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交流
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中谱写华章
日期:2020-11-02 16:32    来源:丽水史志网   作者:叶昌红 浏览量: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并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我们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用红色资源涵养初心。“浙西南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丽水大地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为国为民的革命精神;是面对困难环境不低头、不气馁,团结群众,服从组织,为国家与人民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当前,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淬炼忠诚使命的思想灵魂,高扬求是挺进的奋进旗帜,夯实植根人民的实践基础,为丽水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注魂与赋能。

  一、浙西南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9年1月底启动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发布,该《规划》为全国红色文化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丽水样板”,是全国首份“红绿融合”的系统性发展规划,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八次到丽水调研,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基因传承重要论述的科学实践,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丽水殷切嘱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激发丽水干部群众干事创业信心。

  丽水市是浙江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县级市,持续23年不断的浙西南革命史为丽水留下了大笔的红色遗产,特别是其中的龙泉市红色资源丰富密集,红色传统底蕴深厚,以红色文化引领发展,通过红色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示范小镇、红色旅游示范乡村等的创建等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基地,让浙西南革命精神真正融入龙泉人民的心中,为“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提供强大精神源泉的作用更加突出。

  当前,丽水已然站在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重要历史关口,处在大有可为更必须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更需要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我们要最大化地利用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文化对个体价值观的塑造是“润物细无声”的,在不知不觉中将文化内化为人们自身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我们要以“红船精神”为源头、通过各类红色主题文化教育逐渐把极具本土特色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内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个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功能,助力我市打开“两山通道”,奋力推动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龙泉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龙泉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许多革命遗址,珍贵革命文物。据课题组调查,龙泉市有革命遗址(纪念地)40多处,其中重点保护遗址(纪念地)25处,6处列入龙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列入龙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列入丽水市党史教育基地,2处列入丽水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列入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列入省级党史教育基地,1处列入省国防教育基地。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红军领导开辟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大量革命遗址。这些遗址主要有:一是城北乡仓村红军挺进师政委会会议旧址仓社殿、宝溪乡塘源村红军挺进师师部会议旧址金铭大院、住龙镇西井村中共浙西南特委会议旧址范家祠堂等会议旧址类;二是红军挺进师入浙第一仗溪头战斗遗址、上田战斗遗址、凤阳山战斗遗址等红军重要战斗遗址类;三是住龙镇住溪村龙浦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廖家祠堂、碧龙村龙(泉)遂(昌)县委旧址杨家大屋、宝溪乡溪头村红军抗日先遣队随军银行旧址等机关驻地旧址类;四是龙南乡麻连岱红军标语、城北乡仓红军标语、住龙镇白岩红军标语、石达石街道山后红军标语、安仁镇季山头红军标语等红军标语遗迹类等。

  (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开展革命斗争留下的革命遗址。抗战时期,龙泉成为抗战大后方,中共浙西南特委、中共处属特委、中共闽浙边委驻地龙泉住龙水塔、宝溪高山等地,留下了中共浙江省委第一部电台遗址、中共处属地区首次代表会议遗址、中共处属特委基层干部训练班遗址等革命遗址。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组织领导游击队在龙泉开辟游击区,在上垟镇上源村、安仁镇黄桶村等地留下活动遗址。

  (三)龙泉籍革命人物留下的人物故居。在龙泉籍革命人物中,现已有西街街道下樟村郑玉奎烈士故居、安仁镇季山头村季步高烈士故居和李登村李逸民将军故居等3个故居。

  (四)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建立了许多革命纪念设施。1959年,龙泉建立了龙泉县革命烈士陵园,成为当时全省县级最早、最大的烈士陵园之一,经过历次修整、扩建,现已成为龙泉城区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陵园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有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及纪念碑、季步高烈士纪念亭和3位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墓。住龙镇水塔村、建胜村、西井村,宝溪乡、高山村、溪头村,岩樟乡坑源底村、柳山头村,竹垟畲族乡山溪口村、局下村,安仁镇季山头村、湖尖下村、黄泥岭村等10多个建制村建有革命(红军)纪念亭(碑)。城北乡兰田村建造有上田战斗纪念馆,宝溪乡塘上村修建了红军桥,竹垟畲族乡局下村、屏南镇瑞竹垟村修建了红军墓等。

  长期的革命斗争在在全市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其中的浙西南红色文化资源是龙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龙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革命文物保护投入不足;展示方式有待优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性利用不足;红色文化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待提高等等。

  三、红色文化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并重,加快推进龙泉市高质量绿色发展。

  (一)因地制宜做好红色文化资源规划利用

  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地理条件、人文历史、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等切实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规划利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龙泉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散布在各处的革命遗址、革命事迹、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是龙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龙泉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全面的规划以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线,携手龙泉山水,做深做实挖掘、传承、转化文章,让浓缩在历史中的使命情怀、沉淀在岁月中的革命意志、沉睡在革命热土上的红色遗址,活过来、燃起来、传开来,切实让红色资源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助力我市高质量绿色发展。

  (二)提升素质做好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红色文化的挖掘、宣传,都需要依靠人的力量来实现,而优质的人才队伍,无疑是增强红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政府应当制定红色文化人才发展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培养红色文化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与传播人才。通过外联内培等组建一支专(兼)职红色文化队伍,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感人故事,搜集整理重要史料,形成书籍、音频、视频等系列鲜活资料。提升红色宣讲队伍素质培育“红色阵地”,积极有效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营造向革命先烈学习的浓厚氛围。

  (三)注重创新激活红色文化元素资源

  注重用红色文化元素创新,创造性地整合红色文化教育和旅游资源等,激活红色文化元素。通过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旧址修复项目、粟裕将军办公旧址处原址修复建设红色记忆馆项目、打造浙西南书苑等项目建设再现革命情景;通过建设军事素质拓展中心项目建设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考验自我品格和锻炼团队精神等教育内容增强共情能力,丰富红色文化展陈内容和体验深度,不断扩大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影响力和正能量,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当前疫情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站、手机APP、抖音等“网络课堂”,大力宣传红色文化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拓展合作做强红色文化区域合作交流

  拓展红色区域合作,思考“以红为本,以绿衬红“的发展思路,整合全市将构建以浙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引领核为“花蕊”、沿瓯江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带为“花托”、三大红色资源价值转化特色片区为“花瓣”的“花朵形”空间发展格局,优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抓好红色文化培训教育基地的对外交流和宣传。依托省国防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省干部培训实践教学基地、省妇女干部培训教学基地等金字招牌,盘活经历烽火洗礼的干部培训基地,提升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实际引领力。推进“互联网+”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加强红色文化区域合作交流。

  (五)凝聚力量做好“红+绿”融合品牌打造

  以创建国家森林公园为载体,联动创建“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整合龙泉市绿色资源与红色旅游结合,在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加强生态保护,生产绿色生态产品,既让龙泉人民享受到红色的旅游发展红利,又让游客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的同时享受绿色生态福利。积极探索通过培育“生态农业+红色文化”“健康养生+红色文化”“经典文创+红色文化”“旅游研学+红色文化”等特色品牌产品,对外树起龙泉区域发展的代表性旗帜,对内凝聚干劲,提升龙泉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龙泉旅游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成为龙泉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力支撑点。

  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变“红色资源”为“绿色动力”,把金山银山做的更大的同时,把绿水青山护的更美。

  (作者单位:中共龙泉市委党校)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