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下辖的七县一区一市均为革命老根据地县。作为浙江省内具备深厚红色基因的地级市,丽水是一片灌注了光荣革命传统、丰沃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
1927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地区开辟了第一个地方组织,宣告了浙西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序幕。1935年1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先遣队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局势围攻下惨遭失败,以突围部队为基础组成红军挺进师,调转方向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当时正值全国革命低潮期,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和政委刘英带领着全师游击队成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奋勇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不仅扭转了红军被围攻的被动局面,并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于1935年5月创建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创立的三年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展开了三年游击战争,掀起了浙西南革命斗争的高潮。并在革命形势的持续好转中,将战斗的足迹延伸至浙中、浙南地区,逐渐在浙江站稳了脚跟,使浙江这片土地上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在严峻形势和险恶环境下,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英和粟裕同志英勇领导下,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挺进师依靠高昂、坚定的革命斗志,纵横决荡,不断把斗争引向胜利。在此过程中,浙西南游击队员得到了根据地人民的广泛支持与拥护,踊跃参军参战,军民同心协力,粉碎了蒋介石嫡系主力部队两次大规模的“清剿”与敌人无数次的进攻,胜利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浙南游击根据地作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南方八大游击区之一,是我党在南方革命的一个战略支撑点。它的创建和发展,不仅是浙江人民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壮举,也在红军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此后,在抗日战争时期,丽水一度成为了中共浙江省委机关驻地的所在地,承担了浙江国共合作抗战的后方战略指挥,也是中共中央东南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局的重要联络地区。丽水在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脚步,自1927年地方组织创建至1949年5月解放,从未间断。
艰苦卓绝的浙西南革命斗争,缔造形成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起源于游击战争,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它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首先,忠诚使命作为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核精神,昭示了共产党人对使命的无限忠诚和矢志不渝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的光辉历程,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和血脉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对党忠诚问题上必须纯粹。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处境中创立,受挫折而不断奋起,经苦难而淬火成钢,闪耀着坚定执着的革命理想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黄富武、王维信、宗孟平、朱宝芬、王屏、李重才、洪家云、刘汉南、方志富、王裔三、李凡林、杨干凡、刘文生、张金发、卢子敬、陈凤生、陈丹山等革命先烈为坚持浙西南、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英勇事迹,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业绩将永垂青史,深深镌刻在浙西南革命精神中。求是挺进是浙西南革命精神最突出的特质,彰显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和出奇制胜、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智慧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浙西南革命战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坚持真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在深入了解实地作战情况、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作战计划的实践中,引领着浙江革命斗争的发展。植根人民是浙西南革命精神最重要的指引,诠释了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竭力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赤子情怀。红军战士深入群众,真心对待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共同谱写了军民携手抗敌的乐章。
“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三种精神间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忠诚使命源于植根人民的深切情怀,坚定着求是挺进的誓死决心;求是挺进引领完成忠诚使命的责任追求,实现植根人民的宗旨要求;植根人民方能执着于忠诚使命的不变信仰,催生着求是挺进的不竭动力。它们有机统一,构成浑然一体、缺一不可的整体。
二、“红绿融合”战略与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结合
(一)“红绿融合”战略提出的背景
2019年,丽水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该《规划》的推出,确定了丽水这座红色革命基因城市打造红色文化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总定位。“红绿融合”战略的制定作为全国首个“红绿融合”系统性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鲜明的开创性和示范性,它也成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丽水样板”。
1.丰富的红色资源
作为红色老区,丽水市拥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保存着众多的革命文化纪念地、革命家故居和纪念馆、革命文物等。根据《浙江省革命遗址通览》(丽水市卷)全市共有革命遗址429个,占全省总数20.83%;重要历史事件和机构遗址215个,占全省总数31.57%;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147个,占全省总数22.1%;其中列入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3个,占全省总数17.81%;拥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个。从以上数据来看,丽水作为一个典型的革命老区,下辖的各县(市、区)均拥有丰富的革命遗址。其中,遂昌、松阳、龙泉为红军挺进师的重点活动区域,庆元、景宁为闽浙两省红军共同活动地区。丽水市在浙江省革命遗址中呈现为红色资源丰富的特征。
作为文化资源的一种物质形态的载体。红色资源和语言、文字、服饰等中华文化的载体一样,都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它们极大地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可以说,红色资源丰富对于丽水市实施“红绿融合”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红色传统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文化作为国家、民族之魂,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筑基于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奋斗实践的红色文化,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多次考察革命圣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将红色血脉发扬光大。
经久不衰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中,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汇聚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代表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铿锵奋进的精神养料。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不仅是红色文化的现代激活,而且也将指引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断进取、不断突破。
(二)“红绿融合”战略与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结合
《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丽水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全面推动‘丽水之干’的自觉行动”要求,全面推进浙西南革命精神对“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打造红色文化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板”。《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丽水“红绿融合”的脚步将再次提速,红色精神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前路将更加明晰。
1.谋划打造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引领平台
2011年6月28日,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大猷街135号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内展出的文字材料、照片、老物件,重现了上世纪民族存亡之际,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担当胸怀。“赤血染黄花,磷光照万家。”第一展区内陈列的缙云共产党员蔡鸿猷在就义前所作的诗,以其大无畏的牺牲与奉献精神,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的敬仰与共鸣。
除了已成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原有的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刘英旧居、刘英小学、万象山革命烈士陵园等核心资源外,丽水市委正积极筹划挺进师纪念公园,着力打造浙西南革命精神学习体验的第一站和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传承引领地。相信在这些红色文化纪念场馆的精神引领与革命先烈光荣革命传统的影响下,浙西南革命精神定能推动丽水经济建设迈向新台阶。
2.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小镇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基地
“发展红色旅游,是深化莲都区城市内涵的重要举措,我们把红色旅游纳入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精心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秀山丽水的同时感受革命精神,有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据莲都区旅委主任刘海勇介绍,自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发展,不断增强山区和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后,丽水市更加明确了“红绿融合”的发展方向。在“红绿融合”战略和《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的指引下,遂昌王村口、龙泉住龙、松阳安民——枫坪、庆元斋郎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小镇以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为主导功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遂昌县王村口镇,毗邻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九龙山,村落内依山傍水,自然风景优美。又因坐落在乌溪江上游,王村口镇自清代康熙以来便是水路运输口岸,贸易兴盛,人烟稠密,村落发展繁荣,至今还保留着完好的古镇建筑群落。2020年4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开发布第四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国家试点项目名单,遂昌县王村口镇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经前期竞争性申报,以专家评审第一的成绩入围。王村口红色旅游示范小镇系浙江省唯一入选的项目,是全国9项其中之一。
在“红绿融合”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王村口镇这座拥有着历史人文之美的古老村落焕发出了时代的青春气息。在王村口镇的1935文旅街区,临街而设的一爿爿小店中,当地的老手艺人用传统手艺制作棕榈、编织竹篓竹筐,游客除了可以购买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也可以体验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在王村口镇桥西古街和月光山,矗立着弥漫着红色气息的粟裕将军的纪念碑和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王村口镇,除了浏览红色纪念馆,参观者与进修者也能体验到寓教于乐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干部培训中心、研学基地“遂昌燎原红色教育培训中心”。一套红军装穿在身,一顿红军饭暖在心,一首红军歌铿锵激昂,一段红军路受益匪浅。
红色小镇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基地平台的推出,弥补了丽水市原有的红色文化产业挖掘不深、红色资源缺乏体系化整理的缺陷,将红色革命历史、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融入红色小镇的民风民俗中,把红色旅游项目做成红色革命生活沉浸式体验项目,进一步提升“红绿融合”的深度与文化意蕴。红色小镇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基地的落成宣告了丽水市在“红绿融合”战略的推动下,成功地完成了将红色革命热土中蕴藏的信仰如磐、忠诚如铁、意志如钢的革命精神向奋斗如火的“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的历史使命,丽水正稳步走在一条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红绿融合发展道路。
三、“红绿融合”战略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点赞丽水:“浙江丽水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这是对丽水市多年来坚持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的肯定。自2019年确定实施《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以来,丽水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常态、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秉持浙西南革命精神,突出思想教育功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积极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以实干精神精彩书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时代答卷。
首先,“浙西南革命精神”蕴含信仰的磅礴伟力。自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员的重要作用:“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喻成“钙”,要求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求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不断坚定信念、砥砺初心,不断推进自我改造、自我净化,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攻坚克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奋勇工作。
“红绿融合”战略的实施始终强调从“浙西南革命精神”中汲取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加强自身精神修养的终身课题,作为党性锻炼的核心内容,作为砥砺“丽水之干”的注魂工程。这就启示了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绿融合”战略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短板和问题要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应对,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啃硬骨头。只有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信仰之花才能绽放得更加鲜艳。
同时,“红绿融合”战略的实施着重肯定了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关乎到红色江山是否永不变色的问题。
《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中明确指出,丽水市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与“红绿融合”战略立足点在于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两大重点,任务之一是构建浙西南革命精神教育体系,突出强调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在当代的思想教育意义。通过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及村镇,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优化红色旅游服务体系,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红色旅游宣传营销等5项子任务的开发建设,浙西南革命精神与“红绿融合”战略得到更好地融合。
最后,“红绿融合”战略的实施侧重从“浙西南革命精神”中汲取以群众为根基、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智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全市人民在奋力书写“丽水之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代答卷中建功立业。当前,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仍存在一些不足:革命遗址保护、修复资金不足;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与革命遗址的保护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许多革命遗址或因年代久远,无人管理,或因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得不到很好的保护等。在严峻的发展形势面前,“红绿融合”战略的实施要求党员干部更应铭记“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立场,矢志不渝坚持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构建梯度递延的改革体系,开展国内生产总值与生态产品总值的“三双三进”(双核算、双运用、双提升;进规划、进决策、进考核),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三要素协同发展,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不断开辟新时代“两山”发展新境界。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