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
干仲儒、邓平女儿到松阳寻访父亲避难足迹
日期:2019-11-12 11:16    来源:丽水史志网    浏览量:

  2019116,干仲儒的女儿干以莉、邓旭初女儿邓小妮、邓小棋等到松阳浙江省第二院保育旧址——赤寿乡赤岸村,寻访当年父亲避难足迹。

  浙江省第二保育院是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所属的一个教育战区难童的机构,193910月创建于云和县河上村,194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19412月带领400多个难童被迫迁至松阳县赤寿乡赤岸村。浙江省保育二院既为中华民族教育培养儿童,更为党提供了掩护革命活动的场所,它利用难童保育的合法职业,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做好在皖南事变突围、上饶集中营越狱等转移来院隐蔽的中共党员、新四军战士、领导干部的照料、保护和再转移工作。

  干仲儒 (1904-1966),又名干旅、王平,安徽农业大学独立建院首任院长,中央纪委副书记干以胜同志之父。1926年他在武汉师范专科学校读书时,就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武汉的地下党、团遭到破坏,他就深入农村,白天躲起来,以避开敌人的搜捕,晚上出来进行革命活动。1937年经董必武同志介绍入党。后被派往江西萍乡安源煤矿,任中共地下党矿区党委书记,以职工学校教员身份,开展工作。1939年,他被派往新四军皖南军部教导总队任政治文化教员。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他被子弹穿腹而过,负伤被俘,又从敌伤兵医院逃脱出来,后又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党组织,重返了革命队伍。

  邓平(即邓旭初)(1921~2012),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率先呼吁“给高等学校一点自主权”,是我国高校管理的著名改革家。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山东省滨海军分区海防警卫团政治处主任。19418月,邓平在皖南事变突围中负伤被俘,又从敌伤兵医院逃脱出来,由秦秋谷同志介绍来院隐蔽工作。他经一段时间的治疗恢复了健康,尔后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师,常在教课时给孩子们讲政治常识和革命故事。高年级的学生政治嗅觉较灵敏,几堂课后就纷纷议论:“我们又有了像李教师(李伯敏)那样的好老师!”三个月后,邓归队心切,在院伙食管理员陈其刚的帮助下搞到一张“派司”,化装成商人告别二院师生,千里迢迢,历尽艰险,最后找到新四军军部。

  邓平女儿邓小妮、邓小棋说父亲在病床还一直想着要带姐妹俩到南方找当年的避难地松阳浙江省保育二院,当年父亲和干仲儒在皖南事变中都负伤了,邓平带着重伤的干仲儒从敌伤兵医院脱险逃出,一路艰险,到金华找地下党组织,干仲儒留在了金华台湾抗日义勇军,邓平则找到了松阳浙江第二保育院。这次寻访当年父亲避难的足迹,带着父亲的期待,寻访先辈的足迹,使其更加了解了父亲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避难的经历,缅怀那段难忘的历史。她们表示,尽管战争已结束,时间已过去78年,并过上了和平安宁的新生活,但父亲保育二院等地避难的的经历,使其更加明确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的价值。

  (松阳县档案馆 王香花)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