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史志园地
“缙云麻鸭”发展史及“七个必须”的启示
日期:2021-01-27 11:05    来源:丽水史志网   作者:丁南森 浏览量:

缙云“四万鸭农闯天下”曾闻名中国大地,但因市场变化所致,缙云麻鸭曾一度从盛走向衰弱。然而可喜的是,在新形势下缙云人在畜牧等部门引导下,已将“四万鸭农闯天下”注入新内容,创出新业绩,写出新篇章——缙云麻鸭“五养”走出生态与效益“两片艳阳天”。为此,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从缙云麻鸭的兴衰史、缙云麻鸭创新发展的原因和做法,以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等个大的方面进行破解,供大家参考。

一、对缙云麻鸭兴衰史的调查

(一)缙云麻鸭的起源与历史记载

据民间传说,早在清朝乾隆年间,缙云新建、新碧一带就有麻鸭养殖,俗称“缙云麻鸭”。据县志记载,缙云麻鸭养殖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成化辛卯(1471)版的《处州府志》中,缙云麻鸭养殖也有记载。

(二)缙云麻鸭的兴盛历史

缙云麻鸭其辉煌历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养殖规模大,效益高。纵观缙云麻鸭产业发展史, 70年代至80年代发展尤为迅速,并处高峰期。据有关部门数据表明,缙云县最高年份共有4万多鸭农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从事麻鸭养殖及相关产业,年麻鸭饲养量2800多万只,为全国各地市场提供商品蛋1.25亿斤,鸭农年创产值达40.66亿元,年产利润5.27亿元,占当年缙云县农民纯收入的36.6%。是一项创业在外、基地在外、市场在外、增收在内的“三外一内”特色农产业。

2.体系完善,性能优异。新建镇览川村是缙云麻鸭的主要基地。1999年览川村创建了总投资400多万元、占地2万平方米的缙云麻鸭良种基地,开展缙云麻鸭的提纯复壮和选种繁育工作。常年饲养祖代核心群种鸭1万套、商品代种鸭3万套,是浙江省规模较大的专业蛋鸭育种基地,及浙江省农科院蛋鸭育种综合试验基地、浙江省环保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基地。基地育成饲养四世代家系选育群和核心群6000羽,配套年孵化能力100万羽。到2005年历时6年,成功选育了生产性能更优越的缙云麻鸭Ⅰ系、Ⅱ系、青壳系三个纯系,并制定了缙云麻鸭系列地方标准和饲养管理规程。

3.政府重视,社会肯定。缙云麻鸭产业在从业人数、饲养技术、饲养量及知名度等方面具有了优势,从此“缙云麻鸭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和推广”被列入省市科技部门星火科技项目。1997年7月31日,国务院中国经济特产办公室授予缙云县“中国麻鸭之乡”称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头版相继作了报道,“四万鸭农闯天下”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力。

(三)缙云麻鸭从盛到衰的主要原因

缙云麻鸭一度时期处衰弱状态,主要有以下原因:

1.市场“风暴”导致鸭农不知所惜

在调查中了解到,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活跃,

饲料价格多变不稳、涨价无常,鸭农支出大幅增加。让鸭农更痛心的是,鸭蛋价格却不能随着饲料涨价而“水涨船高”,反而下滑。许多鸭农对突如其来的市场“风暴”,首先在思想上不能适应;其次在行动上不知所惜,有的将麻鸭低价出售,有的任意宰杀……一段时间来,本来是“摇钱树”的缙云麻鸭,却成了“累赘”和“溅货”,许多鸭农由此转盈为亏,甚至资不抵债。几年时间缙云麻鸭聚然萎缩到只有原来高峰时的寥寥无几。因此,大批鸭农长期经营的“麻鸭堡垒”从此步入低潮。

2.市场“风暴”来临存在几种“周围缺乏”

一是麻鸭加工企业有“三缺乏”。当缙云麻鸭遭“暴风雨”袭击时,麻鸭加工企业明显反应出应对应变能力不够。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当时形势的分析研判。没有大力创新和拓展销售市场空间;缺乏改进和提升企业加工能力;缺乏与麻鸭养殖大户沟通对接。

二是相关部门缺乏对鸭农及时引导。市场经济起始阶段,有的干部什么叫市场经济,以及如何分析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还比较陌生;有的干部存在“害怕”心理,对主动指导鸭农怕“引火烧身”。让鸭农“任其自然”,是一度时期鸭农思想混乱,甚至失去信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缙云麻鸭创新发展的原因和做法

据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缙云辖区内拥有麻鸭饲养量29万羽,年产值2024万元;还有1万多名鸭农在省外养殖麻鸭,饲养量达1000万羽,年产值近7亿多元。加入“丽水山耕” 品牌后,缙云麻鸭产值效益明显提升。

在本县调研时发现:在各乡镇主要地段的溪边、水塘等麻鸭养殖“老根据地”都不见麻鸭踪影,缙云已创新麻鸭养殖方法,麻鸭加工企业也发展态势良好,仅“浙江五莲农牧有限公司”年加工麻鸭量到15-20万羽。由此说明,近几年来缙云麻鸭已从低潮开始复苏,并逐渐走向良性循环,迎来了生态与效益“两片艳阳天”。

(一)主要原因

缙云麻鸭创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关注”与“冷静”是创新发展思想基础

缙云麻鸭从高潮走向低潮后,引起了农业、畜牧部门及许多相关专家的关心关注,也引起部分原来从事麻鸭产业人员的冷静思考,总体上希望能够积极探索出新途径,寻找新办法,这是重新发展、创新发展缙云麻鸭产业的思想基础。

2.良好的思想基础产生发展新动能

一是缙云麻鸭加工及品种保护走出新天地。浙江五莲农牧有限公司,认真总结过去多种“缺乏”的经验教训,分析掌握市场新动向,随时对接客户新需求,与多家丽水蛋制品公司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自营和代理国家准许的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同时在两方面上下功夫:

一方面,抓好麻鸭产品深加工。陆续向市场推出优质的缙云麻鸭苗鸭、酱乳鸭、成熟酱鸭,还有鸭舌、鸭脖子、鸭掌、鸭翅、鸭盹等共有50多个加工系列产品,远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大中城市,年麻鸭加产值超千万元。另一方面,抓好麻鸭纯品种保护。每年为麻鸭传承养殖5000-7000只。缙云麻鸭目前已培育出多种黄金优势:即早(开产早):一般在100天左右开产;高(产蛋率高):高峰期产蛋率可达90%以上,高峰期可维持6—8个月;省(耗料省):缙云麻鸭体型小,耗料相对较省;广(适应性广):圈养、笼养、散养、套养皆宜,且在全国26个省都适应饲养……为此,2015年3月,国家农业部确定“浙江五莲农牧有限公司”为“国家级缙云麻鸭保种场”。

二是市场需求推动麻鸭养殖创新发展。缙云麻鸭一度时期衰弱,但消费者仍然需求知名度高、品种优良、口感好的缙云麻鸭产品,市场需求呼唤麻鸭养殖新发展。缙云麻鸭加工企业走出新天地后,其产品受市场青睐,而且年加工量因市场需求不断增大,这就需要麻鸭来源,它推动了麻鸭养殖业发展,催生和带动饲养规模扩大、饲养量增加。

三是“五水共治”倒逼麻鸭养殖规范发展。过去因其排泄物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其养殖地必然成为环境治理对象。 “五水共治”成为倒逼麻鸭规范养殖发展的新动力,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缙云已有麻鸭发展新途径的“两全”之策。

(二)主要做法

通过近年的探索实践,推广麻鸭“五养”模式,是大力创新显成效的具体成果。

1.笼养。缙云目前麻鸭笼养模式,其规模最大的养殖场位于新碧街道龙湖村——“浙江丽水仙都黄禽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投入120多万元,建起现代化、自动化的麻鸭笼养养殖场,养殖麻鸭1万余只。据公司负责人说,日产蛋率92%,日产蛋量1300多公斤,平均每只蛋65克,月产值24万元。

现场观察到,每只宽33公分、长42公分、高45公分的小鸭笼连成一条条“长龙”,每只小鸭笼内养2只麻鸭,平均每只鸭占地0.1386平方米、占空间0.062立方米,大大节省土地和厂房,且整个生产流程不影响生态环境。

2.旱养。旱养也叫围养。缙云目前麻鸭旱养,其规模最大的在新建镇,围养麻鸭排泄物用于周围田地,不影响生态环境。相关专家表示,旱养的另一个特点是,投入大大省本于笼养,因此是下步推广的重点模式之一。

3.“外养”。“外养”目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定向养殖。即由麻鸭加工企业孵化和供应鸭苗,与有意向户达成协议,将鸭苗运往外地养殖,届时将养好的鸭运回给麻鸭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这种模式在缙云每年产生交易量5万羽以上。另一种是,“老根据地”东方再起。原来从事麻鸭产业的“佼佼者”经冷静思考后,抓住市场“空档”,重新到老地方进行自己孵化鸭苗,自己养殖。

4.“套养”。据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邓曹仁介绍,缙云茭白已有6.5万亩,栽培历史悠久,商业化栽培茭白已超20年。由于茭白长时间连作,造成茭白产业病虫害加重,特别是福寿螺、浮萍、杂草滋生等问题更需新办法才能破解,茭白产业才能持续发展。为此,农业和畜牧专家共同探索用人工“天敌”——麻鸭“套养”茭白田,当“洁净医师”优化生态环境。

通过3个基地、面积200多亩的几年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总结出来技术经验。壶镇茭白产销大户李春萌,2017年50多亩茭田每亩套养5只麻鸭,有除草、除虫省人工的生态效益外,每亩还增产值300-500元。去年已带动茭农套养300多亩。近年农业部门在项目经费中支出近30万元,统一采购4万只鸭苗运到田头,分批分片放养、分户管理、定期检查,届时及时总结,全面提升。浙江大学、省农技推广中心专家前来考察指导,充分肯定了这一好模式、新载体。

5、“散养”。“散养”是农村养鸭的普遍形式,也是“套养”其中的补充形式。许多农户将3-10只麻鸭圈养在葡萄园、桑园或空地上,供平时生蛋宰杀用,既不影响生态环境,又丰富村民“口福”。

三、缙云麻鸭兴衰史给我们的启示

缙云麻鸭产业从盛到衰,及近几年的创新“五养”,逐渐走向良性循环,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 “把脉”发展产业。它给了我们“七个必须围绕”的思考与启示:

(一)必须围绕问题导向抓创新。缙云茭白商业化栽培连作,造成茭白产业病虫害加重,需新办法才能解决。缙云用茭白田里放养麻鸭“洁净师”的办法,抓生态环境保护,这就是围绕问题导向抓创新,既解决了茭白产业的新问题,又探索出缙云麻鸭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二)必须围绕产业振兴抓导向。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不确定因素多,它决定产业振兴要用实打实的成效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不是搞形式主义,不能对农民“放任自流”饭 “顺其自然”要不断改进指导上的缺位。缙云引导农民创新“五养”取得好成效,就是围绕产业振兴抓导向的最好佐证。

(三)必须围绕节能降耗抓投入。节能降耗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发展缙云麻鸭问题上,如节能降耗做好了,既降低资金投入,也节省用地和厂房,相对就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缙云麻鸭笼模式说明在养殖创新中,要精打细算,才能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赢得更高效益。

(四)必须围绕“两山”理念抓发展。几年来凡没有规划、没专家指导乱建乱搭的鸭棚,不仅生产效益不佳,还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最终只能被淘汰拆除,对鸭农造成严重损失的教训十分深刻。因此麻鸭养殖必须围绕“两山”理念抓发展,要在保护绿水青山这个大前提下抓产业振兴,才能赢得金山银山。

(五)必须围绕市场需求抓开发。发展规模与速度要紧跟市场走向,适时调整规模和发展速度。当时“四万农闯天下”正处于鼎盛时期,其发展数量已开始超出市场需求,而鸭农们还在继续扩大规模。其教训说明,围绕市场需求抓投入、抓规模,才算真正把准市场脉搏,把握市场规律,才能有效促进增收。

(六)必须围绕“不测”早预测。市场变化还能预测,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造成的损失程度却很难预测。当一项产业顺利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及时分析判断它处发展的何种阶段,或预测它“盛”的时间还能持续多久,然后有计划和理性地投资。这样,一旦市场“不测”风云来临,也能心中不慌、正确面对,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七)必须围绕“可怕”感悟“更可怕”。缙云麻鸭曾步入低潮,一项大产业的崩溃果然可怕,但更重要的是,在“可怕”面前要切实冷静下来,避免换声叹气、坐以待毙,要针对失败找其中的内因和外因,感悟可怕背后的“更可怕”:若无创新发展,就不能看到衰弱后的老产业还存在的剩余潜力,必须找到其重新崛起的新途径。缙云麻鸭创新“五养”,是感悟“更可怕”后迎来的新发展和新成效。

总之,在“七个围绕”同时,还要重视提升观察思考、预测分析、规模把控、应对处置、创新再崛起等五种能力,这样才能培植又稳又大的“摇钱树”,使实现全面小康加快决胜步伐。

(作者系丽水市文史爱好者)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