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500余名战士在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的率领下,由福建浦城进入浙江江山,挺进浙江,开始了在浙江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红军挺进师先后开创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浙南革命根据地和浙东革命根据地,战斗足迹遍布浙江省30多个县域。八十年的风风雨雨过去,在红军挺进师战斗过的地方,保存下来了一批挺进师宣传标语。在艰苦的游击战争中,红军挺进师能保存下来的第一手史料少之又少,保存至今的这些红军挺进师宣传标语就更显珍贵,它既是研究红军挺进师战斗足迹的宝贵史料,也是浙江省一道独特的红色文化景观,成为新时期继承和发扬红军挺进师不怕困难、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有效载体。
一、红军挺进师禀承了红军一贯重视标语宣传的传统
红军在创建之初,就非常重视利用标语来进行宣传。192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提出:“共产党是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 11929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宣传工作问题》一文中,更将宣传工作称为“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2红四军在朱毛的领导下,1929年就设立了专门负责宣传鼓动工作的部门,建立了宣传员制度,规定“军宣传鼓动部设宣传员15人,师宣传鼓动科设宣传员12名,团政治处设宣传队员6名。”3陈毅在1929年《朱毛红军的历史与现状的报告》中对宣传员的工作作了生动的描写:“红军现有一个宣传兵制度,……两个人每人提一个石灰桶,大小毛笔各一支,凡军队经过的地方,墙壁上要统统写满红军标语,……红军一到满街鲜红,等于过年。”4
1、在宣传策略上,红军挺进师注重军事工作与宣传工作的紧密结合。
刘英、粟裕及挺进师的一批红军战士都是在红军主力部队经历了多年战斗洗礼的老战士,具有极高的军政素质,红军重视标语宣传的传统也自然而然地带到了红军挺进师。政委刘英和师长粟裕一文一武分工明确,又合作紧密。两人把红军挺进师分成“突击队”与“牵制队”,“突击队”由刘英率领,主要任务不是打仗,而是做群众的政治宣传工作;“牵制队”由粟裕负责,进行公开的武装斗争,主要任务是牵制、吸引、打击敌人。5
1935年7月-8月间,挺进师开展了“八一大示威”军事行动,对国民党控制的城镇发动频繁袭击,缴获枪支,扩大队伍。在军事上给国民党保安团和反动地方武装以沉重的打击的同时,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宣传,“印发5万份标语、传单散发到各地区去。”6军事行动与政治宣传密切配合,军事上的胜利使挺进师在浙江站住了脚,而政治上的成功使挺进师在浙江扎下了根。
2、在标语宣传的组织上,红军挺进师既重视专门宣传员的作用,又广泛发动挺进师战士参与其中。
红军挺进师设有专门负责标语宣传工作的宣传员,宣传员隶属于由政工人员组成的政治连。7曾担任过宣传员的红军挺进师老战士张金发回忆,当年在挺进师司令部当宣传员,其主要工作就是“贴海报”。8
红军挺进师在设立专门宣传员的同时,积极发动全体指战员参与标语宣传工作。红军挺进师要求所有指战员,外出行动时把标语宣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每人每天写5条标语”。9
如此大规模的标语宣传,可以想像当年在红军挺进师活动的地区,书写标语是怎么一个壮观的景象。红军挺进师战士进入一个村庄,就会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始书写标语,这时“大批群众自动围拢来看标语”10,气氛活跃,场面热烈,富有鼓动性。武义县熟溪街道甘塔村至今还保存有70多条挺进师留下的宣传标语,是浙江省保留红军挺进师宣传标语最多的村庄。甘塔村一位当年九岁的孩子目睹了红军挺进师战士书写标语的场景,50多年后,他这样回忆了当时的情景:“(红军挺进师战士)刨下锅底的烟灰作墨,扎竹壳代笔,到处书写宣传标语……写宣传标语的都是一些年轻红军。他们奋笔疾书,仅用半天时间,就在我村几幢较大的房子内外写满了宣传标语。有的写在泥墙上,有的写在板壁上,有的写在门框和屏风上。”11声势浩大的标语宣传,壮大了挺进师的声威,鼓舞了挺进师战士的士气,发动了当地的群众,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的气焰。
3、在宣传标语的内容上,统一筹划,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
在武义县熟溪街道甘塔村、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和江山市敖村乡都保存有一条同样内容的红军挺进师宣传标语:“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同样内容的宣传标语,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笔迹书写,这种情况在红军挺进师标语宣传中经常出现。宣传标语内容的高度统一,说明了标语内容是由红军挺进师指挥者精心设计,统一制定,再由各单位分别执行。宣传标语内容的统一筹划,确保了宣传标语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在实际斗争中,红军挺进师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标语的内容。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初期,宣传标语的主要内容为宣传共产党和红军性质、揭露国民党面目、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策反国民党士兵等方面,宣传抓住国民党统治的弱点,关注群众的生计问题,因而得到了群众的拥护,红军挺进师迅速在浙江立下足,扎下根。到了斗争的后期,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挺进师宣传标语的内容及时调整为以宣传抗日统一战线为主,又一次得到了各界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综上所述,在标语宣传上,红军挺进师组织严密,策略灵活,注重实效,禀承了红军的一贯做法,表现出极高的军政素质。
二、宣传标语记录下了红军挺进师在浙江的战斗历程
作为红军挺进师留下的第一手原始史料,红军挺进师宣传标语忠实地记录下了当年挺进师在浙江的战斗历程。
1、红军挺进师入浙后第一次战略转变中的宣传标语特点。
红军挺进师入浙以后,粟裕总结了抗日先遣队未能在浙江省立脚生根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当时没有分散打游击的认识和决心。因此,挺进师要想在浙江立脚生根,必须“自觉地把正规军变成游击队,不打正规战而打游击战,来一个决定性的转变”。12根据这思考,红军挺进师作了入浙后的第一次战略转变:从善于野战的红军正规主力部队变为灵活机动的游击队。这一转变使得挺进师活动区域大大扩大,宣传标语也随着挺进师的足迹,遍布浙江省的三十多个县域。
红军挺进师初入浙江,语言不通,群众对红军不了解, “又被国民党广泛地无孔不入地宣传为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不要历史,不要文化,不要祖国,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讲道理,共产共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13起初群众对挺进师的到来非常害怕,挺进师一到,群众就纷纷躲过山里。为了让群众了解自己,挺进师书写了许多宣传共产党和红军性质、宗旨的标语。“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见于武义县熟溪街道甘塔村、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江山市敖村乡);“红军是为工农谋利益的!”(保存于江山市塘源口乡福石岭村)。类似内容的还有“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是帮助穷人谋利益的!” (以上两项见于武义县熟溪街道甘塔村);“苏维埃政府是工农自己的政府!”(保存于江山市塘源口乡洪公村);“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松阳县大东坝)。经过大力的宣传,群众开始发现,这是一支与以往旧军阀部队完全不同的一支新型的军队,越来越多的群众不再相信国民党的宣传,开始转变了对红军挺进师的态度,不再害怕红军,进而主动地与红军接触,为红军办事。
在对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性质的同时,红军挺进师还针对国民党的宣传,针锋相对地揭露国民党的反动面目: “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首先要打倒出卖民族利益的国民党!” “反对国民党抽丁拉夫!” “打倒压迫工农的保甲制度!” (以上各条标语均见于武义县熟溪街道甘塔村)“白军是压迫农民的军队!”(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挺进师还积极开展策反国民党士兵的宣传:“白军士兵要想回家,只有缴枪给自己的工农红军!”“欢迎白军士兵携枪来当红军!” (武义县熟溪街道甘塔村)。
在群众逐渐了解了红军挺进师性质,知道这是一支工农自己的武装之后,红军挺进师标语宣传的重点进入了动员和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阶段:“土豪的谷子不要钱分发给贫苦工农!”(磐安县安文镇)、“工农群众想要有饭吃有衣穿,只有起来革命!”(云和县云坛乡梅湾村)、“要有饭吃有衣穿,只有实行土地革命!” (武义县熟溪街道甘塔村)、“欢迎工农群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
浙西南山区的农民生活本来极其困苦,挺进师进入浙江的前一年又值大旱,作物收,而开春后又发大水,春花被淹。到处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灾民。以致于挺进师在行军过程中,“总有成百成千的群众跟在后面哀求:‘红军先生,讨点稻子吃吃。’”14在反动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敲诈勒索下,几无生路的农民,在挺进师开展土地革命的宣传下,纷纷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星星之火燃起冲天火焰。面对迅猛掀起的革命浪潮,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哀叹,素称平安之区的浙江,“匪化”已波及全浙,浙江之“匪”不亚于四川、江西之“匪”。
红军挺进师也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斗争模式,每到一处“发动群众,斗争土豪劣绅,书写标语,扩大宣传。然后留下二十多人就地开展游击活动。”15红军挺进师所到之处,当地的群众和挺进师融为一体,一块又一块根据地就这样创建、发展、壮大。红军挺进师在群众的支持下,深深地在浙江扎下了根,成为“南方革命的一个战略支点”。
要保卫土地革命的果实,保卫新创立的根据地,必须有一支强大的红军作后盾。为了扩大红军挺进师的力量,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又一批火热的战斗宣传标语出现:“当红军最光荣!”(江山市塘源口乡福石岭村、武义县熟溪街道甘塔村、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农民组织赤色农会!” (武义县熟溪街道甘塔村) 、“农民组织赤卫队!”(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
在红军挺进师大力的宣传鼓动下,浙江各根据地党的组织和红军挺进师的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936年底,在进入浙江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红军挺进师从500余人发展到1500余人,还有数千人的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地方工作干部500余人,游击战争的范围遍及浙江的30多个县,以浙江当地3000余名中共党员为骨干,各根据地普遍建立了党、团基层组织和贫农会、工会、妇女会、少先队等各类群众组织,人数达到10万之众。16国民党浙江保安二团团长贺越芳在给红军挺进师的信里也不得不感叹:“你们以四、五百之众,有赤化全浙之概。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称佩的。”17
2、红军挺进师入浙后第二次战略转变中的宣传标语的特点。
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逐渐高涨,挺进师进行了在浙江省的第二次战略转变:从国内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标语宣传也根据斗争的发展及时作了调整,“把‘穷人不打穷人’的口号改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把‘欢迎白军士兵杀死官长拖枪当红军’改为‘欢迎白军官兵枪口对外和红军共同抗日’等等。”18
在这些宣传标语中,犹为难得的是刘英同志亲手书写的一幅“我们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无论如何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可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标语。这条标语在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得到了完好的保存。标语字体苍劲,语调铿锵有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必然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江山市坛石镇上王村保存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仙居保存有“组织抗日义勇军!”等宣传抗日统一战线的标语。
一九三八年三月间,东南分局组织部长曾山同志向红军挺进师传达上级的指示,由刘英同志主持浙江省的工作,带领部分武装人员和干部继续留在浙江坚持斗争;由粟裕带领“抗日游击总队”加入了新四军的战斗行列,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红军挺进师又开始了新的战斗。
三、结语
红军挺进师的宣传标语历经八十年的风风雨雨保存至今,已成为研究挺进师的重要的史料依据,也有浙江省一道独特的红色文化景观,是新时期继承和发扬红军挺进师不怕困难、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各地对挺进师宣传标语也进行了大力的保护和开发,在保护上,有的地方将宣传标语用玻璃框保护起来,有的地方每年对标语进行涂刷保养。在开发上,大部分遗址都被辟为红色旅游线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存有红军挺进师标语的村庄的村民在谈到这些标语时,自豪感洋溢于每个人的言表,让人感动。但是红军挺进师宣传标语保护的总体形势并不乐观。一些城效的红军挺进师宣传标语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无法继续保存下去;乡村中写有红军挺进师宣传标语的老房子也面临着年久失修,墙体剥落等保护难题;一些不适当的保护措施破坏了标语的原来面貌。如何保护好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能,使红军挺进师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和努力。

红军宣传语

民间童谣
(作者单位:中共衢州市委党校、中共衢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 中共党史资料出版
社, 1987年,第181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3年,第 96页。
3.宗成康 :《红军对敌宣传战及其启示》,载《军事历史研究》 2011年第1期,139-144页。
4.陈毅:《陈毅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 1996年,第13页。
5.粟裕:《粟裕战争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 1988年,第177-178页。
6.刘英:《北上抗日与坚持三年斗争的回忆》,载《浙东军事芜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585页。
7.刘英:《北上抗日与坚持三年斗争的回忆》, 载《浙东军事芜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83页。
8.参见张金发 《赤子情 报国心》 ,浙江档案, 2006年第8期。
9.刘英:《北上抗日与坚持三年斗争的回忆》, 载《浙东军事芜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586页。
10.龙跃:《坚持浙南十四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第36页 。
11. 闻烈:《红军挺进师两进甘塔村》, 《武义文史资料》,1989年,第2辑。
12.粟裕:《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144页。
13.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第1485页。
14.龙跃:《坚持浙南十四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第 18页。
15.粟裕:《粟裕战争回忆录》,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153页。
16.温州党史研究室,《中共温州党史》(第一卷),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2004年,第93页。
17.刘英:《北上抗日与坚持三年斗争的回忆》,载《浙东军事芜史》,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第586页。
18.粟裕:《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