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史志园地
相公王缙出牧栝州
日期:2021-01-27 11:18    来源:丽水史志网   作者:赵治中 浏览量:

近日,翻阅清雍正版《处州府志》,其卷二十录有刘长卿《饯王相公出牧栝州》七律一首;再检录《全唐诗》中刘长卿诗作,其卷一百五十一真有上述诗作。原诗:

缙云讵比长沙远,出牧犹承明主恩。城对寒山开画戟,路飞秋叶转朱轓。江湖淼淼连天望,旌旆悠悠上岭翻。萧索庭槐空闭阁,旧人谁到翟公门。

这是一首饯别诗,饯别的对象是王缙。王缙累官黄门侍郎(掌管机密文书,备皇帝顾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中叶以后,凡实际任宰相之职者,必在其本官外加平章事的衔称,始能行使宰相之职权。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丞相王缙为相公。“出牧”,是指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吏。

王缙原为宰相,却被贬为栝州刺史,要寻找个中缘由,就得追溯其生平与经历。《旧唐书》卷一百十八、《新唐书》一百四十五均有王缙列传,对其生平与经历有较为翔实的记载:

王缙,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旧唐书》卷一百十八)

这就是说:王缙的祖籍在太原祁州,后来是父亲王处廉举家迁徙到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缙的高祖、曾祖和父亲都任过州司马,母亲为唐五大姓之一的博陵崔氏,一门真可谓“望出高门”、“结媛鼎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王缙一生经历玄宗、肃宗和代宗三朝,正是唐王朝由大一统的“开、天盛世”转向烽火绵延的“安史之乱”,国家陷于分裂和割据之中,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极而衰落的大转折时期。

少好学,与兄维早以文翰著名。缙连应草泽及文辞清丽举,累授侍御史、武部员外郎。禄山之乱,选为太原少尹,与李光弼同守太原,功效谋略众所推先,加宪部侍郎,兼本官。时兄维陷贼,受伪署。贼平,维付吏议,缙请以己官赎维之罪,特为减等。

缙寻入拜国子祭酒,改凤翔尹、秦陇州防御使,历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撰《玄宗哀册文》,时称为工。改兵部侍郎……广德二年(765),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太微宫使、弘文崇贤馆大学士。(同前)

王维是“年未弱冠,文章得名”;王缙自“少好学”,“文辞清丽”。 十五岁后,两人都曾在长安、洛阳一带活动,“以文翰著名”;又同擅书法,冠绝当时。后来入朝,“兄弟并以科名文学,冠绝当时,故时称‘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唐朝名画录》)“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杜甫《解闷》)原本骨肉至亲,手足情深,经过少年一同漫游,又同在朝廷,两人更是兄友弟悌、相互恩忆;晚年更相为命、生死相托。在文学史上,两兄弟情谊堪称为一段佳话。

王维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任大乐丞时,因伶人私舞黄狮子舞,“谪去济州阴”。安禄山反,王维“扈从[玄宗]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疾”,囚于洛阳菩提寺。随后被迫受任伪职,私下作七绝以寄意:“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凝碧池》)乱平后,朝廷定罪刑市。肃宗念其诗中表达对王室的忠诚,王缙又削己北都副留守官爵以赎兄罪,王维才幸得宽宥免死。王缙一生则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历侍御史、武部员外郎;佐李光弼平叛,迁兵部;俄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侍中,成为支撑朝廷的政要权臣。

唐上元元年(760),六十二岁的王维给肃宗上了《责躬荐弟表》:

窃以兄弟自比,臣弟蜀州刺史缙,太原五年,抚养百姓,尽心为国,竭力守城……臣忠不如弟,一也;缙前后历任,所在著声……政不如弟,二也;臣顷负累,系在三司,缙上表祁哀,请代臣罪……臣义不如弟,三也;缙之判策,屡登甲科,众推才名……臣才不如弟,四也;缙言不忤物,行不上人,植性谦和,执心平直……臣德不如弟,五也。(《王右丞集笺注》卷之十七)

王维与弟比对,认为自己忠、政、义、才、德五个方面都不如缙,故甘愿“伏乞尽削臣官,放归田里”,而求肃宗“赐弟散职,令在朝廷”。临终之际,王维眷念弟弟:“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舍笔而绝”。代宗朝,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旧唐书·王维本传》)次日,王缙上了《进王右丞集表》给皇帝。留存传世至今的《王摩诘诗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是其弟王缙编次的。王缙在保存王维诗文方面,堪称功德无量。

王缙晚年遭贬,出牧栝州刺史,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元载在肃宗和代宗两朝为相,与宦官勾结,专权贪横,贿赂公行,奢侈荒淫。王缙则“曲意附离”,又恃才“傲忽”,独断专行,“凌靳”同僚,“狎侮”下属。二是王缙奉佛敛财。妻死,以道政里第为佛寺,为之追福。官员来京,必邀至寺而讽令施财,助己修缮。平日与元载等盛陈“福业报应”,致使天子和“群臣承风,皆言生死报应,故人事置而不修,大历政刑日以堙陵,由缙与元载、杜鸿渐倡之”。“凡京畿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观”。“施财立寺,穷极瑰丽”。三是“性贪冒,纵亲戚尼姏(老妇)招纳财贿,猥屑相稽,若市价然。”(《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五)

由于元载、王缙、杜鸿渐等“专朝”揽权,佞佛毁国,唐大历十二年(777)三月,代宗命吏部收系元载,随后赐死。王缙、杨炎等皆当罪,一同论死。吏部尚书刘晏一再奏言:“重刑再覆,有国〈违〉常典,况大臣乎?法有首从,不容俱死”。“法宜从宽,缙等从坐,理不至死。若不降以事差,一例极刑,恐亏圣德。”代宗终于眷念其往昔平叛之功和从政治绩,又怜悯其年已耄耋,故而下制: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缙,附会奸邪,阿谀谗佞。据兹犯状,罪至难容,矜以耋及,未忍加刑。俾申屈法之恩,贷以岳牧之秩。可使持节栝州诸军事,守栝州刺史,宜即赴任。(《旧唐书》卷一百十八)

刘晏等秉承帝旨,处缙以极法,再减罪从轻发落,于当年春末外放栝州任职。

王缙从长安东下,必经睦州(今建德),而刘长卿正在睦州任司马。诗人“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遭贬斥,人悉冤之”(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他曾写下《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卿》诗:“地远心难达,天高谤易成。羊肠留覆辙,虞口脱余生。”既反映当时地方政治的黑暗,更抒发被诬犯赃、遭贬远谪的无限悲愤。也许与王缙“同是天涯沦落人”,对其深切同情;又可在睦州尽地主之谊,故接待并饯别王缙,吟出《饯王相公出牧栝州》诗。

诗作首联为破题,先把王缙出牧括州与贾谊远谪长沙作比,劝慰相公离京到缙云郡应不算太遥远,能任职剌史还是承受贤明君主的恩宠,法外施惠。中间两联为具体描写栝州州城的形胜:小城面对萧森寥落的寒山,仪仗擎举彩饰的矛戟布列衙前;马车轮子滚滚向前,一路上秋叶翻飞;衙前大溪江水滔滔长流,远流至天边;各色各样的旌旗,在北、东、南的山上迎风飘扬。这是最早描写栝州城的诗联,诗人抓住山城的特点,叙写形象,记实生动。尾联用西汉翟公门的典故:阁门紧闭,庭院空空,树木萧疏,宾客寥寥。你到任后,往日宾客很少会前来拜访,几至门可罗雀。再度劝相公耐得住阁门的冷落,生活的寂寞。刘长卿与王缙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才会写出哀婉悱恻的诗歌来宽慰王缙。

从刘长卿诗作描写的秋景可知,王缙是大历十二年(777)秋天到达栝州城的。在栝州剌史任上,王缙究竟任职多久,方志没有记载。《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八有载:

元载得罪,缙连坐贬栝州剌史,移处州剌史。

这就是说:王缙不仅任过栝州剌史,而且还任过处州剌史。宰相贬官出任栝州任刺史,在郡志中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之人。接连两次出任剌史,郡志中亦罕见。碰巧是郡名的多改:在唐朝,缙云郡改为栝州是在乾元元年(758),而栝州改为处州是大历十四年(779)。王缙“移处州剌史”,表明他大历十四年还在处州,任职已是第三年。对于王缙在剌史任上的治绩,方志更没言及。但对他后来的任职,史书中却有载:

大历十四年,除太子宾客,留司东都。(同上)

仅两年多就从处州回到洛阳,这侧面反映王缙贬官外任表现不差。否则既回不了京城,更回不了朝廷。

建中二年(781),十二月卒,年八十二。(同上)

这可推算出王缙生于武周圣历三年(700),比王维多活了十八年;作为长兄的王维决不会“生于长安元年(701)”(卢渝《王维传》)。          

(作者系丽水文史爱好者)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