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史志研究
鲍彪籍贯考
日期:2022-01-21 15:48    来源:丽水史志(2021年第3期)   作者:叶金军 浏览量:

鲍彪,字文虎,生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1。南宋建炎二年(1128)鲍彪中进士及第,初授文林郎,后出任严州、潮州、郴州教授。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以左宣教郎太常博士累迁司封员外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2月,朝廷举行祭祀,鲍彪因祭品不合法度被罚铜十斤2。后以尚书司封员外郎致仕。鲍彪虽妙年即进士及第,但他不为仕途。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史学研究上。

鲍彪潜心于班、马二史及诸家书,潜心注释《战国策》,收集散佚严重的《战国策》,对收集的史料进行了考辩梳理,重新编排了次序和世系,对其进行了点评,四易其稿终完成。鲍氏《战国策注》一问世即大受欢迎,受到社会重视,刊本、抄本流行极广,至今都是研究《战国策》十分重要的注本。现存最早的《鲍氏战国策注》为国家图书馆保存的宋绍熙二年(1191)会稽郡斋刻本。

鲍彪著述颇多,有《战国策注》《书解》等,其《杜诗注》也是现代研究杜诗的重要史料。鲍彪治学严谨,潜心于文海,其常有“此身甘作老文林”之句,在官场上可谓“不思进取”。同僚虞允文、叶谦亨、陈俊卿、洪迈等大臣都为他上章奏称:“彪笃学守道,安于静退。甲科及第,二十年未曾迁官,了无遗佚厄穷之叹。博物洽闻,可以备议论;清介端悫,可以表晋绅。春秋虽多,不见老人衰惫之态,而今勇退,其义甚高,望表而出之,以励士夫之节。可以说,鲍彪在《战国策》的整理和杜诗研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鲍彪的籍贯,明成化《处州府志》将鲍彪事迹列入龙泉卷,明嘉靖四十年(1561)刊行的《浙江通志》亦记载:“鲍彪,字文虎,龙泉”。清顺治十二年(1655))刻本《龙泉县志》和清雍正十一年(1733)《处州府志》选举志、人物志中均为龙泉人。清雍正十三年《浙江通志》云:“字文虎,龙泉人。精史学,以《战国策》书失佚,为之注定。时有论说以正其谬。又有《书解杜诗注》,为司封员外郎请老”。可以说,在清雍正以前,无论是县志、府志还是省志都记载鲍彪为龙泉人,并没有争议。

直到清康熙十年(1671)《缙云县志》抄本云:“鲍彪,字文虎,建炎戊申进士,累迁司封员外郎,年未及而请老。虞允文、洪迈、陈俊卿、白时相乞留之。不可赋诗云‘此身甘作林泉老’。优诏褒奖,所著有《国策序》。”这是首次在方志中出现鲍彪是缙云县人的记载。其唯一依据就是鲍彪在《战国策注》序中自称“缙云鲍彪”,所以就认为鲍彪是缙云县人。这里康熙《缙云县志》编撰者产生了一个误区,即把缙云郡等同于缙云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括州改称缙云郡,唐乾元元年(758),复改为括州,唐大历十四年(779)改为处州。此后正式名称虽然一直沿用处州,但同时一直沿用缙云郡,如《新唐书》《宋史》《太平御览》《图经》等地理志每个州都在后面加郡名,如“处州缙云郡”。朝廷封赠同样也用旧郡名,如明代龙泉人胡深就被追封缙云郡伯(现有人亦借此和所谓宗谱“考证”胡深为缙云人,甚不严谨)。同时,先贤在介绍自己籍贯时也喜欢用古郡名,如宋《名臣碑传琬琰之集》称遂昌龚原为缙云龚原3,宋《吴郡志》中称长洲(祖籍松阳)叶梦得为缙云叶梦得4,明《赵氏铁纲珊瑚》中称龙泉季南寿为缙云季南寿5,兰溪吴师道在自己的《战国策注》序中自称金华吴师道等,这些都指的是古郡名。处州州郡虽然没有叫过括苍郡,但很多文献都出现过以括苍郡为雅称的郡名,如杨亿《武夷新集》云:“咸平戊戌岁九月,受诏知括苍郡”6。元吴师道在《战国策注》序中也称括苍鲍彪,宋陈振孙撰写的《直斋书录解题》中亦称“尚书郎括苍鲍彪”7,很明显这里的括苍也是指括苍郡这一雅称。

除了明代和清初的各级方志,还有多方证据可以佐证鲍彪为龙泉人。近年来,作者一直在收集研究与黄南鲍氏相关的文献、宗谱等资料,通过努力收集到清光绪庚子年的庆元隆宫乡生水塘村《鲍氏宗谱》、民国十八年庆元黄田镇双井《鲍氏宗谱》、清同治十一年庆元黄田镇上济《鲍氏宗谱》、清光绪三十一年江西上饶的《广丰鲍氏宗谱》和义乌、兰溪、温州、宁波、无锡等地从龙泉迁出或相关的鲍氏宗谱。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生水塘、双井、上济、上饶四地的鲍氏宗谱中世系从一世祖到九世世系高度吻合,与方志和墓志铭等文献记载也高度吻合。特别是上济《鲍氏宗谱》不仅龙泉世系记载全面,连旁支永嘉支世系也记载详细。叶适《水心文集》卷十六《朝散大夫主管冲佑观鲍公墓志铭》墓主鲍清卿为永嘉鲍氏八世孙,其世系为六世祖守忠、高祖轲、曾祖极、诲(梁)、父得(德)朋,和庆元县上济村《鲍氏宗谱》记载几乎完全一样。上济《鲍氏宗谱》云:“鲍潇,字肃卿。乾道壬辰登第,朝散大夫。娶刘氏,生二子,埜,棣,孙嵤、■”的介绍和水心集中也仅仅潇(清)卿一个字不一样,连官职的记载同样是朝散大夫,墓志铭中还提到,鲍彪是他的族父,也和上济谱中的世系对的上。

另外宋真德秀《朝散大夫知常德府鲍公墓志铭》8中鲍粹然的世系曾大考(曾祖)安德、大考(祖)贻周、考(父)谦赠朝议大夫,生三子应龙(闰)、友龙、从龙,除长子名字不同外,全部相同。《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进士鲍慎履和鲍乔的世系介绍同样和上济《鲍氏宗谱》高度吻合,这足以证明上济《上济鲍氏宗谱》可信度非常高。

据上饶《广丰鲍氏宗谱》记载,鲍彪孙子鲍子文在任职信州知军的路上在广丰去世,三个儿子相逊、执方、执兴遂定居兴安城南、广丰鲍坞、广信府等地。广丰谱从琳公、姚、文绍、太初、惟考(安仁)、皇、僅、彪、袭、子文(子定)和三子相逊、执方、执兴(兴)的世系和上济只有惟考、子文两代名字对不上,广丰谱多了皇公一代外其他全部对的上,从谱上看鲍彪孙子子文(子定)还居住在龙泉黄南,并未外迁。在这些所有的鲍氏宗谱文献中,都明确记载鲍彪为龙泉人。

除了方志、文献和上述鲍氏宗谱外,现存于龙泉宝剑博物馆门口,原属于集福教寺又名西大寺的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寺钟的钟铭:“龙泉县集福教院重铸大法锺知命老人鲍彪,随喜作铭。此方真教......”同时,他们鲍家一个叫鲍贻规的族人还捐钱一百贯,这个鲍贻规同样在上济《鲍氏宗谱》上找的到,他是琳公七世孙,太古公之孙,比鲍彪还大一辈份。南宋绍兴二十五年,鲍彪任左宣教郎太常博士,这时候《战国策注》已经完成,并且影响巨大;作为龙泉名仕,又有族人捐巨资,僧良敏邀请鲍彪作铭是很自然的事。鲍彪还与同邑朝请郎张端礼交好,据龙泉《观行张氏宗谱》记载:“张端礼季子张津善诗,走笔立就,常以诗投。父执文虎鲍公、德扬何公,见而惊愕,待以国器论”。据历代《浙江通志》和《龙泉县志》墓志记载,鲍彪墓在龙泉三都苦竹源,这里是鲍氏一族重要的墓地,鲍彪墓已于民国时期被盗挖,破坏严重,至今犹存。

通过研究还发现,鲍氏自五代一世祖东海郡公鲍琳从余姚迁龙泉黄南鲍家庄以来,一直是龙泉望族,特别是两宋时期,更是龙泉黄南鲍氏发展的高峰。据历代处州府志、龙泉县志记载,两宋时期,自北宋天圣二年(1024)鲍大易登第以来,黄南鲍氏有进士47人,特奏名进士24人。综合各方资料,最新研究表明黄南鲍氏有北宋进士17人,南宋进士31人,明代进士1人,方志中未见鲍氏宗谱中有记载的进士及第者11人和浙漕进士3人,总计63名进士及第者。另有特奏名30人,乡进士(相当于明清举人)14人。明代一位叫兰谷野云子的儒士甚至惊叹黄南鲍氏“猶比晋王谢,唐崔卢”9。可以看出,自五代以来黄南鲍氏人才辈出,黄南作为他们的世居地一直非常稳定,有大量藏书,其中鲍由就是两宋处州四大藏书家之一,家族还办有金斗书院。正是这样的世家文化传承,大量的藏书为鲍彪作《战国策注》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基础。明成化、清雍正《处州府志》和明嘉靖、清雍正、清乾隆《浙江通志》以及历代《龙泉县志》的编纂者肯定都看过鲍彪所著《战国策注》,也看到其在序文后面自称缙云鲍彪,但他们都清楚的知道这里的缙云指的是缙云郡鲍彪,就像我们现在出了丽水地区都自称丽水人一样。以古郡名指代籍贯在古代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也是常识,只是到了清代这样的用法相对变少,让一些人产生误解,从而出现籍贯记载错误的情况。

注释:

1.吴怀东、徐昕《宋代杜诗注家鲍彪考》,《杜甫研究学刊》2014年01期。

2.宋 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八。

3.宋 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一。

4.宋 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五。此外还有清 孙岳颁《御定佩文斋书画谱》、清倪涛《六艺之一録》也称“缙云叶梦得”。

5.明 朱存理《赵氏铁纲珊瑚》卷十三。

6.宋 杨亿《武夷新集》序。

7.宋 陈振孙《直斋书録解题》卷五。

8.宋 真德秀《西山文集》卷四十六。

9.民国十八年双井《鲍氏宗谱》上卷:“万历三十四年《东海郡鲍氏纂修族谱序》”。

(作者系丽水文史爱好者)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