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史志研究
“中华民族新希望”
——记周恩来题词前后
日期:2021-09-02 16:23    来源:丽水史志(2021年第2期)   作者:吴旭丽 浏览量:

1939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年份。这年前后,在中共青田党史上发生了两件意义不同但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些在当时看来极为重大的事件,却一瞬间被历史洪流淹没;有些被后世念念不忘的历史事件,在当时看来却未曾有此预期。这两件事,一是1938年11月中共青田县委诞生;一是1939年1月东源小学得到周恩来题词。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在同乡的相互影响下,青田大量的青年人选择读新式军校或商校,并在夏超、陈诚等老乡取得军政实权地位后,成功走上军政道路的人越来越多,青田后来因此有“民国将军县”“浙省警察半青田”等誉。这些“民国将军”中也包括赵志垚。

赵志垚,字淳如,1895年出生,东源人。其父赵伯时,晚清廪膳生,是浙东宿儒章楷先生的门生,在赵志垚16岁时去世。赵志垚崛起孤贫,勤苦攻读,先读商校,后在少年好友陈诚提携下,投笔从戎,主掌国民革命军军需之职。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开始走向合作抗日。1938年初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武汉成立,组成人员除国民党各派系人物外,还有周恩来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人士参加,一时呈现出团结合作抗战的生气勃勃的景象。当时陈诚兼任部长,周恩来为两位副部长之一,郭沫若为第三厅厅长,赵志垚则任总务厅厅长。

戎马半生,似有所功成名就,青田的民国将军们总有一种兴办教育、提携后进、回报桑梓的情怀。1937年秋后,赵志垚曾回青田向民众作抗日战争动员讲演。是年,为继承先父之志,他特将十余年节俭所余连同之前为母亲庆七十大寿时所省下的筵席费用,共计2400余元,用来购地基于东源凤凰山脚,建房屋3幢,共20余间,创办东源小学。其间,选基、建房、校务、人事等重大事宜,都委托原省立第十一师范老师朱哲卿一手操办。1938年2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赵志垚自任校长,因当时在武汉任职,校务由叶修轩以校务主任名义代理。

与此同时,赵志垚恳请国民政府、共产党政要和知名人士为东源小学创立题词,相继得到林森、陈果夫、陈立夫、于右任、吴稚辉、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郭沫若等人的墨宝。周恩来的题词为“中华民族新希望”,董必武的题词为“团结、友爱、紧张、活泼”,郭沫若的题词为“艰苦奋斗,忠勇救国”,陈果夫、陈立夫的题词为“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抗战第一,胜利第一”。

这些题词的内容是两党合作的宝贵见证,深刻彰显了“兄弟阋于墙而外御于侮”的道理。1937年前,共产党在国民党的剿杀中拼出了一条生路,但损失惨重。此时,兄弟握手言和,共同抗敌。“忠勇救国”“民族至上”“抗战第一”,都表达了积极抗日的强烈决心。有什么是可以超越不同政见的?有什么是可以唤起情感共鸣的?那就是对幼苗的呵护,对国家未来的期望,是刻在炎黄子孙血脉里的兴学重教的共同理念。“团结、友爱、紧张、活泼”的学校氛围,该是关于孩子们成长乐土的最好愿景了。“中华民族新希望”,不由让人想起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昨之誓言铮铮,今之期盼殷殷,这是关于孩子们最好的祝福和嘱托了。这不仅仅是对东源小学的孩子们的嘱托,事实证明,也应是对全中国孩子的期望。周恩来前半生为革命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后半生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代人被总理的人格魅力折服,被他的生平事迹感动,将他作为人生的榜样,蹈迹践行,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中华民族新希望”。

这些题词寄回东源小学后,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装裱,而是直接贴在了墙壁上。题词时刻激励着师生们勤奋好学,抗敌救国。自此,东源小学校风不断进步,教师忠于职守,学生刻苦学习,学校声誉大振。永康、缙云、永嘉等外县学生不远数百里,慕名前来求学。学生增加到300余人,教师增加到2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东源小学发现学校墙壁上贴着一幅周恩来落款的题词,急忙打电话向上级部门反映这个情况,上级单位听闻东源小学竟有周恩来总理的亲笔题词,大为震惊和怀疑,令东源小学将周恩来题词马上送到省里验证。因为当时题词贴在木板墙壁上多年,如果将纸撕下来会破坏字迹,只好将整块木板用锯子锯下送到城里。经过核实,题词确实为周恩来亲笔书写,书写时间是1939年1月,题词被留在浙江省图书博物馆珍藏。可惜的是,其他知名人士为东源小学的题词没有保存下来。为感念周恩来对东源小学新一代的殷切期望,1978年,青田县人民政府在东源镇建立周恩来总理题词纪念碑,碑体高10米,座高2米,雄伟壮观。

在这里,同样不能忘怀的是学校的创办者赵志垚,他后来的故事如何呢?先回到1939年,军务繁忙的赵志垚曾写了一封信给当时国民党青田县长李乃常:

“乃常县长执事顷奉:翰教拜悉一是承嘱东源小学名称与规定不符,须加更正一节,究应如何更正?如须改私立为区立亦未始不可。因弟之创设斯校绳系为故乡服务,初不必享其名也。再查高市小学与东源小学规模大小虽异,而彼此性质则相同,何以高市准予立案,而东源则不之许?尚希望查核见复,并就近饬知该校为荷。耑此即颂

政祺                  

弟 赵志垚 拜 六月十三日”

故园游子意,拳拳爱乡情,赵志垚作为国民党中将级别的军官,为了一所乡村小学的校名,亲自写信给家乡父母官,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岂有不办之理?1939年,东源小学改名为区立东源小学。

1949年,国民党兵败台湾,赵志垚也追随赴台。在台湾先后筹设台北纺织公司,任董事长,奠定台湾纺织工业基础,任交通银行总经理、董事长等职,一生历任军需、财政、工业、金融要职三十年。赵志垚有三子四女,据与赵志垚有亲戚关系的旅台同胞詹海峰回忆,赵志垚长子、长女和次女都参加了共产党,在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时,这三个孩子也一并到了台湾,但是只住了两天,就决心回大陆,赵志垚答应了。赵志垚后来才得知孩子们早在1945年就秘密加入了共产党。两姐妹之后就没有返台了,长子后应上级要求对父亲做策反工作,在台湾被抓,一直关押着,直到赵志垚去世后才释放,2012年去了美国。1962年,赵志垚去世,蒋介石赠予“忠勤著绩”匾额,陈诚挽以“为学时即廉介自期,少岁共相亲,常见小心持大体;于海外以微疴而逝,平生无尽意,每从艰苦忆私人”一联。

赵志垚的一生中让他记忆深刻的事件必然有参加日本受降仪式一事。1945年9月9日,南京陆军总部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赵志垚坐在会场左侧第二排指定位置。对这场不到半小时的受降仪式的细节,赵志垚记得十分清楚。

而6年前周恩来题词的东源小学,那关于“中华民族新希望”的寄托,其实不仅是对下一代的期望,而更应是对他们这一代杰出青年、对国家前途的期许。1945年,侵略中国长达14年之久的日寇被彻底驱逐出去,不正是国共两党这些卓绝的青年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吗?这伟大的胜利时刻不正预示着中华民族新希望的到来吗?如今,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也将只是历史洪流中的短暂一瞬,中华民族新希望又岂能有长久缺席的孩子?

参考资料:

1.詹海峰口述  郑委整理:《民国中将——赵志垚》,《青田方志》2015年第1期,总第2期。

2.浙江省青田县档案局、浙江省青田县政协文史委编:《青田百名将军录》(增订版),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出版。

3.浙江省青田县档案局、青田县地方志办公室编著:《浙江青田百名将军图志——戎马生涯》,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出版。

(作者单位:青田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