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经验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交流>先进经验
浅述丽水城区革命旧址保护和“龙头”作用的发挥
日期:2019-12-31 15:07      作者:钟春雷 浏览量: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随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攻占中国最大都市上海,进而把铁蹄伸向浙江大地,从此浙江开始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广大浙江民众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所蹂躏。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1937824日,刘英派出的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谈判代表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刘建绪代表在温州申江旅馆谈判达成的五项协议。1014日, 坚守在丽水山区的原红军挺进师指战员在粟裕的率领下,以闽浙边省军区名义毅然选择和遂昌国民党县政府当局谈判,并达成四点共识。两次谈判内容基本一致,东西呼应,共同决定着浙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结束,浙江全面抗战的开始。自此,粟裕率部集合的队伍赴平阳和刘英率领的队伍会合,接受新四军整编,从而结束了浙江国共两党对抗的局面,开始浙江国共合作抗战的新局面。19393月,中共浙江省委从温州迁入丽水,至19414月省委迁往温州。在此期间,丽水城区在浙江乃至中国南方抗战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丽水城区是丽水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中,必须突出丽水城区的红色文化地位,发挥好丽水城区在全市干部革命精神教育、党员党性教育、中小学师生研学活动和华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龙头”引领作用,以此带动全市红色文化建设,推动丽水经济的红绿融合、协调发展。

  丽水城区是当时中共浙江省委领导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1938年初,浙江国共合作抗战开始后,按照中共浙江省委提出的要求,为配合新四军在浙江境内的活动,经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当局批准在温州城内设立新四军联络处,在温州平阳设立新四军留守处,在丽水城内设立新四军浙江办事处。傅伯龙是丽水一位抗战时极力推动国共两党合作的开明人士,19383月至10月间,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就设在高井弄9号(南弄口)傅家老宅内。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由省委书记兼统战部长刘英直接领导,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吴毓任主任,工作人员有赖大超、许坚、徐大汉、王昭日、苗青等,设有无线电通讯台(无线电队)。其主要任务是与国民党地方政府交涉、筹措新四军抗战前线的军需给养,协同中共处州(丽水)党组织动员、介绍青年学生投入敌后抗日。

  丽水的高井弄抗战文化是一个缩影。在这里,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创办浙东书店,是共产党地下发行机构和秘密联络站。书店附设丽水浙东印刷厂,除承印书刊外,同时秘密承印共产党文件。组织编辑《动员周刊》《民生日报》《浙江潮》等进步刊物,开展抗日宣传。厦河村是丽水山城东边重要码头,当时,丽水山城特务控制很严,19388月,在刘英的秘密指导下,地下党组织派黄希宪(即黄景之)、金以仁、肖车等人到厦河村办夜校,一边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一边秘密地发展地下党员。以王亦仁等厦河码头工人为主的12人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支部,从而保证重要干部在丽水码头来往安全。当时沿海港口大部分沦陷,温州成为我国东南一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当年外商有数十艘商船经常在温州与上海、港澳和南洋之间通航,新四军驻浙机构便成为输送物资的重要渠道,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为新四军捐献的大批被服、药品、军械、医疗器械与款项,大部分通过驻浙办事机构转运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如上海煤业救护队的25辆汽车利用红十字会的名义,络绎不断地往返于温州、丽水和皖南之间,车队途径丽水时,丽水办事处每次都充分作好接待工作,使物资安全到达目的地。同时,办事处先后三次帮助中共江苏省委难民工作委员会组织的1200余名“难民”经丽水中转前往皖南参加新四军,输送徐昌霖、李蔚文、陈双娥、王长庚等一批丽水、温州籍进步青年前往武汉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在这期间,统战工作尤为突出。

  1938年春,党组织从武汉、南昌选派了一批干部到浙江工作,新四军浙江办事处通过多方联系和多种渠道,把他们安插在丽水的国民党浙江省建设厅物产调整处等关键岗位和云和、遂昌两个经济实验县,丽水、龙泉、青田三县的经济实验区工作。一天,吴毓在丽水结识了流亡在丽水大港头的台湾爱国人士李友邦。从李友邦的口述中得知,台湾一批长期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流落在大陆的台湾爱国抗战医卫人员即将释放。在吴毓推动下,李友邦将他们分别接到丽水,并筹划建立“台湾义勇队”。台湾义勇队虽然后来在金华成立,但许多队员还在丽水工作。他们在丽水创办樟脑厂,产品通过瓯江水路运往抗日前线。“台湾义勇队”为救治浙江省内外新四军伤病员作出了贡献。

  19393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刚成立不久的中共浙江省委从温州迁至丽水,省委书记刘英以“兴华广货号”老板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在丽水莲都城内和郊区开辟10余处秘密活动点。主要机关有四处:(1)省委联络处——四牌楼的“兴华广货号”经营店。“兴华广货号”于19404月开业,老板刘英(化名王志远),工作人员有王德珊(化名阿三)、顾峙、郑加顺三人。作为省委的联络处,主要任务是:掩护省委及刘英同志的工作;负责和东南局以及各特委的联络工作。(2)省委秘书处——梅山背的绅弄织袜场。省委对上级东南局的报告,对下属各特委的指示、决议、决定等都是通过这里发出的。大部分是复写的,也有秘写的,写成细小字的、有油印的,主要看内容而定,常常是刘英一面起草,顾峙和滕雪凡一面抄写,写完后派交通员分头送给各个特委。由王德珊的妻子摇织袜机作掩护。(3)省委重大活动处——丽水城内花园弄2号的黄景之律师事务所(戴家老宅)。全省宣传工作会议等一些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由黄景之作掩护。各地来丽水的地下交通员也常住他家。为了组织和党内同志的安全,在附近三坊口设立新知书店,老板是中共处属特委委员、丽水县委书记周源,在这里由他负责来往人员联络和接待工作。黄景之与夫人经常日夜轮流站岗、放哨,冒着风险掩护党组织活动。(4)厦河村77号王玉坤家,这里既是刘英租住的住处,同时又是省委的主要机关。一些省委的绝密文件都是刘英同志起草,由工作人员丁魁梅、郑加顺刻写印刷的,一些重要情报由交通员王德珊传送。19397月在温州平阳召开的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丽水城区完成主要筹备工作。刘英同志在丽水处境险恶,但他冒着生命危险,不辞劳苦,为革命昼夜操劳。他每天早上进城,直到深夜才步行回家。刘英还以老板、民间医生、知识分子等身份,和厦河当地群众保持密切关系。直至19414月,省委机关迁往温州。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掀起,第二次国共合作形势开始恶化,丽水各级共产党组织再次遭到破坏,大批党员被捕和杀害,进步人士也纷纷撤离丽水。共产党人不得不转入地下,隐蔽斗争。日军也加强对丽水城区的轰炸,1941年春,浙江省地下党创办的丽水浙东书店等地下组织被日本飞机所投的燃烧弹全部烧毁,被迫停止活动。省委机关不得不离开丽水,迁往在温州办公。

  必须正视丽水城区革命旧址“喜忧参半”这个事实。

  抗战时期的中共浙江省委机关离开丽水已经78年,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硝烟已远离我们,但我们不能忘记丽水城内这段革命历史,不能忘记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刘英、吴毓、张贵卿、周源、黄景之等革命先烈,他们所体现坚定信念、顽强拼搏、亲民爱民、挺进奋进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为了给丽水城留下这段“红色记忆”,上世纪90年代,在中共丽水地委的重视下,中共丽水市委、市政府开始关注丽水城区的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工作,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征收了厦河村刘英租住的王玉坤房屋和四牌楼的“兴华广货号”,分别交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部门管理。将厦河村刘英租住的房屋进行修复翻新,开辟为刘英故居(刘英纪念馆),进而开辟为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展出刘英等革命先辈生平和他们在丽水城革命斗争的动人展板,安排人员专门管理和讲解。在附近设立刘英小学,让这里的孩子们从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市文化部门将中共浙江省委旧址(厦河)、四牌楼的“兴华广货号”、黄景之律师事务所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将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列入丽水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丽水撤地设市后,原县级丽水市改为莲都区,丽水市开始进行市区事权划分,进一步加大丽水市区革命旧址保护力度。在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努力下,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厦河)划归市委党史研究室管理,市区四牌楼的“兴华广货号”划归市文化部门管理。在此基础上,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始谋划以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厦河)为依托,在市区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向市委提出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入丽水市区重点旅游项目。经过论证、立项、设计等各个环节,投资4000多万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项目于201064日正式开工,2011628日建成开馆。该馆位于市区紫金路西侧、宇雷路东侧、江滨路北侧,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纪念馆由18个展厅的主题工程和附属工程组成,是一个花园式建筑。纪念馆采用庭园式建筑风格,纪念碑、雕塑、乔木、地灯错落有致,与滨水公园、丽水博物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交相呼应,寓教育于休闲和旅游活动之中。十八个展厅涵盖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各类史料。此外,设置了影视、报告厅和资料中心。该馆自建成以来,加强与党校培训、各单位党员党日活动和高校、中小学的联系,知名度在省内外不断提高,2018年参观人数达到9万多人。20191月至522日,接待来自丽水高校、中小学师生163批人、13141人。同时,市文化部门作为文物保护的主管单位,积极筹集资金修复保护市区四牌楼的“兴华广货号”,开辟专区展出人物铜像和当时店内设施,向人们展现当年省委书记刘英在该地以老板“王志远”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的场景。但是,由于市区原花园弄2号的黄景之律师事务所、高井弄的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产权仍为戴家、傅家后人私有,虽然分别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修复保护力度有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所幸的是,近几年,在市司法局的重视下,市律师协会积极投入这项工作,他们多方筹集100多万元,对该房进行租赁,并对黄景之律师事务所(戴家大宅)主体建筑进行修复改造和布展。在他们的努力下,得到国家司法部、省司法厅领导的大力支持,由于黄景之在抗战时期既是中共党员,又是律师的特殊身份,中华律师协会党委确定这里为中华律师行业党委党校的7个现场教学基地之一,今后将有一大批全国党员律师到这里接受培训。可是,高井弄的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现状不容乐观,破损严重,没有得到有效的修复和整理,还长年被产权所有人出租给个体商品经营户,屋内人货混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已被房屋质量鉴定机构正式鉴定为D级危房。为此,丽水市党史方志办多次接到群众来信来访,要求解决这一问题。5月,在会办金淑芳等7位代表在丽水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G043号《关于立即腾空保护整修“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旧址”建议》时,坚决支持他们的主张,要求有关部门立即责令产权所有人停止出租行为,对该房进行限期腾空。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对该房屋进行产权征收,并开展抢救性维修保护,在此基础上进行布展,成为丽水市区的一个重要红色景点。丽水市区的省委秘书处——梅山背的绅弄织袜场旧址已经彻底消失,在原址上现已新建为丽水市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莲都区总站,还有5处以上秘密活动点旧址也已彻底消失,留下永远的遗憾。

  发挥丽水市区“龙头”作用 推动全市红色文化向前发展。

  丽水市是所有县(市、区)都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我们必须打好“革命老区牌”。2019611日,市委书记胡海峰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表述语,即“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这是“源于历史、融入现实、引领未来”的完美表述,层次分明,与市委提出的“注魂、赋能、立根”要求相匹配,必将成为全市上下“丽水之干”的动力之源,担纲习近平总书记的“丽水之赞”。丽水市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今后的日子里,理应率先成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和纪念设施建设的先行者和示范区。  

  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自始至终参加了市发改委牵头组织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多次参加《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修改讨论。为持续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我们应该把最终落脚点是编制好这个《规划》和《行动计划》,并在批准实施后,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地执行、落实好这个《规划》和《行动计划》,做好转化文章。

  一是为进一步营造丽水市区浓厚的红色氛围,要在市区红色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要从重要地标性场所的角度,在市区建设好浙西南革命纪念广场,树立浙西南革命纪念碑。从江西省南昌市的八一广场、萍乡市的秋收起义广场、瑞金市的红都广场和山东省临沂市的红嫂广场、海南省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广场等纪念广场,我们从中领悟到建设这一广场的重要性。从上述城市中,我们应领悟到在主要地段命名红色街区的重要性,就像瑞金的红都大道那样,给人们留下继光街、大猷街和卢镗街同样难以忘怀的记忆。要从建设丽水党史馆的高度,高标准抓好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提升工程,让更多的史料和表现手法,进入人们的视野,从中受益。同时,在城市出入口有“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标识、内涵表述语的宣传公益广告。

  二是发挥丽水市区的“龙头”作用,强力带动全市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和宣传工作。依照全市革命旧址的数量和空间布局,《规划》按照“一核、一带、三组合”的战略,提出区域内保护利用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和重点点位。丽水市区作为“一核”,要抓好现有的中共浙江省委旧址(厦河)、四牌楼的 “兴华广货号”两个国有旧址的维护、提升工程;支持市司法局抓好原花园弄2号的黄景之律师事务所(戴家大宅)的建设,在产权征收后,提升周边环境,做到恢复大众街、三坊口民国古街(区)和刘祠堂背历史文化保护区块的有机结合;采取果断措施,保护高井弄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的文物安全,争取产权征收,成为市区一大红色展示基地。对已经消失的旧址,要立碑展示,告示后人这里发生的故事。在此基础上,以点串线,发展市区红色旅游事业。

  三是以市委党校、市内高校师资等资源为依托,建设好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院,在此基础上建立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争取建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西南分院。嘉兴市“红船精神”的提炼、传承过程中,依托的就是嘉兴学院建立了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在嘉兴市委党校基础上建立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南湖分院,进而建立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在全国打响红船品牌。我们应该借鉴嘉兴的成功经验,在市区建立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并在遂昌王村口、龙泉住龙、松阳安岱口等地建立教学分院(基地)。抓好红色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带动全市“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干部培训、党员教育工作。

  四、发挥丽水市区“核心”作用,带动全市红绿融合的高质量发展。20193月,国家文物局等四部门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丽水为全省4个入围地级市之一,其中5个县(市、区)入围分县名单,占全省三分之一,令人鼓舞。要认真按照《规划》提出的思路,以丽水市区为“核心”,推动各县(市、区)“一县一馆”的实施,结合《丽水市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和即将出台的《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丽水市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结合丽水绿色经济发展、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古村落建设,实施好126个全市革命遗存保护展示工程等五大工程重点项目和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实施19个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和以丽水市区为“核心”的10条红色旅游线路。至2021年,培育红色乡村示范乡镇40个以上、红色乡村示范村100个以上、红色美丽乡村精品线路20条。当前,要整合各方力量,多管齐下,设立浙西南革命纪念日,推动党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党纪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中小学研学基地的融合发展,培训好纪念场馆(基地)讲解员、红色导游,创新表现手法,让人们多互动、多体验,发挥丽水红色文化的独特作用。

  丽水的红色文化是红绿相融的文化,分布在绿水青山之间,守住了“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也就守住了红色文化的金饭碗。我们要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好全市“两山”大会精神,创新运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实施“一带三区”发展新格局,高举发展的行动旗帜,全面奏响“丽水之干”最强音,奋力书写“两山”时代答卷。         

       

  (作者单位:丽水市党史方志办)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