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史志研究
松蕴宋韵
——松阳宋韵文化
日期:2022-11-07 10:57    来源:丽水史志(2022年第1期)   作者:李伟春 浏览量:

一、松遗宋物

延庆寺塔      延庆寺塔建成于宋咸平五年(1002)。塔高一百五十丈(合38米),六面七级;铁质塔刹相轮为卷草图案,曲线流畅;塔壁朱画飞天,依稀可辨;塔砖有“淳化五年”等铭文。今塔身倾斜,为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

崇觉寺      宋代文化有一特征,即佛教衰落而民间信仰兴起之文化转型。因此,寺庙依托宗党而存。崇觉寺即因祀奉王驸马及王氏宗祠而兴,建于宋开庆元年(1259)。前有王驸马墓,后为王氏宗祠。相传宋时有王承谟、王承宣兄弟出仕未归,其子孙迁居海宁,遗产尽拨入寺,以为享祀之资。至清光绪年间(1871—1908),主持僧尚有《王氏宗谱》及《田头簿》等证据。(按:笔者认为王驸马之说应为真,宋代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室与士大夫联姻属平常事。有宋进士松阳王唐珪者,其长女适宋室赵若履见宋史。)今崇觉寺虽非宋物,而寺存焉。

白云庵      如前述崇觉寺乃王氏产,白云庵则为毛氏产,同为宋时创。庵前有塾,乃宋进士毛兰读书处(旧志均误作明进士毛文邦,据元人齐志冲《白云庵记》修正)。元至正十三年,净缘寺僧若弥爰请檀越毛德源复建旧址,齐志冲作记。今更名白云禅寺。

福安僧舍      元人吴师道为松阳明善书院作记写道:“(松阳)宋时里塾甚盛。”福安僧舍作为朱熹讲学址。当时获朱熹褒语的松阳名士有“栝苍士友第一人”的王光祖和“发明深切”“必能开导其后”的高宗商。叶符叔、王道深、叶震等亦受其影响。福安寺今址尤在。

引水圳      除通济堰划属莲都外,今水利通渠尚有青龙圳、白龙圳、金梁圳、芳溪圳等,皆宋代开凿,世修世葺,沿用至今。

青瓷凤耳瓶      1983年,金山脚发现南宋墓,出土青瓷凤耳瓶,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1990年选送北京参加全国文物精品展,1998年选入中国邮政部“中国陶瓷”特种邮票发行,2005年选送到韩国参加世界青瓷展。

松香      1979年,横山村发现南宋墓,出土四条松香结晶块。

二、松留宋名

松阳县      松阳县为汉代置县,宋代正名。其间,梁开平四年,被改为长松县。晋天福四年,又改为白龙县。宋分十九路,以缙云郡为处州路,属浙东道。宋咸平二年(999),郡守杨亿请复为松阳县。之后,除解放后曾并入遂昌外,县名赓续至今,未有更名。

儒行坊      北宋儒士徐锽,字振亮,以孝义廉节而闻名。官方以“清儒”二字题刻墓碑,朝廷用大夫之礼仪旌表,立坊曰“儒行坊”。

下马街      南宋程榆(1171—1238),字森之。九岁能属文,二十四岁登进士第,宋嘉定六年(1213)玉山知县,真德秀称其“蔼然有古循吏风。”嘉定十六年(1223)任庆元府通判,宋宝庆二年(1226)任广东提刑,拒绝依附史弥远。清介昭著,广东政化大行。朝廷诏封“松阳开国男”,御书旌表门额。凡有过街,下轿下马,故称下马街。

“桃花源”      宋宣和六年甲辰科状元沈晦(1082—1149)于宋建炎三年(1129)知处州,因爱松阳山水,致仕后定居松阳,其《初至松阳》诗“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至今传颂。

三、松守宋学

易学      易学人物以项安世为代表。项安世(1152—1208),字平甫。遍考诸家,断以己意,爻象贯通,精而博。提出“象辞一体,变占同道”说,主张“因辞而测象”的治易路效。项安世是南宋易学发展中较有影响的一家,其治易宗主程颐,以探究义理为旨归;又受时代学风所染,注重对象数的考察。故在易学发展中具有深远影响力。著有《周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遗世。《周易玩辞》一时俊彦如陈振孙、徐之祥、马端临、虞集之辈皆盛相推挹,影响甚大。

理学      理学代表人物有:南宋名流潘景宪之父潘好古(1101—1170),著有《诗春秋语孟中庸说》五十一卷;北宋太学生陈东之婿潘好谦(1117—1175);南宋宝文阁学士叶时,著有《礼经会元》四卷及《对制谈经》十五卷;南宋隐士刘炎,著有《刘子迩言》十二卷(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一)。南宋儒士薛南,著有《春秋发微》;南宋秘书监司业项得一(1185—1272),著有《理学微言》。

文学      松阳文学,习儒则师承之,谓文章之正轨,如宋代叶重开师从吕祖谦、刘炎师从真德秀。前述,项安世及理学人物固然是高才绝学。南宋松阳刘澹然、程樟、项得一、叶㻑、何琮,文章才学,时称松阳“五贤公”,张玉娘(1250—1276),字若琼,号一贞居士。才情俱佳,元人张献将其遗稿辑为《兰雪集》。虞集眉批:有三百篇之风,虽《卷耳》《草虫》不能过也。观“我操冰雪洁”之语,真贞女也!才女也!谭正璧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光明书局1935年)称:“宋代女词人以地位著名的,有魏夫人和孙夫人。以作品著作著名的,有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张玉娘,被称为四大词家。”

道学      道学代表人物有:北宋刘应真,宋元祐年间被召至汴京住持皇家道观上清储祥宫,著有《道德经解意》,宋哲宗钦赐紫衣并赐号“灵宝虚应师”,苏轼在《上清储祥宫碑》载有“召道士刘应真嗣行太初之法”;南宋礼部尚书赵顺孙之孙赵初旸(1293—1352),有茅山术,在松阳独山顶(今蟾峰阁址)祭太乙。而叶法善虽为唐人,然于宋宣和二年(1120)加封“灵虚见素真人”。

佛学      佛学代表人物有:临济宗四祖释延沼(896—973),即风穴延沼禅师,获周太祖赐广慧寺额;台宗十九祖释慈辩(1035—1109),即从谏慈辩大师,获宋哲宗赐号慈辩;南宋高僧释道行(1089—1151),即雪堂道行禅师。

方志学      方志人物以潘景夔为代表。潘景夔,字和叔,南宋人。少时,与弟潘景尹越数百里,从学吕祖谦。初为德清县尉。宋开禧二年(1206),任盐官知县,著有《海昌图经》十卷、《续胡兟盐官图经》,撰修方志体例完备。

四、松识宋政

村社      宋代废除唐代村制,乡村管理从乡官制转为乡役制,管理理念更趋实用主义,是为村社演变之政治原因。宋代村社社事丰富,社祭与地方神灵结合,社坛转变为社庙。迄今松阳村社尚有浓厚的宋代遗风。

公益      前述,宋代村社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民间色彩明显,尤其是公益事业上表著明显,如义庄、义学、义仓、义田、义冢。而松阳之义役,尤值一提。《宋史·食货志上六》:“乾道五年,处州松阳县,倡为义役,众出田谷,助役户轮充。”即:宋乾道五年(1169)松阳民户首创义役,以一乡或一都为单位,由应役户出田若干作助役田,出田多少,贫富不等,所收田租充应役费用。荆溪胡世定载:“宋乾道中,民病于役。王灌始创义田以助之。时处守范成大嘉之,闻于朝,其奏略曰:处州松阳之民以充役破产,各出田业以助役户,大概随役户之多寡,量家力之厚薄,输金买田,永为众产。遇当役者,以此助之,既免争端,又无破家之患。田里雍睦,几有古风。朱文公为浙东常平使者,亦以状闻,令诸州县仿而行之,一时义风丕变,争兢未息。”

名宦      北宋尚书王祖道(1039—1108)、右丞相陈俊卿(1113—1186)、南宋名儒高彭,都担任过松阳知县。除外,黄衮、陈戒、蔡任、王圭、黄镇周等,皆以政声闻名。官民融洽,政教和谐,乃至深刻影响后世历任县级官员,以政通治明而称表称率。

乡贤      直徽猷阁给事中沈晦、直龙图阁项安世、大理评事王光祖、松阳开国男程榆、广南西路宪使程樟、刑户郎王唐珪、进士萧必强,皆宋人,祀乡贤祠。祠虽毁灭,而其承流宣化,风徽未泯,模楷长存。

五、松承宋俗

风俗因政教而振起,宋《松阳县经界记》开篇称:“松阳县,旧最号乐土,闾井周联,风俗淳厚。”松阳至今尚有宋代之俗:

放水灯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记载中元节皇室“往龙山放江灯万盏。”流传民间成俗,至今松阳沿袭。制纸船,船中燃火,或油脂或松香或蜡烛,又称“水旱灯”,据传驱瘟“送到温州百里坊”。

馈岁      宋代苏轼有《馈岁》诗“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此谓“馈岁”,即年关人际互赠礼,礼不计多少,在于祝福称贺。至今松阳沿袭,俗曰“担年㬒”。

祭灶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都人至除夜,备酒果送神,以酒糟涂灶门上,谓之醉司命。”处州守范成大《祭灶词》亦载:“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中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后将旧像焚之,新像供之,谓之祭灶。此宋之俗,松阳沿袭至今,且程式一如范成大诗所述。

照田      宋代范成大《照田蚕行》记载:“乡村腊月二十五,长竿然炬照南亩。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萤。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夜阑风焰西复东,此占最吉馀难同。不惟桑贱谷芃芃,仍更苎麻无节菜无虫。”此俗在松阳枫坪一带尤存。其俗择日打清醮,组织队伍半夜巡游田坌。队伍执竹竿百支,竿长二米余,竿头捆绑火炬,巡游田坌。

四礼      松阳民众生活方式安逸,性情豁达率真,贴近自然,恬淡纯朴,不事浮华。体现在四礼冠婚丧祭中无繁缛,丧礼则三日内殡殓,祭礼则丰约各随其分,冠礼则不行,婚礼则只举送日子书、送嫁接路之礼,皆简约而合仪。清顺治年间训导孟称舜作《贞文祠记》,云:“松俗简朴,颇为近古。”乾隆年间知县曹立身《松阳县志·序》“松邑民多质朴,俗尚节俭。邑虽小,悠然有淳厚之风。”

六、松娱宋戏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源于宋元南戏,形成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清,是浙江省稀有剧种之一,现存于松阳玉岩一带。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戏曲界的活化石”之誉。

傀儡戏      宋代《东京梦华录》载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等名目,称“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今松阳傀儡戏为提线木偶即悬丝傀儡,2010年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太平      松阳民众乐太平,安时命。如竹溪摆祭、平卿散胙等等“娱神”闹太平,又如月宫调、松阳鼓词、竹溪锣鼓、民间小调、文武彩灯、桂花亭灯、采茶灯、马灯、豺画、月光佛画等等“娱人”喜太平,无不是民众对歌舞升平气象之向往和守护。

文末,以“宋”韵作七律一首,抒发情怀。诗曰:

松阳比拟桃源洞,四塞中开千亩纵。

上古艰难为避秦,我今雅致争趋宋。

文心但恐有空言,笔触堪忧无实用。

高卧北窗兴远思,端居盛世承平颂。

(作者单位: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