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 >> 研究成果 | >> 浙西南革命人物 |
刘 英
刘英(1906—1942),原名声沐,化名可夫、越人、爱群、锄非、王志远、林远志,江西瑞金人。1929年4月,改名刘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和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和师政治委员、红7军团政治部主任。曾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赣东北怀玉山陷入重围,与粟裕一起带领部队突围,越过敌人封锁线抵闽浙赣苏区。2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政治委员,与粟裕率部向浙江挺进。3月,任挺进师政治委员会书记。4月在庆元斋郎击溃国民党和大刀会的联合进攻。6月中旬,在松阳小吉召开挺进师政治委员会,成立浙西南军分区、中共浙西南特委。8月,开辟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部队由538人发展到近1000人。9月,国民党集中32个团,连同地方武装约六七万兵力,向浙西南根据地进攻。刘英、粟裕率挺进师主力跳出敌人包围圈,南下浙闽边境。10月,在福建寿宁郑家坑,与中共闽东特委书记叶飞会师,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省军区,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1936年2月,粟裕率挺进师主力返回浙西南,刘英在福鼎、泰顺地区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建立浙南游击根据地。1937年3月,刘英代表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省军区,与国民党闽浙赣皖边区主任公署主任刘建绪进行和平谈判,经过5月、8月两次谈判,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七条协议。10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刘英任政治委员。1938年3月,粟裕率部抵达皖南编入新四军,刘英奉命留浙江坚持斗争。5月撤销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9月,改为中共浙江省委,刘英继任书记。1939年3月,刘英随中共浙江省委机关自温州迁丽水厦河村,以兴华百货商店老板身份开展工作。在7月召开的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省委书记兼统战部部长、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41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机关从丽水迁回温州。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同年秋,任闽浙赣三省特派员,领导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工作。1942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遭国民党逮捕。5月18日,在永康方岩英勇就义。解放后,在方岩建革命烈士陵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粟 裕
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指导员、连长、营长、营党代表、团长、团政治委员、师长、师政治委员、军参谋长和红7军团参谋长等职。参与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协助寻淮洲率部转战闽、浙、赣、皖。1935年2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与政治委员刘英率部挺进浙江,开展三年游击战争。斋郎大捷后于5月份创建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先后建立竹溪、王村口、住溪、玉岩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8月,国民党调集32个整团,连同地方武装约六、七万兵力围剿红军挺进师。粟裕、刘英率部留2个纵队就地坚持外,将主力部队跳出敌人保围,进入闽浙边境,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10月,与闽东特委书记叶飞会师,商定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任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军区司令员。1936年2月,兼任浙西南独立师师长。恢复和发展浙西南、浙东、浙闽边、浙南游击根据地。12月,蒋介石执行“北和南剿”的方针,调集43个团的兵力,约10万人再次围剿红军挺进师。粟裕充分运用游击战术,率部转战浙西、浙东、浙西南,钻入敌后方,出奇以制胜,进行反围剿斗争。1937年10月,与遂昌县政府代表朱镇山在云峰乡门阵谈判,达成国共合作抗日协议。11月,红军挺进师改名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任总队长。1938年3月,率部从平阳、经丽水、遂昌抵皖南,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参与黄桥战役,协助陈毅创建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1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中区委书记。1945年,任苏浙军区司令员,代政治委员,中共苏浙区委书记。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第3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1946年,与谭震林一起指挥苏中战役,取得七战七捷的胜利。与陈毅一起指挥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固、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组织指挥上海战役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中共第七届中央后补委员、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4年在北京病逝,部分骨灰安放在遂昌县王村口月光山、龙泉县革命烈士陵园。主要军事著作有:《战时参谋工作》《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豫东之战》等论文和战争回忆录。
麻 植
麻植(1905—1927),又名炳登,字愈高、仰植,青田浮弋乡北坑九山村人。1924年8月,考取黄埔军校第二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黄埔军校支部候补干事。1925年1月和10月,参加广东革命军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一、二次东征,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科科员。全歼军阀陈炯明部后,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调任广东军事部(军委)秘书。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北伐,留守军校,负责军委与军校的联络。冬,周恩来、聂荣臻离开广州,暂由麻植主持军事部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在广州镇压共产党。15日,麻植乘船转移南海县里水乡。两天后,为保护党的秘密文件和资料,不顾个人安危,重返广州市榨粉街军事部驻地,与区委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黄玉兰一起,烧毁党内文件和军校党员名单,不幸被捕。在狱中严词拒绝敌人的利诱,忍受插竹签、坐老虎凳、吊飞机等各种酷刑,始终不泄露党的机密。4月29日,在广州市红花岗就义,年仅23岁。被列入中共“七大”公布的烈士名单。1988年,国防部部长张爱萍题写“麻植烈士纪念碑”。
张新锦
张新锦(1899—1927),又名金钱、有金,浦江和祥山村人。1916年,考入金华浙江省立第七师范。“五四”运动爆发,领导浙江省立第七师范、省立第七中学同学示威游行,声援北京。组织金华抗日救国会,创办刊物《童灯》,宣传抵制日货,影响遍及金华府属各县。1920年夏,被开除学籍。1922年8月,进杭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就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组织“五卅”惨案后援会,并以浙江学生代表身份,赴上海出席全国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担任会刊编辑。10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杭州地委书记,兼做学联、工会工作。1926年赴广州。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在东路军政治部工作。1927年3月,随军回杭州,任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政治监察员,抵丽水发展中共党员和工农群众组织,秘密介绍省立第十一中学和十一师范4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建立丽水县工会、农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工会组织影响遍及处属各县,景宁、宣平县建立县总工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通缉,转至金华地下斗争,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组建农民协会和工人纠察队,作武装暴动准备。因叛徒告密,6月6日被捕,8月4日晚,在金华监狱杀害,年仅28岁。
季步高
季步高(1906—1928),名大纶,号凌云,笔名布高,龙泉安仁季山头村人。从小勤奋好学,喜习书画。1921年春,入杭州省立法政专科学校。1922年夏,转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字系,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1925年6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周恩来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经常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听取毛泽东、周恩来等讲课。次年春,到广州东莞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大队训育处工作,协助罢工委员会中央党团书记邓中夏培训工人武装和编辑《工人之路》刊物。1927年春,接任工人纠察队训育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中共广州市委领导工作,组织省港罢工工人利益维持队、剑仔队、义勇团等工人武装。同年11月,任广州武装起义行动委员会委员,组织工人赤卫队,参加12月11日广州武装起义,成立苏维埃广州公社,任军事委员会军械处处长。广州起义失败后赴香港。1928年1月25日,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3月,兼任广州市委兵委书记,重建市委和区委组织,编印《工农兵》《手锤凿》等刊物。4月13日,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坚持广州地下工作。同年7月,去香港向中共广东省委汇报工作,不幸被捕入狱,并引渡广州,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冬,就义于红花岗,年仅23岁。1945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将其列入《死难烈士英名录》。1983年,龙泉县革命烈士陵园建季步高纪念碑亭。著有:《余之希望国家》。
蔡鸿猷
蔡鸿猷(1897—1928),乳名德宣,字辉甫,号哲臣,缙云小章村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寒,靠祖母纺纱资助读书。在五云镇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时,参加学生组织崇信社,“尚朴实不尚纷华,重实行不重虚文。”1914年小学毕业后随父母迁居兰溪马埠方家租种地主土地,后任小学教员。1919年入浙江陆军当兵。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8月,受组织选派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先后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广东革命军第一次东征陈炯明和削平滇桂军叛乱等战斗。1925年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排长、连长、连党代表等职,参加广东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叛军。1926年,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缉私卫商总队第1团第1营党代表。1927年2月,任税警团上校党代表,为革命政府筹集经费、打击走私、查禁烟苗、维护经济秩序,并与军阀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作斗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月16日被捕入狱,关押广州南石头惩戒场,坚贞不屈。狱中赋五绝诗云:“赤血染黄花,磷光照万家。两度中秋月,半生志未酬。” 1928年10月6日就义,时年31岁。1951年,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1958年6月1日,周恩来总理致函中共缙云县委,证明蔡鸿猷是共产党员,要求地方政府给予烈士待遇,并对其家属代致慰问。
卢勇烈
卢勇烈(1906—1930),又名弟倪,缙云壶镇左库村人。1927年11月,参加农民协会,开展“二五减租”斗争。192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13军第3团任分队长,转战缙云、永康、仙居、东阳县一带山区。9月5日,参加红3团攻打壶镇战斗,因溪水暴涨,攻打路线受阻,虽数次强攻,难以突破,腹背受敌,撤出战斗。9月6日,与战士杨老轩送团部密信到永嘉介坑,向红十三报告攻打壶镇失利原因。因交通站曹小兵叛变投敌,返回途经壶镇白岩村(今属磐安县)时,被抓。9月29日,押送刑场。卢勇烈被枪杀后,将头颅割下来,挂在壶镇大桥天灯上,年仅24岁。2003年12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卢勇烈为革命烈士。
郑 秾
郑秾(1894—1933),乳名木星,又名桂山,青田仁庄罗溪村人。年轻时到上海做苦工。1914年,法国政府在上海招募华工,应募去法国挖成壕。1917年,胞兄郑桂南在俄罗斯做皮鞋,郑秾和一些华工转赴俄罗斯参加革命武装,在克里姆林宫当近卫军战士,并加入共产党。1923年,退伍回青田与吴柳钗结婚。1927年,再次赴苏经商,与苏联东方大学留学生、中共党员谢文锦来往密切。1928年7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闭幕后,同谢文锦等回青田。1930年5月15日,红十三军第1团路过青田阜山,郑秾参加红军攻克平阳县城,开仓济贫。同年秋,攻打黄岩县乌岩镇失利。1931年,定居兰溪孟湖乡包郎殿村,以行医、教拳术为掩护,在兰溪、龙游、汤溪、寿昌县等地农村,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秘密发展红军组织,成员达1355人。1932年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3军第2师,自任师长。1933年7月,在龙游县大宇殿召开龙游、兰溪、汤溪、寿昌县红2师骨干会议,要求积极作好武装暴动的准备,赴桐庐等地筹划枪枝、弹药、手榴弹和匕首。10月30日,因叛徒江天吉出卖,在桥头江渡口上渡时被浙江保安处逮捕。各县先后被捕红2师成员118人。12月15日,郑秾在龙游县西门外就义。1982年4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宗孟平
宗孟平(1907—1935),原名益寿,化名宗颖、吴丹枫、宋文斌,江苏宜兴人。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1日,组织宜兴农民暴动,占领宜兴县城,成立宜兴县工农委员会,遭国民党镇压。12月,转移上海,任江北特委青年委员。1928年春,任中共宜兴县委书记。7月,任沪宁特委委员。1929年5月,参加纪念“五卅”飞行集合被捕,判刑一个月。9月9日,任江苏省委农委委员。1931年初,调沪西区委工作被捕,任狱中党支部书记,判刑半年。1932年,经中共临时中央决定,与弟弟宗益茂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1933年,到中央苏区全国总工会执行局工作,任白区工作部部长。1934年7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地方工作科科长。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遭国民党军包围,突出重围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任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地方工作科科长。3月,挺进师进驻浙西南,任挺进师政治委员会会员。4月23日,参加庆元县斋郎战斗,击溃浙江保安第1团、福建保安第2团和大刀会的进攻。5月初(农历),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挺进师政治委员会随军代表兼行动委员会书记,率第2纵队赴龙泉、浦城、江山、遂昌等县开辟根据地。6月6日(农历),经浦城五家洋至忠信乡石示 垟村横源坑邹兰恢家住宿,户主告密,遭袭击,宗孟平不幸牺牲,年仅28岁。龙泉县革命烈士陵园建有宗孟平烈士纪念碑。
陈凤生 卢子敬 陈丹山
陈凤生(1902—1935),乳名铭德,又名子荣,族名德球,松阳安民安岱后村人。自幼务农,曾在杭州、温州等地做过药材、木材生意。
卢子敬(1884—1935),乳名康全,原名忠麟、子正,字直,松阳枫坪斗潭村人。幼时读过三年私塾。 1893年,入松阳县洞阳观经馆读书。 1911年,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13年回国,在上海吴淞口梅通岭炮台供职。回家乡后,在玉岩创办启秀学校,任校长兼教员,后又在枫坪等地任教。
陈丹山(1884—1935),乳名风歧,族名维烈,松阳安民安岱后村人。勤奋好学,在龙泉、松阳乡村私塾执教多年。
1928年,受福建崇安、浦城县农民暴动影响,子敬在玉岩组织农民,开展“二五减租”。1929年12月,凤生和子敬在松阳、遂昌、龙泉县边境发展“青帮”5000多人,并组织农军,打土豪、分田地,劫富济贫。1930年4月,组织农民暴动。7月,袭击松阳县玉岩区警察所,缴获部分枪支和军用物资。9月,赴宣平县联络中国工农红军第13军浙西南第3纵队,在牛头山组织武装暴动。后到龙泉县瀑云、锦溪等乡组织农军3000多人,准备攻打龙泉县城,被国民党调兵镇压。凤生去福建、江西等地寻找中央红军。子敬在龙泉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2支队政委洪家云取得联系。陈丹山以测字、算命、行医作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到松阳县,凤生、子敬、丹山等带领群众和学生迎接红军进安岱后村。凤生分配在地方工作团工作,子敬任浙西南军分区硝磺厂厂长,在枫坪村盘坑儿熬土硝造炸药。丹山任浙西南军分区征募主任,负责筹集粮草,后勤供给,制造武器。不久,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凤生任松、遂、龙游击大队队长,后任总指挥;子敬任副总指挥。17日,带领游击队攻打松阳县古市镇,处决镇长等3人,开仓济贫。7月22日,中共玉岩区委和玉岩区苏维埃政府建立,凤生兼任区委书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子敬兼任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丹山兼任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5年9月,国民党命卫立煌为闽、浙、赣边区清剿指挥部总指挥,急调7万余军队,向革命根据地进犯,凤生等带领游击队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2、5纵队在玉岩一带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受挫。10月20日,卢子敬因叛徒出卖,在丁坑官山岭被捕,22日,在玉岩村油车桥头被杀害,终年52岁。10月21日,陈丹山在枫坪村有人告密被捕,11月14日,在松阳县西屏镇就义,终年52岁。10月31日,陈凤生在安岱后被捕,11月22日,在龙泉县城牺牲,年仅34岁。
黄富武
黄富武(1908—1935),江西弋阳人。1927年,参加农民革命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弋阳九区团委书记。1929年8月,赴崇安县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开辟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任中共闽北分区委常委兼共青团分区委书记,发展共青团员和少先队组织,动员青年参加红军。1933年4月,当选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9月,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候补执行委员。10月,任赣东北独立师政治委员,抗击国民党军围剿。1935年1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政治部主任,协助粟裕、刘英率部进入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3月,任挺进师政治委员会委员。4月28日,在庆元县斋郎击溃浙保第1团、闽保第2团和大刀会的进攻。6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兼浙西南军分区政委,带领特委和军分区干部,建立松阳县玉岩、遂昌县王村口、龙泉县住溪苏维埃政府,打土豪、分田地。8月,国民党调集第18军罗卓英部围剿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挺进师主力跳出敌人重围,南下闽浙边境。黄富武带领部分队伍分成若干小分队,运用游击战术,打击来犯敌军,后当选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9月20日,在松阳县玉岩战斗中负伤。10月30日,在遂昌县淤头乡外方岭村,被当地剿共义勇队抓捕,解送国民党军第14师。12月12日下午3时,在丽水县大水门英勇就义,时年28岁。1980年5月,在丽水万象山公园建黄富武烈士纪念碑。
方志富
方志富(1910—1935),化名黄自富、张云龙,江西弋阳人。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军部司号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斗。1935年1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3纵队政委。3月,挺进师进驻浙西南,任挺进师政治委员会委员,参加庆元县斋郎战斗,左臂受伤,寄住在龙泉岱头村张世位家养伤。5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8月,任中共龙浦县委书记,推选为住溪苏维埃政府主席,成立乡、村苏维埃政府或分田委员会,开展打土豪、插标分田,组织农民游击队50多人,配合红军保卫游击根据地。10月6日,因歹徒告密,国民党军包围住溪茶园坑村,在突围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洪家云
洪家云(1909—1936),江西永新人。1933年9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团政治部青年科科长。193年7月初,红军第7军团改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55团2营政委。8月30日,参加庆元竹口战斗,歼俘敌300多人。9月初,先遣队至闽北浦城,第2营护送伤员至闽北苏区休养,改称红3团,由洪家云率领在遂昌、龙泉、浦城、江山等县边境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1月2日,率部奇袭王村口,击溃浙保第3团第8连。后攻击湖岱口之敌。3月中旬,红3团在福建浦城岚谷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2纵队,洪家云任第2纵队政委、师政治委员会委员。4月29日,参加庆元斋郎战斗。5月中旬,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7月,兼任中共王村口区委书记。8月,兼任王村口苏维埃政府主席,开展查田、插标、分青苗(分田)的斗争。9月中旬,国民党集40个团兵力围剿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洪家云率领第2纵队第4、6支队,坚持在龙泉住溪、遂昌王村口战斗。10月5日,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12月底,洪家云率领的第2纵队余部与纵队长李重才率领的第2纵队余部,在江山、遂昌县边境一带坚持斗争,建立遂昌湖岱口至江山周村纵横百里的根据地。1936年4月,国民党调集4个团兵力围剿江山、遂昌县边境根据地。洪家云患病不能随军行动,在福建浦城党溪附近茶坪水口山洞里养病,因歹徒告密,遭国民党军袭击,英勇就义。
许信焜
许信焜(1914—1937),原名信坤,乳名家年,学名成龙,江西横峰下窑口村人。1927年冬,方志敏领导弋阳、横峰起义时,任村儿童团团长。1930年,到乡苏维埃政府工作。不久,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第82团,任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红7军团政治部秘书。1934年冬,怀玉山战斗失利后,突围部队回赣东北。1935年1月15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3月底,进驻浙西南,任挺进师政治委员会秘书,随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府,打土豪、分田地。6月,任第1纵队行动委员会副书记,率部挺进浙东。10月,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闽东独立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36年6月,挺进师主力回浙西南,许信焜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决定恢复中共龙浦县委,建立龙遂、江浦县委,复建基层党组织、游击队和群众组织。率部在龙泉住龙、宝溪,遂昌王村口和浦城一带,发动群众,打击敌人。1937年初,国民党军再次围剿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许信焜率部转战遂昌、龙游、汤溪、丽水、青田等地。5月,赴平阳向省委汇报工作,率第2纵队回浙西南。31日,途经青田县富庄村(今属文成县)与国民党第19师一个营遭遇,在深坑岭战斗中负伤,转移双溪叶山村养伤。6月4日,到龙泉县锦溪乡龙殿坑村会见中共龙遂县委书记曾友昔,在村外沙坯岩洞安歇。7日凌晨,遭八都区自卫队袭击,在突围时中弹牺牲,年仅23岁。1967年,遗骸迁葬龙泉县革命烈士陵园。
杨干凡
杨干凡(?—1937),别名杨胡子,湖南人。原在中央苏区红3团工作。1934年,任红7军团没收委员会主任。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战斗失利,突围出来的部队回赣东北,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任供给部副部长。3月,随部队进驻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游击根据地。5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6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副书记、挺进师地方工作团团长,建立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9月,国民党集40个团兵力围剿浙西南根据地,杨干凡在战斗中失散,转移龙浦山区。1936年3月,找回部队,任挺进师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转战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1937年5月,许信焜与宣恩金、杨干凡从平阳率第2纵队回浙西南。31日,途经青田县富庄村(今属文成县)与国民党第19师一个营遭遇,许信焜与宣恩金在深坑岭战斗中负伤,部队由杨干凡等带领至龙泉凤阳山庙宿营,遭尾追敌人袭击,在指挥部队突围时,被一颗流弹击中牺牲。
唐公宪
唐公宪(1898—1938),又名政,字海潮,学名伯宣,遂昌梭溪庄后村人。1917年夏,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接受马列主义思想。1921年夏,毕业后在萧山县衙前农村小学任教,参与组织衙前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暴动。1922年4月,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任萧山县坎山继志小学教育部主任。7月,与宣中华、徐白民等成立任社,创办《责任》周刊,发表时评。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浙江省最早的五名共产党员之一。5月,到绍兴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开展建党工作,7月在龙山仑颉寺成立中共绍兴党团混合支部。8月,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以中共党员个人名义跨党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3月,任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候补执行委员。4月,任中共绍兴县委委员。8月,到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以读书为掩护重组非基督教同盟会任主席。1925年1月,到建德省立第九中学附小任教,发行《向导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9月,回绍兴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26年2月,至温州瓯城中学任教,任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书记兼组织干事。3月,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7月,任国民党省党部金(华)、衢(州)、严(州)、处(州)办事处主任。12月,以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候补执委身份,回遂昌县以指导筹备国民党县党部名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遂昌县支部,为浙西南第一个中共组织。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室主任。2月18日,杭州光复,任《杭州国民日报》主任编辑、省教育厅主任秘书、省党部党务人员养成所所长。4月12日在杭州被捕,关押杭州陆军监狱,判刑12年。1932年,转送反省院。曾一度保外就医,撰写并出版《中国历史纲要》。1937年7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具保释放。委派为国防部特务工作团松阳分团团长。1938年1月,任国民党遂昌县党部秘书、遂昌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7月,改任遂昌简易师范学校校长。12月病故,终年41岁。
雷友德
雷友德(1905—1939),畲族,遂昌石练黄庄村人。1935年5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到大柘,主动给红军带路,结识政治部主任黄富武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春,到白麻村,介绍雷明德等3人入党。6月,到下坑村介绍钟兰友等3人入党。1937年12月,以“通匪”罪送县入狱。1938年3月26日,粟裕率部途经遂昌县,就释放“政治犯”问题与县政府交涉,雷友德获释。1939年7月7日,参加在大柘镇召开的抗日战争两周年纪念大会和当晚火炬游行。次日,被抓受尽酷刑。10月,押解遂昌县城,在县城西门外溪边跳入深潭牺牲。时年34岁。
黄景之
黄景之(1886—1940),又名希宪,丽水吴山坳村人。民国初,浙江省高等法政学堂毕业,回丽水办黄希宪律师事务所。1922年,当选为丽水县议会议员。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经常到中共党组织开设的新知书店看书,购买《资本论》《列宁全集》《大众哲学》《二万五千里长征》等书籍,与中共丽水县委书记周源等有来往。1938年7月,经周源介绍入中国共产党,改名吴樵,意为人民当樵夫。任丽水县抗敌后援委员会副主任,经常到县城、碧湖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发动各界捐款支持抗日。1939年春,中共浙江省委机关从温州迁丽水。黄景之家花园弄2号,成为省委机关主要联络点。省委的一些重要会议经常在家里开,夫妻俩冒着生命风险,轮流站岗放哨。日军飞机轰炸丽水城,新知书店有被燃烧的危险,景之叫几个好友到书店里,将两箱党内文件和资料,搬到家里存放。与共产党员丘惜光在南坑村办农民夜校,给农民讲抗日救亡的道理。周源、丘惜光等人患病,景之请医生看病、买药、煎药和购买补品。1940年初,赴皖南新四军工作之前,到丽水县松坑口浙江省卫生所割痔疮,术后发炎。5月17日,病逝,终年55岁。
蒋 治
蒋治(1910—1940),又名子谦,化名姜平,建德乌祥村人。1926年,参加中国国民党。先后赴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闸北中华艺大、上海华南大学求学。1929年秋,东渡日本,入东京城成学校补习日语,由张国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日本警视厅以反帝罪名驱逐出国。1930年3月,回上海恢复组织关系,编入共青团闸北街道支部从事地下活动。5月,因身份暴露,转沪东街道支部,任中共上海申新五厂支部行动委员会书记。9月,任引翔区委执委。11月,江南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决定,任杭州中心县委宣传委员兼秘书。1931年春,杭州党组织遭破坏。11月,回建德乌祥隐蔽。1933年2月,因当地乡长王兴杰告密,蒋治夫妇被捕,囚禁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判刑2年,狱中备受折磨,肺病加剧。1934年9月,保释就医。1935年6月,到上海先后在东亚女校、之江中学、天德小学、旭东学校任教,至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工作。1938年春,由骆耕漠联系,参加浙江同乡服务团抵丽水,筹建战时书报服务社(后改新知书店丽水分店),编辑《动员周刊》《合工十日》,接办《浙江潮》《新力》刊物。同年秋,任中共丽水县委书记。受处属特委张贵卿委托,赴青田成立中共青田县工委。1939年3月,组建中共丽水城区区委。1940年5月,决定调新四军驻皖南屯溪物管处工作。由于劳累过度,病情恶化,12月11日,在屯溪病逝,时年31岁。1962年6月,浙江省民政厅追认为革命烈士。
周 源
周源(1915—1941),宁波人。少年赴上海一纺织厂当童工。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被派到一所难民收容所工作。1938年4月,赴浙江后方做抗日救亡工作。12月,以浙江同乡回乡服务团名义,开展党的活动。5月,任中共处属特委委员、工运主任,兼任中共丽水县委书记。以新知书店为秘密联络点,介绍律师黄景之入党。11月,去青田县,改中共青田县工委为中共青田县委。1939年4月,在中共处属特委首次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7月,赴平阳北港出席省首次党代表大会。10月,任中共处属特委组织部部长。1940年6月,任中共闽浙边临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兼任中共龙泉县安仁区委书记,开辟龙泉、庆元边境革命根据地,打通龙泉、云和、丽水至浙南的地下交通线。12月,任中共龙(泉)云(和)边县委书记。1941年1月23日,赴中共闽浙边临委开会,在龙泉县宝溪乡草鞋岭村,遭浙江保安队袭击,中弹牺牲,暴尸示众,惨不忍睹,年仅26岁。
张麒麟
张麒麟(1912—1942),化名张潮,江西横峰人。出身贫农家庭。1927年12月,参加方志敏领导弋阳、横峰农民暴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通信排长。1934年7月,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55团第4连政治指导员,途中受伤,留闽北根据地养伤。1935年3月,随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浙西南。1936年10月,任中共龙(泉)浦(城)县委书记。冬,在遂昌作战受伤,到闽北浦城养伤,并任建(瓯)松(溪)政(和)独立营营长兼政委。1937年2月,国民党再次围剿浙西南游击根据地,麒麟将部队带到龙浦边境,组织分散隐蔽。12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抗日救亡工作团团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举办干部培训班,发展基层党组织。1938年5月,中共浙西南特委改为中共处属特委,张麒麟任书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4月,当选为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7月,出席省党代会,当选为中共浙江省委委员、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40年6月,中共处属特委改为中共闽浙边委,张麒麟继任书记。国民党调集4个整编师,向闽浙革命根据地进攻。张麒麟率领少数武装人员,坚持隐蔽活动。1942年5月6日,率领少数边委机关干部从龙泉县向遂昌县转移,在遂昌县关川乡山井村歇夜时,因叛徒告密遭遇围堵,在指挥突围时中弹牺牲,敌人将张麒麟头颅悬挂遂昌县王村口、龙泉县城“示众”。1962年,遗骸迁葬龙泉县革命烈士陵园。
曾友昔
曾友昔(1911—1942),乳名灶生,原名传喜,又名铁民,江西于都人。1931年10月,参加游击队。1933年2月,到中央苏区瑞金,任红7军团战士、事务长。在广昌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战斗。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供给部干事,随军转战闽中、闽东、闽北、浙西、浙皖边、赣皖边。1935年1月,国民党军在怀玉山围剿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友昔突围至赣东北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供给部科长。随粟裕、刘英冲破敌人封锁,抵浙西南。参与地方党组织、苏维埃政府、游击队的组建工作,宣传党的政策,打土豪、分田地。9月,国民党集中32个团,连同地方武装约六七万兵力,向浙西南根据地进攻,曾友昔带领部分红军,转移到龙(泉)、浦(城)边境毛洋一带活动,建立党支部11个。1936年6月,任中共龙(泉)遂(昌)县委书记,坚持浙西南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2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遂昌县委书记。发动农会,实行“二五减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群众称之“铁民”。1939年4月初,在遂昌王村口召开中共遂昌县第一次代表会议,曾友昔当选为出席中共处属特委首次代表会议代表。1940年2月,任中共遂昌中心县委书记。6月,中共处属特委分别建立中共闽浙边委、丽水中心县委,曾友昔任中共闽浙边委委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遂昌县党组织遭国民党破坏,县委转移到白马山区。1942年2月13日,因叛徒告密,国民党军在乌头尖袭击中共遂昌县委,曾友昔带领县委机关人员和武工队向千佛山突围,隐蔽在三仁乡高垟村养伤,病逝于3月7日,年仅32岁。
张贵卿
张贵卿(1908—1942),原名高一飞、征夫,北京顺义杨谷庄沟东村人。一家四口逃荒天津,父亲因病逝世,母亲澡堂做工,省吃俭用,供儿读书。先后在天津水产专科学校、燕京大学求学。193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反帝同盟和左联,从事交通工作,传递上海、天津、北京之间的秘密文件,护送领导同志去上海。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赴上海作交通工作,以申报特约记者或商人身份掩护。同年11月,与爱人何渊、出世几个月的女儿一同被捕入狱,判处徒刑10年,受尽严刑拷打,致患肺病咯血,女儿折磨致死,都没有屈服。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和谈。8月,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获释,赴浙江嵊县(今嵊州)丁友灿家养病。11月,任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巡视员。12月,在金华斗鸡巷4号,将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上海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江苏无锡教育学院、浙江流动剧团等部分中共党员,组成中共浙南特别工作委员会,随浙江省建设厅到丽水,以浙江同乡回乡服务团名义,开展党的活动。1938年8月,任中共处属特委委员、组织部部长。1939年10月,调任台属特委组织部长。1941年春,调任衢属特委书记。1942年3月,因叛徒出卖,张贵卿在龙游会泽里村被捕,押解永康方岩,受尽折磨。5月18日,与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一起被杀害于方岩。解放后,在方岩建革命烈士陵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奕兰
陈奕兰(1905—1943),女,龙泉宝溪高山村人。6岁做童养媳,寄食堂兄家,挨冻受骂。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2纵队在宝溪乡开辟革命根据地。1937年冬,与丈夫廖思林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党支部妇女工作,廖思林任党支部书记,开展“二五减租”。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反共加剧,中共处属特委和龙泉县委机关转移上山住草棚,奕兰发动妇女缝制草鞋、军裤,送饭、送菜,传送情报。1940年,国民党再次掀起反共高潮,屠杀共产党人,派便衣队员闯入奕兰家搜查,财物被抢劫一空。1941年下半年,形势更为紧张,夫妇俩随中共龙浦东区区委转移至福建浦城双门井亲戚廖四翠家,中共处属特委机关驻雷公井山棚。奕兰白天学打枪、练拳术,晚上去双门井做群众工作,发展中共党员,为特委机关买盐、油,传递情报。奕兰因操劳过度,身体虚弱,得败血症,组织上安排她到福建崇安上匿村休养。1943年4月,清明节前的一个早上,被浦城县富岭乡公所逮捕,转送浦城县保安队监狱,受尽酷刑。5月,在浦城监狱牺牲,时年38岁。
周建生
周建生(1906—1943),学名必警,又名介夫、金环,福建福鼎周佳山村人。幼年丧父,进私塾读书,任小学教员,当过店员。1933年,参加革命活动。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福鼎县上东区文书。1935年,任中共鼎平县委委员兼上东区委书记,成立上东区苏维埃政府,组织农民抗租、抗税、抗捐、抗粮、抗债斗争。8月,任中共鼎平中心县委委员。12月,任中共瑞平泰县委书记兼泰平区委书记。1936年6月,任中共平阳县委书记,加强生产和建设,打土豪分青苗,发展鼎、平、泰革命根据地。1937年3月,红军挺进师主力转移。12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兼特委秘书。1938年5月,任中共处属特委委员兼特委秘书。同年秋,到云和县梅湾、崇头等地指导农村党组织建设,在龙泉县水塔村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培训班2期,任培训班副主任兼主课教师。1940年6月,任中共云和县委书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云和县委机关转移到下寮坑。周建生领导各地党组织开展反清乡斗争,整顿和恢复党的组织活动。1942年1月,到中共闽浙边委联系工作,被龙泉县自卫队100多人包围,突围回云和县坚持斗争。6月,中共处属特委机关转移云和县山锦、岗头庵,积极帮助特委筹措生活费用,开辟赤石新区工作,赴浙铁小顺总厂联系枪支,筹建云和革命武装。由于形势险恶,风餐露宿,食不果腹,积劳成疾。1943年4月29日,病逝于横坑山寮里(今沈村乡沈庄村),年仅37岁。建国后,遗骸迁云和革命烈士陵园。
李振彪
李振彪(1919—1943),原名龚福寿,江山华家村人。童年父母双亡,靠行乞度日。1935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2纵队,改名李振彪,参加攻打衢州火车站战斗。在一次战斗中,左手残废,调师部警卫队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任中共青景丽中心县委委员兼丽云区委书记,在青田、景宁、云和、丽水县边界坚持革命斗争。恢复党组织和发展党员。宣传党的团结抗日主张,推行“二五减租”,禁止粮食外流,不许富户囤粮高价出售,规定粮食、食盐等平价买卖,保障人民生活需要。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大肆清乡。7月,李振彪等策划,伺机击毙云和小顺乡长。赶跑驻高沈碉堡的国民党兵。击毙国民党第3战区某团团长等。通过大港头兵工厂地下党关系,利用农副产品换取武器弹药,充实抗日武装。1943年7月12日,因叛徒告密,国民党青田县南田区区长兼行动队队长率部包围景宁县高演村畚斗湾孤独小屋,步枪、机枪一齐扫射,李振彪未跨出房门,即中弹牺牲,时年24岁。1953年,追认为革命烈士。1956年,在景宁县新四乡高演村畚斗湾建李振彪烈士墓、纪念碑和纪念亭。
陈 觉
陈觉(1917—1947),又名持真,化名文光,缙云雅亭村人。普化小学毕业,赴仙都中学读书。1938年春,在进步青年影响下,宣传抗日救亡,举行罢课。1939年7月,赴丽水参加省战时合作事业干部训练班训练。9月,以省战时合作事业工作队缙云工作组组长身份,到缙云县开展建党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双溪、方溪等地开办特产合作社,鼓励农民多种桐、茶、桑、棉等经济特产。1940年2月,在雅亭村天马庙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中共雅亭村支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形势恶化,先隐蔽青田,后赴江西上饶应家坊国民党第3战区合作社物品供销联合办事处员工消费合作社任经理,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44年春,赴福建武夷山中共闽赣边地方工作委员会机关任文化教员、指导员,改名持真。1947年初,调中共闽浙边地委,在庆元、缙云、龙泉、云和一带开辟工作,与处属特委书记傅振军、缙云县委书记李文辉等商讨并开展武装斗争。8月,因劳累病倒在龙泉庄山村,住户告密,省保安队连长张署光带兵抓捕陈觉,受尽酷刑。9月,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下令,陈觉被枪杀在龙泉城东中山公园。1951年10月5日,烈士遗骸迁葬缙云雅亭村。
李设木
李设木(1915—1947),缙云稠门村人。1940年秋,由李银通、李庆仁介绍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秋,受党组织指派,打入普化乡公所任乡丁,传递情报,为地下党员外出活动提供通行证。1944年春,由中共缙云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张之清带领赴余姚梁弄,编入浙东新四军游击纵队司令部警卫大队,经抗大培训后任军事干部。1945年春,调回缙云南乡中共处属特委武工队,参加新建闹米荒斗争,遭国民党逮捕,坐老虎凳、熏煤油烟、灌辣椒水等酷刑,咬定自己只是担柴籴米的农民,后无罪释放。1947年秋,处州、金华两地党的武装在缙云雪峰山、西青头村商定,成立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3总队,处属特委武工队编为第2大队,设木任中队长,带领战士政治学习,军事训练,号召人民抗丁、抗税、抗粮,反对内战。8月,袭击丽水碧湖区署警察所、大港头兵工厂,缴获枪70多支、手榴弹160多枚、子弹1万多发、电话机1台。次日,国民党省保安队第二团追击至小山,激战两小时击溃敌军,李设木冲锋在前搜索敌兵,被一个躲在岩石后面的敌军开枪击中胸膛牺牲,时年32岁。
潘香凤
潘香凤(1925—1948),女,青田万山村人。出身贫农,童年苦难。1939年6月,中共万山村支部建立,加入村儿童团,后加入妇女会。1942年,任万山村交通站交通员。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万山交通总站交通员,装扮村姑走亲、学生访友、行村织袜等,传送重要信件,刺探敌情,被誉为“常胜的女交通。” 1947年下半年,国民党在永嘉枫林设“栝苍绥靖处”,加强清乡剿共。12月,浙江保安第4团赴万山清乡,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香风的父亲等人。香凤说:“明天敌人审问的时候,你们把事情推到我身上,说我是共产党员,只要大家早日出去就好。” 1948年1月,被押永嘉县碧莲区署审讯,绑在老虎凳上严刑逼供,香凤说:“我是共产党员,绝不会泄露党的秘密。” 1月13日,押至永嘉县碧莲镇邵园村头刑场,高呼“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年仅24岁。被誉为“浙南刘胡兰”。1956年,青田县人民政府在县革命烈士陵园建潘香凤烈士墓。
王桂五
王桂五(1924—1949),化名朱丁,丽水碧湖人。1943年,浙江省立湘湖师范毕业,先后赴平阳浙江战时第二儿童保育院、宣平县清和乡中心小学和丽水县碧湖镇赵村小学任教。1945年2月,由中共缙云县委青年部长樊康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春,任碧湖小学校长,建立中共处属特委与浙南特委的联络站。并经组织批准,参加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借派款购枪,扩充警备力量之机,建立革命武装。1947年8月,接应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3总队第2大队,袭击碧湖区署警察所、大港头兵工厂和松阳县靖居区警察所,引起国民党警察、特务的注意,遂参加丽青松武工队,活动在丽水、松阳、青田县边境。1948年,广泛开展“三抗”(即抗征兵、抗征粮、抗征税)斗争。年底,委派吴奉到处州师范、处州中学发动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至丽青松、丽宣武游击区参加革命。1949年3月13日,受命接应中共浙东临时工委策动国民党松阳县长祝更生起义,任松阳县民主政府副县长兼松宣遂人民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率松宣遂人民游击支队第2大队进驻松阳县枫坪乡高亭村开仓济贫,伪乡长等向国民党第11师告密。4月2日,国民党第11师第33团包围高亭村,袭击人民游击支队,王桂五在突围时击中大腿被俘,受尽酷刑,誓死不屈。二十天后,在丽水城郊海潮村英勇就义,时年25岁。
雷景三
雷景三(1904—1951),畲族,景宁东坑镇大张坑村人。自幼勤劳耕作,善于打猎。1942年,中共青(田)景(宁)丽(水)中心县委派朱德章等到景宁县东坑区开辟工作,受党的教育和考验,景三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因叛徒出卖,党组织受破坏,坚持在畲乡开展斗争,发展党组织。1946年,上级党组织派刘斌发到东坑领导革命,景三组织男女青年成立武装民兵队任队长,站岗放哨,侦察敌情,打击敌人。1949年3月,组织畲族武装民兵配合游击队,攻打景宁、文成两县交界的梅歧炮台,迫使敌军撤离据点。同年5月,带领民兵追击国民党溃退败兵,缴获机枪1挺、步枪12支。5月12日,配合游击队解放景宁县城。1950年,带领村民兵队,配合部队歼灭刘志昌股匪,浙江省第7军分区奖给“剿匪模范民兵队”锦旗。1951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动员儿子雷宗庆、雷喜庆报名参军,全村青年掀起参军热潮。解放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乡总支书记,副乡长、乡长等职,并当选为景宁县第一、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副主席。1951年8月,准备赴京参加全国民兵模范代表大会和国庆观礼,因病于8月19日逝世,终年47岁。
曹景垣
曹景垣(1913—1955),福建长汀射双乡人。读私塾半年,跟父亲打铁。1930年,参加革命,任区少先队组织科科长、新泉县少共县委书记。193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排长、连党支部书记、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1934年7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5年2月,随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转战浙西南。5月,任中共龙(泉)浦(城)县委委员、大北区委书记、小北区委书记。1936年6月,任挺进师第2纵队第2大队政治委员。1937年12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1938年2月,任中共龙泉县委委员兼道太区委书记。5月,任中共处属特委委员、龙泉县委组织部长、中共江(山)浦(城)县委书记。1940年6月,任中共闽浙边委委员、中共闽浙边委临时委员会委员。1947年2月,任中共处属特委委员。1948年4月,以中共处属特委特派员身份,协助中共云和县委工作。9月,任浙南人民解放军第3支队独立中队指导员。在发展党组织,开展反清乡斗争等方面作出贡献。1949年5月,任云和县县长。7月,任中共丽水地委委员、地委组织部部长、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共龙泉县委书记兼县长。1951年4月,调福建省任土改大队大队长。1952年3月,任福建省人民法院永安分院院长。1954年,任永安专区专员公署副专员兼中级人民法院院长。1955年4月7日,因病逝世。
钟金钗
钟金钗(1874—1959),景宁郑坑毛窠村人,女,畲族。家境贫寒,童养媳,随养父上山采草药,学习家传医术,善治儿科、伤科。1936年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在景宁、文成县边界活动,受国民党军队的清剿,伤员医治困难。一天傍晚,上山采药回来,在桂远村大湾蕃薯寮发现一个伤员,肠管被子弹打穿几个洞,给他洗伤口,敷上止血药,但高烧不退,不幸牺牲。后来,红军不时送来伤员,在附近山洞或偏僻处搭亭治疗。6月,红军挺进师一个小分队,在文成官汀圩山沟里,被南田保安队包围,奋力突围时几个战士负伤,送毛窠村田岩下,金钗给伤员敷药,安置在各个凉棚里。国民党保安队经常来毛寮村一带搜查,与丈夫雷阿桶经常更换伤员住处,有时一天换几个地方。后来把伤员转移到离村10多里的石屋洞,没有道路可走,要攀藤木爬上去,每天晚上上山,观察病情、换药、敷药、送饭,有时丈夫捕猎禽兽,给伤员补养身体。经钟金钗治疗痊愈的伤员先后有三四十人。1938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钟金钗医治红军伤病员的消息,被国民党特务得知。1940年正月,保安队100多人包围毛窠村,金钗闻讯从后门到山上躲避,保安队将她丈夫用麻绳反绑在屋前柱子上,烧络腮胡子,用香火灸烫两臂和双肋,导致全身溃烂,出狱后残废。钟金钗被尊称为“畲族革命老妈妈”,终年85岁。
曾绍文
曾绍文(1917—1968),青田芝溪乡(今船寮镇)陈造村人。1935年,温州中学初中毕业,考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级职业学校。一二•九运动中,与进步学生一起赴京请愿,投身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温州组织战时青年服务团。1938年1月,回青田县从事抗日救亡工作。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任中共青田县工委组织部长。10月,以海口战时经济建设实验区指导员身份,办民众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开展“二五减租”,举办合作干部培训班,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实验区机关党支部。1939年9月,任中共青田县委书记。1940年,调任中共缙云县委书记,往来于缙云、丽水、青田一带,筹建兵工厂,仿造长短枪数百支,发展革命武装力量。1943年4月,调浙南特委机关工作。7月,任中共青景丽县委宣传部长、副书记。1944年7月,任浙南特委秘书。1945年6月,任中共永嘉工委书记。次年2月,任中共永嘉县委书记。1946年,支持学生运动。1948年底,经浙南游击纵队第二支队政委。1949年3月,任中共浙南地委委员、地委永青办事处主任。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温州前线司令部副政委,作为浙南游击纵队代表之一,与国民党温州专区专员、200师师长叶芳谈判,敦促叶芳率部起义,和平解放温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温州地、市委委员兼统战部长。温州市副市长、市长,省人民政府第三办公室副主任,省粮食厅厅长、党组书记,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8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终年52岁。1979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批准平反昭雪。
朱金宝
朱金宝(1895—1969),又名朱金则,化名杨金云、杨福喜,义乌赤岸鱼曹头人。家境贫寒,从少习医。192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中共升太区委委员,受中共永康县委领导,负责义乌、永康两县秘密联络工作。奉命组建义南工农革命军,任负责人。1929年,参加永康工农革命军,负责部队党支部工作。1930年7月,归属中国工农红军第13军第3团。9月,攻打缙云壶镇,未成。朱金宝发誓:“宁可杀头,绝不向敌人自首。”1931年,以红3团余部为基础,成立浙西工农红军,在抱塘岭头、盆塘桥头和双尖寺等地同国民党军战斗。1932年2月,按照中共永康中心县委指示,转移至汤溪、宣平、武义、遂昌县交界地区,以修补雨伞、水鞋为掩护,开辟新区,发展党员,以分散活动为主。1934年3月,奉命至浙西工农红军第一、第二大队,以党员身份开展活动,促进内部团结。1935年5月,任中共遂汤区委书记。1936年5月,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1纵队协助做党的工作。7月,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等取得联系,在鼎平泰一带屡打胜仗,受到奖励。1937年2月,随挺进师没收委员会主任谢文清至遂昌门阵一带活动。同年夏,在汤溪被捕,被判充军,至湖北境内,潜回汤溪,任中共宣(平)遂(昌)汤(溪)工委委员、遂(昌)宣(平)汤(溪)边区委委员。1941年冬,抵丽水,成立丽青松边区。往来于松丽之间,侦探松阳县政府、警察局内情。1944年6月,在碧湖汤坟农场,以种菜为掩护,设立中共处属特委联络站,与老伴金翠玉负责接待、中转、传递党内文件。1947年3月,任中共丽水县委委员,在松阳县城郊桃寮建立秘密联络站。1948年9月,为丽青松边区武工队领导人之一。1949年5月,松阳县解放,任松阳县农场场长。1953年因病休养。1969年病逝,终年75岁。
傅以和
傅以和(1904—1980),又名傅义、佩德、礽龄、赖贤,遂昌塘岭头村人。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肄业。1926年冬,中共党员唐公宪受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和中共杭州地委指派,回遂昌筹建国民党县党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2月,化名傅佩德,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任国民党遂昌县党部执行委员、农工部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遂昌县党部改组,遭通缉,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就读。冬季,化名傅赖贤,赴宁波参加中共浙江省委和共青团浙江省委会议。会后,赴遂昌、龙游发展党组织。1928年2月,参与领导遂(昌)北、龙(游)南4000余名纸槽工人的罢工斗争,取得增加工资的胜利。4月,任中共浙西特委委员,中共遂昌县委书记,组织遂昌县工农革命军(又称农民游击队)200多人,准备武装斗争。7月22日拂晓,警察包围塘岭头,抓走党支部组织委员。以和立即组织农民游击队伏击,救回组织委员捣毁内桃源区自治公所。还准备攻打遂昌县城,建立苏维埃政府。后因国民党省政府派省防军和县警察大队镇压,战斗失利,与傅祖尧转移兰溪,在缝纫工人中发展党组织。1929年夏,组建中共分水区委。1930年4月,浙西特委遭破坏,以和积劳成疾,先后在於潜、昌化等县边境治病。1933年,化名傅犹龙,到桐庐县仕夏小学任教。七•七事变后回遂昌,任遂昌县抗日自卫委员会总务干事。1941年,县长郑惠卿以“政治面目不清”为由,将他开除。1942年2月以后,三次以“共产党要犯”被捕入狱,保释出狱。1949年9月,任遂昌县人民银行副行长。1953年3月,调任江山县人民银行副行长、行长。1965年,退休,回遂昌县城定居。1980年病逝,享年77岁。
李逸民
李逸民(1904—1982),乳名怡菁,原名叶书,字有基,龙泉安仁李登村人。1921年考入杭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2年夏,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黄埔军校毕业留校任政治部宣传干事,编辑《黄埔日刊》。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教导队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随军从广东潮汕到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士兵运动委员会委员。1928年春,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并引渡给国民党当局,被判无期徒刑。铁窗十年,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赋诗云:“劝君要为青春惜,将见世界满地红。”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经组织营救,9月出狱,赵延安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治部党务科科长、第三分校政治部主任。1941年,任中共中央情报部一局局长。1943年,任陕北公学副校长。1945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翼热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北平军事调停处执行部第26小组中共代表、中共黑龙江三江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社会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牡丹江省建设厅厅长、东北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兼人事处处长、东北人民政府财经计划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1950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9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5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直属队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报》总编辑、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后,任总参谋部政治部顾问。1978年2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兼革命史组常务副组长。1982年6月,在北京病逝。部分骨灰安放龙泉县革命烈士陵园。著有:《狱中十年》《李逸民画集》及未刊诗词70多首。
郑月梅
郑月梅(1887—1982),女,缙云江西山后村人。1940年10月,中共缙云县委选定她家为缙云县交通联络点。月梅常以各种方式外出探听敌情,传递情报,联系接洽。194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缙云县委以此为活动中心,使党组织从普化乡发展到仙居县方宅、安仁等地,从岭后扩大到前村等永嘉县边境。月梅把县委书记曾绍文看成自己孩子,曾绍文称她为“娘”,衣食住行,缝补浆洗,全在她家。1943年3月,新任中共缙云县委特派员李文辉,继续以此为县交通联络点。1944年春,中共处属特委机关从丽水迁缙云,书记傅振军、秘书长张之清等常在家里办公,成为处属特委的主要交通站。婆媳俩烧水做饭,补衣纳鞋,更加忙碌。深夜做豆腐、加工豆腐干,凌晨由儿子李银通挑各村去卖,与各地党组织联系。1947年,国民党浙保4团对缙云游击根据地进行清剿,李银通带一个班的武装人员吃住在山上。保安团先扮以乞丐、算命先生、占卦人员等进行侦探,后用枪口顶着她胸口,厉声“你儿子跑那里去了,快说,不然打死你!”月梅怒目而视,一句话没说。1949年5月9日,缙云解放,原住她家工作过的同志都想念她,接她到温州、杭州居住,或专程来丽水探望,称她为“革命老妈妈”。
张之清
张之清(1913-1988),原名查民愈、查铭树,安徽怀宁人。1936年毕业于安徽省立安庆高级工业学校,在蚌埠公路局测绘队工作。1938年初,去武汉。3月,随中共浙江临工委骆耕漠和知识青年20多人,来浙江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先分配云和县赤石经济实验区,后转诸暨县战时政治工作队工作。9月,应邵荃麟邀,到金华任《东南战线》编辑。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调任丽水县太平经济实验区指导员,中共太平区委委员、书记,创刊《太平周报》。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隐蔽青田县万删、峰山、山口等村教书。1942年5月,任中共处属特委秘书长。1944年2月至1946年4月,分别与吴荣膺、傅振军、殷铁飞、王志仁等人前后四次赴四明山汇报工作,接受指示。1947年3月,任中共丽水县委书记,在太平区建立县武工队。1948年8月,编入浙南人民解放军第3支队,任第2大队队长,在丽水、松阳、武义、宣平边界开辟游击根据地。1949年3月,丽水县自卫总队300多人起义,改编为丽、缙、永、武人民游击支队,任政治委员。4月任中共处北县委书记,处北县(丽水)民主政府县长。5月,任丽水县民主政府县长。8月,调任中共浙江省第七地委(丽水)宣传部部长,主管《工农大众报》、主编地委《工作通讯》。1950年冬,率中共丽水地委工作队赴景宁,完成剿匪、土改任务。1951年8月,任中共景宁县委书记。1952年9月,调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后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级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实经济系主任。1988年5月22日,在北京病逝。
彭瑞林
彭瑞林(1912—1990),山东益都人。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益都中学党支部书记,组织领导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益都暴动。1933年2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1937年11月,国共合作,无条件释放,回益都县参与领导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在反“扫荡”斗争中,任沂水九区区委书记,被誉为“铜墙铁壁”。后任冀鲁边区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在抗击日寇中屡建奇功。在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区党委委员兼民运部长、渤海四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9年3月,任华东干部南进纵队第四大队政委,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参加沿途和浙江的解放战争。6月,带领南下干部400多人抵丽水,组建党政军领导班子。8月,任浙江省第七(丽水)地委书记兼丽水县委书记、丽水军分区政委,发动群众生产自救,清剿匪特,减租减息,做好土地改革的准备工作。1950年4月,在丽水县海潮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10月,全区分期分批开展土地改革。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发展互助合作组织,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他平易近人,生活简朴,不辞劳苦,深入基层,参加劳动。1951年3月,调任中共温州地委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秘书长、第二办公室主任、省委常委、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57年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多次拒绝写伪证。1979年2月,任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3年11月,经中央批准,在中共浙江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彻底平反,当选为中共浙江省顾问委员会常委。1988年5月,出席纪念中共丽水县委成立50周年大会,会后赴云和、景宁、庆元、龙泉、遂昌、松阳等县视察。为景宁惠明茶题词“天雾操作,沁清无比。内外表彰,品味皆知”。1990年6月,在杭州逝世,享年78岁。
刘斌发
刘斌发(1915-1993),别名品煌,文成济下村人。贫农出身,自幼失学。1931年,接受中共党组织教育。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入伍为党的工作人员,以货郎担或中草药行医作掩护,在泰顺、景宁县边界从事党的活动。1946年,任中共青(田)景(宁)丽(水)县委景泰边特派员,在景宁东坑区恢复党组织活动,建立与福建寿宁县党组织联系的地下交通线,扩大景宁梧桐、标溪、沙湾、英川、毛垟等乡村游击根据地。广交贫苦农民,特别是畲族农民,同吃同住。灵活运用党的统一战线,团结大批农村教师、知识青年和地方士绅,一些乡保长也受教育感化,使游击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同年10月,任中共东坑区委书记,智袭东坑区公所、收缴上标民团枪械和水笕岙伏击“清乡”国民党军队等战斗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获得全胜。1949年4月,任中共景宁县委书记,建立东坑、城关、沙湾、渤海4个区委,下属总支部3个,党支部111个,党小组7个,党员2917人。5月12日下午,率民兵武装队进城,宣布景宁县解放。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1军32师95团进驻景宁。继任中共景宁县委书记。5月,任景宁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1951年8月,免去景宁县委书记,继任景宁县人民政府县长,在建立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和安定社会秩序,配合军队清剿土匪,开展土地改革和互动合作运动中,取得成绩。1953年9月,调离景宁。离休后长期卧病,1993年3月逝世。
曾 涛
曾涛(1914-1997),原名曾海仙,江苏泰兴人。1933年,无锡洛社乡村师范毕业,小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抵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进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1938年2月,抵景宁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筹备战时合作社,整理保甲,改善征兵,组织民众团体,充实农会。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中共丽水县委委员、青年部长,参加太平经济建设实验区的成立。在乡村经济建设指导员中发展一批中共党员,建立特别支部任书记。在农民中发展党员,推行“二五减租”,组织垦荒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合作金库办事处,改造乡村基层政权,争取中上层社会人士。10月,成立中共太平区委任书记。1939年6月,重建中共庆元县工作委员会,任书记,以庆元县民众教育馆馆长身份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和预防鼠疫活动,整顿恢复党的基层组织,建立三济、竹口、曹田、四源(今龙泉市)、黄真、高垟乡党支部。9月,国民党清剿,形势恶化,被迫撤离,回丽水抵江苏参加新四军。1948年,任中共山东胶东地区党委办公室主任。1949年4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任江苏省镇江地委副书记。1952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1960年2月,调外交部工作,以新华社古巴分社社长名义抵古巴。中古建交后,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秘书长,后任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南斯拉夫、法国大使。1977年3月,任新华社副社长、社长。1979年,兼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等职。1980年后,兼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闻发言人。1983年3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1997年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宣恩金
宣恩金(1912-1998),曾用名廖东海、林忠、老婆婆,江西弋阳人。1927年冬,参加本村农民运动。1930年3月,在赣东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2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2纵队文书,随军入浙西南开辟革命根据地。7月,任中共遂昌县王村口区委副书记兼区农民游击队队长。1926年6月,任中共龙浦县委书记兼大北区委书记。9月,调任中共江(山)浦(城)县委书记。1937年2月,国民党军对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兼任红军挺进师第2纵队第1大队政委,率部从浙南回浙西南。10月,回中共浙江省委机关驻地平阳县山门集训,任省委教导队大队指导员。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历任中共处属特委委员、青年部长、中共龙泉县委书记、临时闽浙边委会负责人等。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要坚决执行“长期隐蔽、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实行社会化、群众化、职业化。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2月,中共闽浙边临委与中共处属特委合并,任中共处属特委委员,专职负责武装工作,重建处属特委武工队和各县武工队,曾到云和县委帮助工作。8月,参与组织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3总队,任总队长。1948年9月,部队番号改名浙南人民解放军第3支队,任支队长。1949年5月,率部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和接管处属地区各县。7月,任中共丽水地委委员、丽水专区专员公署专员。1952年1月,调上海任上海市公用事业局党委委员兼第60人民法庭审判长、上海市公交公司党总支书记、市公用事业局党委组织部长、市交通工作部肃反办公室副主任。1959年5月,任中共宝山县委副书记。1963年11月,任上海市委监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兼农村工作处处长。“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1979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顾问、中共上海市纪委筹备组成员。上海市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983年5月,离职休养。1998年12月,病故。
傅振军
傅振军(1916-1999),又名胡振仁,江西宁都人。1934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新兵排排长。后任江西中央苏区补充第2师第1团第1连副连长。7月,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2师第3营第8连青年干事兼通讯员。1935年冬,编入红军挺进师任师部警卫员,随粟裕师长转战浙西南、浙南、浙东。1936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5月,任浙西南游击队供给处主任,负责部队和特委的经济供给工作。坚持三年南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随特委书记张麒麟重返浙西南开展工作。1938年2月,兼任中共龙泉县委书记。5月,中共浙西南特委改称中共处属特委,继任特委委员。1939年9月起,调任中共处属特委民运部长、中共丽水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处属特委委员、组织部长、中共处属特委代理书记。1944年春,特委机关转移缙云,整顿基层党组织,开辟仙居、东阳县新区,领导群众抗丁、抗粮、抗税工作。1945年5月,组建处属特委武工队,开展武装保卫斗争。1947年2月,中共处属特委与中共闽浙边临委合并,任新的中共处属特委书记,领导处属地区党的工作。领导组建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3总队,任政委。1948年9月,改番号为浙南人民解放军第3支队,继任政委,整顿党组织和武工队。1949年5月,领导处属党组织和游击队,配合南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和接管处属各县。7月,任中共丽水地委副书记、浙江省第7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剿匪,巩固新生革命政权。1952年2月,历任调上海任华东纺织管理局党委组织委员、党委委员兼公私合营党委书记、上海市纺织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上海市普陀区区长、中共普陀区委副书记兼区长、上海市轻工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1978年,任上海市轻工业局党委副书记。1983年,离职休养。1999年6月,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