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湾村,位于云和县元和街道。据《毛氏宗谱》记载:“明朝梅姓迁此山湾建村”,故名梅湾。村处深山峡谷,聚落依山沿溪呈团块状分布,村内保存有较多青瓦泥墙传统民居和拦街殿、毛氏宗祠等清时古建筑。
梅湾村是云和县红色革命的发源地。1936年至1937年间,红军挺进师一纵队支队长范连辉率一百多人两次来到梅湾,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思想,这为党组织在梅湾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938年8月,云和农村第一个党组织梅湾支部正式成立,吕克仁任支部书记。一个月后,中共云和县委成立。

梅湾支部成立后,组织群众开展了以抗丁、抗粮、抗税为内容的“三抗”斗争。开办民众学校,组织贫苦民众学习文化;建立农会组织,发动农民反对地主在春黄不接时高价卖粮;推行“二五”减租,把交给地主的每亩4石租,减租25%;更换了保长、甲长,把国民党任命的保长毛志德赶下台,由党员毛志明任保长,控制了村政权。

抗战初期,梅湾支部积极支持、落实兵役制度改革、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民众战时服务团”、成立生产合作社等抗日救亡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党组织发展工作,先后发展党员20多名。并组织毛登森、陈江海等党员深入全县各地发展党员,使党组织在全县各地迅速建立起来。

1940年冬,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破坏,国民党军队开赴梅湾,挨家挨户搜捕共产党员,大批党员被拘捕,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县委书记周建生冲破重重封锁,来到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梅湾。白天,他隐居附近山湾里的草寮,夜深人静时便潜入村子,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深入开展梅湾支部的重建工作。

梅湾村内至今保留有第一支部纪念碑、红军标语、周建生故居、游击广场等红军史迹,如今,该地已成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特色旅游村、丽水市十大长寿村。此外,梅湾村还保留有梅湾山歌、鼓词、毛氏耕读文化等民间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