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风物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丽水风物
“灵宝仙坛”
日期:2020-01-17 10:28    来源:丽水史志(2019第4期)   作者:黄育盛 浏览量:

  儿时的记忆总是根深蒂固

  母亲英明,在江边的村子嫁了一个姐姐,于是,我的童年就常迂回在这村了。这村土名叫做隔溪山,坐落在瓯江上游滨江北岸的窝地之中,这里江风送爽,绿树婆娑,碧波荡漾,风帆摇曳,美如秀丽的山水画卷,村子规模不小,当年乃大源乡政府所在地。我喜欢这个村子的理由并非这些,而是因为我知道一件事。

  一九七八年,爷爷去世,大人们从隔溪山村请来了“细佳先生”为爷爷做功德道场,据说要偷偷做,不然会被乡政府处罚,所以,我就认为“细佳先生”是一个神秘人物。“细佳先生”正值壮年,身材瘦小,眉清目秀,宛如学生模样。听其念唱,吐字清晰,特别在胡琴的伴奏之下,更加婉转悠扬。大人们说,这个叫 “灵宝仙坛”道场,民国年间,他的爷爷 “文隆先生”道行高深,法力无边,做功钢柔有度,细腻恢弘,当年名盛瓯江,上至龙泉,下至温州,无论穷家、富家,都争相来请“文隆法师”做功德道场,经他做过的道场,吉利非凡,世代昌盛。他当年的法力,隔代直传其嫡孙“细佳先生”。

  由于上学、生计之故,当年的掂记似乎淡去了,专程寻访“细佳先生”已在四十年之后。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海英教授找到我,想共同研究丽水的地方道教,于是,我与她一同驱车来到现在的渡蛟村。当年的隔溪山村早已被紧水滩水库淹没,而“细佳先生”并未像其他人一般迁往外乡,而选择了后靠,或许是对乡土的眷恋,抑或是难于割舍先祖的“神洞”。 “细佳先生”的土屋建于库边的山塆之中,土名叫杨梅坑,远远望去,灰暗的小院独立于荒山之间,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我默叹无情的库水湮灭了千年的物质与非物质文明。走进屋内,农家生活用具随意堆放,似乎有些零乱,除了一只电饭锅,未发现有其它现代化的设备。中堂之间,最精致显眼的就是他家的祖宗香火神龛了,虽然被烟火熏黑了,但红纸书写的墨迹依然隐约可辨。“细佳先生”拖着有些艰难的脚步,晃着佝偻的身子,接待我们,他说自己患“半边风”已好几年了,现在难于出去走动。“细佳先生”瑞生于一九四一年九月十日,现已七十八岁高龄,虽然历经沧桑,但从他的眼神之中,似乎能读出他当年的风采。由于我与他为熟人的关系,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依旧拖着艰难的脚步,从楼上搬来他的家底(经书),让我们拍照,并娓娓道出他家的传承历史。

  “细佳先生”为乡间的号名,真名为王定真,法名为法真,系太原郡。《王氏族谱》阐明:“我王氏均自福建上杭,于前清雍正季年(1725)迁来龙邑廿二都,散居于田铺、外车(即隔溪山)、渡蛟、半屋后、横山头、二滩坝(于松阳大东坝镇)等处。开基始祖虽各不同,而溯其本源,皆一世祖九郎公之后裔也。”谱中有古椤林颖川氏题诗云:“村住车外,庄名外车,傍溪築室,数十人家。屋叠山腰,门临水涘,黄岡竹楼,仿佛相似。夕照清虚,朝暾掩映,最爱蟾圆,夜明如镜。景涵万象,村写一图,舟帆上下,不亚西湖。”又箬溪町东海氏国兴题诗云:“列居数十屋参差,后傍山坡前傍溪。门闼双堤分子午,毗邻两涧镇东西。日观舴艋随风逐,夜听鸱枭带雨悲。欲问屯中人姓孰,三槐后胤闽迁斯。”从清朝的载录之中,证明了我童年记忆的准确,也着实可见,当年王氏及隔溪山村在瓯江流域的显赫地位。

  前清时期,法真先生的太爷爷名叫王日恩,为乡间出色的秀才,由于进贡选举落第,而选择了学习道法符箓,成为了一代宗师,法名法应。后传法其子王文隆,法名法昌。王文隆先生则隔代直传其嫡孙王定真,法名法真。王定真先生从少年开始,一直跟随祖父出入功德道场,经祖父言传身教,颇得真传。二十五岁之后,由于受“文革”的影响,中断十余年的道场生涯,然而他始终未放弃学习道术,于家中默默念唱修炼。现在,王定真先生已授法其嫡外甥张安林先生。张安林先生法名法显,为牛头山脚坳背自然村人,生于一九六五年七月初九日,从一九八八年九月开始跟随法真先生学习斋醮、丧亡超度等道场科仪,至二零一七年四月初三日道法天成,并举行奏章请职法会(开天门)。

  在法真先生的经卷中,存有昭庆寺大字经房慧空印造的《太上诸品真经》,落款注:“此经依印板刊本抄录,并无一字差错失落,后学抄传,遵依本式字样,不致有误。同治甲子年(1864)广灵靖羽人王日恩敬抄传。”说明王日恩先生的学道时间应当在清同治年间。在其它经卷的落款中,有“道光三年(1823)岁次癸未威灵洞羽人倪法泰录”字样,据法显先生说,倪法泰为大源乡黄衕村人,当年王日恩先生可能即从师于法泰先生。黄衕村建村于明代,王氏、倪氏共居,中现存明王尚书殿及尚书墓。两姓详细的迁徙年代、始祖之名均已无考,最早有记录的为佰廷公,生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六月八日戌时,卒于清顺治十年(1652)十月十三日,安厝未详。配倪氏,生于明万历壬寅年(1602)八月十三日卯时,卒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八日戌时,厝黄弄村王姓祠堂后山。推测王氏的建村时间当于明朝万历年后期。在法真先生的经卷中,亦存倪法泰先生抄录的经卷序文:“……诸厥生将遍刻经律论,以补前人所不及,因举此属于予,予依集要而重加参定,以成善本。庶登坛者,知三业相应之谓,玄门手之所结,必端必严,毋拈弄舞扬而类灭。口之所诵,必真必正,毋散乱想而亏正观。然后心与口协,口与意符,意与心会。而以此度众生,亦可以自度。功德不可思议,玄门道众愿相与谛审,而力行之。以为序。旹万历三十四年(1606)岁次丙午仲夏望三日三洞羽人孙道元订(板存杭城玛瑙寺,仰三房印造流传。)”说明,明万历年间的经卷版本已正版传承至倪法泰先生处,同时,倪法泰先生亦遵从孙道元先生治学严谨、口意相符的道学风格。

  祖传四代的“灵宝仙坛”渊源何在?总想探究一番。隐约之中,我们读出了法真先生家神榜(神洞)上书写的文字:

  中书:天地君亲师三清法主三教圣贤莲台座位。

  右书: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之神位;闾卯二洞传度宗师之神位;寨主都监张五元帅之神位;威灵洞天将兵马位。

  左书:北极玄天镇武上帝之神位;陈林李感应三位夫人之神位;本境福主随行香火之神位;广灵靖历代宗师位。

  三清乃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即: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灵宝仙坛以三清作为法主,可见它是中国道教的主脉传承。“闾卯二洞传度宗师”则直接道出了灵宝仙坛的法脉传承。民间传说,闾山在闽江之底,凡人看不见,唯独精通闾山正法、道行高深的道士和有道缘的心善之人才能看到。如闾山派天威法坛《开坛科》曰:“闾山原在江中心,要开之前三年春;三千年满开一度,有人得见闽江清;自古有缘相会遇,闾山开时救万民;天威法坛传角韵,祗迎圣驾降来临。”闾山法派供奉闾山九郎、临水三夫人(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等诸神,并且吸收了灵宝派、茆山派等诸派的符咒科仪,是中国道教的重要流派,分为红头师公和乌头法师。红头师公主要以驱邪收妖,消灾解厄为主,而乌头法师则以超度亡灵等法事为主。闾山派是华南道教一个重要流派,以闽浙为中心,流行于福建、台湾、广东、浙江、江西等地。卯山位于松阳,昔为唐朝著名道士叶法善修炼之所,唐初,卯山一度拥有着层层叠叠、金碧辉煌的观宇。叶法善(616-720)字道元,松阳人,深究道教精义和方丹金石之术。于高宗、则天、中宗历五十年,往来名山,常应召入内廷,被尊为上宾。开元八年(720)老死在长安景龙观。二十七年,唐玄宗李隆基作《叶尊师碑记》悼法善。以上说明,灵宝仙坛属于闽系闾山法派与松阳卯山法派的混合体。“威灵洞广灵靖”应当是明万历年间某位道家祖师设立的家传主法之神洞,后传倪法泰先生,同治年间传至王日恩先生,一直沿用、供奉至今。

  法真先生的道印为王日恩先生当年的旧物,木雕而成,约两寸见方,正面为篆字“灵宝仙坛”,反面为篆字“雷霆都司”,侧面为篆字“道经师宝”。 法印是中国道教最重要的法器之一,是历代的道师们遵照道教信仰中三清诸神的名号、鬼神司府的称谓及重要道经的内容而刻造的各种印章,象征着天界、地界、冥界的神仙真灵的权力和威严。《上清玉府五雷大法玉枢灵文》中记载:“雷霆都司,乃北帝专司之所列官分职,佐玉机之政。凡世间水潦旱魃,悉请玉枢院禀听施行。” “道经师宝”即道家三宝,又称作三归戒,《道教义枢》云:“一者道宝,二者太上经宝,三者大法师宝”。“道经师宝”所代表的即是道教崇拜的最高道境。在松阳县的道师之中,则广泛使用“灵宝大法司”印,“灵宝仙坛”印,可能是当年云和道师的谦虚之作,抑或是其它理由而改变,则不得而知。在《上清灵宝大法》中记载:“故依本法,止用灵宝大法司印。今既进品洞玄,佩中盟录,行灵宝法,则职位已重。除拜章外,上而奏牍,下而关申牒帖,行移告文符录,三界十方之曹局,九州四海之冥司,九地重阴洞天仙治,幽显所隶并用灵宝大法司印,实本职执法之信也。其可推以他印耶,应申奏文状方函,并上下一体施用。惟章牍并章函,用通章印而已。若遣章关牒,亦用本职印耳。” 在法真先生的历代传抄经卷中,有《太上诸品真经目录》及各咒,上卷:清静妙经、消灾妙经、禳灾真经、玉枢宝经(附诰号)、北斗真经(附诰号)、三官妙经(附诰号)、真武妙经(附诰号)、弥罗宝号、太乙宝号。中卷:高上玉皇本行经、玉皇心印妙经。下卷:度人妙经、救苦妙经、生天妙经、生神玉章、禳火真经、天仙玉女经、平安灶经、禄库五斗受生。从中可见,灵宝仙坛所用的均为中国传统道教的经典真经卷,并无其它特别的经书。灵宝仙坛属于何门何派?似乎难于分清。

  中国道教流派众多,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角度,均有不同的分类。根据现行的学术论调,现存的主要有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道派,也称全真教和全真道,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被天下奉为“太上玄门正宗”。该宗嗣太上老君遗教,秉东华帝君演教,承正阳帝君钟离权和纯阳帝君吕洞宾二祖传教,开宗于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以全老庄之真为宗旨,从更高的地方向老庄回归,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正一派有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之分,均以天师道为代表,一般而言,天师道也称为正一道。宗坛江西龙虎山,符箓三山为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灵宝仙坛是否与正一道派之灵宝派有关呢?

  灵宝派尊葛玄为初祖,创始人为东晋人葛洪的从孙葛巢甫,以传《灵宝经》及灵宝济法而得名。《真浩》卷十九曰:“葛巢甫造构《灵宝经》,风教大行。”葛巢甫自称得葛玄-郑思远 -葛奚-葛梯-葛洪-葛望等一脉真传,又将灵宝大法下传任延庆、徐灵期等,从此“世世录传,支流分散,孳乳非一。”在丽水南明山,现存摩崖石刻,其中“灵崇”二字,书法遒劲,相传为东晋葛洪所书。葛洪是中国最著名的道教理论家,著有《抱朴子》,传说他曾在处州辟谷炼丹。灵宝派道术以符咒、科仪为主,就此而言,它接近天师道,亦受上清派影响,讲习存神、炼气、诵经之术。该派在教义上颇受佛教大乘经义的影响,强调“普度一切人”,视《灵宝经》为“大乘之法”。在其经文中随处可见三世轮转、善恶因缘、罪福报应、检束三业、度劫更生、涅槃灭度、修功德、奉戒律、造福田等说教,从而使道教理论发生了重大变化。劝善度人、斋戒科教是灵宝派最显著的两大特点。在法真先生所传的《开经偈》中有:“寂寂至无宗,虚时刦仞阿,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罗,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可见灵宝仙坛确是大乘之教。

  灵宝派擅长斋蘸,由陆修静传下的灵宝古法,经唐代张万福、杜光庭等发展,成为道门施法的基本准则。入宋后,林灵真、宁全真、金允中所编《灵宝镇教济度金书》、《上清灵宝大法》合计多达四百二十五卷,明代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亦有七十二卷,详述了道教斋醮的各种科仪轨范,因此,它在民间非常活跃。灵宝派的经书中,前期以《灵宝五符序》、《灵宝赤书玉篇真文》为代表,后期以《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最要。《灵宝度人经》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旨,不仅为该派所重,亦为各派道门及信徒奉为万法之宗、群经之首。

  目前为止,我们无法查证灵宝仙坛与灵宝派的直接传承脉络。然而,从灵宝仙坛所用的通用版本经卷中,发现许多的版本均与灵宝派使用的经卷相同,最有代表性的是《灵宝度人经》,在本县的多个法师家中,均发现该经卷。可见,灵宝仙坛与灵宝派必定有自然传承的关系。其实,在民间法事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不是经卷,而是科仪,且科仪种类繁多,不同的洞、靖均有不同的科仪,根据各道场的不同而设置不同序列。丧事功德场有发表、拜忏、破狱、招魂、十殿、判台、送神等科,而各大科之下,又分有小科的念唱词。以灵宝仙坛威灵洞广灵靖斋醮道场为例,其大致的科仪程序如下:

  一、发表科,主要有:香讃、宣诚意、宣追魂关、玄门度亡接圣建坛等。

  二、消灾科,主念太上消灾星辰宝忏。

  三、玉皇宥罪赐福宝忏科。

  四、度星解厄科,主要有:上坛舆讃、开经偈、救苦经、丰都咒、功德度亡咒、五星咒、八卦咒、金刚咒、烧纸咒、请主坛法司等。

     五、蒙山台科,主要有举香偈、台下偈、教有真言、净地偈、诵唵字斗母咒、诵西天竺国号、次入赴感神咒、请三宝、香花请、施食、外出施食、诵玉清惠命啟请神咒、回向偈、叹孤等。

  六、判台科。

  七、还库、送亡灵、结束收坛。

  各家法师之间,通过数百年的创建互融、潜移默化,形成了诸子百家的道书科仪。从唱词、语音、语调、韵脚等层面,不断地向本区域方言贴近,且不断创新和变化,如安仁、龙泉方向的道士,即使用龙泉腔语调和唱词,云和的道士即用云和腔的语调和唱词。以判台科为例,灵宝仙坛近代的变化如下:

  法真先生判台科:此致饱满天尊、外面汝等孤魂众、六道四生群:吾今施尔食,各各受得食,吾今施尔供,各各受得供,吾今施尔年粮月粮,各各共享。吾今施尔生天经、得道经、无量度人经、通串经、救苦经、亡衣亡桥、金银钱钞,各各平等均分、平等均用,不许强者全有、弱者全无。听我叮咛,听我嘱咐,欵欵端坐寒林之中,男归左步,女居右傍,男女不可混杂,殊属不便。口含法食,耳听凡情,不是上年叩许,不是今日(夜)拜还,今据浙江省(道)……诚意白云,吾今普施河沙法食,各各充饥饱满。坛下孤魂等众,从容受食,原吃者吃,原支者支,原担者担,原挬者挬。欵欵端坐寒林之中,你今当降福邻里,切莫兴妖,一莫提抱其种子,二莫作以闲游,不可惊鸡,不可弄犬,不可挨墙靠壁,不可抛砖打瓦,不可东荡西游,不可送梦作祸。吾今赐尔,一饱一醉,牛羊累累,谷米有陈;二饱二醉,宅堂兴旺,风水回还;三饱三醉,出富出贵。坛下孤魂等众:你今受食之后,饥来饱去,欢来喜去,渴来饮去,好来者好去,善来者善去。天道来天道去,地道来地道去,神道来神道去,人道来人道去,鬼道来鬼道去,畜道来畜道去。有山岩归山岩,有六洞归六洞,有龙楼归龙楼,有凤阁归凤阁,有钱庄归钱庄,有纸库归纸库。有坟者归坟,有墓者入墓。无坟无墓,东岳泰山门下逍遥之路,拜谢天恩。低头去!去!去!

  库北法兴先生判台科:吾今施你食,个个受得食,吾今赐你供,个个受得供。口含法食,耳听凡情,你则听明。男归左转,女归右边,不许男女相杂,搂歪不便,要欵欵端坐,低头受食。则你听明,今据大汉共和国浙江省处州府云和县□□地方居住奉道,今夜功德圆满,法事周全。虑恐裱神挂像,鼓钹声喧,未能受食,未能受财,你再去三清御前,河沙法食,金银钱钞。嘱咐外面坛下六道四生孤魂等众,你今原担者担,原挬者挬,嫌多无减,嫌少无添,平等平均,平等平分。听我叮咛,听我嘱咐,坛下六道四生孤魂等众:一饱一醉,牛羊累累,谷米有陈;二饱二醉,祈保家庭清吉;三饱三醉,祈保出富出贵,风水回还,祈保千年清吉,万年太平。你不可婆啼种子,不可声妖送梦,不可黏墙爬壁,不可抛砖打瓦,不可惊鸡弄犬,不可啼啼哭哭,不可停留三叉路头、四叉路尾、衕头衕尾。你只可眼观,不可手扮。孤魂等众:行则行,去则去,这回不必再迟疑,阆苑蓬壶别有天,此间不是留魂地。天道来天道去,地道来地道去,神道来神道去,人道来人道去,鬼道来鬼道去,畜道来畜道去,低头去,低头去。乌鸦远送千里外,喜鹊光临保太平。有山岩归山岩,有六洞归六洞,有龙楼归龙楼,有祭车归祭车,有棺椁归棺椁,有田庄归田庄,有坟墓归坟墓。无坟无墓,归我泰山逍遥之路。如有发放之者,操起左监坛、右律史,摇徵兵,铜马铁索,铁索乱缚。左班三泱,右班七泱,九龙九虎仙兵,十恶无面目大将军,上搜梁权瓦片,下搜地泥七尺,左搜腰盆地狱,右搜门窗户扇,前搜牛栏马厂,后搜鸡笼鸭栖。梁上梁下,明楼暗阁,酒缸醋罎,间间格格。前厅后厅搜捉妖精,前堂后堂收捉殇亡。前间后间收捉伤风咳嗽,乌痧泻肚,远配外方。低头去!去!去!(三师退台,三清坛前,做立鼓钹三通,安奉三清案。)

  有些道士嫌它太长,则改为简易版本,大意如下:

  台下六道四生孤魂等:天道来天道去,地道来地道去,神道来神道去,人道来人道去,鬼道来鬼道去,水道来水道去,火道来火道去。仰头来低头去,低头去,低头去。有山岩归山岩,有六洞归六洞,有龙楼归龙楼,有凤阁归凤阁,有田庄归田庄,有祖窟归祖窟,有山龙归山龙,有油车归油车,有水碓归水碓,有铁炉归铁炉,有山寮归山寮,有瓦铺归瓦铺,有板厂归板厂,有麻车归麻车,有棺椁归棺椁,有坟墓归坟墓。有坟归坟,有厝归厝,无坟无厝,归我泰山逍遥之路。前堂后堂搜出殇亡,前厅后厅捉出妖精。如不听我示,左监坛,马元帅,麻绳乱缚。低头去,低头去!

  而安仁、龙泉方向的有些道士,则将其改为演戏时包公扫台的唱词:日同同月同同,黑面龙图包相公,王朝和马汉在身边,张龙赵虎立朝堂……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各先生所编制的科仪则大相径庭。如康熙肆拾壹年十月嚴達坊抄录的《灵宝天皇醮科》(可能为景宁方向人编写,后附。),则已经完全从民间去病消灾的需求出发,或说已偏离了道家本质,失去了灵宝仙坛固有的存神内容。

  综上所述,灵宝仙坛是中国灵宝派道教的重要分支,它以正一道派的基本经卷为基础,吸收了正一道之灵宝派的仪式、存思、密咒、符箓、捏抉等基本道法;它主张先度人后度己、兼济天下、普渡众生的大乘思想;它并非某一个人的直系传承,而是吸收了数百年来民间道家自编自创科仪、经忏、符箓经典的综合传承体;它来自于民间,同时服务于民众,区域针对性较强,同时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数百年来与民众的生活水乳交融,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及生存土壤。

  (作者单位:云和县政协办)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