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史话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处州史话
天堑变通途——庆元交通跨越发展
日期:2021-09-02 16:28    来源:丽水史志(2021年第2期)   作者:周均海 浏览量:

自古以来,庆元一直“穷在山上、苦在路上”,“徘徊行曲千盘岭,道路坎坷雾迷障”是庆元交通写照。

庆元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境内多山。庆元的地理位置与山区条件,形成庆元行路难的局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共庆元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第一条公路——龙庆公路于1954年4月6日通车,这条公路的通车宣告庆元人民正式告别古道。此后,庆元人民秉承“特别肯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有韧劲、特别善创新”的“庆元精神”,继续跨越山川和河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让天堑变通途。

一、落后的交通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庆元交通极为落后,公路建设基本空白,交通设施落后。

1.陆路

(1)驿道

驿道是古代交通大道,可供驿马通行,沿途设驿站或铺,供传递文书人或往来官吏歇宿换马的处所。庆元县只有一条驿道,从县城到龙泉小梅,全程35千米。自宋庆元三年(1197)建县后,驿铺情况已无查考,据清康熙《庆元县志》记载,元末明初已设有驿铺7处。清末大清邮政设立后,铺舍撤销,驿道因改线增至45千米。

(2)省际、县际古道

庆元地处浙闽两省,有6条古道通往周边县:向东至福建省寿宁县,分两路一路45千米,另一路长75千米;向南至福建省政和县25千米;向西至福建省松溪县20千米;向西北至福建省浦城县55千米;向北至龙泉县45千米;向东北至景宁县50千米。

(3)公路

新中国成立前,庆元县交通建设基本处于空白。唯一动工的龙庆公路波折不断,龙庆公路建成后,主要为抗战时期军政服务,没有开展民间营运业务。1946年因水毁中断,庆元再次陷入无公路通行状态。

1936年,民国中央政府为了军事上“剿共”需要,10月电饬浙江省修筑龙庆公路。1937年开始动工建设,1938年7月龙庆公路庆元县民工土方工程初步完成,嗣后因经济困难停建,直至1939年7月复工。庆元至小梅段于1940年6月完工,长约51千米,同样由于经济困难,部分路段按手车道开辟。1942年6月,日军侵占丽水,浙江省政府决定由省交通管理处抢修小梅至庆元段公路,主要是整修路基、路面及拓宽新窑至庆元段,这次整修后可通行小汽车。1943年9月,浙江省政府决定再次整修桥涵路面。1945年7月,《全省勉可通车公路路线表》记载:龙泉经小梅到庆元为95.27千米。1946年公路遭水毁弃养,庆元公路中断。

(4)廊桥

庆元地势陡峭,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因此,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常态。据光绪版《庆元县志》记载,当时有宋朝以来修建的各式古桥230多座。目前,现存各类廊桥109座(包括重建、仿古)。

庆元廊桥,别名屋桥、凤雨桥、蜈蚣桥、虾姑桥,是在桥面上盖建廊屋而形成的特殊桥梁、有木拱、木平梁、石拱之分。庆元木拱廊桥历史沿革具连贯性,宋、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木拱桥庆元境内均有,国保、省保、县保一应俱全。 2008年庆元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目前,庆元列入国保的廊桥有11座,统称处州廊桥。

2.水路

庆元县有大小溪流926条,汇聚为7条河流——松源溪、安溪、竹口溪,南阳溪、左溪,西溪、八炉溪,分属闽江、瓯江、交溪三大水系。河流水流湍急,干涸期居多,多用于放运木材和竹筏,只有曹岭地处龙泉溪,可通航木帆船。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前,毛竹、木材、笋干、茶叶、毛边纸等土特产的运输除肩挑背驮外,多赖水路筏运。主要河道路线:

曹岭至温州线。从黄田镇曹岭村始,沿瓯江途经龙泉、云和、青田、永嘉到达温州,全长297千米。该线地处龙泉溪上游,港道较好,是庆元县仅有可通航木帆船的水运路线。

1949年前后,庆元县进出口物资主要靠水运,每年往来于曹岭、温州之间的船只达200余艘次。曹岭至温州是下行船,一般6至7天,逢大水3至4天即可到达;温州至曹岭为上行船,一般要8至10天,逢大水要10多天。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封锁闽江,远至福建下四府的物资也有赖于这条运输线,曾是水上闹市。曹岭全盛时期共有山货行33家。

竹口至松溪线。从竹口镇竹口始,经黄坛、新窑抵福建省松溪县,全长30千米。据民国36年(1947)《庆元县情简编》载:“竹口至闽省松溪60华里,雨天之后可以通竹筏”。《松溪县交通志》记载:“往昔凡出入浙江境内新窑竹口小梅等地物资,全赖竹筏运输。”

此外,还有左溪至永嘉小旦线,南阳至永嘉小旦线,交溪口至永嘉小旦线,主要用于放排竹木。全县境内主要干流,经过疏浚或作坝蓄水,都可以供单根流送木材、毛竹或利用“洪水放羊”。

二、公路建设艰难开局,水路短暂繁荣(1949-1978)

1.公路建设缓慢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庆元县委、县政府为恢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着手修复庆元至小梅公路。1951年,丽水地区专署建设科组织龙泉、庆元两县人民政府建设科分工修复龙庆公路。这次修复桥涵23座,1952年夏可通货车,7月山洪暴发,桥涵、路基又被冲坏。

1953年4月,温州专署交通建设科8人到庆元开展修建指导工作。8月,庆元成立以县长高长荣为主任的“庆元县龙庆公路修建委员会”。工程从1953年9月19日动工,1954年3月底竣工。4月6日,举行通车典礼,龙庆公路自此全线正式通车。路面直线地段宽3米,弯道宽4米。

菊政公路。菊水到政和,起自菊水村至政和县后山桥,全长18.32千米。第一期菊水至安溪16千米,庆元县人民委员会于1957年1月18日成立“庆元县菊隆公路建筑委员会”。1957年1月动工。1957年12月竣工。1958年1月通车。第二期安溪至后山桥2.32千米。1966年2月动工,10月竣工。

庆寿公路。庆元到寿宁,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庆元至荷地,其中庆元至五大堡段19千米,1958年2月动工,1959年10月竣工。此间庆元县并入龙泉,五大堡至荷地段25.11千米,1963年4月开工,1965年5月建成7千米,后因资金不足停工,1970年12月恢复施工至1973年9月竣工,10月19日验收通车。庆寿公路第二期荷地到江根,1980年11月8日正式通车。第三期江根到寿宁坑底,1987年11月21日,完成验收通车。

新松公路。新窑至松溪旧县。该线是跨省路线,为浙江省“小三线”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33.25万元,全部由浙江省“小三线”建设办公室拨款。1966年10月下旬动工,1967年6月上旬竣工,6月23日,经两省交通厅及省、地、县有关单位联合验收通车。

1978年底,全县通车里程255.74千米,全县通车17个公社(镇),占55%。并县前与复县后建成141.93千米,1958年至1973年并县期间共建设公路113.81千米,这其中还包含并县前开始建设的31千米:庆元到五大堡19千米,1958年2月开工1959年10月竣工;柏渡口到上际段12千米,1958年3月开工,1960年2月竣工。复县当年完成的共15.77千米。

这时期公路建设艰难原因: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财政投入与庆元地方财力有限,无力加快建设;二是并县后庆元区域投入减少,迟缓了建设进程,典型代表的五荷公路,开工延迟至1963年4月开工,中间停工,至1973年9月竣工,10月19日验收通车。前后10年时间方才完成。第三,工业支持小。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大大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工业建设才展开,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导致工程机械基本没有,同时庆元地形决定了修路难度大。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此时的庆元公路全部为四级以下公路,路面为砂石,宽在3-4米。

2.水路运输短暂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庆元县委、县人民政府都很重视水利建设。50年代初期,水运业处于鼎盛时期,曹岭设有山货行20余家(多数为代理行),县土产公司、供销社、森林采伐队等都设有货物中转和批发机构。常年往返于曹岭、温州间的船只200余艘(次),年吞吐量600余吨。

1958年先后疏浚了安溪至菊水,茶元洋至小安,龙井潭至竹口,后广至兰溪桥,兰溪桥至菊水以及南阳,左溪至景宁小溪的河道百余千米,耗资19万余元。1975年恢复县制后,林业和水利部门每年都有专项资金用于河道建设。

曹岭在两岸建有简单船埠,可供木帆船停泊。1953年起林业部门设有水运站,建有木材仓库和扎排场;供销社设有储运机构和仓库。1959年以后,港道弃养,船埠亦废。此外,林业部门在左溪、南阳、交溪口设有扎排点,供放运之用。

三、公路实现乡镇全覆盖,水运彻底退出(1978-1993)

1.实现乡乡通公路

合湖乡是庆元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1988年5月15日出合线正式动工,该线是从出水岙至合湖。1993年3月30日,丽水地区交通局对出合线进行竣工验收,该线贯通标志着庆元县实现乡乡通公路。1988年底全县通车里程501.75千米。

公路建设加快进行的同时,路面等级也有所提高。1981年8月至1983年12月,龙庆线松源镇地段2.086千米公路拓宽,其中1.942千米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善后路面宽7-9米。庆元县开始有高级路面。1990年8月13日,54、55省道龙庆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四级改三级)动工。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建设,改造后,路面宽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7.18千米,沥青路面39.19千米。1996年8月7日竣工,1997年6月9至13日验收。

这一时期庆元公路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公路等级较低,1992年前全县公路全部为四级以下公路,公路路面也是砂石路面为主。

2.水路运输彻底消失

随着公路开通,水电站建设,水运快速退出。1981年,县林业局将左溪、南阳水运站迁至交溪口,林业部门木材大部集中此地扎排放运。1982年在左溪猪浆附近河段上,束水放筏,使用一年即停止。1985年后,由于木、竹市场开放,外地采购商和当地经营单位,为求缩短运输时间,均改用汽车运输,相关设施不在使用。

四、公路覆盖行政村,公路等级不断提升(1993-2011)

1.公路改造提升

龙庆公路是庆元主要道路之一。2005年7月1日,S229(54省道)、S329(55省道)龙泉至庆元公路庆元段改善工程(三级改二级)开工建设,全长38.859千米,工程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路基宽8.5米,路面宽7.0米。2007年6月20日完工。

2009年11月30日,S290(54省道)庆元县菊水至后山桥段三级改二级改建工程开工典礼在安南乡安溪村举行,路线全长为15.209千米。按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60千米/小时。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

据《庆元县历年公路概况表》,截至2001年公路全部为二级以下公路,2002年始有二级公路通车。到2011年,全县通车里程约1457千米,其中二级公路74.351千米,其余为二级以下公路。

2005年10月27日,庆元县官塘乡、合湖乡公路路面硬化主体工程完工,标志着全县实现乡乡通油路。

2.庆元县农村公路“康庄工程”

2003年以前,全县345个行政村中,通等级公路和路面硬化分别为135个和46个,等级公路通达率和硬化率仅为39.1%和133%。其中有27个行政村(含下乡脱贫村)只有人行小路。

2003年,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厅作出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到2011年,庆元县投资4.68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843.3千米(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分别计算),其中乡道258.9千米(路基改造28.2千米、路面硬化230.7千米);村道1584.4千米(等级公路路基改造792.2千米,路面硬化792.2千米)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和硬化均达到332个(除下山脱贫13个村),通达率和硬化率达“双百”目标。

这时期庆元公路覆盖面深入推进,实现了行政村全通公路,公路等级提高,路面也大大改善。

五、道路建设提质提级,实现三大零突破(2011-2020)

1.高速公路零突破

2010年1月18日,G25长深线龙庆高速公路开工典礼在庆元县竹口镇举行。参加开工典礼的有浙江省、福建省相关部门领导和沿途群众3000余人。经过三年多建设,2013年6月25日建成通车。

龙庆高速公路路线总体呈北南走向,主线长54.764千米,其中庆元段21.198千米,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千米。

2. 一级公路零突破

庆元一级公路项目名为“54省道庆元黄坛至菊水及55省道菊水至松源段公路改建工程”(龙庆高速公路庆元连接线)。2012年4月开工建设,路线全长为25.6千米,按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2017年 6月10日,龙庆高速庆元连接线暨“庆元大道”黄坛至县城段18.5千米正式通车。庆元大道建成通车,直接将高速路口通往县城的耗时由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距离也缩短了8千米左右。庆元大道通车不仅实现了县城一刻钟上高速,更是实现了庆元县一级公路“零”的突破,标志着庆元真正迎来了“高速时代”。

庆元大道共分六个合同段施工。2017年6月10日,庆元大道1至4合同段建成通车后,5至6合同段继续建设,2016年4月开工建设,2019年9月30日上午,5至6合同段开通,标志着龙庆高速公路庆元连接线(庆元大道)全线正式开通。

3.铁路零突破

2015年11月10日上午,衢宁铁路庆元段开工建设动员会在屏都街道赤坑洋站场区块举行,这标志着衢宁铁路庆元段正式开工建设。衢宁铁路全长382千米,衢宁铁路庆元段总长约27千米。

2020年9月27日,衢宁铁路(浙江段)通车首发仪式在庆元火车站隆重举行,标志着庆元县不通铁路的历史正式结束。铁路的开通对庆元来说,实现铁路零突破,结束了公路单一运输方式。自1985年水运退出后,公路运输成为庆元联通外部的唯一方式,铁路建成通车使庆元交通向多元发展。

庆元交通发展的纵横对比可以看出:庆元自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建县以来至解放前,交通极为落后,物资流通困难。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庆元交通不断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单一公路到公铁并行的情况,不断发展突破。未来,庆元县将不断优化交通布局,更有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实现更加便捷、立体的交通网络。庆元交通发展是庆元整体发展的体现,也就中国快速发展的缩影,未来庆元道路更加便捷宽广,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亦高歌猛进。

(作者单位:庆元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