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红色浙西南>教育基地
第三批丽水市党史教育基地简介
日期:2019-09-03 15:25    来源:丽水史志2019第1期    浏览量:

中共浙西南特委旧址(龙泉市住龙镇红星村西坑自然村)

  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旧址由特委机关旧址、特委会议旧址、历史纪念亭等组成。1936年6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决定重建中共浙西南特委,许信焜任特委书记。许信焜率部队和特委人员以住龙镇西坑村为驻地,部队驻扎在西坑的天星寺,特委在西坑的范家宗祠召开会议,决定恢复中共龙浦县委,同时建立中共龙(泉)()县委。是刘英、粟裕、许信焜、李重才等红军挺进师领导人战斗过的地方。

  近年来,在中共龙泉市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住龙镇党委、政府,原西井村党支部、村委会对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旧址进行修复,并打造成了红色记忆馆,馆内包括文物、图片、史料、陈列文字说明生动丰富,对外免费开放,供游客参观学习。还修复了红军炮台、红军指挥部、练兵场、苏维埃政府等遗址,新建了蜂文化长廊、红色革命广场、感恩堂等景点,并且打造了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导览图、景物介绍牌、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接待中心、景区休憩点、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2019年,为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中共浙西南特委旧址

  中共龙泉县委旧址(龙泉市岩樟乡坑源底村)

  19382月,中共浙西南特委决定成立龙泉县委,下设道太、八都两个区委,傅振军任县委书记,道太区委联络点设在坑源底邱元高家。19399月,傅振军调处属特委工作,宣恩金接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迁址到岩樟乡坑源底村邱元高家。19412月后,因国民党实行“反共、剿共”的反动政策,对共产党基本地区进行“清剿”,县委机关人员时有转移至山棚居住或其它村庄情况。19424月底,因形势恶化,龙泉县委领导撤离龙泉,该旧址是革命时期龙泉县委驻留时间最长的地点。 

  中共龙泉县委旧址(邱元高烈士故居),建于 1890年,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土木结构两楼建筑。 20137月开始,在中共龙泉市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岩樟乡党委、政府,坑源底村党支部、村委会对坑源底村63号的中共龙泉县委旧址进行修复。20146月修复竣工,对外开放。2016年,又对二期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现有坑源底村烈士纪念碑、红军剧院、红军食堂、红军亭等设施。2019,为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中共龙泉县委旧址

万山村革命遗址群(青田县万山乡万山村)

  万山村是青田县的革命老区村,曾是红十三军在浙南游击活动的重要根据地。这里是潘香凤烈士的故居。作为一名地下交通员, 潘香凤为保守党的机密,敢于担当、坚贞不屈、临危不惧、英勇就义,体现了她高尚的革命精神和光辉形象。自1928年至1949年间,上级党组织曾先后派出38名党和军队干部在万山领导劳苦大众参加斗争,生活在番薯种洞,身藏在滴水洞,居住在茅草棚,万山群众保护和掩护他们,这是万山人民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结果。 

  近几年,万山村注重革命遗址保护和绿色发展同步,先后对交通总站、地下交通站、滴水洞、蜂桶岩、藏枪树、兵工厂等革命遗址进行立碑、修缮和布展,重新布展纪念馆,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讲解员队伍编写了《红色革命根据地万山》《不屈的潘香凤》等书籍,编排了《万山红》歌曲、《战地山花别样红》等文艺节目,建成了丽水市“红色基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县直机关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县中小学生红色教育基地、红色基因校外教育实践基地。2019,为 

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万山村村口

  

  万山地下交通总站旧址

  吴畲村“红色基因”教育基地(青田县祯旺乡吴畲村)

  吴畲村处祯旺乡西部,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一大队大队长范连辉率部在吴畲活动,将革命星火撒向吴畲;抗日战争时期,在此建立了青田西北部重要党组织——中共吴畲区委员会,统一领导青田西北部革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吴畲为根据地的丽(水)青(田)松(阳)边区武工队在此活动。在各个历史时期先后涌现出了21位革命烈士,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为青田革命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几年来,吴畲村不断丰富阵地内容,已建成祯旺乡革命老区纪念馆、党史文化长廊红军小广场、红军书屋、红色纪念馆、红军路等红色文化项目。还制作影像、教育展板等宣传资料,利用节假日(清明、七一、八一、烈士纪念日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真正发挥吴畲“红色基因”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基地

的作用。2019,为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吴畲村“红色基因”教育基地

  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缙云县壶镇镇高潮村)

  19289月6日夜晚,中国共产党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赵氏宗祠(高潮村后塘路9号)的燕翼小学内秘密召开。各地代表30余人,代表全县25个支部、200余名党员出席大会。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打击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发展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武装。选举产生了中共缙云县委和共青团缙云县委。会后,县委发出了《告全县农民、工人、青年、妇女书》,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秘密印发《介绍新党员谈话材料》和党内宣传刊物《新缙云》,成立“缙云县农民协会常务委员会”,领导贫苦农民开展二五减租斗争。自此掀开了缙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赵氏宗祠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三进二厢式,为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1994年,赵氏宗祠被缙云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8月,赵氏宗祠布置一新,内部增设了许多党建元素。2019,为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赵氏宗祠

  中共处属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缙云县大源镇稠门村江西山后自然村)

   1944年春,处属特委与浙东抗日根据地取得联系。为了加强与浙东的联系,根据缙云党的工作基础比较好的有利条件,特委决定将领导机关迁移到缙云,以缙云为重点,指导各县党的工作。江西山后共产党员李银通家是独户人家,周围环境冷僻,便于开展地下工作,是中共缙云县工委书记林艺圃于1940年5月选定的秘密办公点。在这以后,又成为特委机关的主要驻地和处属与浙东两地党员领导人的联络站,直至解放。他们在江西山后原李银通住宅连续活动近10年时间,为缙云和丽水全境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的贡献。 

  李银通家的房屋建于1908年,占地面积185平方米,总面积226.86平方米。19941月,该址被缙云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经修复、布展,建成为中共处属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2019,为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中共处属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浙东游击根据地纪念馆(缙云县壶镇镇旸村黄弄坑自然村)

  1934年7月,根据中共东阳中心县委指示,缙云县工委开始筹建革命武装,准备创建革命根据地。同年秋,缙云、永康籍的红十三军第三团余部组建浙西红军游击队,活动于永康、缙云、东阳、仙居等县边区,开始创建以缙云县黄弄坑为中心的浙东游击根据地。 

  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第一支队余部转移到永康的金竹降、缙云的黄弄坑等地活动,并在黄弄坑与浙西红军游击队改建的浙西工农红军独立团余部会合,建立中共浙东特委及其下辖的中共缙云县委等党组织,在永(康)缙(云)边界创建了小块游击区。710日,粟裕率领第二纵队到达永康、缙云边境的黄弄坑,与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和浙西工农红军两个大队会合。 

  19941月,红军挺进师一纵队活动旧址被缙云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该地在黄弄坑村祠堂建起“浙东游击根据地纪念馆”。2019,为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浙东游击根据地纪念馆

  虎山革命纪念地(松阳县大东坝镇外大阴村)

  1935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主力在粟裕、刘英率领下,立足松阳开展游击战争,并着手发动群众,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以松阳与云和两县边境的竹溪片为主,开展根据地内的党政群组织建设,土地革命斗争和交通联络情报机构建设。外大阴为其前沿,黄富武、杨林、叶正品等挺进师将士在此活动。 

  7月初,中共竹溪区委、竹溪区苏维埃政府及各乡村党组织、苏维埃政权在此相继成立。挺进师政治连干部、地方工作团成员杨林任区委书记,余良根任组织部长,同区苏维埃主席潘昌利和师政治连干部叶正品等人领导着竹溪片上百村庄的革命工作,于是,虎山坝余良根的家就成了他们活动、开会、办公驻地,并在此设立秘密联络点。

  为了缅怀历史,追忆先烈,2015年,当地集资100余万元,修建了100多米虎山的拒敌战壕炮台、红色长廊、余良根老屋及杨林临时住所和修建虎山三烈士陵园。2019,为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虎山革命纪念地

  大东坝镇党建展馆(松阳县大东坝镇)

  该馆位于大东坝村,大东坝镇政府旁边,建于2017年。既是全县的党性体验教育培训基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全面了解以及展示大东坝镇过去、现在和今后的一个重要对外窗口。 

  展馆分成三大展示区,五个板块一一存史铭志、时代先锋、乡村记忆、党旗引领、继往开来,主要展示大东坝镇自1935年红军挺进师将士进入松阳县,在该镇境内建立中共竹溪区委以来党的历史、党建风采及党史党建文化的积淀, 配备讲解员讲解,以文图解读、人物故事点缀和实物展示相结合,再现身边的凡人小事,从中筛选出感人事迹,树典型、立标杆,传递党史党建文化的红色基因,补充红色营养。基地开辟专门接待场所,以大东坝镇党建展馆为主体,馆内设有参观展示区、党性体检区、座谈讨论区、知识浏览区、配备触摸屏、投影仪、空调等设施。2019,为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大东坝镇党建展馆

  寨山烈士陵园(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寨山路10号)

  景宁畲族自治县寨山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陵园内有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挺进师在当地三年游击战争时的烈士遗骨、闽东红军独立师烈士遗骨和景宁解放前夕追击国民党败军李廷年部牺牲的人民解放军烈士遗骸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为国捐躯的景宁儿女烈士遗骨。 

  为纪念这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1952年,该县在县城西郊寨山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1988,又将纪念塔扩建为烈士陵园。该陵园是景宁人民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2019,为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寨山烈士陵园

  闽东红军景宁馆(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乡炉西村)

  193510月,闽东红军独立师在师长叶飞、第二纵队纵队长陈挺率领下进驻毛垟,开启了闽东红军独立师在景宁的革命斗争历史,至今还留下士本运资、红心凤镳、火烧廻龙、驮坪受难、黄秀大火等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还保存着库头抗战标语墙、忠勇洞、红军桥、陈坪战场、红军纪念亭、无名烈士墓等革命遗址。 

  近年来,毛垟乡将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作为全乡发展的核心来抓,新修叶飞将军雕塑,重修红军路、忠勇洞等革命遗址,建设“闽东红军景宁馆”,整理红色故事《烽火陈坪》,编写红色情景剧《红军在毛垟》,拍摄红色革命宣传片《忠勇魂》等,实现红色历史有形化,打造全县首家红色书屋,推进“红色根据地”民宿等。

  2019,为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闽东红军景宁馆

  浙南﹒闽东红军纪念馆(景宁畲族自治县家地乡坪坑村) 

  坪坑村是景宁县最早的红军战士、共产党员周志苍的家乡,也是闽东红军在浙江南部境内活动的重要地点.村内还保留有坪坑保卫战遗址、红军路、交通站、周志苍故居、周氏祠堂等红色节点,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优良的拥军优属革命传统。 

  在当地的重视下,2017年81日兴建的浙南·闽东红军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是浙江南部唯一一座具有跨区域性题材的综合性闽东红军纪念馆。该馆位于坪坑村中心位置,主体场馆占地300平方,是一座建设面积为420平方的两层仿古木结构建筑,分5个展厅,分别是3个主体展厅、1个廉政文化展示厅、1个实物展示厅,分向浙南扩展的闽东革命斗争、闽东红军浙南游击区的形成、坪坑和白柘垟的革命斗争、领导关怀等四部分内容,以详实的历史文物和文史资料生动记载、突出反映闽东党组织领导浙南人民开展土地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 2019,为丽水市第三批党史教育基地。 

   浙南闽东红军纪念馆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