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史志研究
以“一地一人一事”追述松阳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日期:2021-09-02 16:14    来源:丽水史志(2021年第2期)   作者:黄金花 王香花 刘姬羚 浏览量:

松阳拥有浙西南地区最大平原——“松古盆地”,同时是丽水区域建置最早的县份,也是丽水境内第一个解放的县,还是全省革命遗址存量最多的革命老根据地县之一,属浙西南革命老区的中心区域。松阳既是镶嵌在浙西南群山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壮阔曲折斗争历程的红色土地。

县域内乡村街巷散落着大大小小革命遗址,每一处遗址都是一段光荣革命史,都有一个革命故事。本文试以“一地、一人、一事”为切入点,追述五四运动时期到松阳解放这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希望能窥一斑而知全豹,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一地:明伦堂

“明伦”之意为阐明并教导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明伦堂是我们中国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教育品牌,从宋代开始,文庙、书院、太学、学宫便皆以明伦堂来命名讲堂,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社会精英讲学论道的地方,同时也承担着传播文化与学术研究的功能。

有着1800多年建县史的松阳,自然也有明伦堂。松阳的明伦堂位于松阳县城大井路2号。这里是松阳原文庙(孔庙)、城隍庙所在地,居松阳县城正中,自古便是松阳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与精神中心。松阳文庙唐代始建,明末重建、现为清代风格,曾为县老年大学办学场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老城有机更新的样板,广大市民休闲观光的场所。

谁能想到一百多年前,一群年轻人,他们召集了当时松阳当地的进步分子、群众代表,就聚集在这文庙讲堂——明伦堂里,高声呼喊“打倒帝国主义”,为松古平原,种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种子。

一、明伦堂——五四运动时松阳反帝救国会旧址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强烈抗议巴黎和会的无理决定和反动军阀的卖国行径,呼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亿万人民纷纷响应,热忱声援。

同年7月,在潘关峰、叶肇琅、汤道生、阙桐章四位松阳贤达人士的号召下,县毓秀高等小学进步教师,以学生会的名义,在明伦堂召开一次大规模的民众大会。会上,来自县机关、学校、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踊跃登台发言,愤怒控诉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的滔天罪行和反动军阀的卖国行径。

会议决定,成立松阳县“反帝救国会”,并部署查处和抵制日货运动。会后,组织者与民众分两组上街示威游行,一组到城南外溪滩检查“舶来品”,当场销毁部分日货,对未销毁的日货,逐箱逐件登记造册,查封盖戳,责令货主和船主不得装运外地销售。另一组到县城各商铺检查“舶来品”。“反帝救国会”遏制了当时日货在松阳的销售和转运,揭开了松阳早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篇章。

二、明伦堂——“五卅”运动时松阳反帝委员会旧址

1925年5月15日,上海一家日本纱厂工人因不满日本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暴发大罢工。这场罢工的领导者、共产党员顾正红等多人遭日本资本家枪杀。5月30日,上海群众游行示威,抗议日本资本家的暴行,在公共租界地遭到英国巡捕开枪射击,多人死伤,这就是“五卅”惨案。于是,共产党领导了上海各界开展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各地城市纷纷响应,迅速形成全国性的反帝浪潮。

6月,为了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松阳“启新社”负责人宋仲敏联络十多位进步青年,发起成立松阳“反帝委员会”,会址仍设在明伦堂。他们在这里,召开各界群众大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声讨会、控诉会、讨论会,组织文艺演出队和募捐队上街下乡演出宣传,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募捐支援上海受难同胞。演出剧目包括以顾正红被枪杀事件为题材、自编自演的话剧《烈士英魂长存》《顾正红精神永存》以及活报剧《帝国主义滚回老家去》《血债要用血来还》等。仅在松阳县城就连续演出7天,观众无不义愤填膺。松阳县反帝委员会将演出收入和募捐所得款项共计600余元,悉数汇至上海反帝运动委员会,以抚恤慰问死难同胞。

三、明伦堂——松阳起义旧址

1949年3月,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六支队与丽(水)青(田)松(阳)武工队,策应民国松阳县长祝更生率部起义。3月12日黄昏,祝更生派人控制交通、邮电,破坏龙丽公路、桥梁,集合自卫队成员、警察及县府机关部职工开会,痛斥国民党蒋介石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号召大家举旗起义打倒蒋介石,并设计诱捕国民党特务蓝琛,火速部署起义。子夜,祝更生率起义队伍到城郊迎接党代表ト明、支队长应飞等进入松阳县城,共产党兵不血刃解放了松阳。

3月13日上午,浙东六支队和丽(水)青(田)松(阳)武工队、起义部队在原国民党松阳县政府明伦堂前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松阳解放。会后,处决了松阳的国民党特务头子蓝琛,将原松阳县政府粮仓的粮食分发给贫苦群众。部队在县城驻扎两天,上街游行,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向群众宣传共产党政治主张。群众看到共产党部队纪律严明、和气待人,都为松阳得到解放而高兴。

嗣后,起义部队转移到板桥村,改编为松(阳)宣(平)遂(昌)人民游击支队。同时,建立中共松宣遂工委、浙东第五行政区及松阳县民主政府。3月15日,向全国发出起义通电。未几,国民党当局组织反扑,重新占踞松阳县城。

4月26日,松宣遂人民游击支队收复松阳县城。松阳县成为由丽水党组织及其游击队解放的第一个县。1949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一军九十六团入境,解放松阳全境。5月26日,松阳县民主政府改称县人民民主政府,林艺圃任县长、吴奉任副县长。同月31日,松阳县人民民主政府发文撤销各区办事处,成立一区(城关)、二区(古市)、三区(靖居)、四区(玉岩)人民民主政府。7月27日中共松阳县委诞生,书记(政委)杨景云。同时,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县人民政府。自此明伦堂成为新中国的中共松阳县委员会、松阳县人民政府成立地。

一百多年过去了,明伦堂已不复往昔,但当我们今天踏进松阳文里时,总会平添别样情怀。

一人:卢子敬

松阳作为革命老根据地县,有着光荣而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与传统,涌现的革命英雄事迹也不胜枚举,仅《松阳英烈》中所记载的革命英烈就有191名。在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卢子敬。卢子敬是松阳土地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在他身上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可敬之处。

一、一心报国之志可敬

1884年11月,卢子敬出生在枫坪乡斗潭村一个开明地主家庭。父亲是当地名医,开有药铺,置有田产。卢子敬从小受父亲影响,立志要像父亲一样为人正直,便自己取名子正,字直。1911年,28岁的卢子敬,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变卖了部分家产,自费东渡日本求学。两年后回乡办学,希望以此改变故乡的旧风陋习。他在留日同学刘德怀(时任松阳县教育局视察)帮助下,创办了玉岩区第一所小学——启秀学校(今玉岩镇中心学校),卢子敬自己任校长、教员。

1919年,听闻声援五四运动的群众集会将在松阳城关文庙召开,卢子敬专程从玉岩步行到县城参加集会,还召集成立了“松阳教育界救国会”,组织群众抵制日货。

1925年,松阳声援上海工人斗争时,卢子敬积极联络国民党玉岩区党部左派人士徐祖谦以及地方上享有声望的陈凤生和陈丹山等人,组织了声援五卅惨案的募捐队,卢子敬臂缠黑纱,带领宣传队在玉岩、枫坪、斗潭及根下等村庄进行宣讲、演出和募捐活动。

二、牺牲小我之心可敬

卢子敬虽出生地主家庭,但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那时,松阳西南部共有125个村,土地面积共约102.5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8.65%。其中耕地3.4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1.11%。这一带地主、富农占据3.47万亩耕地中的90%,计约3万余亩,广大贫苦农民所占耕地仅占10%。由于山区耕地贫瘠、梯田水冷,不利于作物生长,粮食产量很低,又逢连年灾荒,地租沉重,因此,租地农户多半缺粮,能维持温饱的自耕农仅占20%左右。当时,流离失所者众多,饿殍、冻死者时有发生。

1926年7月,在北伐战争的革命高潮中,卢子敬、陈凤生和陈丹山等人在根下、斗潭、枫坪及安岱后一带鼓动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宣传“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当地农民大受鼓舞。1928年6月,地处偏僻山区的松阳一带,国民党还没有来得及推行“反共清党”的反革命政策,卢子敬与国民党松阳县党部内左派一道,在玉岩区组织农民协会,实行“二五减租”。卢子敬带头将他家租出的田地全部实行“二五减租”。地主看到农会势力大,卢子敬又带了头,都被迫按农会的章程收租。有个别地主多收租谷,卢子敬就上门说理,帮助农民追回多交的租谷。农友们都把卢子敬视为自己利益的保护人。

受1928年福建农民暴动的启发,卢子敬、陈凤生认为,仅仅靠“闹减租”“闹平粜”改变不了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命运,他们决心发动农民武装暴动。次年,与陈凤生有一面之交的温州“青帮”首领邹武庆来到安岱后村,商议发展“青帮”组织,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商量,认为可借“青帮”之名组织农民开展斗争。于是他们在松遂龙边境山区建立起“青帮”组织,发展会众5000余人,主要以当地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在此基础上,他们以“打土豪、分田地”为号召,秘密组织起农军。

1930年7月,卢子敬等人率领组建的“青帮”(实为农军)成功袭击了松阳县玉岩警察所,后转战古市、宣平等地,但很快被国民党镇压、通缉,卢子敬只得远避他乡。1932年之后返乡继续领导“青帮”进行秘密革命活动。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松阳,卢子敬实现了寻找共产党的多年夙愿,他立即组织人员前往迎接。一个学生劝他说:“先生,民国19年(1930)你组织‘青帮’暴动,敌人烧了你家房子,如果当时你被捕,不是坐牢就是杀头,现在你怎么还去迎接红军?”卢子敬说:“坐牢杀头是革命者的家常便饭,我不怕,我要迎接红军。”

在挺进师组织“打土豪、分田地、分青苗”的斗争中,许多贫苦农民喜忧参半,喜的是有田可分,忧的是怕分来的田地不牢靠。卢子敬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带头将自己家的全部田契拿出当众烧毁,他对祖上传下来的田产被分掉毫不惋惜。农户看到此举,深受感召。

三、严于律己之行可敬

1935年5月,刘英、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来到我县安岱后、枫坪、小吉一带,并以此为根据点,与当地的“青帮”首领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人开辟了浙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他们成立了中共浙西南特委(丽水市委前身)、浙西南军分区(丽水军分区前身);组建了根据地内的第一支人民游击队——松遂游击队,后扩编为松遂龙游击总队;成立了第一支正规部队——红军挺进师第十五支队,后扩编为第五纵队;建立竹溪、玉岩两个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

经过斗争考验,卢子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玉岩区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松遂龙游击总队副总指挥。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努力学习红军的政策,并身体力行地带头执行。在“打土豪、分田地、分青苗”的斗争中,有一土豪被抓,他家人立即送来300块银元、50匹布、400支梭镖、400双军鞋等物给红军,并私下托卢子敬的舅母转送卢子敬100块银元。卢子敬秉公办事,将这些钱物悉数交公,并将这土豪交给组织处理。

卢子敬虽年过五旬,平常仍坚持与战士同吃同住,不要特殊照顾。他给自己立下三条规矩:开饭时替哨兵站岗;宿营时亲自检查岗哨;部队开拔时要检查群众纪律。有一次,他发现有两个游击队员借百姓东西送错了借主,便非要等他们改送后才放心离村。

四、舍身忘死之义可敬

如火如荼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建设,很快震惊了国民党统治当局,蒋介石调集以第十八军为主力的7万多兵力大举“清剿”浙西南,血洗根据地。为应对几十倍于己的敌军,挺进师留下第二、第五两个纵队同陈凤生、卢子敬等率领的松遂龙游击总队坚持在本地斗争,其他部队转战外围,以调动牵制敌人。面对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严峻形势,卢子敬在游击支队长会议上表示“愿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根据地,誓与根据地共存亡”。在一次战斗失利后,卢子敬等被围困在枫坪丁坑关山源,有人劝卢子敬埋好枪支,暂时避往外地。但他认为这样做对不起根据地的群众,仍坚决留在当地领导斗争。

1935年10月19日,卢子敬为掩护其他同志转移,主动拔枪射击,把敌人引向自己。结果同行的七名游击队员全部脱险,唯有卢子敬负伤被捕,他的妻儿也落入敌手。卢子敬对妻子说:“我这次被捕是回不去了,你要想得开一些,做人有一天生、必有一天死,只是死的意义有不同。我是为革命而死的。你要坚强地活下去,把孩子养大,相信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总有一天会胜利的。”被捕3天后,卢子敬在玉岩村油车桥头慷慨就义,时年51岁。

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可敬之处,卢子敬牺牲后,后人为其改名,将“正”改成“敬”字(松阳方言,“敬”与“正”谐音)。当年的红军连长、共和国少将刘亨云将军在1984年《山高志更高》一文中,深情地回忆起当年“老房东”卢子敬如何想方设法为他治好腿伤的感人经过。他说:“这位知识分子(指卢子敬)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是很发人深思的。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是经常想起他,深深地怀念他。”1985年,原挺进师参谋长王永瑞(又名王蕴瑞)为纪念卢子敬遇难50周年题词,称卢子敬是“难忘的人”。

一事:中共松阳县工委

(中共松阳县委前身)成立

说起我党在松阳的发展历程,可谓是党史的一个缩影,从零星的先进分子到松阳解放,成立中共松阳县委,这其中中共松阳县工委的成立颇具代表意义。

1937年11月,日军侵入杭州,浙北危急,国民党浙江省党、政、军机关和省属团队、企事业单位陆续迁驻相对安全的浙西南山区。丽水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大后方,其中60多个省级机关单位迁驻松阳县。在迁驻松阳的省级机关单位中,就包括省农改所、湘湖师范等机构。省农改所的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在推广农业技术的同时,热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湘湖师范的师生们一边实行战时教育,一边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相继迁驻,不仅促进松阳县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还输入了一批共产党员,为松阳党建工作增添了有生力量。1938年5月,中共浙西南特委改建为中共处属特委,决定尽快在松阳重建党的组织,并由中共遂昌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楼国平负责松阳县的中共党建工作。

楼国平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走访联络和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松阳县幸存中共党员的分布情况,又得悉上级党组织关于迁驻松阳县内的省级单位中共党员的基本情况,为恢复松阳县域中共组织准备了必要条件。

1939年5月,楼国平召集14名中共党员开会,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松阳县城区支部委员会”。楼国平、吴士鸿、詹瑞、胡友水任支部委员,吴士鸿任支部书记并负责松阳区域党员发展工作,楼国平则负责古市区域党员发展工作。同月,成立中共湘湖师范支部。6月,省农改所詹瑞接任中共松阳城区支部书记,并介绍同事夏宝林入党。由于詹瑞、夏宝林的组织关系在中共松阳城区支部,胡友水、潘威两名中共党员组成“中共浙江省农业改进所小组”。8月,成立“中共松阳县抗日救国委员会政工队支部” 。同月,楼国平介绍古市经建区金培校、施谷荪、程瑞昆、徐国梁入党,随后即成立“中共古市经建区支部”,金培校任支部书记,赵秉衡、徐月池任支部委员。

随着松阳境内党的基层组织蓬勃发展,急需党的地方组织统一领导。中共处属特委为贯彻党中央部署,执行中共浙江省委指示,召开专题会议,充分肯定中共松阳城区支部发挥的区域核心作用;同时指出,由于受到职能局限,支部难以承担领导全县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重任。于是,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松阳县工作委员会”,并指派楼国平具体负责筹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松阳县工作委员会旧址

1940年4月下旬,中共处属特委派遣委员陆铭山到松阳县大竹溪村省农改所种畜繁殖场,在该场技术员、中共党员潘威的宿舍里秘密开会,陆铭山、楼国平、金培校、吴士鸿、夏宝林、胡友水、潘威等7人出席。陆铭山委员代表中共处属特委庄严宣布:“中共松阳县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楼国平任县工委书记,金培校(古市经建区)任组织部长,吴士鸿(县政工队)任宣传部长,胡友水(省农改所)任农工部长,夏宝林(省农改所)任青年部长,潘威(省农改所)任妇女部长(时缺女性党员),省农改所人员占县工委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半。

经过一个时期秘密发展,全县拥有15个以上中共基层组织(含党小组)、200多名中共党员。全县党组织形成一定体系,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主导松阳抗日救亡运动,参与引领松阳战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中共松阳县工作委员会在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难,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的逆境中诞生,它以极其严格的工作纪律、极其隐秘的工作方式对全县党的工作实行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一致抗战”的旗帜下,发动党员以合法的身份介入松阳各项建设事业,发挥中坚作用。

松阳人民向来有饱满的爱国精神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从建党到如今,在这一百年的历史长卷中,松阳的革命先烈用生命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篇章,也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财富。

2021年1月24日,国务院第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浙西南革命老区的概念,并将浙西南革命老区与大别山、陕甘宁、沂蒙等革命老区并列,文件提出要鼓励浙西南革命老区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要求深入总结浙西南等革命老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果经验,复制、推广经验做法。这是在建党百年之际,从国家层面对于浙西南革命老区的全面认可,更是给予我们开启下个百年新征程以最大勉励和支持。

回顾建党百年征程,松阳的先辈英烈用生命,用鲜血,践行了救国救民的初心,不负为国为民的使命。展望未来的百年,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当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承松柏之风骨,投身于现代化“田园松阳”建设,布阳春之德泽,奋力书写下个一百年的光辉历史。

史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浙江松阳历史(第一卷)》《松阳革命遗址图鉴》《松阳英烈》

(作者单位:松阳县史志研究室)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