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名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红色浙西南>红色地名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首脑机关驻地——安岱后村
日期:2019-10-25 09:53    来源:丽水民政    浏览量:

  安岱后村,位于松阳县安民乡,是中国传统村落。因地处袋形山坞之后而得名,其名含平安之意。

  安岱后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了著名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1935年,粟裕、刘英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松阳,把安岱后村作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据点,是中共浙西南特委、浙西南军分区所在地。 

   红军“八一”誓师主会场

  19356月下旬,挺进师根据小吉会议的决定,在浙西南广阔区域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缴枪”“扩军”竞赛活动,以迎接“八一”纪念日的到来。粟裕、黄富武、王蕴瑞和挺进师三纵、第15支队、松遂龙游击大队、师直属队数百人在安岱后的陈祠隆重召开“八一”示威誓师大会。另外,挺进师其余各部在遂昌王村口、龙泉住溪也分别召开了“八一”誓师大会。会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八一”示威行动在浙西南广阔地域内迅速开展起来。挺进师各纵队四面出击,打击敌人,展示挺进师实力。 

浙西南分田委员会旧址

  黄富武在外南坑“宜兴社”成立玉岩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同时,还宣布成立浙西南分田委员会,陈凤生兼任分田委员会主任,驻安岱后村。在挺进师政委会直接领导下,陈凤生等人精心组织实施,浙西南广大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地、分青苗斗争。

 

安岱后乡党总支、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56月,挺进师首长在安岱后亲自发动群众,建立各革命组织。陈宗儒等一批骨干入党后,先后被派往周边乡村从事革命工作。6月底,中共安岱后乡支部成立,陈宗儒任书记;同时成立乡苏维埃政府,陈宗儒兼任主席。组织建立后,陈宗儒等10多名干部夜以继日工作,担任交通联络、送信及向导,组织少年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救治护理伤病员,在土地革命运动中开展分田地、分青苗、制发土地证等工作。 

安岱后红军标语遗存

刘英、黄富武在安岱后旧居

  在安岱后村东头竹山脚12号,是打土豪时没收陈德藩的房子。红军驻在安岱后期间,刘英、黄富武等领导人居于此。楼上搭有临时通道与粟裕旧居相连,一旦有紧急情况可随时疏散撤离。 

安岱后“红军桥”

  在安岱后村东头竹山脚下20号,是红军战士陈老四的房屋。这里既是粟裕的卧房(右首正间),也是师指挥部机关所在,有秘道通往屋后竹山。 

  在安岱后村村口,有一座老式廊桥,原名“善继桥”,原为安岱后对外往来必经之地。1935年,挺进师部队、浙西南特委、军分区等领导机关驻安岱后时,安岱后作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该大桥有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把守,设卡查路条,站岗放哨。西桥头墙上的枪眼为当年红军所挖,村民们一直保护至今。1986年,肖克将军为此桥题写“红军桥”三字。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