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丽水年鉴>2013卷
文 选——中共丽水市委关于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的决定
日期:2017-05-04 16:25    来源:丽水史志网    浏览量:

  丽委〔20128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休闲养生城市,加快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现就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的重大意义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是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区域定位,全市致力打造的区域品牌。加快“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于凸显丽水生态优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是发挥生态优势的重要途径。我市是“六江之源”、“浙江绿谷”、“浙南林海”、“华东地区天然氧吧”,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加快“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有利于加快生态经济化,促进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是“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培育做大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建立以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为支撑的生态型产业结构,有利于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是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统筹推进养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优化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建设幸福安乐之地的内在要求,符合广大群众对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全市上下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全面把握“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发挥生态优势为基础,以优化养生环境、发展养生经济、弘扬养生文化为重点,以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和养生乡村建设为载体,形成“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五大特色养生品牌,努力把丽水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休闲养生城市和养生福地。

  (二)主要目标

  ——到 2015年,基本编制完成生态休闲养生(养老)规划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特色品牌,生态休闲旅游景区的休闲养生功能进一步丰富,一批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和养生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养生(养老)产业初具规模,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

  ——到 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高等级生态休闲旅游景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和养生乡村,形成门类齐全和优势明显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生态休闲养生经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养生福地品牌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到 2030年,形成更具实力、充满活力的综合型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模式,生态休闲养生经济成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主引擎,成为国内规模较大、国际知名的“养生福地、养老乐园”,力争建成“中国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第一市”。

  三、努力打造“五养”特色品牌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人文历史优势,坚持传统方法和科学理念相结合,注重统筹,培育特色,努力打造“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等特色品牌,着力形成类型丰富、优势明显、开放包容、吸引力强的多元生态休闲养生产业体系。

  (一)加快“食养”发展。依托健康、营养、美味、丰富的生态农副产品资源,融合饮食风俗和文化,弘扬丽水特色菜系,着力打造“美食之都”品牌。夯实“食养”基础,以农业“两区”为平台和支撑,扩大原生态、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为“食养”发展提供具有本地特色的丰富食材。挖掘“食养”资源,不断创新以食用菌、森林产品、特色水产品、保健中药材等为原料的地方特色菜式,形成地域特色明显、品种繁多、生态保健的食养资源。创新“食养”形式,把生态环境、传统民俗和特色文化等要素融入“食养”活动中,开创生态餐厅、民俗宴席、养生膳食、茶道文化等多种形式,使“食养”从单一的美食消费提升到民俗体验和文化熏陶。加强“食养”研究,形成全面系统的“食养”科学理论体系,引导广大群众形成科学饮食理念。

  (二)加快“药养”发展。立足丽水生态环境和中草药资源优势,以科学养生理念为指导,以康复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机构为依托,以现代养生和中医药养生保健为手段,积极创建国家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区,着力打造“保健之城”品牌。加强养生保健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同济大学丽水中药研究院的作用,加强中药材治疗与保健研究、畲药保健养生研究。加强特色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发挥丽水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口腔医学等专科优势,逐步形成以养生基地、中医养生指导门诊和疗养康复基地为基础,大型专业医疗服务机构为核心的养生(养老)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丰富“药养”产品,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养生保健技法,发展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传统疗法和医学美容等现代“药养”产品。注重药材价值提升,扩大传统中药材种植面积,整合特色中草药资源,积极开发具有较高保健效果和推广价值的中高端系列产品,重点培育 510个中药材生产优势区域。

  (三)加快“水养”发展。利用丽水“六江之源”丰富的江河湖泊、水库、温泉、湿地等水生态资源,开发亲水性养生项目,着力打造“魅力水乡”品牌。发展水上养生项目,依托瓯江及主要支流,南明湖、千峡湖、云和湖等重点水域,积极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发展水疗养生产品,大力发展温泉、矿物浴和各种 SPA养生,以遂昌红星坪和汤沐园、莲都石牛、缙云仙都等温泉为龙头,打造一批专业水疗养生基地;注重开发地热资源和矿物浴、泥巴浴等天然保健养生疗法。利用优质饮用水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饮用水生产企业,开发高端饮用水产品。

  (四)加快“体养”发展。发挥丽水优良的山水生态环境和“华东地区天然氧吧”的独特优势,结合中华民族传统养生理念和现代体育健身运动,积极发展运动养生项目,着力打造“健身丽水”品牌。普及运动养生理念,结合群众体育健身运动,加强对运动养生理念的宣传,营造科学健身、运动养生的良好氛围。丰富运动养生项目,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培育谋划森林类、滨湖滨水类、民俗健身类等运动养生项目。开发“体养”产品,利用山区有利地形,积极发展拓展、攀岩等山地“体养”产品;结合乡村旅游和营地度假旅游,开发自驾游等户外休闲养生运动产品,满足城市居民和度假游客运动健身需求。

  (五)加快“文养”发展。挖掘丽水独特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元素,在“以文养人”中不断提升群众素质、陶冶群众情操,着力打造“人文绿谷”品牌。大力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加快建设摄影、书法、油画等国家级文化创作基地,进一步提升瓯江文化的影响力。加强养生文化研究,积极挖掘整理传统养生文化和养生经验,推进传统养生理论系统化、科学化。搭建“文养”载体,积极开展特色工艺文化体验、地方特色文化表演、文化创意、文化会展等活动,推进文化活动经常化、群众化。优化“文养”环境,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增强文化服务能力。

  四、着力推进四大重点工程

  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生态是基础,必须始终不渝地保护好;产业是重点,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好;项目是载体,必须全力以赴地实施好;标准是关键,必须精益求精地制定好。

  (一)推进环境优化工程。坚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严格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进一步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集聚,优化产业布局、人口布局。加快“大森林”建设,加大森林植被和水源地、湿地保护力度,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和城乡绿化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坚决摒弃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城乡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四边三化”行动,深化“六城联创”工作,全面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

  (二)推进产业培育工程。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着力构建以生态休闲旅游业等八大产业为主体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

  ——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发挥滨湖休闲养生、森林温泉休闲养生和文化休闲养生优势,突出生态、休闲、养生、度假主题,推出文化体验、营地旅游、运动休闲、避暑度假和冬季旅游产品,打造一批高等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

  ——发展养生(养老)房产业。以养生型居住和养老型居住为特色,按照“依托房产卖服务”的理念,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养生(养老)房产体系,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服务体系完善的高端养生(养老)社区。

  ——发展养生(养老)医疗与健康管理业。围绕健康管理、高端体检、养生保健、康复疗养、中(畲)医药养生等内容,实施一批特色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养生(养老)项目。

  ——发展养生(养老)教育培训业。建设与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相适应的高校教育和科研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构建国家级养生(养老)研究基地和全国性养生(养老)讲坛,逐步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养生(养老)教育培训产业。

  ——发展休闲养生(养老)文化产业。依托丽水独特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元素,围绕瓯江文化“双十工程”和传统文化精髓,充分挖掘剑瓷、石雕、木玩、廊桥、摄影等区域特色文化,积极谋划开发一批独具魅力的养生文化项目,提升养生(养老)文化产业的品位、个性和内涵。

  ——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农业。依托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农业优势产业资源,积极开发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中药材种植与研发基地、特色休闲观光体验区等一批休闲养生农业项目。

  ——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林业。借助森林(湿地)公园、林业观光园区以及利用林区高海拔立体气候等条件,开发森林温泉、森林膳食、森林氧吧、森林避暑、运动观光等生态休闲养生林业项目。

  ——发展休闲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积极研发保健食品、老年服装、护理用品、生活用具、运动器械、益智玩具等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品,打造区域特色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中心。

  (三)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坚持“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综合配套、绿色环保”原则,以休闲旅游景区、养生(养老)基地和养生乡村建设为主要载体,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旅游景区方面,重点推进10大旅游综合龙头项目建设,加快高等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养生(养老)基地方面,深入挖掘各地优势养生资源,重点推进一批特色明显、个性突出、错位发展、互为支撑的养生(养老)基地项目建设,形成“一心八片”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网络架构。养生乡村建设方面,重点推进环境整洁优美、养生特色明显、服务能力较强、乡风文明和谐的100个养生乡村建设。推进养生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建立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招商项目库,积极引进一批有档次、有实力、有特色、有现代理念的养生(养老)产业高端战略投资商。

  (四)推进标准制定工程。立足“抢占制高点,把握话语权”,积极会同专业研究机构、协会等,开展养生(养老)产业标准制定工作。研究编制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指数标准体系,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深入研究和细化,为丽水乃至国内外休闲养生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借鉴和评价依据。研究并制定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养生(养老)基地、养生乡村建设标准和运营服务标准,为项目选址、设计、建设和规范化运行提供依据。研究并制定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系列产品标准,为打响丽水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品牌提供技术支持,努力创建全国首个“全国老龄产业示范基地”。研究并制定“五养”行业标准,引领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

  五、强化四大支撑

  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加大基础设施、人才、服务和政策支撑力度,不断改善发展条件,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一)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五线一枢纽”高速铁路网和环线公路网建设,积极推进瓯江港航建设,加快启动机场项目,大力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健全能源输送网络,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着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二)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养生福地建设,基础在人才。要注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有机结合,积极引进经验丰富、理念先进、业内知名的领军人才和优秀管理团队,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推进养生福地的打造。聘请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为顾问,积极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囊参谋作用。积极引进规划、管理、营销等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操作能力、执行能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依托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教育资源,加强与市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统筹考虑本专科专业设置与开展短期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从业人员。

  (三)强化服务支撑。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对养生(养老)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等工作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事承诺制,坚持“四办”联合督查和市区联动督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优化政务环境。完善审批制度和招投标制度,继续深化以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四减少”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模拟审批、限时办结”服务机制,建立重大养生(养老)项目全程代办服务机制,重视养生(养老)项目招投标环节及建设领域的市场监管和服务。大力发展策划、经纪、代理、咨询、拍卖等养生(养老)产业中介机构,推行市场开发、市场调查、信息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广大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强化政策支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对加快发展养生(养老)产业及项目建设的导向作用,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市财政设立养生(养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养生(养老)产业重点项目、园区(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相关企业培育。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对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的收费行为。加强土地要素保障,以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为契机,保障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项目用地。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为契机,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创新,加强银政企对接合作,探索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加大对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实行水电气优惠政策,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经营用水用电用气与一般工业用水用电用气同价;养生(养老)公寓用水用电用气执行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价格。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完善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作为深入实施“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委员会,统筹领导和指导协调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建立完善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和各分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

  (二)落实职责分工。按照党委政府抓总、部门分工负责、企业积极参与和全社会共同配合的原则,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市养生办负责牵头制定全市养生(养老)经济发展及基地建设规划、政策措施、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具体负责主管和指导相关行业发展。各县(市、区)负责本区域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和各类群众团体、协会作用,共同推进我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

  (三)严格督查考核。进一步完善评估考核机制,将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各县(市、区)也要把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结合起来。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深入实施“三市并举”战略,按照“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进一步凝聚合力,扎实工作,加快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为全面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新丽水而努力奋斗。

【推荐】 【打印】 【关闭】