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交流
浙西南革命精神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影响研究
日期:2020-11-02 16:31    来源:丽水史志网   作者:王洪英 浏览量:

  丽水是浙江省唯一全部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的地级市。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刘英、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丽水籍革命先驱留下了光辉战斗足迹,缔造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伟大浙西南革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丽水人克难攻坚、奋勇前行。当前,丽水各族儿女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两手硬、两战赢”、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新征程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浙西南革命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丽水儿女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发展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建设发展中发挥了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是与丽水各族儿女的支持密不可分的。浙西南革命精神随时代变迁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浙西南革命精神不断注入新元素,赋予其日趋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

  一、浙西南革命精神孕育诞生的历程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于1935年5月正式建立,其中心区域普遍建立了共产党地方组织和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建立了红军游击队和贫农团、共青团、妇女会、儿童团等各种革命群众组织,发动广大贫苦农民开展了查田量地造册、插标分青苗和分田的土地革命斗争。同年9月,根据地遭受国民党军队集中“围剿”后,根据地中心区域全部丧失。此后,中心区域和游击区域一直成为红军挺进师坚持革命武装斗争的游击区。在长期武装斗争中,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基本特点为:开辟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是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进行的,创立根据地的红军挺进师来自中央红军,他们带来了中央苏区建设发展中的一系列做法。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有众多相似之处,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浙西南革命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种论述将浙西南革命精神上升到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的层面,深刻揭示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定位、历史作用、核心特质和实践要求,尤其突出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时代性,丰富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思想内涵。浙西南革命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浙江人民在浙西南这片土地上创造的伟大崇高民族精神。

  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丽水儿女与浙江乃至全国党政军民学一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在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浙西南革命精神是党在代表、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基础上产生的,证明党和人民军队代表群众根本利益,是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实践者;人民群众坚定地跟党走,成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二、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建设发展中的历史经验

  我们党在领导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建设发展中充分展示了新型革命政党的巨大魅力,也让我们党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施政模式。党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宗旨,带领人民群众翻身解放,使这里的老百姓认识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形成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浙西南革命精神与其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它奠定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权在社会建设中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西南革命精神中党和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本质特征,这也是我们从历史中科学把握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弘扬光大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根本遵循。

  (一)在革命处于低谷时发扬斗争精神建立根据地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正式开创于1935年5月,此时正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国革命处于最低潮最低谷的艰难时期,南方游击战争处于最艰苦、最困难的斗争阶段。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范围涉及二十多个县,其中心区域为今丽水市松阳、龙泉、遂昌全部,衢州市属的江山县一部,福建省浦城县的一部,五个县,纵横百余公里,其游击区域为今丽水市属的其他各县,即云和、庆元、景宁、丽水、青田、缙云,还包括福建省松溪、政和、寿宁,温州市属的泰顺,衢州市属的衢县、龙游,金华市属的汤溪、宣平、武义、永康、磐安,台州市属的仙居、天台等县的全部或局部区域。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是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南方新建立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在全国党史军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二)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有力策应了中国革命形势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特别是在浙江革命历史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一是重新燃起了浙江革命的星星之火,奠定了浙江革命之基。有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才有了以后的浙南、浙东等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和发展。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是中央红军在浙江开创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从此浙江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也没有停止斗争。浙西南是浙江革命星火之原;二是浙西南根据地的建设发展有力配合了闽浙赣各地老苏区的武装斗争;三是浙西南根据地的迅速发展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大量兵力,减轻了中央苏区来自背面的军事压力,从战略上策应了中央主力红军的长征;四是浙西南革命(游击)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继续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革命引领作用。

  (三)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孕育出了红色文化资源

  早在五四运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丽水就出现了反帝反军阀的爱国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丽水曾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驻地、国共合作领导浙江乃至东南沿海抗战的大后方,又是中共中央东南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东局的重要联络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丽水是浙江的一块重要游击根据地。解放以后,丽水是浙江唯一一个所有县(市、区)都被省级人民政府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作为一个革命老根据地,丽水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尤其是中央红军所属的红军挺进师在以丽水等地为中心区域创建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全国党史军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占有重要历史地位。丽水依托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这一红色资源,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丽水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争取列入第二批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当前,继承和发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对于全社会尤其是当代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就是要倡导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就是要倡导和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倡导和弘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在丽水儿女及其后代中有着很强的激励作用。

  三、浙西南革命精神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启示

  浙西南革命精神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最终领导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丽水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精准脱贫。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丽水儿女开拓进取、发愤图强,以“中国梦”为指引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浙西南革命精神随时代变迁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伟大实践为浙西南革命精神不断注入新元素,赋予其丰富内涵和强大生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力宣传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治国理政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出发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人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执政合法性的深刻基础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只有坚持广泛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含义。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了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治国理政新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涵,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时期的新体现和新拓展。新时期,丽水广大党员干部应努力弘扬践行植根人民意识,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新征程中不断夺取新胜利。

  (二)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工程中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建设什么样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就为什么要依法治国、要走什么样的法治之路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等重大问题做了系统阐述。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新时期,丽水广大党员干部应努力弘扬践行求是挺进精神,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两手硬、两战赢”的新征程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三)坚持与时俱进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中国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不失为一种为实现伟大工程而奋斗的使命意识。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丽水籍革命先驱留下了光辉战斗足迹,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丽水人克难攻坚、奋勇前行,那是一种使命。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丽水儿女的革命精神和使命意识将永远是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通过梳理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执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我们可以得出两点规律性认识。治国理政新实践已经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从中国梦到新发展理念,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形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系,成为十八大后体现党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精髓。治国理政新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时期的延伸和发展,坚持了与时俱进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性。

  (四)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汲取不忘初心的前进定力,凝炼升华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价值内涵,激发担当创新的时代力量,发挥浙西南革命精神实践引领,是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我们党紧紧围绕党的根本宗旨、思想路线等方面开展从严治党,牢牢把握住从严治党的关键。党的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主题和宝贵经验。无论革命战争还是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党十分注重思想和组织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之后指出,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实现制度良性运行并达到善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治国理政各领域的联动和集成,注重提升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形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效应。全面深化改革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治理方式现代化,着力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促进党的领导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掌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能力。

  浙西南革命精神为新中国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积累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其思想精髓对党的政权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新形势下,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对当代中国国情的新认识为立论基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是立足于对当代中国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最新民主制度建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一起把我们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将有力推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当前,我们必须深入挖掘浙西南革命精神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和时代价值,让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国家文化生活,为国家发展稳定和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前旗法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

  [2]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R].北京:2017年10月.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胡耀邦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