔岭望黄龙山与八面尖为一尖顶……下铺数百步。由小径西折,上石灰岭……”丽水许一均《黄龙驿》诗云:“山川龙战后,碧血只年年。草木能无恙,英雄几自全。客心投宿鸟,秋意乱鸣蝉。日暮西风道,垂杨伴马鞭。”(《许雨庭先生遗稿》卷四)乾隆《缙云县志·兵防》“缙云铺十二,兵五十一名。”“北路达永康者三,黄龙司兵五名,龟溪兵同,黄碧兵同。”乾隆《缙云县志·防汛》:“存县三十二名,县邸塘四名,黄龙塘四名。每汛营房三间,烟墩三座,嘹楼一座,木坊一座”。在黄龙街北端,营房在林旭溪屋,遗址尚存。烟墩、校场在街头。

黄龙姓王祠堂,在历世《黄龙谱》里,奇怪竟没有《祠堂记》,仅有清宣统二年(1912)建造戏台记录。而现存上厅还在,其建筑风格,又比姓林祠堂古朴,当属明清时期建筑物。从更古更早唐宋时期王氏活动踪迹分折,姓王祠堂的前身就是黄龙驿,属龙津王氏的产业,相传唐代道教宗师杜光庭就出生在这里。

家乘宗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祖源、繁衍生息、荣衰升沉、迁徙分化的史籍,它倡导忠于国家、孝敬老人、友爱兄弟、和睦宗亲、勤俭好学、积德行善、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且不分贫贱,不论尊卑,不计贤愚,按照出生先后排列每一位人员的生卒、婚嫁、子女、职业、德行、祥灾等,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自己的史书。然而家谱受帝王政治取向、战火洗涤和族群习惯的制约,许多真实的发展史被严重扭曲割裂和取代,严格来说一般史书难以为凭。

今年4月初,仙都桑弄发现《幽堂记》中“王五九”,实证黄龙,箬川两《谱》所记为实。而《龙津谱》所载宋忠烈侯是唐乐清黄塘官王乾元八世孙,年代大体契合,表明缙云县东渡,黄龙,箬川三支王氏原来同宗。黄龙村姓王祠堂的前身就是黄龙驿,为龙津王氏的产业。王乾元的长子,长孙夫妇,先后合葬于黄龙。村西有黄龙庵,亦当为王氏子孙祈寿祈福所建,已有1240来年历史。

总之,缙云龙津王氏,是唐乐清黄塘官王乾元,在建中元年(780)迁居县治龙津后形成的氏族。长子,长孙夫妇,先后合葬于黄龙。黄龙村中有驿有庵,属王氏的产业。宋宣和年间(1120)方腊侵掠缙云,九世王达率壮勇从县治经箬川间道至仙居,会吕师囊为内应,取道檄官军夹攻,大破贼,乡邑乃全。绍兴十八年(1148),敕王达为忠烈侯,且在箬川立殿祀之。同期,忠烈侯从弟王進,方腊战乱间从缙云迁丽水紫金山麓,成为弓岸派。十五世王昕(1152~1235)字深道,遭兵隐九盘山下聚族。二十五世王虎(1479~?)字伯威,自少通文,先课不仕,从箬川回居东渡。二十六世王乾(1494~1554)字天明,再从东渡迁黄龙东山岭。终于形成龙津,箬川,黄龙,黄坛,丽水厦河五派。龙津王氏千年兴衰史的科学揭示,对于氏族历史文化沿革研究,有启示的意义。

(作者系缙云县文史工作者)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