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风物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史志园地>丽水风物
千年大山峰传奇
日期:2018-11-05 10:13    来源:丽水史志   作者:樊寿康 郑 润 浏览量:

  丽水是长江三角洲的后花园,而大港头大山峰是丽水大花园急待挖掘开发的处女地。

  大山峰,古称大杉葑,尚存不少古迹,有鲜为人知的1800年前道家名人的传奇故事,也有神奇的茶叶种植的传奇故事。我们翻古书,上大山峰访老人,寻遗迹,找到吴冈戟先生写的文字资料,挖掘整理大山峰蕴藏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一定能增添秀山丽水大山峰无穷魅力。

  大杉峰山与大山峰

  据清·道光版《丽水县志》卷三“山水”中记述:“大杉源山,在县南七十里。山西为云和,东为丽水。峰连岫接,翼障西南。其左崿路入云,名半天峰;其右如旌展盖张,名旗伞山。下有大杉、狐梯二潭,箬溪之水出焉。宋县令刘恺之祷雨于此,有赤蛇自潭出,雨遂沾足。山土平广数亩,践之倾侧欲陷,牧人相戒,远其牲畜,俗呼‘大杉葑’,意故为潭填淤者也。”由上述而知,大杉葑是大山峰的古代名称。今名大山峰,乃由“大杉葑”谐音而来。

  大杉葑是大杉源山群岫峰峦中的一处古迹。据民国版《丽水县志》“大杉源山”条注曰:“大杉葑山顶平广凡数里,四冈五阜形若莲花。中阜有天师庙,庙前为葑,广数十亩,有一深潭,深不可测。即胡三省所谓:‘江东葑田,其葑泥深可没牛者’。水从细草间仰出,分流山下,丽云田亩赖以灌溉者,凡数十里。”

  从现代科学知识来考察:大杉葑深潭,原是亿万年前的一处火山口。火山口,自然深不可测。火山熄灭,火山口亿年积水,又万年积淤,终成大杉葑一地风貌。现今所见之大杉葑,依旧平广数里。不仅平广数里,而且座落着八个自然村。八个自然村形若莲花绽放般地,围护着中阜。中阜处曾有座天师庙。天师庙前为“葑”——feng,古代称蔓菁。或古书上指的菰的根。最早是火山口的核心地带。葑广数十亩,是个极为壮观的天赐景观。大杉葑的传奇故事,就隐匿在天师庙中。天师何人?问一问紧邻大杉葑的郑地村人,便知一二。郑地村是郑姓人氏的居住地。相传,郑地人的先祖中有位郑隐者。因郑隐居在此地,修炼成仙,因之得名郑地。

  郑隐·葛洪·天师庙

  郑隐,实有其人。郑隐是道家人物,而且还是位有历史册籍为之记载的一代名流。各类册籍简介说:郑隐,字思远,西晋方士。 早年为儒生,精通《礼记》、《尚书》,对九宫、三奇、河洛、谶记亦有涉猎。後“拜葛玄为师,受《正一法文》《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太清丹经》,精於烧炼金丹。年逾八十,体力充沛,健步如飞。收藏极富,举凡道教道教经、记、符、图、文、篆、律、仪、法、言等,共一千二百九十八卷。”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预知将有兵祸,率弟子数人隐居霍山,不知所终。有徒弟葛洪,丹术大行於南方。

  据道教经籍《仙苑编珠》卷载,郑隐“隐於括苍山,仙去”。大杉源山属于括苍山支脉,而且其徒弟葛洪曾隐居括苍山修炼得道。葛洪在其《抱朴子内篇》卷六中,记述其幸遇明师郑隐云:“昔者幸遇明师郑君,但恨弟子不慧,不足以钻至坚极弥高耳……郑君时年出八十。先,发鬓斑白,数年间又黑。颜色丰悦,能引强弩尚百步,步行日数百里,饮酒二斗不醉。饮食与凡人不异。每上山,体力充沛,登危越险,年少追之,多所不及。余晚充郑君门人……他弟子皆亲仆使之役,采薪耕田。唯余尫羸,不堪他劳。然无以自效,常亲扫除,拂拭床几,磨墨执烛,及与郑君缮写故书而已。”

  葛洪是在明师郑隐八十高寿时,才得以幸遇。幸遇地点,在括苍山支脉大杉源山主峰,即大杉葑(大山峰)。郑隐修道大山峰,有弟子五十余人。据葛洪所记,这五十余弟子多为“仆使”“采薪耕田”。看来,郑地之乡坐拥之八村,即是郑隐弟子们所居之处,而且是这些弟子后裔延绵续居之村落。

  葛洪又记述:“郑君本大儒也,晚而好道,由以《礼记》《尚书》教授不绝。其体望高亮,风格方整,接见之者皆肃然。每月咨问,常侍其温颜,不能轻锐也。书在余处者,久之一月,足以大有所写,以不敢窃写者。政以郑君聪敏,邂逅知之,失其意则有以小丧大也。然于求受之切,复所不敢,为斟酌时有所请耳。 是以徒知饮河,而不得满腹。然弟子五十余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三皇内文,《枕中记》《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矣。”

  葛洪是幸运者,既是郑隐八十寿者的关门弟子,又是唯一获受郑隐金丹经法、三皇内文之道家弟子。日本学者吉川忠夫在其所著《六朝精神史》中考证,葛洪的道法传承来自于左慈、祖父葛玄、郑隐,是史载实证。《晋书》卷七十二在记载葛洪事迹中,记叙到了葛洪与郑隐的师承关系:“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殊不知:郑隐曾师从葛洪从祖葛玄,学得葛仙公的炼丹秘术。而葛洪拜郑隐为师,这才有悉得葛玄炼丹秘术之术的缘分。如是,大杉葑中阜之天师庙,应该是葛天师庙。相传,道教有四天师:张陵(张道陵)、葛玄(葛孝先)、萨守坚(萨真人)、许逊(许旌阳)。这四大天师又是玉皇大帝通明宫中的四大天神。诚然,天师庙是后人所筑建,而非郑隐所建,也非葛洪所建。因为,道教所尊奉的四大天师,乃兴盛在北宋年代。但有可能,此天师庙可能是当年郑隐所隐憩之居所。

  郑隐晚年栖居大杉葑,有随从弟子五十余人,既采薪耕田,又修炼养生,遂形成了如今的大山峰风貌。民国版《丽水县志》对“大杉葑”的注释,应该有渊源出处的,只是未提及郑隐之故事罢了。

  郑隐、葛洪的传奇故事,发生在距今1600年以前的两晋时期。葛洪的记载还传到日本,载入日本学者吉川忠夫所著《六朝精神史》中。葛洪这段关于大山峰的文字记载,是现今寻找到有关丽水和大港头历史记载中最早最详尽的文字,它把大港头的历史提前七八百年。郑隐、葛洪的传奇故事,对于丽水历史研究,对于保护开发建设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建设养生事业,提升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山峰隐藏的茶叶传奇

  大山峰的南麓,是惠明茶的原产地,它在1925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大山峰之北坡,是珍稀白茶祖茶的原生地。现今大港头镇小山行政村的上庄、横坑等自然村,还保留着不少原生祖茶遗孑。原生祖茶何来?这些是否就是郑隐从天台山“葛玄茶圃”中,移来栽种之茶?

  葛洪在丽水多地炼丹,南明山炼丹还留下墨迹“灵崇”。《抱朴子内篇》卷六“神丹”中曾记载说:“此山可合神丹。有仙翁茶园,旧传葛玄植茗于此。”葛洪所记“此山”,是否就是括苍山?括苍山绵亘三百里,自临海、仙居,直至缙云、丽水。今天需认真考证。

  葛玄曾居天台山修炼,所遗“葛仙茗圃”尚存于天台华顶山归云洞前。如今,此处已被认定为是中国人工栽培茶树的遗存典范。由毛祖法主编之《浙江省十大名茶》一书中,书录道:“葛玄(164-244),三国吴高道,是炼丹家葛洪从祖,世称太极仙翁,于光和年间在浙江天台山上华顶归云洞前植茗炼丹,潜心修道。”此处终年云蒸雾覆,露气氲氤。所产之茶终成帝苑仙浆,被视为仙药。后人将葛玄在天台山归云洞前修道炼丹植茗之圃,称为“葛仙茗圃”。至今归云洞前仍零星散布着一些古茶树。

  诚然,葛仙茗圃落实在天台山上。但葛玄之大弟子郑隐莅居大杉葑,继续着葛玄传承,是否也在修炼居处栽种茗茶?《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记载称:“时太极真人徐来勒,与三真人以己卯年正月降天台山,传《灵宝经》以授葛玄。玄传郑思远。”这里说到的郑思远即郑隐。

  葛玄其人

  《记传葛玄》云:“葛玄(164-244):字孝先,葛家道创始人,为道教灵宝派祖师。”被尊称为葛天师。汉族,丹阳郡句容人,葛洪之从祖父。《抱朴子·金丹篇》称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于閤皂山修道。后遨游山川,周旋于南岳、罗浮诸山。后汉室倾覆,三国战乱,于是删集《灵宝经诰》,精心研诵上清”、诸部真经;曾嘱其弟子郑隐,在他死后将“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品经箓付阁皂宗坛及家门弟子,世世箓传。

  据《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载:“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祖系,吴大鸿胪。父悌,后入晋,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摴蒱齿名。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于余杭山见何幼道、郭文举,目击而已,各无所言。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练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

  如果郑隐从天台山“葛玄茶园”中,移来移种之茶,真象葛洪说在“此山”,为括苍山,我们在大山峰寻找大古茶树,如能找到祖茶,深入研究挖掘培育大山峰茶叶,这对创建丽水名茶“丽水山耕”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山峰隐藏的养生传奇

  郑隐遍历江南山川,八十高龄之际选定大山峰为晚年栖息之所,可见郑隐对大杉葑养生优势的钟情和垂青。大杉葑,今名大山峰,是括苍山脉支系大杉源山的主峰,是丽水市的一座名山。

  道家名士选择修炼养生之地,注重“炁”和“本”。炁者,宇宙之气。本者,健身之本。道家名士提倡:“上登高山吸纳宇宙之气,下踞大地采食健身之本”。由是,道家名士修炼养生之地,往往选择高山之巅,食物丰裕之所。郑隐所选之大杉葑,满盈了这两者的优势。大杉葑山巅海拔一千多米,自然空气清新。更珍贵的是“大杉葑山顶平广凡数里,四冈五阜形若莲花。中阜有天师庙,庙前为葑,广数十亩,有一深潭,深不可测”。平广数里的高山之地,足可容纳五十余人田耕生活。郑隐不是神仙,其“饮食与凡人不异”,与弟子同食人间烟火。而且,大杉葑蓄积水源,足供五十余人的用水需求。大山峰地区1800年前就拥有茶叶、药草的优势,稻粟、蔬果的产量非常丰裕,在郑隐时代大杉葑是个不愁饭食的农庄家园,是高山顶上的养生王国。正是大杉葑这个福地,郑隐和他的五十个弟子在此养生,度过晚年,并在高山地区繁衍子孙。郑地村和郑地乡的地名因之而来,不足为奇。

  大杉葑的高山环境,它温度,湿度适宜药草等多种生物的生长。寻访丰源大港头地区的赤脚医生和高山老人,都说大杉葑有许多中草药资源,能找到别的地方很少找到的七叶一枝花、金线吊葫芦等名贵中草药。

  丽水是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的长寿之乡,这首先与丽水是我国地级生态环境第一市有关,同时长寿之乡的说法是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见证。1800年前道家名人郑隐、葛洪等选择大山峰作为修炼养生之地,郑隐遍游江南山川,八十高龄之际,选定大杉葑为晚年栖息之所,可见大杉峰确实是养生福地。当然我们丽水有好多类似大山峰这样的福地,庆元百山祖、龙泉凤阳山……不过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养生福地不多,大山峰值得我们莲都人好好保护研究,开发建设。由于大山峰离古堰画乡不远,研究介绍宣传大山峰,将为我市长寿之乡养生福地的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莲都区大港头镇)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