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史志研究
卢镗是后周蕲王柴炯裔孙
——“柴”“卢”谱记考证卢妙林
日期:2018-08-07 17:04    来源:丽水史志   作者:卢妙林 浏览量:

   2015年,丽水市社科联组织编撰的《处州十大历史名人·卢镗》(以下简略《卢镗》)书中,收集了大量卢镗抗倭资料,介绍卢镗整个家族的身世。但书中所论述的一些观点,值得商榷。本人从相关家世、吏职、世袭和处州兵等方面,予以疑析与补证。

  《白竹卢氏宗谱》与白竹卢氏

  白竹史称东窖,以东窖坑括之,又称竹川、章墩、小溪、新屋等。

  据《白竹卢氏宗谱》载:“1129至1133年间有讳泰者(始居婺之永康今磐安躲山下),又徙处之缙云(东窖),故子孙今为缙云人。亦足征本源之所自也。夫言非文弗传;非征弗信。吾祖改姓之由,传于卢琰公之德;书于宋王铚之记。”白竹卢氏始祖卢泰为卢琰九世孙,属浙江九支卢之第三支,也称柴卢氏或女支卢。

  国有史,地方有志,家有谱,亦曰家乘。家乘乃人类生息蕃衍、立世创业之溯源正典,亦系后嗣寻亲问祖、分支序派之重要文献,并可裨补国史与地方志记载之不足。《白竹卢氏宗谱》自古详备,从元代延佑庚申年(1380)始修以来,先后共重修过15次。始修谱时,即全姓祖宗及子孙规定辈分、行列,共四十字:“泰继尹克完,成明尚怡进,谦孚衡豫升,鼎丰临观有,济师益咸瑞,壮泽需同节,晋履渐归家,随颐大贲井……”。它被誉为缙云所有族谱中资料最充实,体例最完善之范本之一。白竹卢氏,自泰公开基,刑部尚书卢勋在《白竹宗谱序·五》(嘉靖四十四即1565年)中撰曰:“且吾泰公居竹川,传世二十有二,历年五百余岁。婺之东阳(包括磐安)、永康凡巨族皆为姻亲。本都横亘本邑,地方独广,富室无虑数十家,往来称谓并无瓜葛,体面特殊。足征自泰公而下,子孙相承皆杰然自立,挺挺不凡。”迄今已近九百年,几经历史变革,历尽沧桑,由东窖发祥,分迁丽水、金华、温州、台州、绍兴、衢州及省外,堪称盛族。

  卢镗出生时间

  据《卢镗》书载:“卢镗(1505—1577),字子鸣,号北山,处州卫籍。”

  由于卢镗祖辈,世代从军,戎马倥偬,东征西战,转战各地,四海为家,居无定所,抵御倭贼,故自其祖辈开始,《宗谱》里就只有其字辈行第排序,没有生卒娶葬等详细资料记录。根据《宗谱》字辈行第查考,依照千百字行编排年月日的顺序,参考前后推算概数判断,族谱中的卢镗出生时间大约在1500—1508年期间。这与《卢镗》书载基本吻合。

    据《白竹卢氏宗谱》载:

  卢璋(琪)出生时间:

  1、“尚15卢森公长子:怡行29道徵,字子启,生缺,卒皇庆壬子(1312)年103日,娶杨氏、胡氏、陶氏、鲍氏,俱合葬后山,生四子,玉复34、珪出继道侃、璋出继道从,琳复43”;

  2、“尚15卢森公三子:怡行25道从,字子善,西头派葬后山,娶潜氏,节孝载邑志,生至元壬子(1312)年718日,卒己未(1379)年412日,葬金村,继兄三子璋为嗣,生三女”;

  3、“怡29道徵公长子:复行34玉,字德器,洪武间旌义民监造御史廊署,生元至正壬寅(1362)年225日,卒明洪武乙亥(1395710日,娶羊氏合葬东岸青栗树下,生二子,庶谦64,序谦69,一女适大皿羊基;

  4、怡25道从公继子,复行41璋,字德若,附葬金村,娶戴氏,生二子,梁谦70,柱。卢璋是卢玉的弟弟,出生时间应该在1362年以后。

  卢梁出生时间:

  5、“复34玉公长子:谦行64庶,字市民,又名光中详载邑志义行,生洪武壬申(1392)年12月初3日,卒天顺庚辰(1460)年629日,娶朱氏,合葬东满,生四子,煜孚63,暹(xian)孚78,昊孚84,升孚101”;“谦行70,梁字士才,娶黄氏,娶黄氏,继娶吴氏,俱合葬廿八都箬坑口猫儿垅,生六子,炳孚61,然孚91,谷孚92,纪孚104,纲孚108,统孚114;谦行73,柱字仲坚,娶应氏,生四子,炀孚73,昙孚85,燧孚102,熹孚110”;“ 谦行72,瀚字仲浩,生洪武丙子(1396)年1017日,卒......”;璋公长子卢梁排在卢庶与卢瀚之间,其出生时间应该是1392~1396年之间。

  卢燃出生时间:

  6、孚行84昊,字文明,生永乐葵卯(1423)年511日午时,......”;“孚行91,燃字文辉,娶杨氏,生六子,......”谱里无生卒时间记录;“孚行108,纲字文振号文光,生宣德甲寅(1434)年523日,卒正德戊辰(1508)年1117日,生五子,福恒174,寿恒180,富恒194,贵恒202,荣恒203”;卢燃的出生日期应该在1423~1434之间。

  卢谏出生时间:

  7、“恒行116卢让,字世逊,号隐斋,生正统己巳(1449)年818日亥时,......”;“恒行172,永褆(ti)字世端号西峰,生天顺壬午(1462)年12月初10日,......”;“恒行136,谏字世言,娶黄氏,生三子,銮豫229,镗豫230,錝豫231”;卢谏的出生时间在卢让与卢永禔1449~1462年之间。

  卢镗出生时间:

  8、“豫行182缙,字大绅,号槐泉,饮宾,生成化乙巳(1485)年324日亥时,......”,恒136谏公的三个儿子銮豫行229、镗(卢镗)豫行230、錝豫行231,谏的三个儿子因失去联系就连号编排,证明已经外迁没有确切信息,只能按顺序大小编排一起了,卢镗的出生日期在1500年左右。

  柴卢(卢镗)家族世系

  周世宗柴荣病故,后周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三朝元老卢琰尚书抱周世宗幼子蕲王柴炯(熙诲),从河南汴京来到永康孝义灵山(今磐安躲山下)隐居。柴炯,字宗照,因宋受周禅,潜心习文练武,赘卢为婿,易名姓为卢璇(璿),列九子第三位,称女支卢或柴卢氏。尊义父卢琰“吾在世时,切勿为宋仕”告诫,终未暴露身份。宋雍熙二年(985)卢琰死后,卢璇先后为义父举哀守孝十多年。到宋真宗时,才出仕任官。真宗“见其文、观其仪、考其艺”感叹“相见恨晚”,予以重用。宋大中祥符年间,抚殿前防御使,后进封为武烈侯。(笔者另有著文——《后周蕲王柴熙诲》,不赘)。(见卢镗、卢勋世系表)

  卢可,字子元,由制举辟正临淮路学官,至礼部尚书,卒治平四年(1067)丁未三月八日,终于家。

  卢仲贤,字行韬,仕经略安抚使,积阶光禄大夫,封开国公。

  卢汉,字朝宗,建炎丁未(1127)以谋达荐为枢密承旨。绍兴癸丑夏六月(1133)授行在南国金吾上将军,扈高宗跸。

  卢芮,字景华,乾道乙酉(1165)举智勇为经略使,后因世禄,受命武显大夫。

  卢良璧,字德温,仕广西大将军防御南都转武略大将军。

  卢梓,字宗用,有志道学,不甘仕进,为文伟丽,不袭陈言,卓然天成。娶王氏,生二子,泰、奉。

  卢泰,字世安,号静庵,以植世教,民彝为任。自孝义乡(今磐安灵山、躲山下)迁至东窖坑,而崦出白竹,遂称白竹。白竹卢氏雄踞一方之胜,当栝婺台三郡之交。其后蔓衍章墩(卢道复)、旸坡(卢道衢)、西丘(卢道徹)、长潭(卢道徵)、龙溪(卢道从),皆不逾十里地,开千百钟鼎之业,百物具备。(限于篇幅不一一分说,仅选个别点说)

  经筵检阅卢寿,字德高(1208年—1278年),公学负经济,最喜为诗,荐以才而参谋幕府,公辞不就,後乃以宏词超,登宋博学宏词科,仕经筵检阅。

  卢礽,字春冈(1263~1327年),墓志铭载:“先生当元革命之时,草莽蜂起之日,亦能奋义从靖乡邑。而元臣录功授职,先生恬不乐仕进,甘以诗书佚老。有《樵牧集》传於後。”

  卢杲,字孟明号文翁别号五峰(1309~1378年),墓志铭载:“遇岁歉,发粟以济贫乏,皆不计其偿。元至正末,盗发青田,里族皆惊怖,处士挈家避括西岩,练习义族,相与严警,俱获全於难。既平还家,值岁祲大疫,饥者周之,病者药之,赖以全活者众。所居之屋,皆为寇所毁,因命其子道复,作室墓石以居。配宋氏,永嘉教谕蓁之女,有懿范。”

  卢道复,字伯阳,别号一初道人。其墓志铭载:“逢元季天下多故,寇盗蠭起,聚啸山林,剽掠村落。君恻然为忧,乃不忍乡邻之陷於锋镝也。遂发积为粮,集乡之精悍者为伍,堡守西岩。时西岩亦不甚险固,君朝夕营筹计,以掩袭之,贼不敢犯,卒保其境。先是君庐舍悉被贼毁,乃徙居于扬名山。贼甫宁息,岁复大疫。弟仲亨(道衢),季通(道徹)相继而没,君膳生殡死,略无畏惕。而季通妻朱氏,遗腹一男,葆君鞠育就长,不异己子。且从弟景初(叔卢枢儿子道徕),夙丧二亲,君抚育成材。洪武间举贤良方正,知季、建德、长阳、常熟,昆山四县事,琅匕有声,有廉慎之名。登载大诰三编,皆君敦励之功也。洪武甲戌,被里人诬,诣京师,获事白,以疾终。”

  卢森,墓志铭记载:“处士讳森,字仲茂,姓卢氏,为周世宗胄……当元季兵乱之日,而所居之室庐,惨经兵燹殆尽。后创建迁於长潭之郑更。生子男四:长曰道徵、次曰道徽、曰道从、曰道侃。孙男四:曰玉、曰圭、曰璋、曰琳。”

  卢道徵,字子启,娶杨氏、胡氏、陶氏、鲍氏,生四子:卢玉、卢珪、卢璋、卢琳。

  卢道从,字子善,妻潜氏,墓志铭载曰:“卢母讳栋,宋尚书潜说友之裔孙女也。以夫兄子璋为子。故子女皆贤,上下内外皆称之曰慈贞之母。”节孝载邑志。

  卢森四子卢道侃,早世,继道徵次子珪为嗣。

  卢玉,字德器(1362~1395),洪武间旌义民监造御史廊署,墓志铭曰:“按状处士讳玉,字德器,裔出五季周世宗之後,避宋易今姓,其许见於初纪。曾祖讳礽,号春冈,祖讳森,父讳道徵,俱隐德自高。母杨氏,生处士,自幼神完气清,风姿秀整,人称伟器。且颖悟绝人,而於史记诸书,扉不涉猎。性极孝友仁慈,早罹不造,而祖父母与父母继丧。独承葬事,情文既备。及长树立门户,国初领万石长,一以公恕,徵科有法,民咸德之。当我朝法制未定之时,处士则绘鱼鳞图册献上,上深嘉之。平居极嗜施予,乡里有匮之者,钱以予之;丧有不举者,惠以资之。汲汲惟恐不及。且刻意教子,人至称为长者。生於有元至正壬寅(1362)年225日,卒於洪武乙亥(1395)年710日,止年三十有四。配羊氏,生子男二,长曰庶,次曰序。”

  卢道从继子卢璋(卢玉胞弟),字德若,娶戴氏,生二子:梁、柱。

  第十一世:卢庶、卢序、卢梁、卢柱

  卢庶,字士民又名光中,详载邑志义行,生洪武壬申(1392年),娶朱氏,生四子:煜(1415~1464墓志铭注、文略)、暹、昊、升。

  卢序,字士学,娶宋氏,生五子:焕、炽、烨、灴(hong)、烶。

  卢梁,字士才,娶黄氏、继娶吴氏,生六子:炳、燃、谷、纪、纲、统。

  卢柱,字仲坚,娶应氏,生四子:炀、昙、燧、熹。

  第十二世:卢昊、卢燃

  卢昊,字文明(1423~1462),娶陈氏,生二子:垠、谨。

  卢燃,字文辉,娶杨氏,生六子:訚、谞(字世谏)、谨、谏(字世言)、谦、信。

  第十三世:卢谨、卢谏

  卢谨,字世达,娶陈氏,生二子:锭、镒。

  卢谏,字世言,娶黄氏,生三子:銮、镗、錝(鋎,生二子:浩、源······)。

  第十四世:卢镒、卢镗

  卢镒,字时克,号龙山,娶黄氏,生五子:浤、浦、沂、汉、淮。

  卢谏次子卢镗,娶   氏,生一子:璧。

  第十五世:卢汉

  卢镒四子卢汉,号东庵,生正德辛未(1511)年,娶黄氏,生四子:松、柏、枫、本。

  第十六世:卢枫

  卢汉三子卢枫,字润之,号环溪,典史,生嘉靖乙巳(1545)年九月十四日亥时,娶应氏,生二子:继礼庠生(生七子、略),继乐,二女俱适朱。

  第十七世:继乐

  卢枫次子卢继乐,字克谐由处州卫吏授职从九品。生万历丙子(1576)年1211日巳时,娶吕氏,生三子:士权、士梅、士标,一女适胡。

  卢镗自其高祖卢玉、卢璋起,几代戎马,驰骋沙场,颠沛流离,漂泊异乡,踏遍山川,浪迹海疆。

  府(县)志卢镗家族世系

  《卢镗》书中“卢镗家族世系表”,出自“明万历(1573—1620年)《处州府志》之卢英传”续处州府志【卷八·二】:“卢英河南罗山县人,永乐(1403年—1424年)间由府军后卫中所世袭正千户,改调本卫前所。故子俊袭。景泰(1450年—1457年)间处州宣慈浮云等乡贼首陶得二、王敬叅等叛领兵勦奋勇当先杀败贼众,亲斩首级陸颗。叙功陞本卫世袭指挥签事,故子镗袭。正德(1491年—1521年)间征进江西姚源洞等处,嘉靖十年(1531年)陞金盤把总又奉”;和“清光绪《处州府志》之《卢镗、卢相传》”(处州府志【卷之十八】三一四):“卢镗字子鸣,处州卫人。家世武弁,敬礼士夫,守备温州屡擒遽贼许二等。及倭兵入寇,十余年烽火不息,定谋戮力俘其渠魁徐海王直等,地方以寗。历官浙直总兵,沿海居民祠祀之;卢相镗子镗作禦倭数十年相未始不在行间劳险之事······”清道光《丽水县志》:“崇祯元年(1628),镗曾孙闻礼,保充承袭,册档犹在,世次甚明。”入清以后,卢氏没有了世袭处州卫武职,但其后裔仍居丽水城内。令人惋惜的是,卢氏宗谱在上世纪的文革期间被毁。

     从以上府、县志的表述来看,除记载父子承袭外,其可谓“蜻蜓点水”,几乎是一笔带过,这有悖常理,值得商榷、探究。

  卢镗家族世系表中二世空缺,也给家族世袭留下疑点……

  可想而知,倘若需要考查卢镗以上历辈资料,那就有如“大海捞针,难上加难了。”假如,我们又以此来断言卢镗家族世系,未免也有以偏概全,挂一漏百,缺乏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处州兵与“卢(盧)家军”

  元明时期,社会势力的支配力量、组织方式多以地缘、血缘(宗族)、人缘(人情)等要素来构建社会体系,处州兵也摆脱不了这些要素。

  据《卢镗》书载:处州兵“即处州坑兵,因其兵员在入伍前为银坑矿工而得名。”引用明嘉靖初年杭州这样一首谣言:“东海小明王,温台作战场。虎头人最苦,结局在钱塘。”作者书中是这样解析“虎头人”的:“‘虎头人最苦’者,应募之人多处州。‘虎头’是指繁体字‘虞’的首部,‘虎头人’指处州坑兵。‘处’字是‘虎’字头也,其杀死尤多。”

  殊不知,白竹卢氏的发源地是东窖坑(谱注居东窖)。卢字的繁体字“盧”, “虍”虎字头,卢氏是真正的虎头人。《说文解字》对“卢”的解释,“卢”的字首“虍”,为部落图腾;故“卢”为卢姓人姓的规范用字。

  被封太常寺博士,赠通议大夫,北京工部右侍郎卢懋,在卢氏各地都建有小宗祠的基础上,又以百金助建浙中绝少的大宗祠,练习义族,且市田供祀事,如前述“小溪军田记”。

  卢铎因岁灾被朝廷敕封,卢环、卢懋等几代封赠北京右侍郎,并“集乡之精悍者为伍,联系义族。”

  卢勋过世后,于政影响力削弱,族众“群龙无首”,通过《附县给规约》,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卢家军消失的内情。附规约:

  县给规约

  处州府、缙云县:

  为恳宪肃法,以正风俗事,申分守道。右参政军本县二十七都,军籍盧大宗等具状呈称:祖居离城百里,子姓繁衍,弥千众,心非一,性行多乖,禁约虽严,空言无益。自先尚书申约,请刑之初,辄家习而人安之矣。惜人亡政弛,法患无徵,切悼时风,恪追祖训,期返百年之旧,咸归一变之新。恳赐批县照给条示刑器,俾家之有法,可据理平情,众知有约,均奉公守已。上播淳风,下维雅俗等情。蒙批宗祠,以教训子孙。自有本家刑器,不必请之县也。但廬姓人众,况其先尚书公,行之有成法乎。仰缙云县即与给示,以见本家继志述事之孝,光前裕后之规等因。蒙批合给刑器,晓谕为此示,仰本族子孙人等知悉。今后务宜恪遵本祠规约,勿得蹈犯训戒。如违,许祠长,照依颁列条款,一体照理分处。敢有恃顽不遵约束,及干犯名义所为不端者,许即指名呈县以凭究罪申详。决不轻贷。须至示者计开:刑器一副规约一十六款,右仰知悉。缙云万历三十六(1608)年七月初七日给县印……

  已西酉春,大宗祠谱牒告成,及义助存复军装之田,俱入祠讫。远近子姓,云集于庭,陈俎豆,而蒸尝之,三奠而退,父老扶杖而立,相视而喜曰:“不图复见旧日家风,善哉!谁创而谁成,厥功伟矣!”乃父老中有苍颜白发最年尊者,独仰而太息,梚而唏噓正襟呼子弟前而命之曰:“今日二三子正宜动色相戒,奈何言喜夫喜也,岂以祠宇巍焕欤?谱牒赫奕欤?祀田可荐馨香欤?设使有不善之子孙,厕足于堂,将巍焕者湫隘矣;列名于编,将赫奕者污秽矣,粒食于粟,将馨者吐弃矣;其胡足喜?且余自垂髫时,习见吾宗先达尊长,威恪谆孝友,拮据立家,百齿阖馆和气萃一堂,流风遗矩,子孙相传,而世守之。凡列在四民中,鲜有为不善者,间有之。亦如苏氏族谱所云:“如见怪物焉。‘相与痛惩之。其后风俗渐薄,则相与笑之耳今则相与导之矣。夫不善之难禁止也,若奔马溃泉,即辔衔堤防犹莫可谁。何况有导之者,宁有底止乎哉!则家之不可以无规约也,明矣。且余闻《周礼》一书,先立教而后议法,用八刑以纠万民。’有不孝、不友、不睦、不姻、不任、不恤者,典常无赦。国诚有之,家亦其然。如以国宪刑书既具,而家规间教不必设殳,则是为父兄者,坐视其子弟日即匪彝,挂名吏议,箠楚公庭,身入囹圄,有司操三尺随之。此系谁之子弟,而忍令至此?父兄亦与有责焉。为父兄者诚能以余幼时所习见。先达尊长为模范,其太上则抱其遗编、以诲其子弟。俾首出四民为亢宗之器。其次或务耕织之业,或专商贾之事,不至游惰荒废,以保全其妻亢宗之良民,则为圯族之戮民。出此入彼,洵可畏哉!故有子弟而不加约束,是奔马而纵其辔衔,溃泉而决其堤防,与导之使不善者何异?则规约之设,乃以预防匪僻,早出子弟于箠楚囹圄,而登之衽席者也子诚遵而守之,斯祠宇之巍焕谱牒之赫奕,祀田之荐馨香,可永无忧矣。”尊者言既毕,举所为手辑正家规一帙,出诸袖中。对始祖之灵,稽首再拜,而扬言曰:“吾宗有不遵规约者,即谓之。”

  卢镗亲军的卢字繁体字为:“盧”, “虍”虎字头,大家问白竹卢氏姓氏时,回答你的一定是“虍”虎头卢。

  对不知情的外人来说,初从字面表层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还不够完整全面,窃以为有几个观点需要补充说明:1、“谣言”中四句话,唯第三句说虎头人而不用地名“处州人”,这恰恰可以说明,他是特指虎头人的姓别“卢氏”,也是泛指地缘“处州”,处州就更宽泛,应该包括其它姓氏,其用意显而易见;2、《说文解字》对“卢”的解释,“卢”的字首“虍”,为部落图腾;故“卢”为卢姓人姓的规范用字。卢镗亲军的卢字繁体字为:“盧”, “虍”虎字头,大家问白竹卢氏姓氏时,回答你的一定是“虍”虎头卢。此为什么不学岳飞、戚继光他们的“家军”叫法,而叫处州兵呢?当然有实力的原因,也有考虑朝廷和大众的感受,还有岳飞因此引火烧身,遭到朝廷迫害教训的“前车之鉴”,处卢都是“虍”虎字头一语双关;3、白竹之名出自:“始祖卢泰,于宋绍兴年间(约1127)从永康孝义乡灵山,迁居东窖坑虎岩山,后卜居坑中宅,因坑崦出白竹,晶莹神奇,参观者络绎不绝,白竹因此得名。其后,子孙繁衍,属系流传,直至第八世,才分徙各地,聚族为村,皆指为东窖坑之人后代”;4、银矿规模不大,人数有限,仅从银坑矿工中入伍,要达到千户规模,显然“入不敷出”,难以为继,难成气候;5、自元开始,卢杲父子;宣德间,卢铎;以及卢钱与次子卢青勤治家室,资财巨万,司府奖劝,发粟万石,供兵拒掳回兵黄龙寺;还有卢玉、卢璋等等,这些都是参与早,时间长,与匪寇作战勇敢的案例注解。

  (作者单位: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