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史志研究
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日期:2022-01-21 15:52    来源:丽水史志(2021年第3期)   作者:王香花 浏览量:

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对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明显

(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独特

松阳是“革命老根据地县”,是形成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早期发端地。革命斗争史丰富,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有各时期不同的特点。革命胜迹分布广泛,各有侧重。大革命时期,分布在县城的党史胜迹,主要是进步组织的旧址。土地革命时期,特别是红军挺进师挺进松阳后,使玉岩、安岱后成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至今保存着大量的党政军机构旧址、领导人旧居、主要会议旧址、红军标语等主要的党史胜迹。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有西屏、古市两大平原重镇的党组织和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有关机构旧址。解放战争时期,松阳县长祝更生起义,与起义有关的一些胜迹。松阳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众多,包括遗物、遗址、革命故事和纪念建筑物等。

1935年5月,刘英、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转战松阳,建立以安岱后村为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以安岱后为中心区域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是挺进师在浙江的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仅存的十五个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全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以安岱后为中心的浙西南却掀起了革命高潮,安岱后在红军挺进师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粟裕、刘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农军领导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在松阳开展轰轰烈烈的活动,留下了众多的史记和故事传说。且范围相对集中于“两乡两镇”,即安民乡、枫坪乡、大东坝镇、玉岩镇。为松阳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俗结合的复合型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目的地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

(二)红色文化资源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

松阳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由于“三年游击战争”在当时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之后建立的“闽浙赣游击根据地”又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敌后地方革命根据地。另外,松阳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又与粟裕将军的革命生涯及其丰功伟绩紧密相连,是他个人革命生涯崛起的地方。粟裕将军一生伟大的军功和业绩离不开他早年在浙西南的探索和斗争。

(三)红色文化资源与县域内其它旅游资源的可组合度高

松阳的绝大部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既是革命遗址又是自然景点,“红色文化旅游”可与“绿色旅游”相融相生。并且广泛分布在各个传统村落中,若与传统村落紧密结合可大大提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利用价值。

二、红色文化资源需要整合

(一)松阳红色教育资源有待丰富和完善

松阳、遂昌、龙泉三县互为邻里,同处仙霞岭山脉的中段,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道路曲折,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开展武装革命,进行根据地建设及土地革命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1935年春,为策应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红军挺进师临危受命,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红军挺进师进入松阳,受到松阳“青帮”热烈欢迎,并以松阳安岱后为中心发动群众站稳脚跟,革命根据地建设迅速发展,建立以安岱后为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浙西南掀起了革命高潮。近年来,从纵向看,松阳重视加强红色文化基地建设,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也在逐年提升,但从横向看,松阳红色文化基地建设重视程度远不及同样处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遂昌、龙泉等相邻县市。如宣传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尚需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等等。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安岱后首脑机关旧址、竹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枫坪革命遗址群等都是具有松阳特色的省级党史教育基地,但交通不太方便,场馆缺乏讲解员,服务质量不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展示形式较为单调,缺少参与性、体验性项目,不能满足现代游客新的需求,对游客吸引力不够。

(二)红色基地的绿色特色展示不够

土地革命时期,特别是红军挺进师时期,松阳的玉岩、安岱后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位于箬寮原始林景区,南与龙泉市道太乡接壤,总面积4万余亩。整个景区规划为“一体一核一环四区”,即云泉玉宇旅游综合体、云峰胜境旅游发展核、云海人家特色民宿区、云川营寨红色旅游区、云野山居文化体验区、云崖天庄高山养生区和云隐芳踪生态旅游环。目前,仅对云峰胜境及云泉玉宇两大区块进行初步的开发。缺少绿色特色的展示,没有表现出绿色的内涵和特色,既没有产品,更没有商铺来体现绿色文化产业特色。

(三)红色教育基地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不够

松阳红色文化的展示仍然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更谈不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创意也不足。几乎没有红色文化产品。红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够丰富,时代特色不明显。要与时俱进,丰富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参与体验的效果,举办红色教育基地主题活动。运用现代科技,融入更多的文化创意活动。

三、发挥优势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一)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引领作用

浙西南红色文化丰满而厚重,生动而鲜活,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有着强大的力量,是团结民众、汇聚民心、唤起民气的一面旗帜,是克服困难、扛起担当、赢得胜利的思想武器,使其在党的建设上、在提振信心上、在激励斗志上发挥积极作用。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源泉,在价值观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新时期人民群众尤其党员干部认知历史、提升修养、塑造党性有着特殊意义,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干部群众以高涨的热情投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滚滚热潮中去。精神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浙西南革命精神,它来源于历史,却又能跨越时空,引领未来。发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实施文化感召、文化带动、文化助力,把各种艰难险阻转化为“田园松阳”发展的内生力量。

(二)发挥村级党组织优势

红色文化遗址所带来的英雄事迹、红色故事在口口相传中成为人们心中不容置疑的精神图腾,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示范引领所在区域人群行为,传承辐射世代。借助传承和发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抓牢抓实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党组织党员“志愿服务”“党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亮身份、勇担当,争先锋、树形象,真正激活乡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乡村的战斗力。

(三)丰富红色文化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从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入手,把红色资源进行开发作为专项课题,积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理论研讨,以红色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红色元素为突破口,牢牢扭住开学季、党团活动等时间节点,组织参观红色文化基地、走访老红军、烈士陵园、战斗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策划推出一批精品课程,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进“云教室”“微课堂”,创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仍然要突出忠诚、牺牲、奉献、团结、朴素、艰苦奋斗等传统民族精神的内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优秀的传统内容,在此基础上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更多地体现时代生活气息,体现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追求,以新时期的视角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在拓展红色文化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媒体将红色文化广泛传播,使红色文化的价值得到提升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可利用“青红一句话,永世不分家”的响亮口号、“三迎红军”军民合作开辟根据地的良好局面,以口号、事件作为媒介,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舆论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符合传播规律、受众偏好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有效植入新媒体环境中,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以碎片化的信息实现对受众的包裹和浸润。

(四)发挥“红色基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作用

应重视保护好现有的红色教育资源,保持历史遗迹的现状以及红色教育资源的原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内涵,使之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在教育基地设置休闲区,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供民众翻阅。对于两乡两镇的革命遗址,作为重点红色资源来保护和管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首脑机关驻地的文化内涵,用好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积极开展以“教育群众”为主的主题教育活动,推出一系列反映地方红色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在艺术创作中感受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做好“媒体+”的设计开发,传播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真正让红色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入情感。让更多的群众、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实现地方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提升。

(五)加强红色文化与传统村落有机融合

传统村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更是我们的文化家园,那里有我们的基因、我们的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并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014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松阳各村落积极申报,至2018年12月,松阳有75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西屏镇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是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和全国“拯救老屋行动”整体推进试点县。县委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机遇,在建设“田园松阳”时把民宿经济作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新三宝”之一,大力实施“传统村落+民宿”战略,出台关于推进民宿经济发展实施意见,随着“民宿”业孕育发展,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乡愁的传统村落功能得到延续和拓展,带动了乡村振兴,渗透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教化、礼仪规范,以及各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和手工技艺等乡村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使之得到活化。

大力弘扬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道德传统,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注重修养,推崇仁爱,克骄防矜,格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可多方整合资源,把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进行结合,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文化旅游等结合起来。充分融入客家民俗文化、传统村落文化。与此同时,将优秀的红色设计基因融入传统村落的发展,反映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如松阳安岱后山清水秀,文化多姿,拥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中国传统村落”两张国家级名片,村西北是4A级风景区——箬寮原始森林景区。当年以安岱后为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至今仍保留着粟裕和刘英故居、红军主会场等10多处革命遗址。作为兼具红色文化和传统村落的安岱后,合理利用箬寮原始森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结合安岱后村红色古寨的人文景观资源,以“红色”“保护”“发展”为主题,以“红色精神”为发展目标,注重资源、资金整合,挖掘民俗文化底蕴,抓好线路设计、节庆活动、产品开发和营销等,筑巢引凤,着力打造浙西南红色旅游小镇,建成独具特色的养生养心基地,在保护利用中注重寓教于乐、丰富载体,在挖掘开发中注重天人合一、丰富业态、完善设施,发挥红色文化的历史印证、文明传承、政治教育和助力发展等功能,促进其与传统村落优秀传统文化互动。

(六)加强红色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红色文化旅游的扶持力度,建立免费开放的红色场馆经济补偿机制和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奖励政策,同时着重在红色景区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上给予倾斜。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更加重视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利用好各种政策,整合各种资源,加强红色经典景区建设。由于松阳红色景区多位于山区村庄,村庄的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加快“硬件”(包括交通、水电、餐饮住宿等)建设,给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提高红色文化品牌的竞争力。县境内红色景区周边的自然环境虽然较好,但是餐饮住宿服务硬件质量欠缺,村庄公厕等设施存在质量、卫生情况不佳,需加强管理,提升景区基础设施的质量条件。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创意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

松阳红色旅游软件建设较为匮乏,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展馆进行开发,如可设置音像放映室,体现红色文化的立体感和沉浸感,由实物与影音的结合能带给观众良好的视觉体验,打造松阳旅游特色。要不断挖掘、拓展和延伸红色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精心塑造红色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增强红色旅游的感染力、震撼力和冲击力。同时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讲解演示活动,合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增强展示效果,使游客能参与互动项目,直接感受红色历史。对于讲解的内容要进行规范,增强讲解的真实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在开展红色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利用时,要充分考虑文物本身的承受能力,对于能保留原貌的建筑尽可能地保持原貌,重点修缮损坏程度较高的建筑,以充分发扬红色历史的斗争过程,展现出松阳红色旅游的特点和细节。

(七)加强红绿融合,建设田园综合体

松阳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国家级生态县,尤其是红色资源比较集中的“两乡两镇”之安民乡和枫枰乡境内的箬寮原始林景区,景区仍以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为主,山水灵动,风情野性,既是植物的王国,也是动物的天堂,更是华东地区屈指可数的天然生物宝库。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均适合中草药种植,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境内药用动植物约2400余种,过去也是中药(中草药)的主产区之一,在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中药普查中松阳产的厚朴、茯苓、灵芝、杜仲等都是中药的道地药材。红军挺进师进入松阳,战火纷飞,受伤、生病是常有的事,当时,缺医少药情况严重,许多农民“郎中”,他们甚懂草药,就地取药,为受伤的红军和农民武装游击队员治病治伤。留下众多的史记和故事传说。“青帮”三巨头之一的陈丹山曾在松龙边行医多年。1935年5月,红军挺进师进入松阳,陈丹山时任征募主任,为挺进师筹集药品。随着武装斗争不断展开,伤病员日益增多,7月初,在安岱后村后山仰天湖搭建红军寮,作为红军伤病员医疗所,陈丹山负责医疗和护理等事宜,抽调陈宗寿、王土星、陈宗芳、陈宗益等懂得草药医理且精明能干的青年作助手,护理伤病员。伤病员多时达30人以上,每人需护理七八名伤员,还要夜以继日采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希望能够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田园生活。休闲方式的转变为松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命题,2019年丽水市开展了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主题教育活动,这一命题的提出和主题教育的开展,更为松阳红绿融合、振兴乡村经济提供了政策导向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具有得天独厚红色和绿色资源的松阳,利用箬寮原始林自然风光、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等特色优势,探索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开发创意农业、农事体验项目,投资建设乡村养生养老基地、红色民俗村、宜居宜业农业特色小镇等,以红色资源为“引擎”,辐射带动箬寮原始林、中药材产学研等休闲、康养农业,构建“以红带绿”旅游综合体,使更多游客体验当地的农耕用具与农耕文化、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感受大自然的良田美景,把红色文化基因融入乡村休闲旅游,提高红色和绿色资源开发经济效益,推动乡村经济加快振兴。

把浙西南革命精神运用到经济实践发展中,通过资源挖掘、整体规划、生态修复等,走一条生态之路、健康之路、复兴之路。重点规划建设配套的实践教学中心、参观体验中心、服务接待中心,逐步建成多元一体的浙西南党性教育基地。如发展中医药等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循环体系,恢复、野化抚育原生原种种群,以资源性生产带动建立集种植、医疗、康养、教育功能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经济体系,有效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打造名、特、优绿色农产品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如安民安岱后的笋鲞、枫坪的金柿枣、大东坝的土蜂蜜、玉岩的香榧、土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名声响亮。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形成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绿色有机品牌产业链,打造田园综合体和农业示范园。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农业科技动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产、学、研相互融合的技术框架,为松阳老区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要富有创意地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展示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结合起来,助推乡村振兴,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以实现。

(八)促进区域联动,加速资源融合发展

松阳“两乡两镇”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与遂昌王村口、龙泉住溪紧密连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遂昌、龙泉的红色和绿色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红色和绿色景区,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当前,松阳应该联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秉承“规划带动、投入拉动、区域联动”的原则,积极推进松阳旅游资源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旅游资源协同发展,将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旅游资源联动发展,开拓区域旅游资源协作,整合的新模式,通过市场互动,路线对接,客源互送,资源共享等方面合作,使得松阳与浙西南革命根据中心区域的遂昌、龙泉互联互动,促进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特色资源更好地融合发展。充分利用自身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将特色资源融合发展,发展休闲农业,打造能留住人的休闲空间,开发能消费的休闲项目,将红色旅游与观光田园风光、体验乡村农俗,休闲度假结合起来,轻松愉快地接受红色教育,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推动农民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