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丽水年鉴>2020卷
特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制度建设现代化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在中共丽水市委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2019年12月27日) 中共丽水市委书记 胡海峰
日期:2021-03-03 16:14    来源:丽水年鉴(2020)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研究部署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审议通过《中共丽水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市委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高举发展的行动旗帜,以气势如虹的“丽水之干”创新实践“两山”理念,厉行高质量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55亿元,增长8.2%,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49亿元,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858元、16681元,分别增长9.3%、10.1%,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主要抓了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抓大事,精心组织开展重大主题活动。市委常委会认为,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活动,对于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地见效,教育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信心百倍投身“丽水之干”,众志成城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务求更好实效。

一是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我们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会议,下发实施意见,派出指导组加强督促指导。市委常委会率先作出“六个始终” “六个带头”集体承诺,带头围绕九个专题开展调查研究、集中研讨。市四套班子领导集体赴龙泉市开展初心之行,瞻仰浙西南特委旧址和浙西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旧址,重温入党誓词;赴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使命之行,实地研究高质量绿色发展,砥砺使命担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聚焦“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采用书记专题党课、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支部书记轮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刀刃向内查摆问题,真刀真枪狠抓整改。各级领导干部累计讲专题党课1.4万场次,形成调研成果8300多个,帮助基层解决问题2万多个,推动落实了一批发展大事和民生实事,实现了主题教育高质量、有特色、见成效,凸显了“丽水味”。我市主题教育得到中央巡回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明确提出“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的活动主线,精心策划组织,广泛深入发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践行,广大群众热情拥护、踊跃参加,使活动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如火如荼的热烈氛围。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9万场次,挖掘整理重要革命文物302件、革命故事538个、革命人物1365位,形成86个重要课题成果,开发红色课程371个、红色研学线路103条、红色之旅精品线10条,创作文艺作品4800多件。市委四届六次全会进一步作出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决定,号召全市上下深刻领悟“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丰富内涵,永做奋力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挺进师”。通过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接受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灵魂洗礼,形成了强烈的思想共识和情感共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干事激情,在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奏响了“丽水之干”的最强音。

三是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丽水成就展,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丽水专场新闻发布会,广泛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宣传活动、“献礼70华诞”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和文艺精品创作活动,组织海外华侨开展“侨声赞祖国·我的中国心”系列活动。全市各地各部门也通过主题宣传、特色节会、文化展陈、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丽水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极大振奋了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奋斗豪情。

(二)谋长远,科学构筑新时代丽水发展新格局。市委常委会认为,丽水正处在大有可为而且必须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重要历史关口,必须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战略定力,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工作导向,科学谋划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四梁八柱”,奋力书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时代答卷。

我们确立了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这一使命目标。春节后上班伊始就召开全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大会,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根本上所蕴含的关于发展的内涵,明确今天的丽水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要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以“绿起来”首先带动“富起来”进而加快实现“强起来”。这一使命目标的确立,极大激励了全市干部群众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改革开放中勇闯新路,推动形成了热火朝天、轰轰烈烈抓发展、强发展的生动局面。

我们明确了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这一战略重点。强调“生态就是经济,经济必须生态” “发展服从于保护,保护服务于发展”,全方位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形成澎湃的绿色发展新动能。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主导型产业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GDP、GEP“两个较快增长”。

我们突出运用三把“金钥匙”,谋划实施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以“跨山统筹”加快构建“一带三区”发展新格局,打造东部市域发展核心带和西部三个特色发展示范区,推动生产力由散到聚、以聚促变。以“创新引领”推动科技创新领军的全面创新、融通创新,变“遵惯例”为“创先例”,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再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注入更多科技含量和体制机制动力。以“问海借力”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架设“走出去”的大桥梁大通道,跳出丽水发展丽水。

(三)重创新,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常委会认为,要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根本在于振兴实体经济,关键在于加强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走出具有鲜明丽水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全新组建市委人才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推出丽水史上力度最大的人才新政15条、科技新政26条,全面启动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举办史上规格最高的丽水“人才·科技”峰会,15名院士、300多名海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参加峰会,现场签约10个人才科技合作项目。举办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人才论坛,发起成立长三角一体化人才社团联盟。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前三季度引进各类人才5689人。在浙江人才大厦设立丽水专区,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大院名校开展战略合作,在德国柏林建立第一个海外科技创新孵化器。1—11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44%,增幅位居全省第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46家,均创下历史新高。

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创新升级。深化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开展“一县一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截至11月底,全市整治“低散乱”企业1822家。大力培育基于生态优势的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谋划建设智能芯片、生命健康等4个高新产业园,组建市数字经济发展公司,杭州丽水数字大厦正式投用。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工业投资增长15.6%,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4.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9%。以“生态+”带动“旅游+” “文化+” “农耕+”,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打响“丽水山耕” “丽水山居” “丽水山景”品牌,创建全国首个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试点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绿色水电示范区、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缙云仙都景区被列入新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公示名单,云和梯田跻身国家湿地公园行列。前三季度,全市农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10%,旅游总收入增长18.3%;“丽水山耕”农产品销售额81.2亿元,“丽水山居”民宿营业总收入38.6亿元。

联动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和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深入开展“精准服务企业、振兴实体经济”专项行动,落实企业减税降费20条政策。前三季度累计为企业减负55亿元,帮助企业清理拖欠账款2.1亿元、解决难题1620个。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呈现利润较快增长、亏损面稳步收窄的良好态势,35个行业有2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制造业贷款余额从6月份开始止跌回升、增幅逐月提高,企业不良贷款率降至十年来最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十一项行动,省级以上产业平台实现“标准地”供地,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90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133项减至56项,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出台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三农”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见,推进乡村蝶变振兴。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帮助更多高山远山地区的农民搬出大山、融入城镇,彻底摆脱贫困,彻底改善生活,1—11月完成搬迁13128户35414人。完成村规模调整优化工作,涉及调整的6县(市)行政村总数从2061个减少到1227个,村庄资源要素配置得到有效优化。全面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新增17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县(市、区)成为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完成传统村落保护地方立法,制定老屋修缮导则,新增中国传统村落99个,累计257个,数量位居华东地区第一、全国第三。实施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制定民族乡村振兴指数。统筹村集体经济“消薄”和精准脱贫攻坚,完成三年“消薄”任务,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推动更高质量的借力发展。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举办规模空前的“丽水(上海)推介周”活动,现场签约重大合作项目15个,合同金额247亿元;组织参加上海旅游节,设立丽水(上海)旅游推广中心,开通上海—丽水直达旅游班列,前三季度上海来丽游客增长51.3%。各县(市、区)也主动走出去,其中,莲都区与黄浦区,龙泉市与宝山区、奉贤区,青田县与金山区,云和县与普陀区,庆元县与宝山区、崇明区,缙云县与闵行区,遂昌县与虹口区,松阳县与松江区,景宁县与静安区,均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用好“山海协作”独特制度优势,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前三季度新签产业合作项目92个,到位资金110亿元;新建4块“科创飞地”、8块“消薄飞地”。深入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举办第二届世界丽水人大会、第二届华侨进口商品博览会,总计签约项目217个、总投资1914亿元。推动各县(市、区)打造了一批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具有区域特点的开放格局加快形成,以借力的机动赢得更多发展的主动。

(四)强改革,增创市域科学发展新优势。市委常委会认为,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路,勇于探索创新,不失时机推进重大全局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高质量完成市县乡三级机构改革。经过4个多月集中攻坚,全市新组建机构如期挂牌,46家市级部门、354家县级部门、173个乡镇(街道)“三定”方案全部印发,18521名转隶人员全部到岗。通过改革,机构编制职数总体实现精简,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同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现党政机构与事业单位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

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项改革。高标准推进群众、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1378个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全域通办。发布全国首个机关内部办事地方标准,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领跑全省,荣获“2019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案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已由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行文申报创建。建立“一域一试点”机制,各县(市、区)改革亮点不断涌现。其中,莲都村级事务阳光票决制写入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的决定,龙泉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试点获国务院通报表彰,青田“飞地抱团”产业合作模式在全省推广,遂昌汤莎文化国际交流试点列入全省对外开放十大新举措,松阳村居提升改革试点成为全国首个与联合国人居署开展合作的乡村发展示范,景宁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创新改革成为国家级试点。

深入开展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系统化推进5方面21项改革任务,启动18个示范乡镇创建,创新构建生态产品质量标准、价值核算、市场交易、生态信用等体系,完成全国首个乡级和村级GEP核算评估试点,实现生态产品产权交易4136宗,成功举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际研讨会。这项试点已写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的决定。

国家公园创建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省委、省政府直接关心和协调下,凤阳山—百山祖区块成为我省“一园两区”国家公园创建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创建工作正在按照方案全面有序推进,有望首批创成国家公园。

(五)优生态,加快建设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市委常委会认为,良好生态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不懈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扩大生态比较优势,加快把丽水打造成为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推进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严格压实“三线一单”,打好水气土废共治组合拳。市委常委会集体观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制定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美丽丽水的实施方案,建立市直部门生态环保责任清单、企业和个人生态信用行为正负面清单,健全生态环境损害防范、赔偿、修复制度和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机制,开展企业环境不良信用行为联合惩戒。前三季度,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97.4%,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唯一的水和空气环境质量均排名全国前十位的地级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丽水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县(市、区)全覆盖市。

坚持以创建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全域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前三季度,2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5%。深入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和沿街立面、公共厕所等优化绿化美化,完成高铁站前广场改造提升工程,丽阳坑、五一溪通过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暗访。高质量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任务,超三分之一乡镇荣获省级样板称号。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发布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正负面清单,基本完成农村公厕改造提升工作。建成64万亩美丽林相、28条(片)美丽河湖,完成89公里中小流域治理。

坚持以道为先、串珠成链,以美丽交通串联美丽风景。累计建成2100多公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1760公里瓯江绿道,缙云、松阳2条绿道入选全省十大最美绿道,群众对美丽交通建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高。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丽水机场、衢宁铁路、金台铁路、景文高速公路、瓯江航道、水东客运枢纽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经过不懈努力,杭丽高铁列入全省大通道建设计划,衢丽铁路建设标准提升为双线200公里时速。

(六)办实事,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市委常委会认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着眼于兜底线、保基本,补短板、强弱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高规格召开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出台30多个教育提质配套政策,率先建立教师待遇与公务员联动机制,实施高中名校战略和初中“壮腰”工程,全方位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实现与全省同步发展,高考普通类一段上线率、高考总录取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出台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深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市建成6个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26个乡镇实践所、890个村社实践站和1700个实践点,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25万场次。全面落实文化丽水建设的意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完成“十百千”工程任务,成功举办全国首个50公里城市超级马拉松赛、第三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19丽水摄影节。影视剧《麦香》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实现该领域国家荣誉零的突破。乡村春晚获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全市文化发展指数稳居全省前三位。

扎实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统筹做好就业、卫生、养老、社保等各方面民生工作。出台支持企业用工促进就业稳定15条政策,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3496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8%。全面建设健康丽水,启动“大花园、大健康”三年行动,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建成各级养老机构54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开展工伤预防国家试点,落实企业社保降费、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额补助政策,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1%。

加强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丽水。召开市委政法平安建设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全市公安工作会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年活动,打掉73个黑恶团伙,查扣涉黑涉恶资产6.9亿元。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有效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实施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典型引领试点示范工程,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促进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动态监控和综合治理责任,成功经受住了超强台风“利奇马”的考验,实现“零重大事故、零人员伤亡”。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的安全工作有效加强。

(七)扛主责,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市委常委会认为,把丽水的事业推向前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性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制定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实施细则。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自觉扛起党在各级组织中的领导责任。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出台高水平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与时俱进拓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丽水的生动实践。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出台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树立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样子的实施意见,推动政协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市委多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出台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严格落实党管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召开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出台汇聚统战力量助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见,引导统一战线成员以主人翁姿态投身“丽水之干”。召开市委依法治市委、市委改革委、市委财经委、市委编委、市委审计委、市委外事委、市委国安委、市委网信委等系列会议,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加强党建带群建工作,深化群团改革,圆满完成市文联、市红十字会换届工作。召开市委党管武装工作会议暨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会议、市委议军会议、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会议,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坚持把高质量绿色发展主战场作为干部的赛马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结合主题教育开展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调研分析。编制2018—2022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丽水“两山”学院,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教育培训和理论研讨。树立重实干看实绩的鲜明导向,评选表彰70名担当作为好干部,推出50个“丽水之干”典型案例,选派2000多名干部到一线攻坚历练,为104名干部澄清正名免责,激发干部厉行“丽水之干”的冲天干劲。制定提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办法。稳妥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深入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深化“组织化引领、网格化联系、集成化服务”建设,开展“红色网格”标准化创建,扎实推进新一轮“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深化“三整一全”建设、“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消除组织覆盖的空白和盲区。开展村级班子整固提升行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召开市纪委四届四次全会,对建设清廉丽水作出新的部署。从严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三治三强比实干”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出台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的30条措施,建立亲清政商交往正反面清单。深化市纪委市监委派驻机构改革,健全派驻机构工作制度。开展巡视带巡察联动试点,探索提级巡察和交叉巡察,市委书记专题会议3次研究并听取巡察汇报,市本级全年完成3轮30家党组织巡察。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贪除恶,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出台受处分干部教育管理使用办法,实现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

市委常委会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为全市党员干部作好表率。带头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带头落实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若干规定,贯彻民主集中制;带头参加主题教育和“三服务”活动,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带头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善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市委常委会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经济下行压力和一些领域潜在风险还在加大,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仍在增多;创新资源特别是高端科技人才和创新平台仍然匮乏,创新能力短板比较突出;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任务仍然较重,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仍然不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作风不严不实的问题仍有存在,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也希望同志们对市委常委会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以制度建设现代化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入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全会作出的《决定》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问题,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完备的顶层新设计。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争当省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目标,为我们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市域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治理层级和完整的治理单元,市域治理介于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节枢纽作用,对上担负着承接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重要责任,对下承担着领导协调基层组织推进实践完成任务的重要职责,是实现基层治理有效的重要保障。与县域相比,市域治理面临情况更加复杂、问题更加多元、领域更加宽泛,必须在加强制度设计系统完备、科学规范上下功夫;与省域相比,市域治理贴近县乡基层一线,直击治理具体问题,必须在加强制度运行简便规范、管用实效上下功夫。为此,市委常委会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研究市域治理规律特点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聚焦“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两个关键,以实现“制度设计更趋完备、制度运行更加有效”为目标,推进市域治理领域制度建设现代化。

必须深刻认识,“制度设计更趋完备、制度运行更加有效”,既是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也是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手段;既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的迫切要求,也是以治理优势诠释制度优势的战略考量。“制度设计”不等于“设计制度”,其不只是建章立制本身,重点在于以服务有效制度运行为目标和方向,打造多元立体、集成关联、动静有序的系统性治理规则体系。“制度运行”不等于“运行制度”,其不只是遵章守制本身,关键在于重点彰显完备制度设计的有效治理力,并在提高运行制度的科学化水平基础上不断提升完善,使“制度设计更趋完备、制度运行更加有效”,达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最优效果。更必须深刻认识,“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有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如同良法与善治的内在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伴相生,辩证统一于市域治理水平向现代化目标持久演进的实践全程。完备制度设计使有效制度运行具备了前提和可能,有效制度运行既充分发挥了完备制度设计的功用,又为制度设计提供了持续改进、使之“更趋完备”的条件基础和发展方向,进而也必然使制度运行“更加有效”。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求完备制度设计与有效制度运行良性互动、相互作用、互促互济、高度统一,从而使制度建设成果全面转化为市域治理效果,由制度自信进而树立起治理自信,由治理自信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

以制度建设现代化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三种理念:

一是全领域。市域治理内涵丰富。不只是社会治理,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在内的全面治理。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克服单个领域单一主体的行为惯性,打破边界壁垒,推进跨领域治理合作,强化多领域协同配合,构建形成全领域覆盖、全方位协同、全要素联动的市域治理制度体系,提升市域统筹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共同体。市域治理没有局外人。人人既是治理参与的主体,又是治理约束的对象。要坚持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积极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的途径和方式,推动政府、社会、群众同心同行,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实现市域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激发治理“集合效应”。

三是高效能。没有治理的高效能就没有治理的现代化。要树立鲜明的效能导向,系统性推进治理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彻底转变粗放低效治理模式,统筹运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思路和方法,以科技助推治理模式创新,以数据提高治理系统动能,提高市域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治理效能的倍增。

这次提交市委全会审议的《决定》,围绕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作出了系统建设“八大制度体系”的全面部署。我们要抓住关键处和突破口,抓纲举目,统筹全局,努力取得“一子落而全盘活”的效果。

(一)聚焦党的领导,提升政治引领能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政治引领是根本,党的领导是核心。一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认真总结主题教育成果,把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保障和推动党员干部自觉经常性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深入运用浙西南革命精神这一宝贵资源,完善弘扬践行机制,创设更多实践载体,更好地以红色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为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担当使命,提供不竭的思想营养和精神动力。二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高水平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高质量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完善大统战格局,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发展,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使各方面制度和治理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丽水的生动实践。三要积极构建现代化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推进,构建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治实施、监督、保障体系。尤其要围绕发展所需、民生所向、问题所系,聚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加大创制性立法力度,以良法促善治,建设高水平法治丽水。四要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行政体系。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方法作风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实现群众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特别要将数字化变革性力量融入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重塑、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效能提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聚焦创新驱动,提升经济发展能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经济发展是中心任务,创新驱动是核心关键。一要完善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坚决破除“不必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不想创新”的思想障碍,加快构建覆盖产业全链条的创新制度规范,协同构建政策供给、环境优化、效率转化等方面的要素高效配置机制,塑造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服务创新的制度新优势。二要构建以科技创新为要的全面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科技新政的撬动作用,构建以浙西南科创中心为龙头的“一城支撑、点面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和高水平研发机构、众创孵化空间等为主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企业、创新人才、技术成果等高端要素加快集聚。建立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激励制度,畅通科技创新向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三要探索建立深化开放的合作创新制度。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和“山海协作”制度优势,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打造更多“创新飞地” “人才飞地”等多类型“飞地”,把“飞地”建造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聚才引智的高地和培育未来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桥头堡。

(三)聚焦生态提标,提升生态建设能力。良好生态是丽水的独特优势,生态提标更是关乎我市未来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战略性工程。一要健全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全面推进生态法治建设,加强生态安全领域的地方立法和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生态安全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安全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建设“花园云”平台,推进生态安全智慧建设。完善全天候、全方位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二要构建全域建设美丽丽水的制度体系。以创建国家公园为牵引,构建“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联动创建制度,深入实施美丽河湖、美丽林相、美丽田园等“1+3+N”建设工程,实现城乡空间优化、功能重构、形象再造、品质提升、融合发展。三要创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体系。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以系统论思维创新构建包括生态资产产权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市场交易、绿色金融、质量认证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高效实现路径,为实现GDP和GEP“两个较快增长”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和有力的实践支撑。

(四)聚焦文化惠民,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文化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潜移默化影响着公众精神世界,塑造着社会风尚。一要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的制度。加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面构建县、乡、村、点四级网络体系,建立健全经常性、面对面、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机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倡导社会文明风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先进文化进生活、润人心,让处州大地处处充盈文明新风。二要完善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与时俱进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和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探索“文化订制”精准服务机制,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推出一批浙西南革命题材的精品力作,以优秀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三要创新文化创作生产制度。构建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健全文艺创作引导激励机制。实施“文化+”战略,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机制,用好革命文化、耕读文化、畲族文化、华侨文化和传统村落、“丽水三宝”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带四镇十园百村”文创基地,建设瓯江文化创意产业带和瓯江山水诗之路黄金旅游带,提升市域治理文化软实力。

(五)聚焦平安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平安建设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性保障。一要完善多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力和社会治理能力贯通起来,提升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建设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构建“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二要构建开放多元的社会协同治理制度。拓宽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联动机制,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统筹兼顾群众多样性、差异化诉求,搭建平行、互动、多样的协商平台。三要健全灵敏高效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贯穿社会治理始终,健全风险预测预警预防和管控体系,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构建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深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安全的综合治理。四要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智慧丽水” “城市大脑”建设,用数字化手段打开点线面相结合、防管控相贯通的治理通道,消除社会治理盲区,提升动态治理能力。

以制度建设现代化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各级党委要坚决扛起统筹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全面领导责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切实把党建统领贯穿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形成上下齐心、同频共振、协调一致的治理新格局。各级党委、政府尤其要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研究和加强制度建设,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不断提高制度运行效能。要把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市域治理实践,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起以高水平市域治理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磅礴伟力。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以“丽水之干”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域治理制度体系,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为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精彩书写践行“两山”理念时代答卷助力添彩。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