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史志研究
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 发展丽水红色旅游
日期:2020-11-02 16:28    来源:丽水史志网   作者:张亚芬 浏览量: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绿色旅游既包括环保式旅游,也包括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通常指农村旅游,即发生在农村、山区和渔村等的活动。通过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融合,我们不仅能够构建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一体化的新型旅游模式,还能使游客在欣赏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革命文化的熏陶、感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迈向美好的未来。

  一、积极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红绿融合发展

  在战争年代,浙西南地区留下了无数革命者的斗争足迹。重走这些足迹,不仅能使游客更好地感受革命者的精神、气度,还能使他们在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感染下更加积极地投入新生活之中,为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而竭尽全力。那么,如何才能在积极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中促进红、绿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发展呢?在笔者看来,我们不妨着重从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指导旅游建设,提炼丽水红色、绿色旅游资源等两方面进行一番认真思考。

  (一)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指导旅游建设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十二个字。在艰苦奋斗的战争年月,无数中国的革命先驱在浙西南土地上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一步步的胜利。循着他们在浙西南的足迹,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它一步步从贫穷、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经过,更能感受到一种无私无畏、激昂澎湃的革命热情。在此,笔者仅以浙江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岱后村为例谈谈如何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指导旅游建设。

  众所周知,岱后是著名的红色之乡。这里不仅自然环境优越,而且群众基础良好。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是红十三军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丽水县委在此建立了丽武宣缙边区武装斗争组织,巩固了岱后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在三年内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为丽水革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村内现存显灵庙、朱太故居和朱氏宗祠(即中共丽水县委机关旧址)等三座保存较好的革命遗址。在此类景观设计过程中,景区设计者既可以通过红色文化人文景观等引导游客更好地感受当时氛围,也可以使他们在红色故事中领悟到革命前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可见,在发展旅游建设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务必要深深烙印于景区的建设与规划之中。

  (二)提炼丽水红色、绿色旅游资源

  浙西南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比如,岱后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这里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96%以上,红豆杉、白玉兰、松、杉、枫、毛竹等森林资源丰富,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比例极高。清乾隆时期,岱后村出过长寿明星谢云松(115岁)及其妻李氏(112岁),也是处州1500余年历史长河中唯一一对百十岁的夫妻。村内还较好地保存着香榧、玉兰、红豆杉等古树名木。因此,在全力挖掘岱后村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我们亦要注重绿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构建红色人文景观与优美自然风景融合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使游客能够在游览过程中获得精神、感官的愉悦体验,从而实现旅游的真正目的。

  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带,一些保持原生态环境的欠发达地区往往有着更好的自然环境以及文化资源等。凭此类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再现,该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不仅得到有效的改善,还因为饮食、住宿、代步以及纪念品销售等得到了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计的经济效益。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湖州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为浙西南革命精神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还借助“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完美融合,进而使红色资源在与绿色资源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和谐共生,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提升。

  二、传播红色革命精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红色文化得以弘扬的重要保障。因此,党和政府想要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就必须要传播红色革命精神,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引导价值。然而,想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就要意识到红色旅游的政治作用,努力将其政治引导价值最大限度挖掘出来。其次,我们要认识到红色旅游的巨大经济效益。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足够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解决更多有丰富待开发旅游资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状况,使当地居民获得更高品质的工作和生活。党和政府亦要为当地红色旅游资源“造势”,使该地旅游资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关注。唯有如此,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才能更好地被挖掘出来。

  (一)红色旅游的巨大政治作用

  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红色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人民群众、党员干部、领导等更加紧密地团结到一起,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共同奋斗,还能有效增强国家和人民自信,提升祖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此期间,红色旅游资源为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在一系列红色旅游资源的熏陶下,人们不仅能够对祖国过往的艰苦岁月产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还能在忆苦思甜的过程中萌生出一股更加积极、向上的坚定信念。与此同时,在红色旅游中,党和政府不仅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更好地理解革命精神,还能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深深铭刻在民众的心里,使人民群众在坚定跟随党的步伐时更好地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二)红色旅游的巨大经济效益

  就革命老区的真实发展情况而言,很多革命老区因为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远远落后于其他乡镇或者地区。倘若能够借助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的话,当地的红色资源优势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将精神财富转换为物质财富,从而为革命老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在红色文化开发建设中展现红色资源的资源优势呢?对此,本文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讲解。

  (三)丽水的红色旅游资源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地级市,丽水市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考验。如今,“浙西南革命精神”已然成为激励丽水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困境的力量源泉。抓好丽水地区的红色旅游建设,促进丽水旅游业的发展对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促进丽水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想要有效挖掘丽水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及其教育价值,国家、地方政府不仅要加强对红色旅游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还要在塑造旅游品牌的同时打造地区旅游特色。比如,地方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为红色旅游资源以及红色文化价值的发挥做好科学的规划与部署,在建设、开发红色资源的同时督促旅游政策的实施。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根据景区特色、景区线路特征等因素拟定恰当旅游主题,开发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纪念产品,努力构建更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以确保游客能够在主题引导下对革命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领悟。比如,在岱后村的旅游线路规划中,设计者可以根据岱后村依山傍水的地理特色拟定建铁索桥、修建两岸栈道、新建小型景观蓄水坝以及新建石板桥等策略。这些建筑不仅与周边环境更加和谐地融合到一起,为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还使游客借助周边环境对革命先烈的处境、意志、精神等产生更深层次的领悟。

  在此期间,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地方政府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务必要做到开发与保护兼重,使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完美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轻松、愉悦的游览体验时也能使他们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比如,在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开发中,省政府应当做好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在给予红色旅游发展创造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到红色旅游的建设、经营之中,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扬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绿红结合,深度挖掘丽水潜力

  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旅游资源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丽水市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必然要求。倘若能够在城乡规划中将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紧密结合的话,地方政府不仅能够在为丽水人民创收的同时为其创设更加优美、贴近自然的生活环境,还能在最大限度上挖掘出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教育价值等。

  (一)深度挖掘绿色产业资源,带动旅游景区周边经济发展

  无论是就生态环境而言,还是就农民人均收入而言,丽水市在浙江省内的排名始终名列前茅。这一成果既得益于丽水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受益于丽水对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的积极探索。多年来,丽水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奉为圭臬,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开发的过程中让山、田、林、水,甚至于空气都成为有价之宝,促进了丽水经济的腾飞。为了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实,丽水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高效的措施,使高质量绿色发展与生态产品价值一举双得。

  在政府的积极扶持下,“两山公司”“两山银行”“两山金融”“两山基金”……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生长,为“既得金山银山,又得绿水青山”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期间,为了促进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的融合,景区不妨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旅游主题等的基础上利用与之契合的人文景观建筑展现自然与文化融合之美。比如,在岱后村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可以根据两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拟搭建索道桥;在借助仿旧材料修复显灵庙时,设计者亦可以综合考虑显灵庙地理位置、周遭环境以及整体视觉呈现等因素的基础上将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其中。如此一来,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显灵庙的故事相结合必定会使得这个景点更具感染力。

  (二)深度发掘人文资源,宣传丽水文化产业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优秀革命传统的旅游胜地,丽水的文化产业同样繁荣。就拿岱后村来说,岱后村不仅是革命胜地,还拥有一批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如采茶灯便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采茶灯舞以其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配以朗朗上口的曲调而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乱弹,又称“处州乱弹”,它曾盛行于清中叶前后,曾受微剧较多影响,在表演技法上可谓独具一格。这些文化资源的融入不仅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绿色旅游资源的优势挖掘融入了更多的看点,还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淳朴的民风、乡情。

  为了有效发挥岱后村的人文资源优势,促进岱后村红色旅游资源、绿色旅游资源的融合,当地政府在规划、设计中务必要注重革命精神、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比如,为了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性提升,地方政府既可以根据山水布局构建亭台楼阁等景致,也可以根据历史文化、革命遗迹等为当地手工艺(如,编制、工艺品制造等)从业者开辟一方经营乐土,使他们在展现即将消亡的老手艺时也能以此获得一定收入,解决生活困境。与此同时,设计者还可以在景区内科学、合理地搭建娱乐平台。这既能为当地优秀民俗文化(如处州乱弹、采茶灯舞等)的展现与传承提供舞台,又能为游览者选择该地作为旅游目的地提供一个理由。

  (三)开展忆苦思甜体验,追忆革命先烈

  “忆苦思甜、珍惜当下、奋力拼搏、创造未来”是挖掘红色资源,展开红色教育的重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当地政府既要在保护红色资源(如红色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复原性修复,又要增强周边环境的一体化建设(如水泥仿竹栏杆、革命年代标语),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当时的生活场面、建筑、街道特色等。比如,田埂道路改造时应简单修复,以修补为主,采用素土夯实,体现农村风貌;至于坍塌、濒临坍塌的墙体需要铲除缝隙中水泥修复痕迹后进行修复如旧,用泥土做墙饰面,以确保能够为游客带来村愁记忆……这些红色景观的如实修复不仅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当时环境,使游客在切身体验红军所面临的时代处境和自然处境,还能使游客在野外宿营、红军食堂等生存体验中真实还原红军的衣、食、住、行等。如此一来,游客不仅能够从吃、住的内容上感受红军住宿、饮食之简陋,还能在红色故事中领悟到新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未来生活之中。

  (四)绿红结合,为游客提供多种体验

  借助于红色资源、绿色资源的有机融合,景区不仅能够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游览体验,还能使他们在山水风景游览中对红色革命精神、红色文化等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为了促进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革命地区的资源优势,可以兴建为游客提供就餐的红军食堂。该食堂食材主要可以采用当时种植的红番薯、玉米、高粱、青稞面、青菜、秋茄子等为主,让游客了解红军在抗战期间的伙食;桌椅以木制旧板凳为主,众人围坐一圈,烘托气氛,让游客充分体验集体就餐的军旅生活;服务人员身着“红军”服装、在墙壁上挂上珍惜粮食,增加就餐氛围。与此同时,红色旅游村还可以将编草鞋、报纸印刷、红色传唱、军训操练以及战地野营等红色实践活动引入景区文化建设中。如此一来,游客不仅能够在颇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景观中缅怀革命精神,还能在编草鞋、军训操练以及战地野营等亲身实践中体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到新生活中。

  总而言之,对于旅游景区而言,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的有机融合不仅能使景区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还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之中,我们务必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在红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保护绿色资源(植被、水源等)不被破坏、污染,从而最大限度上发挥景区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