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山岭,是云和县紧水滩镇大源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云和县域北部,紧水滩镇以北,南距县城17.4千米,海拔835米。地处大源北面,聚落沿山麓呈块状散列,村前有梯田,村北山岭为通往松阳县的古道。清乾隆中叶,王姓从福建上杭迁此开基;至嘉庆末年,范姓从福建上杭来此建居。村民范姓为主。以所处山岭得名。清属浮云乡五都徐湖庄;民国时属东溪乡徐湖村;建国后属大源乡徐湖村;2011年9月改属紧水滩镇徐湖村;2019年5月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属紧水滩镇大源村。境内有方山岭采茶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方山岭是丽水市十大抗战遗址之一。1942年5月18日,侵华日军长驱直入浙赣地区,浙江省国民政府从杭州、金华永康一迁再迁。6月2日,临时省会又从松阳迁到云和县城。6月24日,丽水城沦陷后,日军企图从大港头正面进攻临时省会,但遭到国军32师的奋勇阻击,伤亡惨重。8月3日,日军70师团226、227联队和115师178联队改变方向,在松阳县城会合后兵分两路,向石仓、鸡公骑坳、三望排等地发起进攻,试图越过方山岭,奔袭临时省会驻地云和。
方山岭是松阳与云和的分界岭,海拔近千米,两侧山势高耸,唯峡谷中间有一条陡峭的石阶路通向凹头,地势险要,易守难收,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8月3日至5日,驻守在此的国军21师和浙保三团将士,埋设重兵,凭借天险,与日寇激战三昼,枪炮声响彻山谷,连续击退日军数十次疯狂进攻,国军大获全胜,日寇死伤300余人,丢盔弃甲向松阳方向逃窜。另一路进攻三望排的日军,得知方山岭惨败的消息后,也被国军打的惊慌失措,尸横遍野。

关于方山岭保卫战,黄绍竑所著的《五十回忆》亦有描述: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国军将士驻守偏僻乡野,山路崎岖坎坷,交通极为不便,军粮供应十分困难,所幸当地山民全力支援,此战方能取得克敌制胜。
方山岭保卫战,国军也伤亡惨重,一位姓杨的连长以身殉国。如今在方山岭村,尚存杨连长坟墓,每年清明,附近村民都会自发前来祭奠。
“小战役,定大局”。方山岭战役,保卫了临时省会云和,日寇的铁蹄终未踏进云和的土地。

2012年冬,云和县紧水滩镇人民政府在方山岭设立“抗日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上书:“民国壬午六月廿二,倭寇于斯松云边境进犯省会云和。国军廿一师、浙保三团奋勇迎敌,浴血捍卫,山民后援,激战三昼,溃敌全胜,云邑安然,生灵少殃。战场惨烈万状,将士名勒丰碑,灵护山川,魂兮千秋。昭示来兹。”2015年9月,处州晚报与丽水市档案馆在此设立“丽水市十大抗战遗址”碑,背面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丽水市十大抗战遗址之方山岭战斗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